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荣耀-第3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宣进来。”
“是的陛下。”
“之明,陪联走毒,边走边聊。”刘浩然觉得头昏脑胀,便向行完礼的李道君说道。
走在后花园里,清新的空气让刘浩然混浊的脑袋为之一激,深吸几口气,刘浩然觉得整个身子也轻快不少。
“之明,说说你最近的调查结果。”
“是的陛下。”
“陛下,这两年随着蒸汽机技术成熟,已经逐渐在矿山、冶炼、坊织、印染、机械等方面广泛应用。太平第一机器厂从明历十三年开始,出产的各型号蒸汽机每年上升。明历十三年是五十六台,明历十四只是一百一十七台,今年已经出产两百二十六台,而明年的订单已经接下二百七十九台。”
“在此影响下,大明截止明历十五年,已经有了七百五十九家纺纱厂,其中六百十一家采用了蒸汽机动力的骡机,其效率是原本仿纱机子的八倍,是原本水力仿纱机的一点二倍;有织布厂一百六十七家,其中一百零一采用了蒸汽机织布机。效率是原本水力织布机的二点一倍,是原本织布机五十一倍。钢铁厂十一家,出铁由明历十二年的两万一千吨升至至明历十四只的十一万吨,今年预计可以达到十三万吨”。
李道君的资料非常详细,从仿织到钢铁再到陶瓷等等,都是用数字讲话。刘浩然默默地听着,这些数字在内阁的统计表格里也能看到,只是没有这么详细的对比。
“都是数倍的增加,工业对劳动力和原材料的需求应该也是数倍的增加
“是的陛下,尽管许多工厂采用了蒸汽机等先进技术以及各种管理手段,提高了效率,但是效率越高,利润越大,工商业者投资扩张得也越快,对劳动力和技工的需求也增多。尤其是原材料需求,更是凶猛如虎。以棉花为例,江苏、山东、安徽等地目前种棉耕地面积已经比不上需求了,棉花从明历十三年开始,价格已经连续上涨了四成。今年要不是印度西部地区的大量棉花运至,价格估计要翻一番。”
“陛下,现在东南等地的工商业者要求扩大种植面积,而各地百姓看到棉价上升,有利可图,也是一涌而上,甚至有的地方少数百姓买粮完税,全力投入到种棉之中。这种趋势已经引起内阁和地方官员警惕,开始出台政策进行压制。”
“争得厉害吗?”
“争得。川。尤其是在江苏、淅江两省的奉议会上,两地奉议贝丁吐鼻业者有关联,又受劳工联合会的影响。极力要求两省布政使放开种棉面积,与布政司和其他反对的奉议员吵得不亦乐乎,几乎到了拳脚相加的地步。”
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在这两省。工商业者势力庞大,尤其是代表世家地圭势力的江南派受到打击之后,他们更是乘势而上,他们扶植的奉议员占了两省奉议会的很大部分,自然要为自己支持人的利益相争。但是在保守的世家地主和主流官员来看。农业仍然是大明的根基,削弱农业岂不是在动摇大明的根基?这是万万不可取的。所以两派斗得不亦乐乎。
不过令刘浩然欣慰的是,这两派相争不再是什么意气之争,不再是动不动举大义、扣帽子。他们也知道有理有据地相争,毕竟二十几年的熏陶下来,他们也知道适应新的斗争方式。
“之明,农业那边的情况如何?”
“回禀陛下,明历十四只统计的数字,全国良田面积为五百八十七万四千七百四十六顷,目前北方每亩麦产大约在三到四百斤,南安稻产大约在四到五百斤弓除了普通百姓日常耕种外,也有一些地主采取了其它耕种方式,如苏南一户孙姓地主。手里有良田千亩,他从日本、安南雇用百余名乡民为其劳动,将低洼处皆凿为池,四周围以高胀,辟而耕之,岁之入视平壤三倍。开挖出来的水池以百计。皆畜鱼,池上筑舍养猪、鸡,鱼食其粪易肥。胀之平阜。植果属,其污泽,植恭属,可畦植蔬属,皆以千计。且连鸟怒昆虫之属也不放过,悉罗取而售之,亦以千计。上述出卖鱼、果、蔬菜、鸟兔昆虫等的收入视田之入复三倍。”
刘浩然默然地点点头,过了一会才言道:“其实这矛盾是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工耸业过于集中在江淅一带,为了运转便利,他们自然希望棉麻丝就出在江淅近地。如果将工商分布至湖广、江淮、山东、河南等地,自然这棉麻丝需求之地便会四处分散。而且湖广、江淮、江东、河南有长江、淮河、黄河水路之便,货品出产后可顺流而下,汇集几地便可贩卖。还是内阁那边思路不广啊。”
听到刘浩然提及内阁施政问题,李道君接着说道:“陛下,最近内阁出台几项措施,依臣之见都有些问题。正如陛下所言,工农矛盾出在分布不均衡,但是内阁出于安定便治之故,特意设定几个区域划管工商业,其余地区不准广设工商,与鞋下之意反道而驰。”
刘浩然不由叹了一口气,李善长虽然颇有才干,但是思想还是保守了些,而且他这一届内阁本身就带有“维稳”的性质。看到工商业迅猛发展,工厂动辄数百上千人,内阁和地方又担心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会出现什么“社会不安定问题”
现在大明虽然采取了户籍制度和“身份证”制度,但是对人口流动管治不是很严格,尤其是在没有人头税的情况下,人口流动更是非常常见的事情。很多工厂在本地招不到足够的劳动力便到外省招募,一个厂聚集的劳动力一般都是数百上千。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在前朝历代都是不多见的,万一发生“聚啸山林”的事情怎么办?于是内阁就出台几项举措,例如江淅两省做为仿织重点扶植地区,而大部分工厂又多集中在某几处县府,这样形成一个个比较大的“工业区”便于官府管理。
但是这样问题就出来了,工厂过于集中,由于这个时代运输能力的问题,自然是附近地区出产的原材料成本最低,所以才造成江渐等地原材料紧张,使得棉田与粮田相争。
“这些都是问题,百室他们出发点是没有错,关键是他们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而是找到了一些眼前看来有效,但是后果却非常严重的方法。之明,你好好准备一下,过两天我召开一次御前会议,好好议一议。”
“是的陛下。”
“对了,银行和保险业情况如何?”
“回禀陛下,情况也不是很好,相比远洋海外贸易,银行更愿意贷款给工厂等方面。而商家反应,保社的保率太高,使得他们无利可图。”
“这样可不行。
大明海船扬帆更远,就更需要银行和保社的支持,否则是寸步难行。而海外商贸是大明赋税重点,大明一年的度支,四分之三从此出。它受影响,大明会产生连锁反应。百室他们,唉”
刘浩然不由长叹了一口气,李善长等人万般好,也曾经为大明做出了卓著的贡献,但是思想过于保守了。接受新知识新潮流的能力太差,无法领悟到刘浩然新设的一系列金融保险、税收财政等手段和平台的精髓。更谈不上如何灵活运用其,在这一点,李善长甚至连胡惟庸都比不上。
看到刘浩然忧心重重,李道君不由劝言道:“陛下,这些都不是大问题,只是需要花费一些时间而已。”
“之明,时间不多了,国内调整不好,联如何率军西征呀。联已经是知天命之年了。”
听完刘浩然的叹息,李道君不再言语了。
过了几日,经过御前会议的一番激烈讨论,李善长终于接受了李道君等弘文院经济研究所、南京大学等“专业人士”的建议,对大明工商业政策采取了一些改变。与此同时,王侍尧改任计部尚书,叶综温改任大明皇家银行总办,陆军部尚书由刘存礼接任,海军部尚书由薛祥接任。另由刘浩然提议,内阁附议。调胡惟庸为商部尚书。”,
上周五老曾有事出去了,来不及向诸位书友说明,非常抱歉。这段时间老曾觉得灵感枯竭,不知如何过渡下去,还好,休息了两天好像又找到一点灵感了。继续码字。
第三百一十三章 黄沙漫漫掩古道
”,报告统制,前方就是玉深关。勘测队要求停下来讲行心渊小作。统领叫我来向你请示。”中尉王金贵向一位大校敬礼道。 正举着望远镜看向远方的上校回过身来,点点头:“那好,告诉你们薛统领,全团就地休息,注意警戒。”这位大校正是王金贵的老上司一傅雍,不过他现在已经是一身大校服,而且已经是一师之长。
“是!”王金贵敬了个礼便转身离开了。
一阵热风吹过来,卷起来黄沙向傅雍袭来,傅雍连忙遮住眼睛,背过身去,待到风吹过后才吐了一口带沙的口水道:“这***黄沙!”在军中待久了,原本斯文的他到是满口的粗话了。
三千官兵动起手来非常地迅速,很快就在靠着丘陵的一处废墟安下了大营,其它问题不大,最大的问题是随行的三千多匹战马。现在大明陆军北方部队,尤其是西北两大卫戍区的陆军,正在努力实现“畜力”化,除去骑兵部队,步兵也开始大规模装备了马匹,用于平日的行军。以达到快速集结和快速转移的目的。以和宁卫戍区和西安卫戍区为例,和宁卫戍区五成以上、西安卫戍区四成以上的步兵团已经全数装备了战马和驮马,为此,和宁、西安卫戍区每年要向漠北、漠南和东北订购三万以上的良马,这极大地促进了三地的经济,也是北方陆军军费居高不下的原因。
畜力化的结果除了军费开支巨大之外,带来的另一今后果就是后勤压力增大,不过还好北方地区人口稀少,土地荒废,加上植林放草,牧场到处可见,驻军倒也不必担心马草的问题。而行军则可能需要讲究一下,需要向昔日的老对手蒙古军队学习。
过了一个时辰,忙完事情的甲五十五团统领薛定山带着几个军官走了过来。
“定山,都安置妥当了。”放下地图的傅雍问道。
“都安置妥当了。游骑探子都撒下去了,哨卡也到位了,营地里的防御工事也做好了,马匹放在了丘陵脚下安置。”薛定山摘了军帽。搽了一把汗说道。
“勘探队呢?”
“出去工作去了,我叫团直属骑兵队护卫着,他们出去的不远,不会有什么冉题。”
“那就好,叫游骑和探子小心点,还有就是士兵也不准擅自离营。这里到处都是蒙古人和回回,一个是咱们的死敌,一个对咱不怀好意。落了单恐怕有不测。”
“我已经下令给各部队了。”薛定山并不觉得傅雍罗嗦,这里是哈刺火地区吐鲁番地区,到处都是蒙古人和回回。蒙古人是大明死敌,老窝都被大明端了,肯定是不共戴天;而这里的皿回原本与大明是井水不犯河水,但是自从大明对前元色日人进行大清算,大规模驱逐回回出境,数十万被驱逐至此的回回血泪控诉,让这里的回回对大明满是仇视,甚至有部分激进的穆斯林喧嚣要对大明发起圣战。而此前明军在也迷里河流域大开杀戒,摧毁也迷里城,等于给滚沸的油锅里加了一瓢水。因此除了大明商人与当地贵族有利益勾连,勉强受到保护外。其余大明军民在这里都讨不到好。尤其是全副武装的明军,那些激进的穆斯林和日夜想着复仇的蒙古人看见了也不得“热血沸腾”。
“咱们大明算是跟西域这一大帮子结下仇了,要是再发生点什么,只怕是不死不休。”薛定山感叹道。
“不结仇咱们怎么有借口跟他们开打?”
“统制,你的意思是咱大明早就想打这里了。”旁边的团参军长徐治胜不由插话道。
“当然了,不过老徐,按理说这打西域,别人可以三心二意,但你们北方人应当是一力向前。”
“统制,这话怎么说?”徐治胜不解地问道。
“陛下和内阁在北方广设工厂。就是要提高北方的经济,但是工厂货品满足北方百姓只是平利,耍想暴利只有向外。可是海外贸易已经被南方垄断,北方就算是想插一手。所占份额也会少之可怜,因此不如另辟商路。”
“统制的意思走向西。”
“正是,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南方靠海,就算是两湖安徽也有大江便利,这些都是北方诸省所不能比的。但是北方不是靠着西域吗。这里此前可是有一条丝绸之路。上次我回南京休假,拜访在弘文院和大学任教的同窗时,曾听他们言及。”
说到这里,傅雍压低了声音。并倾前身子,头微微低下,显得很神秘。而薛定山和徐治胜也赶紧凑了过来。
“听说机器研究所、运转研究所正在研制一种新的交通工具以蒸汽机为动力,在轨路上行驶,运力是马车的数百上千倍,风驰电骋且行途千里日夜不息。你们想,只要我们攻陷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