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帝国的荣耀 >

第51章

帝国的荣耀-第51章

小说: 帝国的荣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鲜艳的军服,不是刘浩然图漂亮,想把自己的军士打扮成花孔雀一般,而是无奈之举。他以前在网上看过一个帖子,说黑火药时代,双方对放火枪,不一会战场上就烟雾缭绕,看不清对面的情景,为了防止出现误伤,辨认敌人,欧洲各国就把军队的军服搞得鲜艳无比,有红、有蓝、有黑,五花八门。刘浩然为了以防万一,只好把大内亲军的军服搞得无比鲜艳,定远军名义上是红巾军的一支,自然而然就采用了红色,搞得军服跟历史上英军军服相似。
    但是也不可否认,刘浩然制定军服时受了历史上英军等欧洲军队军服的很大影响,谁叫他以前看得有关近代战争电影里满幕都是英法等欧洲军队的模样,长时间的熏陶就形成了一种审美习惯,让刘浩然总觉得黑色火药时代的军服就应该是这样,换了其它的还真看不习惯。
    大内亲军的编制不过一个步兵团,也就三千余人。他们以连为单位,在咚咚的鼓声中耀武扬威地列队从江宁大街上走过,漂亮的军服、整齐的队形、肃杀的气势引得围观的百姓们齐声叫好。尤其是骑马走在队伍旁边的军官,服饰更加漂亮,加上有骏马的陪衬,引起不少姑娘少妇的侧目。刘浩然执政江南以来,借口大业未成,需要百姓们出力,下令严禁缠足,并在棉布厂广招女工,所以江南的风气与以前有所不同。
    刘浩然在将领们的簇拥下,面带笑容地走在队伍中间,看着前面精神抖擞的军士,还有那密密麻麻的刺刀,刘浩然却是有苦说不出。龙凤四年几乎一年,刘浩然都在为钱发愁。他终于理解了两句话,一是火器时代打得就是钱,二是海军是用黄金堆出来的。
    三千人的大内亲军所有的装备,包括枪炮,简直抵得上三万人常备长矛步兵的花费了,而且一旦开战,火药、弹丸,打出的全是钱,而且还不能像箭矢一样大部分可以回收。
    让刘浩然更吐血的是长江第一舰队,造船还好说,江宁造船厂原本规模就不小,加上各地汇集来的工匠,只要改进工艺技术就好了,木材又费不了多少钱,皖南地区多的是。可那三百多门火炮却全是实打实的铜啊。
    铜钱一直是中国的流通货币,二百八十多门火炮,门门都是近两千斤重,加上制造过程的损耗,这要耗费多少钱?而江南辖地铜矿又不丰富,刘浩然为了不影响流通货币,几乎是在疯狂地收集各种铜材。蒙古贵人们捐献的寺庙铜佛像被拆毁熔掉了,虽然是打着大义的名义,但是在江南百姓中引起不小的非议,甚至有谣言说刘浩然要灭佛,谁叫他出自刘福通麾下,而刘福通是出了名的白莲教头子。这件事情还引起了不小的动乱,有不少有异心的人打着这个旗号兴兵作乱,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而江南行省长期对铜器的收集和严密监管,使得江南境内铜价一度上涨,造成了刘浩然一直不愿意看到的货币紧张和“金融”动荡。但是想想火炮和海军能带来的丰厚利润,刘浩然再咬牙也要坚持下去,有时候他在想,等老子的海军发展起来,首先要去一趟他所知道的金铜矿丰富的菲律宾,凡是黄色的东西统统抢来。
    为了全力发展火炮战舰,刘浩然连陆军的发展都暂缓下来,只编练了这三千人的大内亲军,也引起了陆军将领们不小的埋怨,不过刘浩然这是没有办法的举动。相对铸造青铜火炮来说,滑膛枪就太精巧了,需要的工艺和工匠要多得多,现在火器局一个月能造三十门火炮,滑膛枪产能却一直徘徊在五百枝左右,而且两者不能兼顾。所以刘浩然只好把精力放在火炮上,但就是这样,长江第一舰队的火炮需求占据了整个江宁火器局的大部分产能,紧赶慢赶,最后三十门炮还是舰队出征前十余天才安装好的。一切都只能等工匠学堂那些学子们毕业再加熟练工艺以后再说。
    在刘浩然的心目中,打仗必须收获大于付出,尤其是自己的军队逐渐进入黑火药热兵器时代,要是没有足够的收益,打不了几场大的战役,自己就要破产了。但是现在又只是“内战”,虽然有蒙古贵人的金银财宝做缴获,可那些与付出的军费相比,简直就是杯水车薪。看来只能指望海军赶紧发展起来,然后四处掠夺,贴补一下江南行省的家用。
    所以长江第一舰队战事一毕,刘浩然让俞通海做了一个详细的战后总结后就让他把第一舰队的指挥权向廖永安交接,然后赶紧和陈孝林带着光荣号和勇气号出海去挣钱。
    这两艘船是刘浩然以福船原型做出的远洋船只。他父亲为了让擅自造出燧石枪的儿子少惹事,曾经硬拉着刘浩然加入了市里的航模小组。中学两三年里,刘浩然从风帆船到航空母舰,倒也做出不少仿真模型,对盖伦帆船的结构也有一定的了解,就是没做过福船、宝船,因为后世人早就忘记了这种世界上曾经最大的海船。
    通过工匠,刘浩然才了解到福船的历史和优势。从唐朝开始,福船便在中国沿海流行起来,到了宋朝更是发展到了一个高度,远航在南洋和西洋各地。元廷也沿用了这种船只,方国珍水师的海船就是这种船。福船行驶迅速,抗风浪性好,而超大型福船就叫宝船,由于体积庞大,行驶非常平稳,不过就牺牲了船速。江宁造船厂原本就有不少工匠,而辖下的刘家港原本是元廷海运的重要港口和中转站,有元廷从福建福州、泉州征募过来的工匠,现在全被集中到了江宁造船厂,所以制造这种船很容易。
    不过刘浩然根据自己的知识和其它工匠的建议,对福船做出了改进。他们把船楼结构并入船体,使得船只重心变低,加上把船体稍微变宽和丰满,船底再加了一条底翼,外加货物全部放在底舱,可以在保持良好的抗风性能基础上去除了福船原本需要的压仓石和船体两侧的护板。再就是对福船的船头部分进行了改进,由原本的面形改成了尖形,与尖削的船底和底翼融为一体,组成了一个非常流畅的流线型。船首楼并入船体后加了一根伸出的斜桅杆,而船尾的船楼继续保持,只是为了保持低重心降低了高度。
    为了获得更大的动力和便于操控,根据长江第一舰队帆桨船的经验,刘浩然在新船上采用了软硬帆结合,大致的分布是这样的,最后一根桅杆是福船特有的纵硬帆,做为操纵帆,由于其可以转向,便于在逆风时使用,和历史上西方的三角帆功效差不多,但是更方便;其余两根桅杆均是软方横帆,而且每根桅杆上分段设帆,软横帆可以做的很大,一旦顺风的时候全部展开,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风力;斜桅杆也可以加一到两幅大三角帆,与西方历史上的盖伦级帆船一样,在顺风的时候为船只加速。为了抗风浪和承受火炮的后座力,刘浩然要求工匠们采用各种技术加固船体。根据这个要求,工匠们放弃以前喜欢用的短材拼接,改用长板材铁钉连接,尤其是在刘浩然提出龙骨、肋骨结合起来加固船体的概念后,结合福船原本的主龙骨以及依靠侧面夹持来加固船体的技术,将两者结合,使得新船比福船的坚固度提高了一半。
    最底层的船舱继续沿用了福船的密封舱技术,保持良好的防漏性和防沉性,而第二层船舱为了安装便于安装火炮,就采用了墙体甲板贯通技术。
    至于刘浩然发明的艉柱绞链舵,在长江第一舰队使用效果非常好,也被照用在新船上,而且依然是中国船特有的多孔平衡舵。
    于是,光荣号和勇气号这两艘中西结合的新式海船就这样被捣鼓出来了,经过江面上一段时间的试航,刘浩然觉得它基本上满足了远洋航行中续航能力、航速、坚固度三大主要要素的要求,经过估算,这两艘船的载重量在一千吨左右,已经暂时足够用了。但是海洋才是真正检验它的场所。前几日,光荣号和勇气号在刘浩然亲自欢送下,悄然地离开江宁港口,驶向大海。
    原本俞通海还要等着两艘船上各自五十六门火炮完全到位后再走,但是刘浩然怎么能容忍他们停在港口里浪费粮食呢?他从第一舰队调拨过来四十门火炮分别装在光荣和勇气号上,然后让俞通海赶紧带着从第一舰队抽调来的八百多名水手出海去,这两艘海船不在海上经过测试,江宁造船厂根本无法继续往下造。可为了那四十门火炮,接手第一舰队的廖永安心痛不已,差点要带人在长江口把俞通海截住。
    在刘浩然的胡思乱想中,他随着大内亲军走出了江宁城,围观的百姓却依然不减,很多从四里八乡赶来的百姓聚集在城外大道两边,向刘浩然和大内亲军欢呼致敬。
    经过一个多时辰的赶路,刘浩然和大内亲军赶到了码头上,那里有上百艘船只在等着他们,而李善长、汪广洋等留守文官早就乘坐马车赶到了这里,等候着向刘浩然告辞。
    “百室先生,江南诸事就麻烦你了。”刘浩然挽着李善长的手道,这次冯国用做为幕僚长要随军参谋,所以刘浩然就委托李善长留守江宁,处理江南事务。
    “请丞相放心,善长定会尽心尽力、鞠躬尽瘁。”李善长点点头道。
    “其它事情好办,可惜推行新政非议汹涌,还要请百室先生费心了。”刘浩然推行新政,自然要说服李善长、陶安、朱升、汪广洋、冯国用等幕僚,要是这些人都不支持他,这新政刘浩然一人还真搞不定。而且刘浩然讲明自己的真实用意后,这些幕僚会用心体会,再结合现在的实情加以衡量,指出弊端,然后大家合计想出切实可行的方法来。
    “善长自然省的,我会多与枫林先生、主敬先生协商,以稳妥为重。”李善长多少知道一点为臣之道,虽然江南行省的政务几乎由他一人在主持,位高权重,但是他也知道位高震主,也清楚自己的主公刘浩然是个城府极深又极有手段的人,所以有事就多与朱升、陶安、汪广洋等人商议,不敢擅权。
    “那就好!”刘浩然高兴地应道,随即又走到陶安、朱升和汪广洋等人面前,一一告辞,最后走到夏煜和杨宪面前,还没等他开口,两人便拱手轻声道:“请丞相放心,所有情报我等定会一日一报。”
    事毕后,刘浩然登上了大船,与三千大内亲军在舰队的护送下顺流而下,在镇江附近入南运河,沿着运河南下,经常州、无锡、平江、嘉兴,十余日便赶到了杭州。
    而早在十余天前,接到命令的冯国用率领六个常备步兵团和四个守备步兵团移驻杭州,先行攻克绍兴的北门户萧山城,并陈兵钱清,与元廷行省紧急调来的黄中等部两万多人对峙。战场已经准备好,就等着刘浩然带着大内亲军上场表演了。
第五十七章 火枪与火炮(一)
    龙凤五年(至正十九年,公元元月初十,钱清镇元军大营里,黄中正和几位将领和高官在讨论着战事,一名探子在帐外叫着有军情禀告。正所谓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自迈尔古斯一死,元廷行省举目望去没有什么领军的将才了。所以当冯国胜率军气势汹汹杀来,达实特穆尔只得擢升黄中为浙东道宣慰使,委为大将,将其从诸暨调来抵御定远军,并东拼西凑给他凑足了两万余人。
    “回大帅和诸位大人,今日清晨定远军有一支军队开拔出营,约有三千余人,全军上下着赤装,击鼓鸣乐而来,看旗号正是伪江南行省丞相刘浩然。”
    “什么?刘浩然亲自来了。”黄中和诸人都大吃一惊。刘浩然的几位大将现在已经是赫赫有名,常遇春奔袭突击,傅友德来回纵横,冯国胜致命侧击,加上皂袍将丁德兴和正在崛起的邓友德、胡大海等人,在东南等战事中已经让大江南北的众人闻名遐迩。但是据说这些将领都是刘浩然提携调教出来的,加上自江宁战事之后他没有亲自指挥战斗,因此刘浩然身上被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有人说他只是善于识人,有人却说他欺世盗名,也有人说他文武双全,用兵在定远军中屈指可数。今日居然赶到了绍兴?
    “真的只有三千人吗?”黄中回过神来问道。
    “回大帅,的确只有三千左右。”
    “那冯国胜所部呢?”
    “在刘浩然拔军后一个时辰也开出军营,现在两军相距七里之远。”
    冯国胜也出来了,黄中不由吸了一口凉气。定远军现在原本就占据兵力优势,现在刘浩然亲自出征,定会士气大涨,这仗还真不好打。
    “这是定远军使者送来的通信。”探子随即又递上一封书信。
    黄中连忙拆开一看,上面只是寥寥几句:“今日我以三千将士邀战,敢战就来战,不敢战就赶紧滚蛋,休挡爷的去路。刘浩然”
    “这刘浩然还真不是一般的狂妄!”旁边的将领官员在传看书信后愤愤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