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皇帝,哥罩你 >

第123章

皇帝,哥罩你-第123章

小说: 皇帝,哥罩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大人,三年太久了吧。本国兵微将寡,无法在三年内抑御女真强盗。若大宋坐视不管,不仅有损天朝威仪,而且也会让其它宗属国寒心的。”
  袁丁听不下去了,道:“我们有句古话,叫: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会不会寒心你我说了都不算,他们也不是傻子,看得出好歹来。”
  徐诚忻安慰道:“本多君,你们的事我肯定要管,虽说现在人抽不出身,但可以帮你做点事。”
  本多茄川一听以为是可以捞点好处了,忙问何事。
  “我看你们之所以打不过女真人,是武器不行。比如你刚才送我的那两把刀,对你们来说应该算是好刀了吧。但在我看来却很是一般,我随便拿把匕首都能斩断它。”
  本多一听大为不服,倭国别的东西不怎么样,铸刀水平还是有些名气的。
  徐诚忻见他不服,便叫人把那两把倭刀送回来,轻轻抽出长刀。又从怀中取出杜中师送他的匕首,对他晃了晃问道:“这是你送的刀没错吧?”
  他刚点完头,只听“呛”一声,匕首与长刀对砍,那倭刀竟直接断成两截。本多茄川大惊,捡起断刃仔细看看,又瞧了瞧徐诚忻手中的匕首,有些不敢相信。
  “不信吗?”徐诚忻笑道:“再试一把。”说完又抽出另一把倭,自然也是一刀斩断。
  徐诚忻收起匕首,道:“也难怪你不信,我这把匕首的铸造之术是不传之秘。别说你们,本朝之人也知之甚少。这次也是为显我大宋对你国的关照,我可以将此术传授给你们,你可想学?”
  这是尖端科技,能不学嘛,而且是白送的,不学白不学啊!本多茄川忙不迭的点头道:“多谢大人,想学想学。”
  “想学我就让人教你们,”徐诚忻微笑道:“考虑到这技术有些难度,你派几个最好的铸剑师傅来,学起来也快一些。”
  “这个不难,这次来大宋就带着两名铸剑师,回去后马上让他们过来拜师。”
  (1019年3月28日,有不明来历的五十多艘战船入侵日本,对马,壹岐两岛并将岛上居民全部杀光。他们抢夺物资、杀人放火,虏走1400余人,然后大摇大摆地离去。当时的日本崇尚武士精神,根本没有象样的军队,一时无法抵抗。日本正史为此事记载比较郑重,史称“刀伊入寇”。因为从这次教训后,日本开始重视军队的建设。至于刀伊是哪个民族,大多数人认为是女真族,但仔细想来疑点颇多。本人不是历史学家,只能按大多数人的意见写了。插一句:其实我也不信是女真人干的。)
  第173章 知难而进 '本章字数:3041 最新更新时间:2014…11…30 07:00:00。0'
  本多茄川走后,袁丁忙不迭地提醒徐诚忻:“徐大人有这等铸剑之术切不可传于倭人,这可是养虎为患啊!”
  徐诚忻两手一摊,笑道:“袁大人过虑了,我哪来这等奇术。”
  “那……”
  “那两把倭刀是我事先命人去敲断了,再暗暗粘上的。还好他们爱惜自己的武器没让我再试,不然非露馅不可。”徐诚忻认真地说:“倭国虽不济,但造出来的刀剑的确比我们强。等那俩名铸剑师来了,好好招待,技术没学到手决不放他们回去。”
  袁丁恍然大悟,喜道:“大人放心,下官马上着人去办。大人这一手真是……高明。”
  徐诚忻对他挤了挤眼,道:“你应该说‘卑鄙’才对,这样听起来更舒坦一点。”
  “哈哈哈……”俩人同时放声大笑。
  辞别袁丁,离开鸿胪寺后,徐诚忻回到家中。不多时,哲宗的圣旨就到了,自然就是任他为枢密副使之职,从二品大员。而枢密使之位仍是空着,哲宗也没有表态,只命徐诚忻代行枢密使权职。其中的道理一目了然:哲宗就是要让这位小舅子主理枢密院。
  一时间,朝中各官上门敬贺的络绎不绝。北宋时,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并称“二府”,共掌天下的文武二柄。当朝宰相是章惇,掌朝政要旨,徐诚忻握军事大权,此二人统领天下文武百官,可谓灼手可热。
  整整一天,徐诚忻都忙于应付上门来拉关系、联络感情的各级官员,送走了一批又来一批。好在他多金不贪财的名声大家均有耳闻,贿赂他的人几乎没有,最多只送点小礼物意思一下。当然,上来就拿重礼砸的愣头青毕竟少见,先探探口风摸摸脾气才较为谨慎。
  吕商英做为他的下属和学生,早早得就来了。徐府的人对他也很熟悉,便留他一起吃了饭。徐诚忻要时常接待访客,他便被官燕带去书房看书聊天。
  晚饭后,总算空下来,徐诚忻却不时往门口张望,好似还不过瘾一般。
  赵舒笑道:“相公,你还嫌不够热闹吗,再来几拨人茶叶都要不够用了。”
  徐诚忻摇摇头,说:“该来的没来,不该来的倒来了一大帮,真麻烦!”
  “相公想让谁来啊?”
  正这时,管家来报:“兵部尚书王修前来拜贺!”
  徐诚忻一听大喜,跳起来就往外走,一边说道:“总算来了!”
  兵部虽权限不大,但尚书的品轶与徐诚忻相当,他来得这么晚也是有道理的。王修在任时间并不长,是哲宗亲政后刚刚提拔上来的,自然为官较为小心。
  “王大人亲临寒舍,真让下官受宠若惊啊,快请!”徐诚忻的官场话越来越溜了。
  “恭贺徐大人左迁至枢密副使,真是可喜可贺。下官与徐大人同朝为官又一起统领兵政,理应前来道贺,请请请。”
  二人客客气气地寒喧片刻便一同走进内厅分宾主坐定,下人上茶,一起端起喝了一口。徐诚忻今天也不知喝了多少茶,现在就是让他喝乳前龙井也觉得淡出鸟来了。不过,陪饮也是一种礼节,只是可惜了那些好茶叶。
  王修缓缓放下茶盏,面带微笑,道:“徐大人真乃国之柱石,力扫辽军、联兵抗西夏、南下扫贪惩腐,近日又计除叛军。加上大人身份尊崇,这枢密使的职位确是实至名归,众望所归啊!”
  “王大人,是枢密副使,不是枢密使哦。”徐诚忻忙纠正道:“下官才疏德薄,做个副使已经是勉为其难,王大人过奖了。”
  “徐大人年纪轻轻,得高位却谦让有礼,果然是人中龙凤。大人现虽屈就副使,实则枢密院已归大人统领,假以时日这枢密使自然就会水到渠成。”
  “那就承大人吉言了。”徐诚忻不想再跟他啰嗦这些客套,他是一个喜欢讲效率的,便直接将话题一转,说:“王大人,如今咱们虽不在同一个衙门办公也算是同个系统了。前段时间圣上交待我一些事,我正想找时间跟你商量商量呢。”
  “徐大人有话请讲。”
  “首先就是我们铁卫营的扩编,此次铁卫营立了首功,圣上甚是满意,所以允许扩至十万。本来这事不敢劳动王大人,但圣上已经将铁卫营归于兵部。我虽兼着铁卫营主将却无权行征募这事,所以还得麻烦兵部来办这事了。”
  王修早就等着他开口,道:“此事圣上已经嘱咐过了,大人有什么想法尽管说来,兵部自当全力配合。”
  “那我在这儿就先谢谢了!”徐诚忻心中的石头放下一半,说道:“当初建铁卫营是本着宁缺勿滥的精兵之路,但兵虽精没有数量也是不行的。要打大仗还是靠人多,十万大军,如果都是精兵足可横扫天下。现在铁卫营只有一万五千,再征募八万五千已是不易,而且又得符合精兵的标准。”
  “徐大人希望用多少时间完成此事?”
  “最多一个月,十万人马全部到位。”
  “一个月?!”王修一愣,摇头道:“此事绝无可能,光征发募兵令下达州县就要化去月余,再加上造册登记、查役、体检、输钱、押京诸事,最快也得三个月。而且用三个月募集的兵丁也不一定符合铁卫营的精兵要求。”
  “所以我想从现在的禁军当中挑选,不知这样行不行得通?”
  “从禁军中挑选?”王修又是一怔。
  “不错。从禁军中挑选士兵有两个好处:一自然是可以在一个月集齐人数;二是不必再耗费朝廷的银两。禁军本来就数量庞大,朝廷养了上百万的兵好多都是一辈子没上过战场。虽有些懒散的恶习,但他们都懂得军纪军规,适应一段时间我还是有信心将他们练成精兵的。只是不知道这样做行不行得通,有没有什么难处。”
  王修想了想道:“军中常听人报怨我朝的兵政:‘兵无常将、将无常帅。’这本来是个弊病,但对于做这事来说反倒成了一个好处。各军将帅三年一换,对手下兵士的好差似乎并不放在心上,反正到期就要换地方。如此推断倒也可行了。”说完有些无奈地笑了起来。
  徐诚忻一想果然有理,也摇头笑了几声。
  他这一笑,王修颇有些感触,不由起身说道:“徐大人新掌枢密院,不知对本朝兵政有何见解,抑或有何新政?”
  徐诚忻心中一动,淡淡地说:“倒是有些想法,但尚不成熟,正想听听王大人的意见。不知王大人对本朝的兵政有何看法?”
  “兵政?”王修呵呵一笑,道:“本朝兵政的弊病人人清楚,只等着圣上何时想动它了。”
  王修这话说得倒也直爽,徐诚忻想不到他也是个有血性的人,不由开始看重他了。
  “就请王大人说说看,现在你我同领兵政,能改的就一起改了它,如何?”
  “冗兵冗员能改吗?”
  “能!”
  “兵将骄惰能改吗?”
  “能!”
  “军纪不修、将路不通,能改吗?”
  “能!”
  王修一拍桌子,叫道:“好!最后一条:‘兵无常将将无常帅’、发兵统兵一分为二能不能改?”
  徐诚忻“霍”地站起身,犹豫片刻,也一拍桌子,道:“操!只要我在枢密院,再难也要改了它!”
  俩人对望一眼,大有惺惺相惜之感,不由哈哈大笑几声。
  所谓‘兵无常将、将无常帅’就是宋太祖赵匡胤立下的规矩:将帅轮换制度。其目的很简单,而且大家都心知肚明,就是为了防止兵变。同时,枢密院与兵部分掌发兵权和统兵权,将兵权牢牢掌握在朝廷手中,最大限度压缩军队叛变的可能。
  这样一来,赵氏家族的皇位是安全了,但军队的战斗力被极大的削弱。将帅们心里清楚其中的关窍,有胆大的也曾暗示皇帝:我是很忠心的,请朝廷放开手脚让我好好带兵吧,不然打不了胜仗啊!
  皇帝也委婉地告诉他:朕知道你忠心,但不能保证你的手下是对朕忠心还是对你忠心,朕可不想再来一次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所以除非皇帝愿意,不然别人是无法改这些弊政的。徐诚忻一拍桌子说要改也是有些勉强了,但他的决心让王修大为赞赏。
  俩人有了共同志向,说起话来就轻松多了。兵部的权力虽不能与枢密院相比,但其衙内的武选司掌六品下武官人事和武举;兵籍司掌士兵征募、抚恤、迁补;职方司掌国内地图测绘和国内情报机构,烽火和城隍要寨等修筑;库部司掌军资料账,还要研发军用器械;等等。
  徐诚忻有许多事情依赖他,谈了一会干脆又把吕商英叫出来,三个人痛痛快快的大谈一通。将军事改革的各个框架一一罗列,并粗略地讨论了改进方案。
  因为过几日徐诚忻还要南下当他的经略使,做为枢密直学士的吕商英是他的学生兼下级,自然由他来与王修合作处理兵政改革的政务。
  第174章 不明觉厉 '本章字数:3079 最新更新时间:2014…12…01 07:00:00。0'
  送走了王修和吕商英,徐诚忻余兴未消,拉着晚晴聊天。如今他有这么好的一个平台:上有哲宗皇帝为他撑腰,下有一帮兄弟朋友拥护,自己又主持了枢密院。各方的条件似乎都已经成熟,“富国弱兵”的大宋历史好象已经有了改变的可能。
  徐诚忻倒不是想名垂青史,但既然老天让他来到北宋,不留下点什么总是对不起那一道闪电的。虽然他的知识有限,造不了飞机坦克,不过他这个半吊子大学生加炮手在冷兵器时代还是可以有所做为的。
  俩人正聊得开心,管家又来报,说是章惇章相来访。章惇是当朝丞相,正一品大员,哲宗对他信任有加。他代君行变法之事,这次平叛又立下大功,哲宗为示恩宠赐太师衔。“太师”虽为虚衔,却是最高荣典,他能委身来访的确让徐诚忻有些意外。
  晚晴眼光闪烁,提醒道:“相公,章相此人城府极深、处事老辣,须得小心应对。”
  徐诚忻对她摆摆手,表示心中有数,便带着笑脸迎了出去。
  “章太师,晚生正想方便的时候去府上聆听教诲呢,不想劳您大驾光临,真是那个啥……蓬壁生辉啊!”
  章惇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