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伐清-第3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动后,总要休息一段时间,不是人员的疲累,而是物资的生产跟不上消耗的速度。
而明军也意识到了装备的换装所带来的后勤压力。所以尽可能地生产、囤积、购买,并且尽量不动用全部的军事力量。或是有牵制有主攻,或是在局部地区展开猛烈攻势,总之是将自己的弱点尽量弥补。
光复大江以南后,清廷预计明军要休养很长时间,或者是只能在某一个方向上选择攻势,而不是现在的全面爆发。
当然,按照预期的囤积计划,明军至少要再有三四个月才能全面进攻。这也是在原来的计划中决定明年春天行动的理论依据之一。但计划赶不上变化,琉球重新归属藩国,江南的人力物力优势,筹款纳饷的超额完成,英、法进口的军备物资,各兵工厂及澳门炮厂的扩大生产,使囤积的速度远远超过了预期,也使明军具备了全面发动的条件。
而满清虽然预料到明军的大反攻。但却不敢主动收缩防线,不敢示弱怯战。因为这不仅仅是民心士气的问题。还有更深一层的政治上的考虑。
自从满清大封汉人王爷,推行“以汉制汉”的策略后,其极力掩盖的便是八旗的色厉内荏。什么“满万不可敌”,什么“不惧汉军,独畏八旗”,翻开史书便可以看到。在入关后,真正的八旗军队所取得的辉煌胜利有几个呢?几乎是没有,反倒是亲王尼堪被李定国击毙于衡阳,所率八旗溃败。
就是靠着以前的余威,以及吹嘘和盛气凌人。满清以总数不过数万的八旗军队震慑或胁迫着大量的汉族拥清武装,取得了天下。扯虎皮作大旗,这自然是要讳莫如深,极力掩盖的事实。
所以,满清要维持人心,要保证人数远超过八旗的汉族拥清武装忠心,就必须继续死撑着。重新攻占江南是不太可能了,那南北分治也能使汉军和绿营继续效命,继续出力吧?
不战而退,一溃千里的局面是不能出现的,这对于满清来说,是一剂毒药,就算是饮鸩止渴,也不能落了架子,要继续表现出能与明朝分庭抗礼的实力和样子。
避免暴露虚弱的本质,反倒成了满清最为虚弱的致命之处。即便他们知道在兵力和资源上已经难以与崛起的明朝抗衡,即便他们支撑着北方这么大的摊子已经非常吃力,即便他们全部动员也不会超过十万满人披甲,即便他们内政外交都极为困窘,也依然要强撑硬装。
而事实上,满清的虚弱和颓势却是掩盖不住的。不光是朱永兴看得清楚,曾经与满清一个强盗集团的蒙古诸部也会逐渐觉察得到。粮食、食盐、丝绸、棉布、铁器、瓷器等等,赖以笼络和收买的物资越来越少,蒙古诸部还会再帮满清征战吗?
不光是蒙古诸部在逐渐退避观望,那些绿营将兵和汉人官员似乎也在另打算盘。在反攻之前,便经常有与明朝勾结的书信暴露出来,不时有似是而非的反叛迹象出现,真真假假的信息令清廷草木皆兵,对汉人的猜忌和疑心病大发。
离间计,反间计,看过兵法的都知道,但在实际上又有多少人上当呢?宁信其有,不信其无,防患于未然,在风雨飘摇的环境下,便显得非常必要了。
当然,清廷也不是蠢到大开杀戒,而是采取迂回的策略来解决问题。象调动,升迁,将他们所怀疑又没有确切证据的汉官汉将及家眷弄到京师,给予闲职,说是供养,倒不如说是就近监视。
不管是何手段,造成内部的混乱是不可避免的。兔死狐悲,有多少人因此而怨恨,暗中准备反叛,却是要在之后才能显现出来。
可以说,明军的大反攻无论在规模,还是在时间上,都多少出乎了清廷的预料。特别是江淮和山东的呼应攻击,如果不及时应对,处于江淮的清军便有被切断退路,重蹈江浙清军的覆辙。
但山东明军的兵力远远超出了清廷所能紧急抽调的援军,使得清廷只好作放弃江淮,退过黄河的决定。把江淮的清军撤回来,增强山东的力量,既防备被再一次的战略包围,又能阻遏两支明军在运河实现南北会师。
江淮是本来要放弃的,可惜的是没换到山东的一点地方。为了继续掩饰,清廷对外声称撤过黄河是“议和”的结果,而明朝不守承诺,毫无信义,强占着协议中要交还的胶东。
嗯,这也算是一块遮羞布吧!被骗了,总比抵挡不住、无奈撤退的好。
…………
秋凉八月,天气分外清爽。海浪翻涌,撞击到礁石上,唰地卷起浪花和泡沫。
皮熊缓缓后退,潮水还是浸过了他的脚面,他不以为意地一笑,转身走回到几个军官面前。
“国公,于七希望能再次增兵辽东。”参谋陈凤麟上前说道:“卑职以为当以山东为重,辽东可缓。”
兵马、物资要调派给两个方向,孰重孰轻自然是有争议。就目前来看,似乎山东更为重要。而辽东,虽有水师联通,可多一个兵便要多一分补给,对于陈凤麟等人来说,便是一个负担。
“山东、辽东为第一战区,不仅有两个军的兵力,还将会有由山东兵组建的一个军,又有新组建的登莱辽水师,可谓是兵强马壮。”皮熊指了指大海,大声说道:“山东和辽东并举,既呼应又配合,要看到整个北方的大局,切不可把辽东当成负担。”
停顿了一下,皮熊又说道:“当然,再度增兵可以缓些时日,这一点我会向于七说明,不会寒了他建功进取之心。”
“国公,卑职听闻万岁有意亲至山东坐镇?不知是真是假?”参谋高岑露出了热切的神情,试探着打听道。
“圣上万金之躯,岂可轻涉战阵?”皮熊向南拱了拱手,笑着说道:“即便是圣上有意,群臣也不会答应的。再者,今时不同往日,若还需要圣上御驾亲征,那诸位将领的脸面何在?”
“北地气候寒冷,到了冬季,恐怕我军会有些不适吧?”陈凤麟不无忧虑地说道:“于总兵所部倒多是山东兵,可惜在辽东难以调回。”
“高皇帝北伐灭元时,所率兵将也多是南人。”皮熊有些不悦地看了陈凤麟一眼,说道:“圣上必已料到北地征战所需的诸般物资,不会让将士们有冻馁之苦,咱们只管安心打仗便是。江淮清军撤过黄河后,咱们要对付的敌人可是数量大增,不可轻忽。”
“清军军心不稳,装备又差,两个军足以击败他们。”高岑冷笑一声,说道:“如果能在江淮清军赶来前攻克沂州或是济南,则山东大势定矣,或可直取京师呢!”
“圣上应该不会如此冒进。”皮熊当然希望能够取得更大的战绩,可也知道总参谋部制定的稳妥战略,不急不躁,尽量在北地消耗清军的实力,为征战辽东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第四十七章大战(一)
空中呼啸声此起彼伏,一颗颗闪着火星的炮弹砸落进清军的队列中,在坚硬的地面蹦跳翻滚,随后在一片惊呼骇叫中轰然爆炸。
相对于红夷炮的重量,天威炮的射程相差无几,重量更轻,机动性更强,爆炸弹的威力也有过之无不及;缺点呢,便是精确度的欠缺而已。
而红夷炮的重量对骡马还缺乏的明军来说,实在是过于笨重了,仅六磅炮,连炮身在内,火炮全重己经超过了一千斤,长途跋涉较为困难。
而明军的炮兵,在讲武堂,或者经过聘请的英法两国教官的训练下,已经非常熟练。他们在炮队队官的指挥下,从容不迫地开炮,装弹。不可否认,他们是现在大明军中有数的精锐之士。
每门炮旁的炮手不断用视差法估算距离,在他们的报数号令声中,另一个炮手则不断用曲柄与螺杆调整着炮口。在他们的瞄准射击下,阵列中的清军士兵不断血肉横飞。
明军猛烈的炮火,让清军阵营中起了一阵阵骚动。不过在各级清将的弹压下,还是冒着炮火不断前来。
而红夷炮的质量在目前来看,还有着难以克服的局限,那便是炮管的冷却问题。此时的火炮铸造工艺比起后世还远远不行,火炮射击几轮后就得停射散热,清理炮膛,否则,填装的火药极易自燃。
特别是红夷大炮,连续发射往往不得超过三次,对各方面操作要求都太高,而且极易造成炸膛事故。
“开炮!开炮……”
一面面小红旗在声嘶力竭的口令声中落下,军阵中腾起一股股烟雾。轰天炮发射出一颗颗炮弹,有的大炮弹在空中散开。变成数颗或十数颗小炮弹,落进清军的阵列。爆炸声此起彼伏,间或有震耳欲聋的巨响伴着耀眼的白光,一片片的清军倒下,哀嚎,惨叫。
双方的军阵还在前进。从一千多米到两三百米,清军在攻击,明军也在攻击,只不过明军的火力更猛,阶次性更强。
一百五十米,明军阵前形似武钢车的挡板突然撤掉,露出一门门黑洞洞的炮口,佛朗机火炮一齐开火,喷射出死亡的弹丸。
大股硝烟腾起。佛朗机火炮的齐轰威力惊人,震耳欲聋的炮响中,清军盾车被打翻在地,余者的炮弹,更是扫开一道道血路。
双方都在死伤,都在流血,但比例却是不同。明军的火力更猛,层次性更强。步兵更坚韧,在整齐的脚步声中。两方的军阵终于接近到了火枪的发射距离,而清军的阵列则比明军混乱、残缺。
一声天鹅音响起,空心方阵面向清军的正面突然爆发出火铳的齐射,一个个亮点闪起,白烟升腾,无数铅弹向清兵射去。
前进。射击;前进,射击……明军的几个空心方阵呈尖锥形撞击着清军,交战激烈的是中间最靠前的方阵,三面都在喷吐着白烟和火焰,铅弹向着敌人如雨般泼去。方阵中的火炮还在发射。一颗颗炮弹在敌群中爆炸,飞舞着死亡的弹片。
最前方的明军空心方阵的中间,救护兵往来穿梭,将一个个受伤的士兵拖回中央的安全位置,突出的三千多人的团级方阵如同屹立在浪潮中的磐石般巍然不动,往四周喷吐出火焰,随着每一次射击,都有清兵惨叫倒下。
火力,火力,火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朱永兴一直在为明军增加装备,加强训练,并利用集体智慧和实战经验不断完善明军的战术。
在济南远郊的这场战斗,给北地清军完全的震撼和陌生感。没有什么冲杀陷阵,只是一台杀戮机器的完美运转。三个空心方阵,后面又是三个,明军以两个师的兵力与三万六千余清军展开了北伐之后的第一场大战。
相对来说,前线的将领比朱永兴更了解本部的战力。所以,如果是朱永兴指挥,他很可能全军尽出。但魏君重却留下了一个师,因为他认为以本部的战力,以一敌二是完全可以获胜的。
战事的发展在目前也是象魏君重所预料,敌我双方的伤亡比例是很悬殊的。这并不是说清军不是在卖力作战,但在明军超强的火力打击下,以往的战法已经不适应于时代,不适应于现在的明军战法。
经过改进的燧发枪在射程上已经与弓箭相差无几,而威力更强,且更有持续性。一个壮年男子能够拉满弓几次?一个经过训练的火枪手能够连续射击多少回?还不要说明军所普遍使用的爆炸弹,大量射速很快的佛朗机炮了。
清军想近战,要突破几层障碍?纷飞的弹片,雨点般喷射而出的弹丸,一轮一轮的火枪攒射,时间越长,明军的优势越大。而一旦战术和装备得到了革命性的突破,那兵力上的差距便会直线上升。就如同后世的机关枪,成千上万的祖鲁勇士是如何倒在几百人的殖民者枪下的?
全火器的爆发,明军比在南方作战时更加的厉害。北地清军虽然也多少了解了些明军的作战特点,并且进行了一些相应的准备,但却是远远不够的。
火炮既笨重又量少,无法随队有效提供火力支援;鸟枪是火绳枪,发射速度缓慢,且射程和威力上也是不如燧发枪,到了近战,更是连烧火棍都不如。
高地上,山东总督祖泽溥脸色严峻。目前的战局不利是显而易见的,明军正在不断向前推进,在枪炮声中,已经遭到大量杀伤的清军抵挡不住火枪的攒射和刺刀的压力,正在不断败退。如果继续下去,败退将变成溃退,局面将一发而不可收拾。
“大人——”督标统领咬了咬牙,上前说道:“命令骑兵突击吧!如果不能止住败势,这几万大军一旦溃退将不可收拾。”
连督标带增援而来的清军,祖泽溥手中有五千骑兵,这是他的最后倚仗,轻易是不会动用的。但现在是不是到了该孤注一掷的时候呢?
第四十八章大战(二)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万马奔腾般的骑兵冲击应该是最有威力的攻击手段,特别是对步兵,更是致胜的撒手锏。
其实这种认定并不全面,比如满清八旗,号称骑射无双,但也很少用骑兵去冲击对手严整的步兵阵列。而他们最常使用的战术,或者说是以前明军最弱的一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