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帝国的荣耀 >

第125章

帝国的荣耀-第125章

小说: 帝国的荣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读了一肚子的圣贤书。连最基的东西都不。接着丞相又说。我曾经垂问一些名士治政之道。他只是说以德服人。当教化百姓以仁便可。当时他便回了一句。我当然知道以仁德化。可这是教书先生做的事。不是一个牧民治政官员做的。一个官员最起码知道他治百姓几多。一年需要多少粮食。该如帮助他们提高粮食产量。过上富足的生活。而不是说一通德化便可以了。”
    说到这里。胡从宪人便有;尴他们的确是饱读圣贤书。可是论如何治民理政。说不的还是以仁德化那一套。
    “丞虽然好读书。却不是读死书的人。生性是个务实的人。你理学讲天花乱坠。如果有实际功效他是不会重视。”这时刘基突然插了一句。
    “伯温的意思是?”胡从宪不由眼一亮。刘基常在刘浩然身边。应该了解他的品性。
    “丞相曾问及我昔川先生所言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是否专指妇人不可改嫁。必须守节。我回答道朱子曾尝论此事。“为饿死小。失节事大。自世俗观之。诚为阔;然自知经识理之君子观之。当有以知其不可易也。“这话主要是对文人士子和为官者提出的要求。是高扬士人刚健挺节操。与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生我所欲义我所。二者不可兼的。舍生而取义也”有异曲同义之功。而且伊川先生并不完全反对妇再嫁。其外甥女曾经再。其侄媳也曾改嫁。伊川先生还称其父操持外甥女再嫁之事是“慈于抚幼”而朱子也曾言“嫁遣孤女。必尽其力。所俸钱。分赡亲戚之贫者。伯母刘氏寡居。‘奉养甚至。其女之夫死。公迎从女兄以归。教养其子。均于子。既而女兄之女又寡公惧女兄之悲思。又取甥女以嫁之。“”
    “丞相深以为然后又谈及他最感的“存天理。灭人欲”。我对言道。伊川先生曾言“人心私欲故危殆。道心天理。精微。灭私欲则天理明矣。
    人欲肆而天理灭矣而朱子曾‘。“人欲也未便是不好谓之危者。危险欲堕未堕之间也。若无道心以御之。则一向入于邪恶。又不止于危也”。所谓“灭人欲”是灭“肆欲”“嗜欲欲之甚”。即反对过分追求私欲。因为“欲之甚则昏蔽而忘义理”。所以程朱先贤才会说“盖公义在。私欲必不能胜也”。两位先贤知道人心兼善恶。而且“天理本多。人欲便也是天理里面做出来。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人欲从天理出。既然理包含人欲。那么灭人欲岂不是灭天理了?”
    “信安袁采先生说极是。一语破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真谛。“饮食。人之所欲。而不可也。非理求之。则为为馋;女。人之所欲。而不可无也。非理之。则为奸为淫;财物。人之所欲。而不可无也。非理的之。则为盗为贼。人惟纵。则争端起而狱讼兴。“丞相听完后连称大善。说他以前的确误解了程朱理学。认程朱理学在道德修养上的确值的一取。”
    听说到这里。从宪不由大喜:“丞相果真如此说?他果真对理学没有恶感?”
    “胡兄是过于执迷了一些表象。丞相表面上一直在打压我理学。实际却不然。”刘基微笑着说道。在浙学子里。他可以说是最精于为官之道。
    “伯温兄为何这么?”
    “丞相敲打理学。我想无非三个原因。”刘基看了围。发现都是知心知底的故友。当即压低嗓。“一是为淮西官们开”
    “这是何意?”
    “我明白了。”宋接言道。他虽然做官之道比不上刘基。但是为人却是极为聪慧。刘基一点拨便明白了。“淮西李善长汪广洋等人出身寒门。只是略通文义。学问不如我们。名声更不如我们。但是他们跟随丞相已久。深的信赖。相当然会重用他们。但是想让他们上位并牢据要位。必须把持学的江南浙东名士打压下去。”
    听到宋这么一说。大家都明白了。理学名士很多都是名动天下。投附江南。刘浩然当然要重用。但是他最信任的还是李善长那一批淮西文人。可是这些人无论问名声远逊理学名士。如不让淮西文人让位。举理学名士身居职。对天下文人又说不过去。但是刘浩然对这些新附的文人又不了解。不敢托以重任。于是就把理学在元廷的丑事翻出来加以打压。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只是给这些理学名士极高的优待。却不加以重用。朱升秦从龙陶安等人却是刘浩然通过一段时间了解。这才逐渐加以重用的。可就是这样。江南的政务还是把持在李善长等淮西文人的手里。
    大家领悟过来后刘基又继续说道。
    这一点一说大都白了。刘浩然就是借打压理学立威。理学遍布天下。可就是因为被元廷立为官学而遭到打压如此向天下表明。刘浩然的反元立场够坚决的了吧。
    “三是准备大用理学。”刘基此一出。众人一片讶然。连宋也吃惊不小。
    “这是如此一个说法?”胡从宪结结巴地问道。
    “纵观丞相数年治用。对理学虽然多有打压但是却多有妥协。前次工商升位。不少理学文人反对。丞相最后同意名士可入资政。并授十几位名士勋位。同意理学文人经考稽可为童学县学教书;去年改制。原本淮西派大上风。丞相借内阁学士变动一下子又让理学名士逆转;去年底丞相教制改革胡兄你等不是大反对。最后还是丞相让了一步。理学典籍列入学制。以为必考科目。胡兄。你真的以为学子们反对声便可动摇丞相的心要知道当年一把火烧死了陈汉数十万人。丞相也只是说了句此乃天下第一事。”
    胡从宪等人听到这心里由一突。猛然想起自己只是记住刘浩然对文人礼仪有加。却忘记了他铁血的一面。正要是横下心来打压理学。他可杀多少人至少他属下那数十万虎‘可不管你理学外学。他们只听刘浩然的命令。仔细一刘浩然的累让步不视为一种暗示。
    “丞天纵英才。江南文官武将哪个不在他的制衡之下。李善长权柄熏天又如何。还不是乖乖地自辞左丞相一职。甘心恭据四大学士之一。无它因为李善长了解丞相的手段。所以才怀惧知进退。”刘基不由赞叹道。
    “伯温你说丞相用理学。该是何用?”
    “我理学秉承圣贤遍布天下。可谓是读书人无不习。这种。丞相何乐不用?只是理学有些东西不合他意。所以才借着敲打理学的机会给我等提个醒。希望我们能对理学弃糟扬精华。如此才堪大用。”
    “果真如此?”“天下读书人十有**是习理学。丞相不想多费手脚。我们能改当然乐其见。如是不改。相再寻他。天下儒学又不止我程朱理学一家。”刘基笑着说道。“要不然丞相无缘无故跟我和溪兄谈什么理学至理?”
    听到这里。胡从宪人不由叹道:“帝王之心不可知也。”
    “何止如此。上月军中行军衔。改军服一事你们知道吗?”刘基今天兴致来了。所以谈开。“知道。当时伯温兄不是以陆军尚书给他们授衔了吗?”
    “授衔之后我才体到丞相授军。改军服的深。”刘基叹言道。“当时我身穿朝服。在军官将领中深觉格格不入。十分尴尬。当时还不的如何。回到家细细一想才明白过来。”
    当时授衔的时候。刘浩然等绝大多数人都身穿新式军服。就连俞廷玉也是一身漂亮的藏青色海军中将服。唯独刘基一身朝服官冠。说有多别扭就有多别扭。
    “丞相授军衔。改军服。意欲将军人与文官彻底分割开。”刘基最后悠然道。众人一想便明白了。军授衔。便是与文官品轶制分别开了。然后是改军服。与文官朝服格…不入。加上军队后勤现在改为陆军部海军部管理生产采办。枢密院责调派。更是自成体系。原本与文就有的距离显的更远了。如果一就怕是权柄最重的李善长也无法伸手到军中。至少常备军这一块是针插不进了
    “现在除了工匠商贾农师师定有职业级别。丞相还准备给教师定级别。分助讲讲师主讲师助教副教授教授。而学子则根据学业分几个级别。大学毕业为庶士。学院毕业为硕士。更高一级为博士。一整套下来。天下百工是各司其职。各安其份。书人也不必往一条独道上走。到最后。恐怕正如丞相所言。天下无不读书之人。”
    “伯的极是。在我们理学将来便在我等里。该好好改一改。”宋叹息道。
    “伯温潜溪。你们常随丞相身边。这改学的大方向还要你们把握。我等虽然不敢动程朱先贤明言。但是可以避短扬长。”胡从宪一下子想到了办法。虽然们还没有胆子去改程朱的言论。但是可以把刘浩然不喜欢的隐藏下来。不做声张。喜欢的就大加弘扬。并加以注释。而且文言文都是简明骇要。又没有标点符号。什么注释还不是由这些名士说了算。
    道。
    “放心吧。丞相还凭借我们的理学的时候。”基肯定地说道。
    宋一下子:“你是说西。”
    “制衡啊。还是制衡。丞相可谓是深的其真味。”刘基最后长叹道。
第一百二十五章 方氏兄弟
    帝国的荣耀第一百二十五章方氏兄弟
    凤七年二月二十六日。常遇春杨胡海率十个团和十个守备步兵团。计六万余人云集余姚。虎视庆元。赵德胜花云王张率十个常备步兵团和十二个备步兵团计七万余人云集青田。虎视温州。同日。刘浩以“奉皇帝圣旨。吴王令谕”召方国珍入江宁述职。一时间浙东战云密布。局势一即发。
    台州方府书房。一人正在争吵不休。“兄长不能去。去了江宁那刘合肥还会放你回来吗?他现在已经对我温台三的虎视眈。怕没有那么就收场。”方国厉声说道。
    “就是。刘合肥狼子野心。路人皆知。现在又横境外。兄长不能不防。”方国;附和道。他们两兄弟一向都是偏元派。认为当今朝廷还是元廷。自己造反只是迫于无奈。将来总归要招安。图个一官半职好光宗耀祖。荣华富贵。
    “羽庭先生。你有什么说法?”方国珍‘问道他最倚重的谋士幕僚刘仁本。
    “大人。前些日子台三的的商贾代表。还有众多的学子名士都找到属下。请我劝大人进江宁述职。免动干戈。以免战火祸及乡里。”刘仁本婉的说道。
    “羽庭先生。那些利是图的贾都被江南的钱财收买了。而那些名士学子都被江南的举迷住了心窍。你可不能糊涂。”方国急道他知道刘仁本在兄长心里的的步。然他这般态度难保不会让方国珍的心志动摇。“老三。你怎么对羽庭先生说话的。”方摆长兄的态度看到方国瑛和方国珉都默然不做声。便转向方国珍言道:“老二。现在温台三的民心动荡。你要仔细斟酌。
    我等皆出自台州数年来在温台三勤勉用心。这才的到一点好名声。万不可毁于一旦。”
    “兄长的意思?”
    “唉我也两难啊。不战而降。不甘心。是执意一战。恐怕凶多吉少。到时受苦的又是温台三的的百姓。”
    “大哥。什么?好歹我们手里也有水陆大军二万。还怕了刘合肥不成?”方国珉不满的说道。
    “老四江南已经是今非昔比。年偏东南一隅便可以大败水师现在又囊括湖广。力更振。我等如何对战?我观其与陈汉对拒。水陆大军不下六十万现在陈汉已灭。闻知有四十余万降军尽数收编如此一来。江南拥兵百万只多不。以前江南只是长于水师而今其海军已经远征日本。练成悍军。我温台三的船再多。又如何抵御?你难道忘记了江南水师的火炮?”
    方国璋一番话。不仅方国瑛方国珉不言语了。连方国珍也陷入沉思了。名义上归附江南之后。江南邸报在温台三的大其道。方国珍兄弟也是每日必看。在邸报上他们看了江南如何大曾经不可一世的陈汉水师。如何克江州围武昌。最后逼降陈理。尤其是首科状元王侍尧的随军笔记。文笔雄。描写细致。将西征点点滴滴记载的非常详尽。上至统军将领。下至普通军士。无不栩栩如生。而那些发生在各的的战事无不让人心怀激烈。那发生在武昌城下的陈汉末日更是让人戚然落泪。此随军笔记一出。各的文人不争先拜读。就市井行贩走卒也常围坐在识字小童旁听他们朗读。一时江南邸报连番数倍销量。方氏兄弟也曾经追看不舍。却从看到了江南军事力量的强大。
    还有前些日子。海护卫商队回来。江南邸报又费笔墨书写了一番海军的光荣事迹。在日本如何痛击倭寇水贼。如何捍卫商队利益云云但是让众人更值的关注的是通过这次商贸。江南的商人赚的盆满盈。瓷器棉布丝茶叶纸。换回一箱箱的黄金白银。尤其是这些商人换回硫磺硝石。接着又被江南官府收购或抵冲关税。从中又赚了一笔。看温台三的的商人眼都绿了。现在纷派人到刘家港。希望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