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隋行-第1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临行前特意来自己府中,向长姐杨丽华要走了一枝簪金步摇,还请自己命人于当夜在田庄上点燃篝火,呼应他平叛之用,也就是说,杨素至今还欠了自己的一份人情,自己何不趁机向他求教脱身之法呢?
稍顷,杨素身着一袭白色锦袍,在军士的导引下来到了正殿。
杨广忙起身降阶相迎,走上前拉住杨素的手,十分亲热地问道:“清河公盖世之英雄,今日不知为了何事,要来小王府中求见长姐啊?”
杨素仅凭一人之力,深入华州军坊,挥刀力斩尔朱绩,平灭了一场即将发动的大叛乱,却于功成之后,被杨坚安排去做了两位朝廷贵戚的长史,心中虽明白这是皇帝有意在压制自己,交给了自己两份出力不讨好的差使,但苦于无法推辞,只得当殿领旨受命,赶往东都上任去了。
前两天,杨素在东都得到夫人郑祁耶写来的一封家信,得知了郑祁耶的族妹――行军元帅长孙览的夫人郑氏被人于府中杀害的消息。郑祁耶在信中还叮嘱杨素,无论如何也要赶回长安,参加郑氏的葬仪。
长孙览虽和杨素是一条船儿,但因杨素平时负才自傲,认为长孙览文韬武略不及自己多矣,却能被委以重任,统军攻灭南陈,对他颇具妒忌之心。
接到夫人的家信后,杨素本不欲返回长安,专程替长孙览的夫人送葬,只因他近日人在东都,也听到了些关于突厥五可汗结盟,举兵南侵的消息,私心里想趁回长安为郑氏送葬的机会,托夫人在皇后面前替自己关说关说,以求得一项能统军与突厥人作战的差使,总胜似窝在太子的岳父手下,将干些边边角角的琐碎差使。
谁知,天不遂人愿。杨素向东都元孝矩告假,返回长安后才得知,皇帝已颁下明诏,组建河北道行台尚书省,册任二皇子晋王杨广为行台尚书令,张威、王韶分任河北道行台尚书左、右仆射,行台各部、曹大小吏员尽皆敕任有人,他杨素来晚了一步。
既然短时间难以讨得新的差使,杨素本打算在参加完郑氏的葬仪后即返回东都销假办差去了,今儿早上在府中更换袍服时,却突然翻出了赶往华州平叛前向杨丽华讨来的那枝金步摇,于是便想着亲自到晋王府求见杨丽华,将这枝步摇当面还给她。
杨广听杨素说罢来意,微微点头一笑,话中有话地又问道:“清河公,但不知华州郊外那一把火,放得如何呀?”
杨素是何等聪明之人,一听杨广有意提及帮自己平叛,在华州郊外点燃的那一把火,便已猜到了杨广定是有事要求助于自己,遂从座中站起身,抱拳向杨广致谢道:“若非王爷相助,处道华州之行断不易获得成功,王爷但有吩咐,处道必将效力。”
“清河公有所不知,小王正为一事夙夜难眠,还望清河公能为小王排忧解难。”杨广见杨素已领会了自己招他来见的用意,当下也不再隐瞒,遂将母亲舍不得放自己出镇并州,暗中指使张威、王韶等一干台僚迟延自己离京赶赴并州的前后经过详细叙说了一回。
杨素眯着双眼,听罢杨广的话,捻须大笑道:“此有何难?王爷身边现就有一位能劝说得娘娘改变心意之人,王爷为何不去求她?”
杨广望着杨素,眨了眨眼,试探着问道:“清河公指的是小王的长姐?”
“呵呵,正是。”杨素对杨广一点就透的机灵劲儿甚是称赏,频频点头应道,“公主身份贵重,在皇上、娘娘跟前说话,向有一言九鼎之力,如王爷能请得动公主出面,替您向娘娘求情,依处道所料,娘娘断无不从之理。只是。。。。。。”
杨广唯恐事有不谐,一听杨素说出只是二字,忙不迭地打断他,神色焦急地问道:“只是什么,还请清河公开解?”
杨素心中暗想:此子虽伶俐过人,却失之年幼,心中全无城府,遇事过于操切,也罢,谁叫我之前曾欠下了他偌大一份人情,今日索性把话跟他说明吧,事情成与不成的,责任就不在我了。
“处道素知公主与王爷姐弟情深,怕就怕公主也和娘娘揣着一样的心思,舍不得放王爷到并州吃苦犯险吧。”杨素沉吟着答道。
………………………………
第224章 血浓于水
长姐杨丽华虽对自己关爱有加,杨广心里尚能辨别得清,长姐实则是希望自己能早日建功立业,成为一名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大丈夫的,这种关爱当与母亲不同。
同时经杨素这一提醒,杨广也想起,几天前自己还答应过母亲,要劝长姐返回长安宫去住,这几天只顾着冥思苦想早日离京出镇之事,倒把这件事给忘了。
“多谢清河公为小王指点迷津,过会儿见到长姐时,能否请清河公助小王劝说长姐,挪回宫中去住?”杨广存心要出道难题给杨素,以借机看看这位当世奇才是否能解得了此题。
杨素眼珠一转,已猜出了杨文要自己相帮着劝说杨丽华返回长安宫去住的因由,却不说破,只慨然应允道:“处道愿替王爷效劳。”
当下杨广便亲自陪着杨素到后院来见杨丽华。果然,杨素在向杨丽华奉上那枝金步摇后,向她问道:“在下听说晋王殿下不日即将离京出镇并州,不知公主今后作何打算?”
杨丽华对杨素此问颇感意外,望了一眼陪坐在旁的杨广,答道:“清河公何来此问哪?本宫自然还住在此处。”
杨素用手指着杨丽华手中的那枝金步摇,笑着问道:“公主可知在下当日借这枝步摇,是作何用途的吗?”
“怎么,不是尊夫人要仿照着这枝步摇的样式也打造一枝吗?”杨丽华诧异地望着杨素,仍未听明白他想要对自己说些什么。
“请公主恕在下有意隐瞒之罪。”杨素抱拳向杨丽华施了一礼,坦然解说道,“在下那日借走公主这枝步摇,实则是为了奉旨前往华州,平息尔朱绩叛乱,欲拿公主这枝步摇,作个信物罢了。”
“清河公只身入华州之事,本宫也曾人说起过,但不知本宫这枝步摇,如何能助清河公平定叛乱呢?”杨丽华被杨素说得更加糊涂了,两眼直盯着他问道。
“公主有所不知,尔朱绩起兵叛乱,打的就是反隋复周的旗号。据在下事后审讯其亲兵得知,长安城中有人曾事先唆使尔朱绩起兵叛乱,信誓旦旦地对其声称是奉有公主您的旨意行事。在下那晚在华州军坊酒宴上斩杀尔朱绩后,若非向军中诸将出示了公主这枝步摇,申明公主并无意指使尔朱绩谋反,只怕华州诸将尚不肯相信在下,华州叛乱也就不会如此悄无声息地平定下来。所以,处道华州之行,实则承公主恩惠多矣。”
杨素说到此,偷眼观察杨丽华的神色,见她虽面露惊讶之色,却并无愠怒之意,方才放下心,话锋一转,劝起杨丽华来了。
“在下为公主母女安危考虑,不嫌冒昧,进上一言,还请公主三思。有晋王陪伴公主居住在此,外面纵有奸人暗中打公主您的主意,想借助于您多行不轨之事,也必有所顾忌,难以得逞,倘若晋王殿下有朝一日离京出镇,仅留下您独居在此,在下唯恐日后会有不测之事。况且,公主虽曾身为前朝皇太后,但毕竟与当今皇上、娘娘乃是骨肉至亲,血浓于水,不会受人挑唆,作出不利于朝廷之事吧?据此,在下奉劝公主,于晋王离京出镇前,还是返回宫中去住,以免给奸人造成可乘之机吧。”
也就是杨素,仗着其夫人郑祁耶与杨丽华母女素来交好的情面之上,敢对杨丽华如此直言相劝。杨广坐在一旁,从杨素的这番话联想起谢讽,还有张仲坚几次三番地想窃取长姐的笔迹,多半和尔朱绩叛乱不无关涉,也不由得暗自心惊,倒抽了口凉气。
杨丽华似乎也猜到了有人屡屡窃取自己的笔迹,是想打着自己的旗号为非作乱,欲谋不轨,静静地听完杨素这番话,倒没像杨广那么吃惊,淡淡地冲杨素回应道:“清河公的一番好意,本宫心领了。至于本宫母女当不当回长安宫居住,此事且容本宫考虑考虑,再说吧。”
杨素听杨丽华话音中对自己向她建议的重返长安宫居住并无断然拒绝之意,暗中向杨广递了个眼色,要他趁热打铁,设法再劝上杨丽华一劝,此事料想就可促成,他则见好就收地向杨丽华推说还有公务在身,不便在此久留,见杨丽华点头无话,竟然撇下杨广,自顾自地走了。
“长姐,有一件事我一直瞒着您。”杨素离开后,杨广鼓足勇气,向杨丽华坦白道,“前些时,我奉旨牵总彻查会真和尚横死一案,在西市附近一座名为石屋院的隐秘宅院中,发现了被人收留,准备送往江左的前朝静帝的皇后司马珞。”
“珞儿?她还没死?”杨丽华瞪大了双眼,直盯着杨广,激动地问道,“她现在人在哪里?”
“长姐请放心,司马珞现在就在母后居住的正阳宫中。”杨广有意回避着杨丽华向他投来的目光,答道,“长姐要是愿意,我可以回禀母后,在长姐回宫居住后,要司马珞陪伴于长姐身边。”
“阿纵,你还有什么事瞒着我?是不是母亲要你来劝我回宫居住的?”杨丽华加重了语气,质问杨广道。
“请长姐一定要相信阿纵,并无半点儿对长姐不利之心。”杨广在杨丽华的逼问下,有些坐不住了,挺身站起,抱拳向杨丽华说道,“阿纵实则是有事相求长姐,同时,也不想长姐独自留在这里,整日担惊受怕,夹在夫家和父母之间左右为难,才力主长姐回宫去住的。”
“你坐下,说吧,你有什么事要求我,这和劝我返回宫中去住又有什么关联?”杨丽华见杨广脸色涨得通红,不像是在帮别人来赚自己,放缓了语气,淡淡地问道。
杨广却不肯就座,站在杨丽华面前,原原本本地将母亲暗中指使台僚有意拖延自己离京出镇的时日以及自己确受母亲之托,出自好意来劝她返回长安宫去住的事讲述了一遍,末了向杨丽华恳求道:“这几天我反反复复想过了,眼下唯有长姐的话母亲还听得进去,请长姐说服母亲,早日放阿纵赶赴并州,为朝廷效命吧。”
………………………………
第225章 名士之名
杨素迈步走出杨丽华所居住的那进院落,正寻思着今日要不要入宫面见杨坚陛辞,明日一早即可返回东都销假就职,踏踏实实地做他的东都留守长史去,冷不防被一人拦住了去路,“扑通”一声跪倒在他身前,语带哽咽地乞求道:“请杨公爷大发慈悲之心,成全小女子的心愿,将来小女子作牛作马,也要报答公爷的大恩大德。”
自己尚未走出晋王府的大门,晋王府中会有什么人拦路向自己求助?杨素稳了稳心神,注目向身前望去,只见一位姿容清丽的婢女跪在自己面前,正眼含热泪地仰视着自己。
杨素着实唬了一跳,本能地俯身想要去扶起这位婢女,手一伸出,又觉不妥,只得直起身,皱眉问道:“你是何人?为何要挡住我的去路?”
“婢女名唤萧萧,现为晋王身边的侍女。只因久仰公爷雅爱结交名士,智计天下无双,现有一事相求,还请公爷不嫌婢女身份卑微,施以援手。”
萧萧说完这番话,杨素更觉纳闷儿了:这名女子既然自称是晋王身边的侍女,遇到了为难之事,为什么不去求晋王,单单要拦在自己身前,口口声声地央求自己相助于她。
“萧萧姑娘,你先起来。有什么话慢慢儿说。”杨素四下里张望了一眼,见前后左右并无一人,遂对萧萧吩咐道。
“是。”萧萧顺从地站起身,却仍挡在杨素的去路上,泪眼婆娑地望着杨素,轻声问道,“婢女曾听人传言,说公爷向以当世之安石公自许,但不知安石公的后人现如今身陷囹圄,公爷能否救他脱困?”
杨素确实屡次向人言说,三百年来,自己所倾心佩服的,唯有东晋时名相谢安一人,尔今听到杨广身边一名小小婢女也知道此事,心中不免生出一丝得意来。又因听萧萧说及,有一位谢安的后人身陷囹圄,欲求自己设法解求于他,本能地推却道:“姑娘既是晋王殿下身边的人,倘遇难事,为何不去求晋王代你出面?姑娘所说的这位安石公的后人姓字名谁,和姑娘你又是什么关系呢?”
“回公爷的话。”萧萧敛容答道,“谢讽原是我家王爷延请入府的座上之宾,只因谢讽为人胁迫,犯下了大错,现被关入天牢之中,随时可能有性命之忧。我家王爷虽有心救他出牢,却有心无力,一时间难以做到。婢女因怜惜谢讽是谢氏一族唯一尚留在人世间的后人,不忍见到煌煌江左谢氏,堂堂安石公的血脉,自谢讽之后便湮灭于世间,故而今日在此拦路向公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