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一路隋行 >

第260章

一路隋行-第260章

小说: 一路隋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中惦记着继续顺心意条线索清查关自在,杨广也顾不得沿途访察民情,带着骠骑营径直返回了并州。

    王韶、李彻、张衡率领着河北道行台一干僚属将杨广接进晋阳宫正殿落了座,不待杨广开口发问,王韶即拱手向他禀报道:“王爷还朝这段时间,河北道治下诸州府出了一件怪事,下官等皆不敢擅自处置,都在盼望着王爷回来亲自处置哪。”

    “突厥那边儿没什么异动吧?”杨广收摄心神,没有询问王韶究竟出了什么事,而是首先转向总领晋王府军事的李彻问道。

    李彻跨步向前,抱拳禀道:“摄图部族受到铁勒阿拔所部重创,元气尚未恢复,自从摄图十几天前返回紫河镇后,除了不时派人前来催促朝廷出兵,助其攻灭西突厥阿波部族外,关外的形势十分平静。”

    “这就好。”杨广满意地点点头,这才转向王韶问道,“王仆射方才所言之怪事,不知怎么个怪法呀?”

    “遵照朝廷诏令,在诸州府间推行大索貌阅,核查、登记人丁数目,本是张尚书在主持其事,还是请张尚书向王爷详加禀报一二吧。”王韶转身目视张衡说道。

    “建平,那你就说说吧。”

    “禀王爷,正如王仆射所言,自从下官主持在河北道十九座州府间推行大索貌阅以来,,包括并州大兴国寺在内,诸州府的三四十座寺庙人气爆棚,主动要求剃度出家的男女百姓络绎不绝,据会琳大师提供的数目,短短两个多月时间里,河北道治下就多出了约十三四万僧尼,并且直到如今,这个人数仍在不断增加。”张衡迈步出了班列,拱手向杨广禀报道。

    在河北道治下诸州府重倡佛法,再建寺庙,借以收拢人心,本是杨广采纳安若溪的建言,大力推行实施的一项善政。直到杨广此次陪同摄图还朝之前,在会琳大师主持之下,河北道治下十九座州府不但已建造起了三四十座寺庙,而且各座寺庙中的香火尽皆十分旺盛,入寺修行的僧尼人数也在平稳增长,为此,杨广私心里还颇有几分得意,认为重倡佛法,再建寺庙是自己出镇并州以来在内政方面办成的效果最好的一件大事。

    此时听到张衡禀报说,自己返回长安的两个多月里,各座寺庙就共计增加了约十三四万僧尼,杨广初时不甚相信,笑着打趣张衡道:“建平,你说错人数了吧。三四十座寺庙哪儿容得下十三四万僧尼,莫不是大多数的僧尼白天到寺中念经修行,晚上还各回各家不成?”

    “王爷,大抵就是如此。”张衡出乎杨广意料地正色答道,“会琳大师在接到各地寺庙住持报来的寺中僧尼人数暴涨的情况后,及时告知了行台,经派人分赴诸州府查访后方知,这些骤然冒出来的新出家僧尼绝大多数都是受其主家差使,以入寺出家为名,行逃避核查、登记人丁之实。因这件事关涉僧俗两道,下官不敢擅断,所以才盼望着王爷返镇后禀明王爷,由王爷亲自处置。”

    “你的意思是说,多达十三四万的新出家僧尼并不是诚心入寺修行,而是受其主家指使,躲到各地寺庙中逃避朝廷推行大索貌阅的?”杨广见张衡说得郑重,不像是报错了人数,不禁大惊失色地追问道。

    “下官以为,这是河北诸州府的世家豪右不敢直接反对、对抗朝廷诏命,而采取的权宜之计。”张衡接着解说道,“指使家中奴仆尽皆入寺,登记为僧尼,既可逃避朝廷核查、登记人丁,以避免家中大量奴仆、客户脱籍,成为直接向朝廷缴纳赋税的平民,又能以寺庙太小,无法容留这许多僧尼住寺修行为由,实际上仍留这些奴仆、客户供主家差遣、役使,他们的这副算盘打得不可谓不精啊!”

    “其他的人都散了吧,王仆射、齐安公、建平,你们三人现在就随我到大兴国寺走一趟,本王倒想亲眼看看寺中如今热闹成什么样了!”杨广拍案而起,朗声吩咐道。

    在王韶、李彻、张衡三人的陪同下,杨广不顾鞍马劳顿,立马就赶赴大兴国寺一看究竟。结果却还是去迟了一步。

    杨广等人还没拐入大兴国寺所在的街巷,远远地就听到街巷之中人声鼎沸、喧闹成了一片。杨广带着几分好奇,亲自来到巷口一瞧,不由得倒吸了口凉气:大兴国寺山门前的整条街巷之中已密密麻麻坐满了出家修行的僧尼,瞧人数不到一万,也有八千人之众。更令杨广感到啼笑皆非的是,这些挤坐在大兴国寺外街巷中的所谓僧尼不是在诵经念佛,而是在嘻笑着唠着家常,庄严的大兴国寺门前简直变成了一座集市。

    杨广不顾王韶等人的反对,执意挤到围聚在巷口的人群当中,故作不解地问身边一位连个街巷中的座位都没排到的光头僧人道:“请问师父,今天这大兴国寺里念的什么经啊?”


………………………………

第531章 原汤化原食

    那僧人连头都没回一下,顺口答道:“你管它念的什么经,再过两刻钟,待寺中派下斋饭来,吃了斋饭便可各回各家去了。”

    杨广故作惊诧地又问道:“你们算什么和尚,只吃饭,不念经?”

    那僧人这才回头瞟了杨广一眼,见他不是和自己同路之人,遂不屑地伸手指了指巷子里乌泱泱坐满了的光头僧尼,冲杨广说道:“你瞧瞧,这几千人都是每天来等寺中派下斋饭,便各回各家去的,有什么好奇怪的?”

    “听你这话,连你在内,这巷子里坐的几千号人都是本地人?好端端的,你们为何要出家为僧呢?”

    “你这小哥,敢情是才来并州吧?”那僧人被杨广问得不耐烦,上下打量了他两眼,有意刁难他道,“我站在这大日头地里,口干舌燥的,哪有闲心回答你这许多问题?你要是有诚心,就自掏腰包请我到那边酒楼上喝上两碗,待我从头和你细说。”

    杨广没想到在自己管辖的地界儿还被人敲上了竹杠,既觉可气又感到好笑,开口正欲搭言,却听耳边有人低低的声音说道:“王爷,借一步说话。”回头瞧时,却见李彻不知什么时候已贴身站在了自己身后。

    杨广明白李彻是不放心自己长久挤站在人群之中,遂冲他点了点头,跟随他一同挤出了人群,回到了王韶、张衡身边。

    “王爷,要不要派人去寺中知会会琳大师一声,请他来见王爷?”张衡眼见一时半会儿挤过满街巷坐着的僧尼进入大兴国寺决无可能,遂征询杨广的意见道。

    “这些人都是每天午前来寺门外应个景儿,午后便会散去,如果王爷今日想进大兴国寺,不妨由我等陪着,先在附近找个地方,用过饭后再进寺不迟。”王韶也建言道。

    “不必了。差人请会琳大师到晋阳宫来,你们现在就随本王回晋阳宫吧。”杨广心中似乎已想出了应对之策,掉头抬腿就走。

    王韶等人跟随杨广回到了晋阳宫,四人草草在正殿吃过了饭,才见会琳大师满头大汗地赶来。

    “大师,从明日起,先撤了寺**给新近入寺僧尼的斋饭吧。”杨广也不同会琳大师寒喧,张口就向他吩咐道。

    会琳和尚自知身为河北僧监,在杨广还朝的这段时间里,未能和行台衙署密切配合,及时制止住各地寺庙广收僧尼的势头,惹得杨广对自己不满,忙笑着解释道:“王爷有所不知,不止大兴国寺一座寺庙,贫僧日前已向各地寺庙住持发下话去,凡向新近入寺僧尼供给之斋饭,须由各寺庙住持负责向指使自家奴仆、客户出家的那些个世家豪右化募而得,禁止用朝廷供给各寺庙的财货购买粮食来供给这些人。”

    “哦?想不到大师也颇晓变通之法嘛!”杨广被会琳和尚竟然也使出了孬招给逗乐了,脸上的笑容一闪即收,板起脸对会琳说道上,“仅仅采用原汤化原食的方法,尚不足以逼使这些世家豪右就范。本王今日到大兴国寺门外走了一遭,临时想出了个法子,尚须请会琳大师出面主持实施。”

    “贫僧职责所在,岂敢推辞?王爷请吩咐。”会琳和尚双掌合什,说道。

    “据张尚书向我禀报,最近两个月来,各地寺庙中新近接纳的出家僧尼大多是当地世家豪右家的奴仆、客户,其中有没有主家带领奴仆、客户一同出家的情况?”

    会琳和尚认真想了想,摇了摇头。

    “那么,大师可曾已为新近入寺修行的十几万僧尼办妥了僧籍?”杨广紧盯着会琳,又问道。

    “因依朝廷令式,凡入僧籍者,朝廷同时豁免其每年向朝廷缴纳的赋税,贫僧未敢擅自做主,替这许多的人办理僧籍,打算待向王爷禀明实情后,遵从王爷之命行事。”会琳坦然答道。

    “这就好,这就好。”杨广连连称赞道,“我想由大师出面,以河北僧监的名义告知这些指使其家仆、客户出家为僧尼的世家豪右,必须按家中奴仆、客户入寺出家人数,从其名下划出相应的田亩捐献给当地寺庙,作为当地寺庙供养这些僧尼的资产。凡不能按照寺庙定下的标准捐献田产的,河北僧监概不为其办理僧籍,不知这样可好?”

    会琳和尚尚未开口,王韶在一旁已向杨广提出质疑道:“王爷,前朝武帝之所以灭佛,概因当时天下三分田亩,寺产占有其二,导致朝廷税赋入不敷出之故。尔今王爷欲用此法来阻止世家豪右通过指使其家仆、客户入寺为僧来逃避向朝廷缴纳税赋,须知所有寺产都在免交税赋之列,岂可行乎?”

    会琳和尚闻言也频频点头,对王韶所说表示认同。

    杨广临时起意,才想出了这么个不是法子的法子来对付世家豪右,却没想到朝廷早有成例,对所有寺产、庙产概不征收税赋,此时听王韶如此一说,也不禁为之语塞,答不出话来。

    张衡略一思索,即迈步向前,笑着建言道:“王仆射,会琳大师,王爷方才所说之法倒也未必行不通。朝廷虽明令不向寺产征税,但也没有禁止寺庙向朝廷捐助粮米呀,只要会琳大师知会各地寺庙住持一声,要其依照接受捐献寺产的多少如数向朝廷捐助粮米,不就如同向朝廷缴纳税赋了吗?况且,如依此法行事,一则可阻止世家豪右指使其家仆、客仆入寺为僧;二则即使这些世家豪右向当地寺庙捐献出了相应田产,待到他们发现,这已和如实向朝廷申报人丁数目并无差别之时,他们多半就会想方设法地指使家仆、客户还俗,收回先前捐出的田产了吧。”

    杨广受到张衡的鼓励和点拔,登时来了精神,目光灼灼地看着会琳和尚,大声说道:“就按照朝廷授予丁口官田的标准要世家豪右向寺庙捐献田亩,如本王所料不差,仅此一项,就足以使这些世家豪右打消原有的念头,十几万新近出家的僧尼十停能留下一停,已经很不错了。”


………………………………

第532章 谋士所见略同

    杨广返回并州的当天,在张衡、会琳和尚的点拔、支持下,即雷厉风行地破解了各地寺庙人气爆棚的一场难题。会琳依杨广所提之方法,向各地寺庙下达捐献田产以供养新近入寺僧尼的命令后,不到十天的时间,河北道治下十九座州府间多达十几万新近出家的僧尼绝大多数都主动还了俗,相应地,河北道治下同时也核查、登记入册了十几万的丁壮人口。

    然而,成功破解这一难题之后,一连十几天的时间,杨广却丝毫没有感觉到有任何的放松,张衡总能找出各种各样需要杨广决断和处置的政务来请求杨广亲自处置,不给杨广留下一点空闲时间。

    十几天后,杨广总算是从中瞧出了些端倪。这一天,趁张衡带着一堆新翻捡出的问题赶到晋阳宫正殿请求他来亲自主持的机会,用调侃的口气对他说道:“我说建平哪,你是要把本王累死怎么着,像这些给驻防各地的府军正常配送粮晌的事也拿来要本王亲自过问?”

    张衡听杨广如此一说,故作惊讶地认错道:“原是下官糊涂了,拿错了文书。。。。。。”

    “我瞧你不是拿错文书了吧。在本王此次还朝前,你怎么从未犯过这样的错误呢?”杨广脸上挂着笑,说话的语气却变得严厉了起来,“照实说吧,你为何存心给本王派这么多的差使?”

    张衡见杨广窥破了其中的玄机,正色躬身向杨广施了一礼,方正面回答道:“不瞒王爷,下官是担心王爷人回了并州,心却还在惦念长安之事,所以才出此下策,尚请王爷恕过。”

    “哦?这是从何说起呀。依你所想,本王心中还在惦念着长安的什么事呢?”因昨日才收到张须陀再次差人送来的密报,杨广正考虑着派谁去歧州监视司马珞的动向,现听张衡如此回答,不禁好奇地问道。

    “依下官妄加揣测,王爷多半会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