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帝国的荣耀 >

第291章

帝国的荣耀-第291章

小说: 帝国的荣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从北伐期间出巡过北方几省,刘浩然一直“宅”在皇宫和南京,很少出远门。他这次决定出巡南方诸省,就是想与的方军民官更好好谈一下,摸一下民情,实地调研一番。为将来的政治制度进一步改革和《大明宪章》的起草做准备。
    三月初六。刘浩然在五千大内亲军的护驾下,出南京崇文门,皇太子刘焕章领孙炎、丁德兴、刘基、杨宪、胡惟庸等大学士、直学士、阁部尚书等文武百官相送,直至南城外十里。刘浩然拉着刘焕章的手,好生勉励了一番。然后又嘱咐孙炎等大学士几句,向南而去。
    刘浩然出巡的第一站便是安徽南部的徽州府休宁县,为得是护送“帝师”朱升老夫子回乡。朱升此时已经七十七岁高龄在历史上朱升死于;弛年。在本书给主角面子,多活了几年。明历四只时便乞骸还乡。刘浩然挽留道:“联年少丧亲,孤苦零落,今有先生为师,实为高堂,请老师委留时日,让联多尽孝道,以体人伦。”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朱升也不好说什么了,于是除了受领一个国史馆院士职位后。便谈出大明政坛,只是颐养天年。到了这两年,朱升觉得自己年事已高,恐时日不多,思乡之情也更浓,便执意还乡,刘浩然也只好答应了。
    到了徽州府。江西布政使叶宗茂、湖北布政使安然和安徽布政使徐茂诚赶来觐见。安然和徐茂诚不必说了,安然因为在云南布政使任上政绩显著,本来刘浩然还想让他在云南再干一届,但是安然身体有些不行了,刘浩然体恤他。便将其调回湖北这位置重要但是政务不繁的省份来,换了另一个能吏沈揩过去接任。
    沈渭字尚贤。钱塘人,以明敏称,历任湖州知府、陆军部员外郎、广西参政,政绩显著。尤其是其任广西参政时,时当蓝玉在钦州练日本雇佣兵,其属下悍兵骄官专门刮练日本雇佣兵的明军官兵常肆祸于地方酒馆等处。百姓常与之械斗。地方官员惧于蓝玉圣宠,不敢言及,只得上秉省政。
    沈渭闻之。自桂林疾驰直入钦州大营,面斥蓝玉言道:“将军乃圣上亲将,而今所为。岂不是有辱陛下圣名。”
    蓝玉大吃一惊。不明就里,连忙向沈暂请教,这才得知原委,不由大汗淋漓。拱手向沈渭致歉:“末将忙于军务。于军纪有所疏忽,请大人恕罪,如无大人今日当头一喝,末将几成罪人。”然后连忙将犯事军官和士兵移交镇抚署法办,并传令三军,严申军纪,然后亲自行文向钦州府和广西布政司致歉。
    沈渭回到桂林后,在省参议会上严责钦州知府。言道地方官员当以保民为要,钦州知府不闻不问,只知推谭,是为失职,所以要求将其撤职,以正纲纪。广西省参议会经过激烈争辩,最后终于通过了沈渭的建议,上报内阁吏部,将钦州知府夺职。
    刘浩然听说了这件事,趁着沈偕到南京述职时召见了他,与他对言治政之道。沈渭言道:“君子常少小人常多,圣上风厉,以善法而行,则贤者举而不仁者远矣。”刘浩然善其言,便开始大力提携他。
    而叶宗茂是朱升同乡好友,在江南入主徽州时就职婆源县令,修城积粮,招抚流离,在任六载,为政有声,后历任池州府知府,武昌府知府,江西参政。
    “三位爱卿。今日联是护送老师还乡,但安置老师妥当再议他事。”刘浩然开门见山道。
    回到休宁朱升老家,只见满山遍野却是枫树,朱升不由大惊,他离乡时可不是如此,略一思量便将目光投向刘浩然。
    刘浩然微笑着道:“老师自号械林先生,足见喜爱“枫香晚花静,锦水南山影,之景,学生斗胆,从内库支钱,在这三山五岭全部换种上丹枫,并在枫林中结得草庐数间,做为老师颐养之所。请老师放心,学生并没有扰民。乡民听说是为老师养枫林,无不欢呼雀跃,慷慨奉土,积极应募。”
    朱升对于刘浩然这种安排,心里倒也三分喜悦。尤其听说乡民不烦其扰,反为其荣,不由微笑起来:“陛下还是脱不了爱种树的习性。”众人不由莞尔。
    刘浩然爱种树是众人皆知的,不仅在各省封土封山,迁居山民,而且还在东南、湖广、山东等人口稠密之地,以养林成材备海军之用为名,在山头、路边、河滩等荒地大行种树,并加以减赋税和官府补贴为奖励。种植百棵以计的樟树二香棒树二梧桐树等树木,减赋税若干,养活成材官府又补贴若干,十余年下来,大江南北到处绿树成荫,据统,计有六亿棵之多。别的不说,光是直道两边连绵不绝的全是树林,成为大明一大景观。历史上朱元璋就下令大造树木。估计在位期间植树十亿棵。
    待到走近。早有休宁县令带着乡民前来迎驾。有宿老向刘浩然、朱升敬酒道:“天估大明,赐万民以圣明之君,泽被万里,恩惠千秋,万民兴哉,今小民斗胆,代十里八乡之黔首,敬陛下水酒一杯,聊表之万一。”说罢。便将酒杯举过头顶。
    刘浩然网要接酒,旁边有侍卫武官伸手过来,按程序准备分酒出来验试,刘浩然止之:“此酒无毒,全是百姓们的一片深情。就算是有毒,如百姓意欲鸠酒进君,这说明我这个。皇帝做得不称职,则该饮此鸠
    说罢,刘浩然结果酒杯,一饮而尽。众人见罢。不由连呼万岁。
    过后,宿老又向朱升敬酒道:“先生贵为帝师,为休宁遗福,老朽仅代表乡亲敬先生一杯。”
    朱升也是一饮而尽,过后才抚须叹道:“还是家乡的水酒怡人。”
    在朱升新居暂居了几日,刘浩然便起身告辞,朱升相送十余里,执手向刘浩然悄声道:“立嫡传位乃是大事,我也老矣,不能为陛下谋哉。还请陛下慎之。”
    刘浩然点点头,黯然道:“老师心意,学生已明。此关系大明千秋万代,学生自当慎思徐图,请老师放心。只是老师当好好保重身体,学生还要为老师筹办百岁大寿!”
    朱升笑答道:“生老病死,天道循环,老而不死,是为妖,我一生淡泊,能为陛下之师,此生足哉。”
    当刘浩然远行许久,回过头,还看到一个苍老的身影立在枫林之中,不由凝视许久。方才叹息一声,继续赶路。
第二百六十六章 出巡之农村调查报告
    川浩然在休宁具衙驻驾。毙与二位布政使密谈,他们都哗一分杜身。不可能时刻相随,把该谈的事情谈完。他们也该各自回任。
    “这里有李之明所写的《大明村镇社会与经济调查》,众卿先看看。”刘浩然拿出一份数十页的文件。旁边的国务秘书曾国宪则将相同的数份文件分给李善长、冯国用、安然、叶崇茂、徐茂诚等人。而这份“调查报告”的作者李道君则端坐在一侧,心里有点忐忑不安,静待众人对自己报告的评价。
    报告分成两大部分,首先是社会风气和习俗,第二部分是经济现状。主要以富庶的江苏苏州吴县乌庄,中平的山东济南县久山村和较为贫瘾的湖北襄阳南漳县灌子滩村为调查和分析目标。
    风俗,一取决于人,取决于人者谓之风声,一受制于土,受制于水土谓之风气。李道君分析了三个村庄的风俗,得出两个结论,第一,风俗是上行下效,第二是有历史的传承。
    上行下效的意思从地域上讲,即风俗习惯从都市影响城镇,城镇又影响村庄。例如,苏州富庶繁华,百姓富足,多重工商而好言法。乌村临近苏州,所以风俗相似,也多重工商而好言法;山东济南由于是中平之地。富足逊于苏州,故而以平实为主,工商农并重,法律和乡约并重,故而久山村也是如此;而襄阳虽然地处南北要冲,但是在大明整个环境中还处于工商业不发达,农业为主的地区,而南漳在襄阳府更是山地众多,土地贫瘾,百姓靠天吃饭。在这个环境下,灌子滩村自然是农业最重,乡约最大。
    当然,李道君也指出大明风俗最大的源头在与皇室,人主好尚,所系甚重,刘浩然开工商,重法治,所以各地也行效之,只是由于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不同,所以效法的程度不一。
    李道君指出,在村庄风俗上行下效的过程中,起着重要承接作用的分为几类人,一是诸仲,二是退伍军人,三是乡老,四是教师。而每类人起到作用的大小各地区也不一样。
    乌庄经济发达。受到“商业社会”冲击最大,而教育程度也最高,几乎达到“三岁黄口能言三字经”的地步,再加上法治宣传、易风移俗等普及。所以原本以族长乡老乡仲为主的传统势力冲到极大的冲击。
    刘浩然入主江南以来便有意识地对各地的宗族族权进行荆七瓦解和打击,一般都是通过法定成年分家、异地授地等方式进行。
    在另一方面,由于大明官吏和“生员”即中高级知识分子无法享受特权,加上刘浩然通过政考、法考和学考等途径将以往的学历考试、“公务员考试”合为一体的科举尽数破坏,所以生员已经无法取得政治上的特权,只能获得社会尊重。而官吏加上司政、司法两大体系分立。所以他们无法单独控制整个地方。很简单的例子,县令、乡正为亲民官,但是他们无法像以前一手把持地方上的行政、司法等大权,百姓们如果觉得政令不妥,已经会开始牛试向都察院、按察司等司法体系官员申诉。这些司法官员虽然与行政官员同属大明官吏,但是不同属一个体系,从属关系几乎没有,他们本身又要出“政绩”自然会帮着百姓严究行政官员的施政不当不放。而这些权力看上去很大的司法官平时又与百姓无联系,只是在“需要”的时候才能介入。
    因此在乌庄,乡老猎仲在风俗中的主导作用被录夺,取而代之的是退伍军人和教师。退伍军人被赋予相应的荣誉,伤残和立功军人又有赋税减免和补贴的优待,加上他们在军中又接受过一定教育,见过一定世面。回到乡中又是“民兵”预备役的主力,所以他们的话语权逐渐增重。李道君在文中举例道,乌庄有四位回乡务农的退伍军人。他们内部以退伍时军衔和所授勋章高低自动排序。推军衔和勋章最高者为主事人。互相非常团结。乌庄二三十岁的年青人又多以他们为楷模,惟他们马首是瞻。
    而乌庄属于大明经济和教育发达的的区,人口众多,所以除了乡里有一所“中心童学”村里也有一所童学。童学里的教师不再是以前的“秀才童生”等人执掌,而是由苏州师范专学毕业,考取教师资格的教师担当。
    秉承尊师重道的传统,乡民对这三位村童学的教师非常尊重,而他们的言行也在默化潜移着乡民老少。
    在久山村,由于只有乡童学,没有村童学,则是乡伸、退伍军人的影响力平峙。在灌子滩村,风俗的主导权则牢牢地掌握在两位乡老和一户读过书的地主手里。
    李道君还指出了这三个地区的宗族势力的大原本乌庄的宗族势力最大。因为它没有历经什么战乱,百姓在旧地居住了上百年,各氏姓宗族开花散枝,形成了强大的势力。但是这里也是受到“非宗族”力度最大的地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这个原本属于宗族势力势力最大的地区反而成了最弱的。向。乌庄原本以陆姓为主,计有三百六十二户,人口两千一百口。官府在这十几年刚一,丹里。利用成年授地的方强行”从乌庄分出百旨一。人口三百七十八人,又迁入外的外姓七十一户,人口二百六十一人,对乌庄的单姓大家族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二,是官府多项政策的导向,尤其是以“科举”政策和国民教育、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政策。原本科举当官可以光宗耀祖,为家人和家族带来巨大的利益,但是这种科举过程又是极其艰难和耗费巨大,往往需要一个大家族支持少数“天才”专心读书,专攻科举,也就是所谓的“教育成本”极高。而这些人一旦科举成功,自然会回报乡里和家族。李道君举了个例子。前宋期间。乌庄出了几位官吏士大夫,由于前宋对士大夫极其优待,赋税等各方面有优待,所以整个乌庄就“紧密团结”在这几位士大夫为首的大家族中,利用各种方式获取了经济等好处。而那些士大夫也处处以家族乡里为先,利用自己的政治地位为乌庄谋取了不少“优待”甚至这些优待不甚合法和损害邻村的利。
    但是大明大兴国民教育和实行新的“科举”以来,教育成本极低,读书也不仅仅只有科举一条路可走,于是家族对教育的垄断被打破,而司政和司法除了俸禄丰厚、社会地位高以及可以实现个人的政治抱负,也没有其他特权,而且大明一般都是易地主政,所以也无法为家族提供什么利益了。于是做为家族凝聚的一个重要支柱没有了。
    在另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