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谋生手册-第3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信给惊醒,但更多的人尚未有机会得到那个可能会影响一生的好消息。然而,站在第一位的会元孙鑛却是并没有多少患得患失的心思。哪怕当一甲三名公布之后,发现自己与之无缘,失去了立刻进翰林院的可能,他也仍旧安之若素。
昨晚得到消息的时候他失落了一阵子,但想想也就释然了。就算自己选了庶吉士,难道就一定能入阁?既然不能,那想这么多干嘛!
后头那些不知道今年停选庶吉士的进士当听到孙鑛的名次在二甲第一传胪,却都觉得这已经算是不错了。历来会元绝少能够荣膺状元,但一般都能在二甲前十,孙鑛这第四名已经算得上是很高的名次,毕竟,前四代表了所谓的巍科人物,不但传胪时还会由鸿胪寺官一次次传唱,还能引入皇极殿中拜见天子。至于其他人,不过是在大殿之外听到自己的名次而已。
每个人都在竖起耳朵捕捉自己的名次,都希望自己能够跻身二甲。而位子极其靠后的汪孚林则老神在在,还有些犯困的他极力抑制住打呵欠的冲动,以免被纠仪的鸿胪寺官给抓个正着。当听到整个二甲的名单报完也依旧没有自己,他便在心里念叨了一声。
这才是合理。能通过会试就已经是得天之幸了,再盼望好名次,让别个白首老进士怎么活?
“三甲第一名,汪孚林。”
正这么想着的汪孚林冷不丁听到这么一个声音,登时傻眼了,竟是愣了片刻方才想起应该出列。此时此刻,他不用看都知道多少目光集中在自己身上,可他自己都还懵懂着,哪里知道究竟怎么回事?这要是三甲第二都不会有这样的集体注目礼待遇,毕竟,要知道三甲第一也能算是传胪,只没有二甲第一那样引人瞩目而已。在自己身后,那将是整整两百多名庞大的同进士队伍,怎么他就从当初会试的两百七八十名一下子跳到这么靠前的位子了?
谁干的?张居正?不至于啊,他那篇策论绝对算不上花团锦簇,淡如白水还差不多,貌似就在结尾的时候忍不住发挥了一点儒法贯通的意思,可读卷官不都是一扫而过,开头不够精彩又不是关系户就不会受到太大关注的吗?
好在前头已经有黑压压六七十号人,他并不算鹤立鸡群,接下来一个个名字念过去,他好一阵子才想起来找熟人,最后还是漏过了陈与郊,程乃轩总算可喜地脱离了吊榜尾的命运,名次进到了二百八十名,至于另外两位则和原先差不离,只有他获得了一个巨大飞跃。不用想都知道,回头会有多少人认为他上头有人,博得了哪位读卷官的青睐。毕竟,相对于会试的同考官,殿试读卷官的层次实在是高太多了。
御前传胪之后,黄榜便被护送出宫,悬在长安左门之外,早有好事者手脚麻利地抄了黄榜,送到各处客栈去报喜。而后世所谓的三甲游街,现如今却并非如此,唯有状元享受伞盖仪从护送回家的待遇,至于其余进士,那就得自己各回各家了。脑袋还有些晕乎乎的汪孚林刚出宫就被几个歙县进士给围在了一起,和他最熟络的程乃轩更是勾肩搭背,笑嘻嘻地说道:“双木,你行啊,一下子就挣了个传胪回来。”
“是三甲传胪,谢谢。”汪孚林没好气地顶了回去,随即就冲其他人拱了拱手说,“各位别看我,我现在也一脑子浆糊,就不知道卷子对了哪位老大人的口味。”
也许是有人嫉妒汪孚林这么年轻却得到了这么高的名次,也许有人正好因为今科不选庶吉士而心中懊恼,他这话一处口,旁边就有人冷笑道:“三甲传胪很了不起吗,反正也一样是同进士!别说三甲传胪了,就算是二甲传胪也没用。今科不选庶吉士,除了一甲三位进翰林院,其他的不论名次高低,都一样,全都是榜下即用的命!”
此刻正值进士出宫高峰期,乍然听到这个消息,不少提早得知这个消息的新进士无不默然,但更多没听说过的却为之大惊失色,纷纷挤过来打听虚实。随着也有其他知情者忍不住再次印证了这个消息,这就犹如地震似的,一下子全都传遍了。汪孚林见那个信口开河的新进士终于后知后觉地体会到了这是在闯祸,一张脸瞬间煞白,他可没心思去安慰这泄露机密的家伙,朝歙县的几位招了招手,叫了他们先行溜之大吉。
等到他们在东江米巷找到一家茶馆坐了,陈与郊就迫不及待开了口:“汪贤弟,是真的?”
“是真的。”汪孚林坦然点了点头,见程乃轩也耸了耸肩,他就说道,“只没想到有人会为了心头不忿当场就嚷嚷出声,不说就此黜落,至少多了个不谨的名声。我这三甲传胪又不是二甲传胪,就因此羡慕嫉妒恨,至于吗?”
“怎么不至于?双木你小子不知道,据说你的卷子虽说没得几个圆圈,却不知道被多少读卷官用指甲掐出了印子。”
指甲掐?汪孚林顿时更加纳闷了,又不是不太会写字的慈禧,那得用指甲掐表达意思,那些读卷官至于吗?至于把他排到三甲第一,究竟谁干的?
第五零九章风头正劲的汪小官人
汪孚林能够拿到三甲第一,对于汪道昆来说,也着实是个不小的惊喜。徽州府这二十多年来的科举前辈,大多都是在三甲,就连程乃轩的岳父许国当年还曾经是南直隶乡试解元,可头一次会试落榜,三年之后也不过是三甲同进士,在馆选中发挥优异,这才留馆成了庶吉士。至于如他自己,殷正茂,胡宗宪,全都在三甲的名次中窝着。不管汪孚林这个三甲传胪究竟是怎么来的,他只在乎那绝佳的名次!
可昨夜不知道名次的情况下得知今年不选庶吉士,他又倍感挫折。自己这辈子顶天一个尚书,若是能让松明山汪氏出个阁老,那才是真正的中流砥柱,不过现如今,这个愿望已经很难实现了。
正因为这种复杂的情绪,散朝之后,面对老上司兵部尚书谭纶的恭喜,他着实有些茫然。想到昨夜就是谭纶给自己通风报信,两人关系又非同一般,他就低声问道:“子理兄,我眼下也不知道该高兴还是该沮丧,只不过考场出来之后孚林就对我说过,他那篇策问估摸着最多能得个中上的评价,怎么就突然比会试有了那样的跃升,竟然点了三甲第一?”
此刻这兵部正堂屋子里,只有他们这尚书侍郎两个人,谭纶鉴于在福建并肩作战,之后自己又推荐了汪道昆接自己巡抚位子的情分,也就不吝多解释两句。
他示意汪道昆更靠近些,随即低声说道:“伯玉,首辅在看完我们的荐卷之后,特意去搜了其他卷子,这其中,看你家侄儿那份卷子的时间最长,他自己兴许没察觉,但我们都发现了。不但如此,吕阁老还看到他在上头掐了指印,于是依样画葫芦也掐了印子,结果你知道的,每个读卷官就又看了一遍。也不知道是谁下的手,把你家侄儿挪到了三甲那一堆卷子最前列,但别的人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首辅更没说什么,于是就这样定了。”
这个……
当汪道昆把谭纶那听到的事批发转零售,原原本本告诉了汪孚林时,汪孚林终于体会到,什么叫做首辅的权威。张居正这还什么都没说呢,事情就轻轻巧巧被知情识趣的人办了下来。可谭纶说不知道是谁下的手,那是什么意思?三甲第一从名次上来说是好事,可从不选庶吉士这个角度来说却又没个屁用,反而犹如告示一般,让每个人都知道他汪孚林后头有大佬罩着,指不定什么时候还会传出那是张居正,他还想着日后低调呢,结果全都泡汤了!
这么想来,那个看似帮他一把的人,其实是坑了他一把?谁这么损人不利己啊,谭纶既然都这么说了,肯定不是和汪道昆交好的这一位,而其他的读卷官他又不认识……不管了,张四维,我就认准是你了!
出了汪府的时候,汪孚林忍不住在心里给自己树立了一个假想敌,也不管张四维是否纯粹被自己的臆想误伤。一想到自己很可能被划到张居正这一党中,日后兴许会遭到莫名清算,他就恨得牙痒痒的。等到回了家,在一家人乱糟糟的贺喜声中,尤其是柯先生和方先生那看进士弟子怎么看怎么乐呵呵的眼神中,他总算是把这点不痛快抛到了脑后。
毕竟,中了进士还只是开始,不说今后的仕途,接下来光是折腾,就够人喝一壶了。
第二天便是进士恩荣宴,也就是民间俗称的琼林宴。除了之前殿试的读卷官,受卷官,弥封官,今天侍宴的还多了一员大臣,不是别人,正是礼部尚书万士和。毕竟,科举向来是礼部的事,他这个尚书作为提调官,没有跻身读卷官之列,若是连主持进士恩荣宴的资格都没有,也会招人怨望。在开宴之前,自有侍者用木盘托着一支支宫花,送到了一桌桌席面上的新进士面前。
进士簪花乃是唐时流传至今的老规矩了,裁制精巧的大红堆纱宫花上,还有一面小小的铜牌,上头钑刻恩荣宴三字。汪孚林入乡随俗,也就随着众人一块将其簪到了鬓边。此时此刻,最引人瞩目的无疑是状元孙继皋,须知会元孙鑛三十出头已经够年轻了,孙继皋今年却不过二十五岁,如此尚在青年的状元,国初到现在都没有几位,再加上状元簪的并非寻常堆纱宫花,而是枝叶用银,饰以翠羽,中间那恩荣宴牌子用的是银抹金事件,更显年轻俊秀。
而众人再看二甲传胪孙鑛,三甲传胪汪孚林,就有人忍不住笑道:“看看今年这一甲第一,二甲第一,三甲第一,一个二十出头,一个三十出头,一个甚至只有十八岁,皇上登基以后这第一次开科取士,便是年轻俊杰汇聚一堂,实在是不凡气象!”
汪孚林本来好好地坐在那儿,这下子发现好些目光再次汇聚到自己身上,他就甭提多无奈了。进士恩荣宴的席面,是按照三甲的次序,分为上桌、上中桌、中桌三种,他既然是三甲,自然便是中桌待遇,少了凤鸭,取而代之的是甘露饼,最难得的是还有所谓严禁宰杀的牛肉。至于汤菜酒,也就那样了。因为在朝廷大员面前,人人都要保持矜持,再加上教坊司的礼乐尽显庄肃,这顿饭自然还不如当初殿试后的晚宴,吃不出半点热闹气氛来。
混了个半饱之后,众人便被提溜到鸿胪寺学习礼仪,这一学就是数日,期间状元得到了御赐的冠带朝服一袭,至于剩下二百九十八名进士,对不住,还得自己掏钱请人做这一身朝服。至于及第后赏赐每人五锭宝钞的祖制,总算是如今朝廷没有再拿那相当于草纸的东西来糊弄,进士们每人得了一个宫制小银锞子作为赏赐,分量不超过二两。据说就连这点福利都是好些官员再三上书劝谏的结果,要朝廷给每人定做一身当官的冠服是绝对不可能的。
也就是说,在还没收到俸禄之前,每个人就得先赔上少则十几两,多则几十两的置装费!
上表谢恩,诣国子监,谒先师庙,行释菜礼,这一系列流程全部完毕,已经是发榜之后的第六天了。因为今科没有馆选,所有进士都要吏部选用,这自然便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没门路的比拼运气,有门路的则比拼背景。而对于汪孚林来说,这会儿他自己能做的已经全部尽力,再使劲也白搭,唯一庆幸的便是逃掉了馆选,也不用像唐朝那样需要吏部关试。总而言之,便是他可以太太平平歇几天。
毕竟接下来不出意外便是漫长的官途,那就不是想去哪去哪了。直到现在,他还不大相信自己一次过关考了进士,从此进入了官身不自由的行列。
这世上,有几人能够在半年多之内完成秀才到举人到进士的三级跳?
京城居大不易,汪孚林还没做官就已经倒贴出去一笔置装费,当然说不上宦囊颇丰,可他如今家底已经不菲,自然少不得琢磨着如果留京任官,是不是花点钱,从汪道昆那儿把目前这座小宅子买下来,省得名不正言不顺。再有就是,之前是带着三个小家伙打算上京来历练一下,现在自己这一来就回不去了,秋枫还好已经是秀才,考举人暂时不着急,金宝和叶小胖却还没过道试那一关,总要回去考秀才的。还有柯先生方先生……
那两位到底是叶钧耀聘请的门馆先生,总不能就这样不回去吧?
这一天,正巧柯先生和方先生把金宝秋枫和叶小胖全都带了来,汪孚林少不得征求众人是走是留的意见。结果,方先生和柯先生觉得这几年当先生当得很成功,钱也赚够了,打算把金宝和叶小胖带回徽州府,等两人道试之后,不论是否考出秀才来,他们都会功成身退,去湖北探望在那儿讲学的何心隐。尽管金宝和叶小胖都有些不舍得,但也知道一个功名非常必要,自然也只能咬咬牙答应了回去。至于秋枫,已经是秀才的他当仁不让要求留下来。
对于这样的安排,汪孚林想了想,最终也就答应了。
到了四月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