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匈奴皇帝 >

第164章

匈奴皇帝-第164章

小说: 匈奴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王国事繁忙,怎有闲心,到臣这衙门?”郗虑看着刘渊,试探问道。

    刘渊淡淡笑道:“皇甫义真病亡,孤上门吊唁,经过此地,便来看看。”

    闻言,郗虑一附额,摇头道:“臣竟然将此事忘记了,还请大王恕罪。”

    “你忠于王事,勤于治政,孤岂会苛责于你!”刘渊拿起郗虑案上未完全成书的一张公文,上录长安坊市整改事宜。

    仔细一览,条陈清晰,考虑得当,显然郗虑是用过心考虑的。放下,悠悠问道:“孤尝闻,你最近于城内外,抓捕甚多,判刑过甚?”

    郗虑眉头稍皱,直接禀道:“大王,乱世用重典,当此人心丧乱之际,必须明肃法纪,当以严律以治民,让天下人知律法之威严。”

    这明显是刘渊的试探之语,得到郗虑回复,刘渊满意地笑了:“看来孤用你,是真用对了。”

    与郗虑寒暄一阵,勉励几声,刘渊欲回。

    “如你所言,胡汉一视同仁,长安城中,胡人若敢有作奸犯科者,亦不可手软!”临了,刘渊对郗虑道:“好好干,大胆地干,孤为汝后盾!”

    “诺!”

    “县尊,看来夏王,对您颇为信任,日后您必前途无量!”刘渊去后,旁边的县丞奴颜婢膝地凑上来,对郗虑道。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郗虑为长安令,自然将他的一些亲厚之人提拔安插至衙属。在这样的大局势下,这般小事,刘渊也允了。

    郗虑目光似鹰一般锐利,盯了其一眼:“这个长安令,干得好则已,稍有差池,只怕也讨不了好。让阖属上下,都给我警醒些,长安不容有乱!”

    “诺!”

    “那强掠城中百姓的胡人,真要抓吗?”想到了什么,县丞低声问道。

    郗虑眼中狠色一闪:“没听大王之言吗?抓!重判!”


………………………………

第305章 郑竹

    郑县,南靠冢领、太华山脉,北临渭水。以郑为县,县内百姓多以郑为姓。郑竹就是郑县土生土长而成的,以竹为名,只是因其家侧有一片茂密的竹林。

    郑竹并非普通的黔首,虽然家族没落,仍为当地豪强。世居此地,繁衍了好几代,据传在前汉末时,其先祖尝为县中县丞,这也是他们祖上最辉煌的一段时期。可惜新莽之乱,三辅毁于战火,弃官举家遁入山林,待天下平定而出,已然经年。

    官自然没得做了,带领族人,扎根于此,耕种传家。到郑竹这一代,已然彻底没落,其父曾参与平定凉州之乱,以军功升为什长,后伤残而归,为乡里一亭长。其后关中屡生祸乱,郑县遭受兵灾,其父亦以伤病亡于离乱。

    郑竹从小受其父影响,便是要振兴家族,其父参军血战,最终算是失败了。一直牢记阿翁叮嘱,可惜这些年来日子实在不好过,生存尚且艰难,而况振兴家族这等伟大的事业乎。

    再者郑竹不喜事生产,终日浪荡于乡里,纠集了一干少年人,无所事事,欲为游侠儿。若不是乃父还给他留下了点东西,其处境会更加艰难。

    去岁夏军大举西进,四面战火,眼见周边越发不宁,郑竹见机得快,果断鼓动一些人遁入深山之中。靠山吃山,在山中饥肠辘辘,苦熬许久,总算熬过了那最艰难的一段时期。而当初李傕兵败至郑县,其后夏军紧随而至,郑县彻底毁于战争。

    待在山中的求生的百姓们,都是后怕不已。未曾逃亡的百姓,多家破人亡,不是为李傕属下残害,便是在两军交战中做了炮灰。

    彼时,对于头前提议逃亡的郑竹,不少人都对其刮目相看,觉得这个年轻的浪荡子不一般。而郑竹,亦不免得意,面对乡人的吹捧,也不禁飘飘然。

    自然而然地,郑竹成为了那干乡民的首领,头一次尝了尝“掌权者”的威风。可惜,当了这首领,就得解决这上百老弱的吃饭问题。关中缺粮,在山下都吃不饱,何况入那山林。

    将所有粮食集中起来,统一分配,精打细算。再将手下人分为几类,老弱妇女青壮,各司其能。硬是靠着那山林,待了数月之久。逃入山中的郑县百姓,可不只他们这一波人,山里就那么点资源,为一只山鸡、一颗果树,都时有争斗。更有山贼盗匪欺侮。

    有争斗之时,郑竹都是“身先士卒”,强硬之极。他有一把其父传下来的铜剑,用之伤了好些打他们注意的强人。

    在率领那百来名乡人艰难于山中求生的过程中,郑竹成长了许多,在上百人惟命是从之下,他慢慢觉醒了,找到了自己活着的价值。他觉得,自己生来就是干“大事”的人,是当“领导者”的,以前只是没有得到机会罢了。

    对振兴家业,郑竹信心足了许多。

    山中生存,太苦,实不如山下安生,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不能一直待在山中,郑竹早早地打定了主意。可是外边太乱,又不敢冒然出山。

    直到后来从外边传来消息,郑县战事已消弭,占据了长安的夏王派来了新县令,带来了不少流民与粮食。派人招徕山中逃难的百姓出山,重建家园。

    郑县遁入山林的百姓足有两三千人,都心存怀疑,不敢有所动作。倒是郑竹,心有所感,觉得此事可为。仍不敢冒然出山,悄悄下山,探查一番。

    方知,新的县令是长安夏王的儿子,县丞是当年的县令杜畿。在王子的政令下,整个郑县都开始重新划分土地,分拨与县内百姓。还发放粮种,租借耕牛农具,更有接济口粮施放之事。

    探听清楚之后,郑竹坐不住了,因为他们乡里的土地也快被重新规划了,若不及时下山,被划给了其他人,那可亏大了。

    回山与众人一说,还有人犹疑,因为如今的统治者是胡人,令人生畏。郑竹则大骂一声:“胡人又如何,只要能安生地过日子。都不要土地了?”

    土地总是最动人心的,提及此事,所有人都随郑竹出山了。彼一下山,迅速得到了安排,郑县人口流失严重,每家都新获了不少良田。

    对这第一批主动出山来投的乡民,刘琤表现地很重视,由杜畿亲自安排其安置事宜。而郑竹这小有名头的之黔首,更得杜畿接见。

    心思活泛起来,郑竹主动请命,前往山中劝说乡民出山归来。凭着其机灵,还真就让其办成了,十日之间便让其说动了上千人出山。

    而郑竹也以此功劳,成为了新立的小竹乡之有秩,成为郑县属吏,算是迈入官场了。从那时起,郑竹有些意气风发了。他父亲打拼多年,几经生死考验,到死不过为一亭长,而他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成为堂堂一大乡有秩,管理着十亭三四百人。

    看到了光明的前途,郑竹自是干劲十足,积极配合着刘琤的政令,县里但有政策,必亲自督行之。领着乡里青壮,于各处巡视,保一乡之安宁。

    刘琤征召壮丁疏通沟渠,修缮城池,二话不说,便亲自带领乡里劳力前往听命。

    他是识字的,亲自行教化之事,散播夏王威严。小竹乡内,几乎人人皆“爱戴”夏王。此事都传到了刘琤耳中,对治下出了这么一个人才,他还忍不住赞了几句。

    如今,郑竹管理的小竹乡,已经成为闻名全县的大乡。

    到今岁,郑竹依旧不满二十岁,为免人小瞧,他开始蓄须了。暂时嘴上无毛,他还找手巧之人给他做了副假胡子。

    头裹黑巾,腰配长剑,一身干净青衣。身后跟着十来个乡兵,郑竹大摇大摆巡视全乡,这是他的日常。

    “有秩!”

    “有秩!”

    有乡民见之,都是恭敬而畏惧地行礼。

    郑竹很享受这种目光,这样高人一等,受人尊崇,感觉就是不一样。

    这个时候的郑竹,给自己定了个目标。一乡完全不能满足他的志向了,迟早有一日,他要入郑县,成为县官。他要在城中博一处府院,振兴家族,不在话下。

    不过现在,对他来说,要紧的,是婚姻之事。他看上了本乡一亭长之女,正准备提亲了。都不用去想其会不会同意,想他这般“青年才俊、前途光明”,能看上其女,那是他的福分。

    这一章尝试换个视角来写,没写出想要的效果。


………………………………

第306章 甄氏兄弟与唐瑁

    “都给我认真点,注意力集中,好好练!”在小竹乡外的一片空地上,三十余名乡里青壮,聚在一块,操练着,郑竹在旁大声呵道。

    接受县里的号召,非农忙时分,郑竹将乡中壮丁聚在一起进行军事训练。他是不懂得什么兵法的,只从其父那里得到了些只言片语,也就简单地进行着些行伍队列,纪律训练。

    乡里并没有多余的武器,几十人手拿着竹枪竹剑,卖力地动作者。观眼前“有摸有样”的队伍,郑竹心思又飘了起来,或许自己有成为将军的潜质。

    “有秩,我们何必这么辛苦训练,有什么用啊?看其他乡,可没有这般!”暂作休息时,一个比郑竹还年轻的小伙凑到郑竹身边,嘀咕道,有些怨言。

    他是之前跟着郑竹混的乡里少年,关系亲近,与郑竹说话比较随意。郑竹一跃成为了一乡之长,他也跟着抖起来了,平日在乡里趾高气昂地,有郑竹做靠山,那些亭长面对他都不敢小视。

    跟着郑竹,定有好日子过。竹哥都快娶亲了,有机会,他也要找个好看细君。

    “天下兵荒马乱的,说不定哪一日,我们就有上战场的可能!你们,都给我警醒些!”郑竹瞥了其一眼,一副“高深莫测”的模样。

    “诺!”少年有些迷糊,不过眼珠子一转,便跑到队伍前大声道:“都听有秩的,好好操练,未来我们是要上战场杀敌建功的!”

    见着狗腿一般的少年,郑竹嘿嘿轻笑几声。

    “有秩,有秩!”从远处奔来一人,急匆匆地唤郑竹。

    “出什么事了?”

    “乡东有一伙强人,正在攻击一行客商。”

    “哦?”郑竹眉头一跳,眼好奇色一闪,当即一个招手呼道:“都停了,随某去看看。”

    ……

    从华阴向西入关中,一直到长安,是有官道的。平时的时候,道上不会有多少行人,百姓都守着田地过日子,甚少有人员流动迁徙,平时多以往来客商居多。在大乱之时,倒是有各处流亡者。

    随着关中被刘渊拿下,四塞封阻,关中许进不许出,往来的客商则更少了。在如今的局势下,还敢行商旅之事者,不是胆大的冒险者,就是别有身份。

    夏国势力,对各郡县的统治并不牢靠,道路不宁,各处时有山匪强人纵横,侵扰地方。

    小竹乡处郑县偏东,靠近华阴。今日冷清的道路上,难得地有些热闹。大约二十来名面黄肌瘦,衣衫破陋的山匪,围住了一行人。

    “听着,我们只要财物粮食,无意伤人,再敢抵抗,别怪我等辣手了!”山贼头领恶狠狠道。

    地上已经躺着两人,一个脖子被割破,一个胸膛被剖开,鲜血淋漓,触目惊心,眼见是不能活了。是随行的护卫。

    “二位贤侄,如今可怎么办!”一个中年文士,眼中有些焦急,问身旁的两个青年。

    此人唐瑁,原来的会稽太守,也是唐姬之父。此前孙坚夺江东,他自然丢了官,逃到袁术那儿。袁术称帝,受几面围攻,也是看袁术前景不妙,果断继续西逃。

    唐姬被刘渊纳入宫中,曾传信与他,思考兵荒马乱,各处不宁,干脆欲往长安投奔女儿。一路吃尽了苦头,到了函谷表明身份,才被杨奉放入关内。

    正遇抱着一样目的的甄俨与甄豫兄弟二人,结伴西行。

    甄俨此前在袁绍入主冀州之时,屁颠屁颠往邺城,想要投效。见着袁绍,还欲将妹妹嫁与其子,想攀个亲家。袁绍也看上了甄氏的名望与财富,待之甚厚。

    可惜后来阎柔东掠冀州,甄氏遭遇灾,族破人亡,原本许给袁氏的妹妹也尽被阎柔所掳,献给刘渊。这下甄俨尴尬了,而袁绍其后对他的态度也冷淡了下来。

    在邺城待了一段世间,求不得出路,只在邺城当了个小吏。这可满足不了甄俨,辞官回毋极,见到也是破败一片的家族,欲哭无泪。郁郁寡欢熬了许久,“得知”了张氏与几个妹妹的消息,尽皆入刘渊后宫。

    虽然心有羞愤,但与弟弟甄豫商量过后,艰难地做下决定,弃毋极而西投胡夏。自认为,有张氏与甄姜姐妹的这层关系在,在缺人的夏国,应该更有出路。携家而来,从并州入河东,再入弘农,遇到了唐瑁。

    见是夏王美人之亲眷,一路的夏国关卡也都放行,一行人磕磕碰碰地方入关中。

    甄俨蓄着小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