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一路隋行 >

第408章

一路隋行-第408章

小说: 一路隋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啊,应当以公务为重,我果然没看错人。”杨广对周罗喉的表现甚是满意,呵呵笑着赞了声,随即命人准备酒宴,要为张衡接风洗尘。

    “王爷,除了公务之外,下官尚有两件私事要向王爷禀明……”张衡睨着陪站在一旁的裴蕴,欲言又止道。

    “冲之,正好建平回来了,你去将几天前审讯顾姿儿、燕十三两人的笔录拿来,稍后咱们三个一同议议。”杨广见状,便向裴蕴吩咐道。

    裴蕴心中虽对张衡示意杨广支开自己的举动感到不快,碍于杨广已开了口,只得拱手行了一礼,悻悻离开了公堂。

    “下官离京前,曾受王妃嘱托,将王爷府中的红绡姑娘一并带来了建康,服侍王爷。”张衡望着裴蕴走远,话中带话地对杨广说道。

    “王妃还交待了什么话给你?”杨广此时的心思都放在了公事上面,不曾留意张衡的话外之意,随口向他问道。

    “王妃只说,她无法陪伴王爷身边,担心王爷身边只有瑟瑟姑娘一人照料起居人手难免不够,因想着红绡是王爷相中的人,故而命她随下官一同返回建康,方便早晚照料王爷。”

    待听到张衡说起王妃萧厄要红绡早晚照料自己的话时,杨广心里陡地一颤,似乎领悟到了萧厄此举的真正用意,脸上不禁微微泛红,赶忙向张衡问道:“你方才说有两件事要说,另一件呢?”

    “回王爷,下官离京前入宫陛辞,无意间与宣华夫人在宫中邂逅,宣华夫人托下官来向王爷讨个回信,想问问王爷,她托王爷带的物件,不知可带到了没有?”张衡有意回避着杨广的目光,低眉顺眼地说道。

    因数十天前杨广才从长安返抵广陵,就遇到了同光尼寺行刺事件,紧接着又发生了劫匪索要巨额赎金一事,这些天来尽埋头于查案、剿匪,将其它的事一并抛在了脑后,此时听张衡提起,才恍然想起,宣华夫人陈未央确曾托自己带了许多物件赠与得以破镜重圆、返回江南隐居的姐姐、姐夫。


………………………………

第842章 心意一人抵得过五千条人命

    妻子给独身在外的夫君身边增派服侍的人手,不很熟识的女人探问自己是否完成了她托付的事情,诸如此类的事情原本极为寻常。

    可偏偏此刻听张衡有意无意地将两件事放在一起向自己讲来,杨广心中不禁产生了一种无以言状的异样感觉,仿佛深埋于心底的秘密被人发觉了似的,略带着些许慌乱,然而细细想来,又觉自己太过可笑:红绡确是自己相中,擢拔的贴身侍女,即便萧厄真的有不言自明的那层意思,也没什么不正常;而陈未央托张衡探问自己一句是否将她托付给自己的诸种物件带给了陈长乐和许德言夫妻二人就更没什么反常的了。

    尽管如此,杨广的心中还是被张衡向他禀报的这两件私事激起了层层涟漪,以至于在随后为张衡举行的接风酒宴上都显得有些心不在焉,直到裴蕴拿着整理好的顾姿儿、燕十三两人的供述笔录走了进来,他才极力收摄心神,打点起精神,屏退闲杂人等,开始与张衡、裴蕴二人商讨起案情来了。

    张衡反复将顾姿儿、燕十三的招供笔录看了多遍,故作对杨广的神色变化浑然未察,拱手问道:“但不知王爷打算就此结案,还是继续追查下去?”

    裴蕴因查案原是自己该管之事,不等杨广开口,即冲着张衡答道:“萧如水、张仲坚两名要犯尚未归案,案子自然是要接着查下去的,然而首犯顾姿儿既已捉拿到案,王爷有意先将其押解回京,交由朝廷鞠问、发落,怎么,张长史对此有异议吗?”

    张衡见杨广未对裴蕴之方提出异议,遂开诚布公地说道:“王爷,实不相瞒,下官方才观此笔录,心中尚有诸多不解之处,敬请王爷开示。”

    “建平但说无妨,冲之与我此前也探讨过这两份笔录,除对其中两人所招供的高青莲指定顾姿儿为其继任者一节尚存疑惑外,其它倒还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实之处。”杨广主动向张衡指出了他和裴蕴皆对高青莲指定顾姿儿为其继任者一事持有疑议一节。

    “下官与王爷、裴都记室持见相同,俱都认为顾姿儿果为继任的‘雁巢’大头领的话,不能仅凭她和燕十三两人供述的一面之辞,将南陈后主陈叔宝排除在嫌疑人之外,为此,建言王爷奏明圣上,请圣上派员彻查陈叔宝是否依然在暗中操控着‘雁巢’,意图恢复南陈朝廷。”张衡当即对杨广提及的疑心顾姿儿继任“雁巢”大头领实为陈叔宝授命一事表示了赞同。

    “陈叔宝现在长安,前番本王还朝时曾到其府邸探望过他,亲眼目睹朝廷对他监管得十分严密。若说江南近两年发生的事情都与他有关,倒也未必,只是顾姿儿自已也承认,两年前是奉陈叔宝之命陪同了尘返回东殴城顾氏祖宅居住的,这就难免令人怀疑,是陈叔宝,而非高青莲授命由顾姿儿接掌‘雁巢’的,但事情已过去了两年,如今再要查清此事,殊非易事。考虑到抚绥江南的需要,目前似不宜公开上章朝廷,对陈叔宝加以明查。这样吧,就由本王上一道秘奏给父皇,建言指派得力之人密查陈叔宝,你们认为如何?”

    “王爷虑事十分周全,下官实在是佩服。”裴蕴立即恭维杨广道。

    张衡也点头对杨广之方表示了赞同,随即话锋一转,拱手提醒杨广道:“在王爷建言朝廷密查陈叔宝得到结果之前,下官姑且先就顾姿儿、燕十三二人所招供的系高青莲指定其为继任大头领一事提出二三疑问,敬请王爷和裴都记室给予开示。首先请问,若依顾姿儿在供述中所言,她与顾盼儿姐妹在南陈朝中的身份、地位俱在首任关自在——高青莲之上,为何甘愿接受高青莲的指定,成为他的继任者呢?”

    “此事不必太过计较吧。”杨广率先开口解答道,“须知顾姿儿在不知心意已是第二任关自在的情况下,依当时她的处境而言,接受高青莲的指令,继任大头领确有此可能性。建平不可以南陈覆亡前顾姿儿与高青莲的身份、地位之高下质疑之后发生的事情。”

    “王爷训示的是。但下官有所不解的是,顾姿儿虽可能在对其姐顾盼儿即第二任关自在并不知情的情况下,屈尊接受高青莲发来的指令,继任大头领,然高青莲为何在明知他的大头领之位自心意向朝廷投诚时起已由心意接任的情况下,仍要指定顾姿儿为他的继任者呢?莫非他要挑起‘雁巢’内部的相互倾轧,对顾盼儿实施报复吗?”

    “张长史所言甚是。此前下官与王爷详细讨论过此事,数年前,心意假意向朝廷投诚,她所出卖的五千名‘雁巢’细作中,绝大多数都是高青莲的属下,因此,当时远遁高句丽的高青莲极有可能对心意的如此做法怀恨在心,返回江南后便想出了这么一个办法报复心意。照此推断,实际执掌‘雁巢’的关自在正如王爷早就疑心的那样,并非专指高青莲一人,而是一个特定的称谓,谁成为大头领,他(她)对外就自称为关自在,并且,一旦后一任关处在启动了继任流程,前一任关自在就必须让位……”裴蕴在向张衡做出解释的同时,还顺带着拍了一把杨广的马屁,恭维他最早发现了关自在并非独指一人,而是“雁巢”大头领特定的称谓这一隐秘。

    “即依裴都记室所说,高青莲不满继任者心意用出卖其属下的方式启动继任程序,从而有意指定其妹顾姿儿为自己的继任者,在顾氏姐妹之间制造麻烦,达到他不可告人的目的,这一切尽都属实的话,那么请问,数年前心意凭借出卖五千名‘雁巢’细作来换取朝廷对她信任,同时暗中启动继任程序的行为,在裴都记室看来,是她的擅自所为,还是事先已经允准实施的蓄意而为呢?心意一人的性命难道抵得过五千人的性命吗?”张衡冷冷地问道。


………………………………

第843章 王爷怎么忘了她

    张衡冷不丁地旧事重提,向裴蕴问到了数年前心意向朝廷投诚的动机和原由,同时也提醒了杨广。

    “是啊,张衡的质疑并非没有道理:以牺牲五千名潜藏于江北的“雁巢”细作来换取心意一伯安然无恙,这个代价是否过大了,太过违背常理了呢?”杨广暗自思索道,“假设心意并非只是出于护全其女儿了尘的目的,而是启动了继任程序,另有图谋,才向朝廷投诚的话,那么,她的这一图谋到底是什么呢?”

    裴蕴也被张衡突如其来的一问问得张口结舌,答不上话来,沉吟了移时,强撑着答道:“所以嘛,要想查清此事的前因后果,只能去问一个人:陈叔宝。只有他才可能了解心意假意向朝廷投诚,欲真正图谋的是何事。”

    不知怎地,杨广由裴蕴听似狡辩的回答中联想起自己的同门师兄、突厥王子染干曾向自己说起的前周公主宇文般若拟定的两步复仇计划。

    按照宇文般若的设想,第一步复仇计划便是利用安插于自己身边的奸细安若溪(事实上,安若溪因种种原因,并未充当奸细的角色)向外传递长安朝中的信息,与她里应外合,借助突厥强大的兵力实现恢复宇文氏江山的目的;

    万一第一步不成,宇文般若还精心设计了第二步复仇计划,仍是利用安若溪来获得杨广的青睐,将复仇的希望寄托于日后隋朝内部的皇位争夺之上,设法将杨广推上皇位,继而册立安若溪生下的皇子为太子,达到恢复宇文氏江山的目的。

    不能不承认,若非染干亲口透露了这一秘密,安若溪已死,杨广至今尚不得而知,宇文般若为达到恢复其宇文氏江山的目的,竟还设计了如此长远和阴险的一个复仇计划。

    既然宇文般若能够设想出目光如此长远的复仇计划,那么陈叔宝,甚至心意、高青莲等人为何设想不出呢?

    不过,杨广转念一想,又觉以心意的身份和情况,与深得自己宠爱的安若溪无法相提并论,凭借自己对心意的了解,她在长安朝中掌握的最大资源便是利用她曾是前朝静帝的妃子这一身份,在前朝旧臣中享有的祟高威望,莫非她以牺牲五千人为代价换取朝廷对她的信任,仍欲和之前刘鲂、宇文忻之流一样,欲在前朝的旧臣之中拉拢同党,为非作乱?

    “裴都记室所言不失为一条能够查清心意通过假意向朝廷投诚所怀图谋的可行途径。”张衡见杨广听了自己的话,皱眉沉吟移时,主动开口说道,“但也须提防陈叔宝不肯开口,抑或他根本就未参与此事的情况,应当另寻途径解开这一谜团。”

    “建平,你所说的另一个途径指的是什么?”杨广久思无果,目视张衡,沉声问道。

    “萧如水、张仲坚。下官以为,“雁巢”重要成员中唯有此二人得以在心意向朝廷投诚事件中得以幸免,至今不知所踪,绝非偶然,只有将此二人捉拿归案,才有可能查知心意向朝廷投诚背后隐藏的真正图谋。”张衡笃定地答道。

    “据顾姿儿的供述,张仲坚很可能就是同光尼寺事件中潜入寺内,刺杀心意的真凶,下官也赞成尽快将他捉拿归案,查明那晚心意之死的真相。”裴蕴说到这儿,语气一变,冲张衡问道,“只是,请问张长史,有何良策,能捉拿萧如水、张仲坚到案呢?”

    “顾姿儿的供述中曾提及萧如水和张仲坚二人的分工:萧如水在浙东、张仲坚在建康一带,倘若据此增派得力人手,深入民间明查暗访,用不了多少时日,应该会有萧、张二人的消息的。”张衡答道。

    “张长史有所不知,根据最近掌握的信息,萧如水可能已潜至了江陵附近,就是他一手策划了……”裴蕴本想说的是,就是萧如水策划了成功劫走十万贯定金的行动,可话到嘴边,陡地想起杨广极为忌惮旁人提及此事,又强咽了回去。

    “建平说的这个办法固然可行,但过缓了些。本王倒想了个法子,大抵能引得萧、张二人主动现身,以便趁机将其抓获。”杨广瞪了裴蕴一眼,向张衡说道。

    “请王爷明示。”张衡、裴蕴异口同声地说道。

    “前些时不是有消息称,‘雁巢’不是要派人来刺杀本王吗?本王正欲趁朝廷诏命未正式下达前,前往江南各地作一番巡视,了解一下江南百姓对朝廷推行均田制的反应,正可顺便充当一回诱饵,诱使萧、张二人不拘哪个现身来行刺本王,以便趁势捉拿他们归案。”

    杨广话未说完,已见张衡、裴蕴二人不约而同地扑身跪倒在地,力劝道:“王爷千万不可冒险行事啊!”

    “那你们倒是说说,除了我说的这个办法,还有什么办法能尽快捉拿到萧如水、张仲坚的?”杨广向前探了探身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