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柒零末:我的人生我做主-第1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大家在会议室坐下,王秀英开门见山地说道:“几位军嫂在咱们农庄干了有十天了,工资还没与她们谈,大家看一个月开她们多少工资合适?”
“说起这几位军嫂,我个人觉得她们都还不错。跟着我们干活的那两位军嫂干活很实在,咱那圈每天都被她们收拾得干干净净的。”最先发言的是苏琴。
“没错,特别是江嫂子,她对养很有心得。当然韩嫂子也不错,眼里总能看到活,就算圈这边没活,也会主动跟着去地里忙活。”许月茹补充道。
“跟着我们干活的两位军嫂也不错,都是在农村吃过苦的,眼里手里都是活,平时也不爱说闲话。”方明玉也替跟着他们夫妻干活的军嫂说话。
其他人虽然没直接说话,从他们的表情上看对留下来的八位军嫂还是满意的。
“我个人建议她们的工资可以与咱们几位女人一样开。”作为农庄的账务人员之一,蒋凤仙提出了她自己的个人意见。
“我同意。”
“同意。”
“……”
这与王秀英想得差不多,虽然大家都同意军嫂们的工资与农庄的女眷一样,王秀英还是每个人压下了两块钱:“军嫂们如果干得好,年底给她们包个红包。”
王秀英的这个提议得到了更加热烈的赞同。
就这样,来农庄干活的军嫂的工资就定了下来。
接下来的第二件事,是人手的安排问题。
农庄已经全面铺开,随着阵阵春风,眼看就是春暖花开,正是种植的好季节。
这大片的土地,就他们六对夫妻加八位军嫂肯定忙不过来。
“咱们可以请短工。这几天外出总有附近村庄的人找咱们打听,问咱们要不要工。”彭建军因为买小鸡小鸭认识了不少附近村庄的老百姓,向他打听的人自然很多。
王秀英看了眼杨,也许这件事他们彼此之间有过讨论,这次杨开了口:“这事吧,我倒是找过部队,毕竟咱这块地靠着部队驻地,就算现在起了围墙,要请外面的人来打短工,总归还得先征得部队首肯。
部队首长说只要咱请的帮工不靠近部队的那道围墙,其他的事由咱们自己决定。”
王秀英心里十分欣慰,杨几个都不是被动等待的人。
农庄刚刚起步,千头万绪,不过半个月的时间就能让农庄建成现在这样,足见他们都是动了脑子下了苦功的。
“请短工的事,咱们还是先缓一缓吧,刚才我们拖树苗回来的时候正好遇到方连长,他跟我打了声招呼,说还有十来位军嫂想来咱农庄试试。”马家国拿出烟来,原想抽一口,看到屋里还有小婴孩,只将烟放在鼻子前嗅了嗅,又重新装了回去。
“还有十来个?什么时候过来?”王秀英眉头不由皱了皱。
创业之初,王秀英更希望先用一些短工突击做一些事,虽然用短工在费用上会大一些,可是用短工更出活。
现在大地回春的季节,正是播种的好时节,地里的活不等人。
“明天上午七点半过来。”马爱国给了出了准确的时间。
王秀英沉吟片刻道:“现在咱们各家各户各有一摊子事需要管理,你们看各自管理的那一摊子按正常的情况各需要几个帮工。咱们先将帮工人数定下来,然后再定咱们到底还可以安置几位军嫂。”
说真的,大家对部队方一下子又送来十多个军嫂,心里都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郁闷。
现在已经用了八位军嫂,每个月光工资又加了差不多二百块,再来那么几个,军嫂们的人数和工资就要超过他们自己的人数和工资了。
现在只看着钱哗哗的往外使,却看不到一个子的收入,他们能没有压力吗?
今天拉了一车树苗回来,又去了两千多,不过才半个月,资金已经用去了一半,想想都觉得心里发慌。
“要不,咱养场就我一个人带江嫂子,弟妹和韩嫂子另外安排活计?”在心里算了一下每个月开销的工资,苏琴脸色有些发青,与许月茹对了个眼神道。
二十头,两个人倒也能忙过来,只不过会很累,苏琴身边还有个未满周岁的孩子需要照顾。
“这可不行!咱们要开源节流,却不能以劳累过度伤害身体为代价。”王秀英首先提出反对。
经过商议,最终决定由苏琴主管养场,两个军嫂不变,许月茹另外安排。
“鱼塘这边减个军嫂吧。”吴林平与方明玉对视一眼,提出了他们那边的用人要求。
“你那可是十亩鱼塘,你们俩能忙得过来?”马爱国眉头皱了皱问道。
“现在肯定没问题,等老彭的鸭子下了鱼塘,再添加人手也不迟。”方明玉爽朗一笑道。
“到鸭子下了塘,别说是你,连我这边也得加人手!”彭建军不客气地给大家打了个预防针。
彭建军这话不假,真到鸭子下塘,鸭子大了,鸡也大了,不用多久鸡鸭就能下蛋。
那成群的鸡鸭,就他们夫妻俩,光捡鸡蛋鸭蛋都得累死人!
一番讨论下来,大家觉得忙的时候短工还是得请,特别是这两天就得开始请短工,毕竟那一车子树苗得赶紧种下去才行。
军嫂嘛也得再安置几个,当然再安置十来个是肯定不可能的!
定下人员的安排,又说定明天由彭建军去招十个短工,每人每天按一块钱计算,大家先集中力量把树苗种下去再说。
商量完这些事,王秀英让大家先散了,只留下杨和马爱国,三人继续在会议室说话。
说着说着就说到了马家国的那几间蘑菇房,王秀英就问道:“爱国哥,咱那蘑菇大约咱时候可以采摘?”
“草菇的话,下周就可以采摘,还得一个来月,其他的最早也得三个月以后才能出菇。”对于各种菇类的生长周期,马爱国了如指掌,说起来头头是道如数家珍。
王秀英在心里暗自思忖,这第一批菇出来,不能先想着赚钱,得往各自送。
比如驻地的几位首长家,比如京城的李家、方家,比如裴老那里,再比如明海的菜馆……
这一圈送下来,也不知第一批草菇还能剩下多少,想想都有些心疼。
可是农庄之所以能顺利开起来,就算有些人没有直接出面,背后却都是使了力的,因此就算再心疼,王秀英心里还是明白这方方面面的人情必须得还!
好在王秀英只露了个口风,杨和马爱国就直点头表示万分的赞同,特别是马爱国只恨在这短的时间内只能培育出这一种菇来,又庆幸听了婆娘的劝多种了些草菇。
第三百七十五章钱都要用在刀刃上
三人就安置军嫂的事又进行了商量,最终决定这次由杨、马爱国和王秀英三人共同选拔。
又细细商量了一番明天的安排,三人这才散了各自房间休息。
王秀英在这排平房里给自己和王秀诚安置了一个小窝。
只有一间房,却铺了两张小床。
看着简陋却让王秀英住得却分外踏实。
王秀英不是没有钱去住招待所,大家也都劝王秀英带着王秀诚去住招待所,费用记入农庄公账,王秀英哪里肯依。
农庄创业处处要用钱,能省一分是一分。
她这次带着王秀诚过来就是坐那班最便宜的过路车来的,怎么都没肯让杨他们开车去接他们。
为了什么,可不就是为了给农庄省钱,现在每一分钱都要用在刀刃上。
当然王秀英也可以去找明海送他们过来,毕竟李龙跃曾经告诉过她,只要她需要就去找明海,明海自会安排人送她来承德。
李龙跃有这样的好心,王秀英却不敢心安理得地去找明海送他们。
这又不是什么十万火急的事,自己能解决的事何必去麻烦别人。
虽然认识李龙跃不过半年时间,已经欠了李龙跃许多个人情,有时候王秀英也会破罐破摔,本着债多人不愁的想法,接受李龙跃的帮助。
可是打心底王秀英也是个骄傲又自立的人,能自己克服解决的事,她是不会去打扰麻烦人的。
再说,明海最近忙得焦头烂额。他已经接手开始替王秀英打理朝阳区的那座四合院。
看过四合院以后,明海根据四合院的地势和周边环境,建议王秀英也用四合院开一家私家菜馆,四合院目前现在装修中。
当然这装修的钱,王秀英是再也拿不出来了,尽管当初裴老给她房契的时候曾经告诉过她,整修四合院的钱由他出。
自从方盈盈知道裴老与王秀英的关系以后,裴家的各种消息源源不断地从方盈盈那里传到王秀英的耳边。
虽然这些消息不至于让王秀英疏远裴老,更不可能避之不及,却也让王秀英深知裴老的难处,为了裴老晚年过得安宁,还是尽量别去打扰这位曾祖长辈。
本来王秀英的意思,自己干脆只做个房东,不过却被明海一口否决。
李龙跃归队前交待过明海,那座四合院不管用来做什么,都要拉着王秀英与他们一起。
王秀英没争得过明海,最终两人,不对,应该是四人达成了合作的协议。
朝阳区的那座四合院菜馆由四人合作并投资,股份占比为王秀英占三成,明海占三成,李龙跃占二成,方超占二成。
装修的钱由明海、李龙跃、方超共同出资,菜馆开业以后交由明海打理,而兴新巷口的这家菜馆则交给王秀英帮忙打理。
兴新巷口的这家菜馆已经开了有两年多了,一切都已经上了轨道,就算明海十天半个月不在,菜馆照样能够运转,说是交由王秀英打理,其实王秀英也只每天去看看,偶尔想起个新菜式,与厨师研究探讨一番,倒也自得其乐。
现在王秀英姐弟基本不在家吃晚饭,一般都是在菜馆吃过晚饭,王秀诚写完作业姐弟俩才回家休息。
尽管明海一再申明,就算他再忙,只要王秀英需要用车,他都可以给王秀英安排车子,王秀英却情愿带着王秀诚去做长途车,毕竟人情债越滚越大,也不是一件让人好受的事。
这个时候王秀英特别希望自己能够赶紧地成年,只要成年了她就能去考个驾照出来,毕竟前世她是会开车的。
看了眼旁边小王秀诚熟睡的小脸,王秀英觉得十分满足。
闭上眼睛,听着王秀诚绵长的呼吸,王秀英渐渐地陷入睡乡。
无梦,清晨又在一阵军号声中醒来。
“姐,我去跑步。”王秀诚一个鱼跃从起来,穿上衣服匆匆洗了把脸就往外跑。
现在农庄与部队驻地之间垒起了高墙,虽然有道小门相通,但那也只是为了方便军嫂们来农庄上工。
王秀英生连忙追着王秀诚高声提醒:“小心啊,别跑驻地那边去。”
“知道了,姐,我就围着咱农庄跑。”王秀诚欢快的声音远去。
王秀英无奈地摇了摇头,伸出头来看了看,发现王秀诚果然围着农庄这块地跑步,终于安心地去了农庄的厨房。
说起跟着来承德的这几家人,王秀英觉得真的很能吃苦。
为了节省时间,也为了节约开支,虽然这里每家都有一个厨房,最终六家人却合在一起开伙。
平时一般都是谁有空谁做饭,还是昨天晚上讨论的时候,由王秀英提议专门定了个人操持大家一天三顿饭。
这个年代的农村姑娘从小就跟着妈妈学做家务,几乎个个都会做些家常菜,就算厨艺一般,也都能入得了口。
作为家中长姐的许月茹,更是做家务的一把好手。
这不,昨天刚刚给她定下农庄厨娘这个新身份,这会已经将七家人的早饭做好了,一蒸笼三十个大馒头,一大锅的稀饭,一大碗梅干菜炒肉,一碗用来蘸馒头吃的辣酱。
看着这样简单的早餐,王秀英在心里叹了口气,总算还能见到一点荤的。
事实上这碗梅干菜炒肉应该叫做梅干菜找肉更恰当。
“五嫂,你起得可真早!”王秀英一进厨房就对着许月茹竖起了大拇指,嗅了嗅鼻子指着辣酱问道:“这辣酱好香,谁家带的?”
“是我跟着我妈妈自己学着做的,味道还行,不过比你家外婆做的辣酱还差得远呢!”许月茹红着脸道。
“各人有各人的味,你这酱已经很美味了!五嫂,你看如果在做熬成辣酱的时候稍稍加点糖进去,你觉得味道会不会更鲜美?”王秀英拿过一只筷子蘸了点辣酱放在嘴里细细品尝提议道。
许月茹眼前一亮,她做这酱的确没放糖,她怎么就没想到呢?
平时做和鱼什么的都会放点糖提提鲜,做酱的时候却没想到要放点糖进去,可见脑子没有王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