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子风流-第4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礼乐之后,便是祭文,这祭文自是礼部之手,所谓祭文,一方面是讲给鬼神听得,另一方面,却也是说给自己听的,礼官声调铿锵,殿中语调悠扬:“文圣吾祖,恩泽海宇……”
这等冗长的祭文,足足用了一炷香,最后才终于以伏惟尚飨,为祷为祈结尾。
祭文之后,上下官员生员人等俱都毕恭毕敬的行了学生礼,之后又转道启圣殿,祭祀了圣人先祖,一通大礼行下来,气氛紧张不说,不少人已是有些疲惫,许多人的额头上,已是被汗水浸湿。
祭拜了启圣殿的诸位先贤祖先之后,礼官们便请诸位先到偏殿歇息,因为祭祀孔庙,本就礼仪冗长,没有四五个时辰,也不能结束,而官方的场合,祭祀的大人多是年纪不轻,徐谦这样的年轻人,比较还是绝少数,因此中间不免要歇息一二。
偏殿里,诸位大人纷纷落座,礼官、祭官命人奉来茶铭,众人也不客气,纷纷吃用起来。
这个时候,却是所有人紧张的时刻,费宏眯着眼,自有礼部尚书的矜持,显出沉默寡言之态,其实他心里,却暗暗有几分防备,祭文俱都是礼部草拟的,也就是说,这一切,也都是礼部的安排,可问题的关键却在于,王守仁为首的王学官员,并没有要求修改,也就是说,他们似乎很认可祭文。
假若如此,一切都按着礼部的剧本走下去,王守仁这位王学的领袖,不但要拜朱夫子,而且,还要大大的颂扬朱夫子一番,只是,他们如此大张旗鼓,甚至于对朱夫子如此恭谨,将他同样称之为至贤先师,难道,就不怕打自己的脸吗?
要知道,这时代其他事都可以好好商量,可你要是在政见、学问上做出妥协,这是十分避讳的事,王学和理学的学争,正是因为两者的理念背道而驰,水火不容,连基本的宗旨都是全然不同,因此才有如此尖锐的争端。一旦你承认了朱夫子的崇高地位,亦将他称呼为万世师表,既是师,那么岂有弟子门生推翻自己恩师的?
这……似乎很难解释,王学祭孔者倒是不少,可多是非正式的场合,祭了至圣先师,抬腿就走也没人管你,又或者是国家大典,你混在人群,也无人理会,可是今日,以王守仁的地位,显然很不合适。
其实费宏心里犯嘀咕,其他的官员心里也在犯嘀咕,一个个心里不由猜测王守仁和徐谦的心思,可是偏偏,又一点头绪都没有,其实在坐的,有不少都是王学官员和大儒,大多数人,都为他们捏了一把汗。
只不过他们这个地位,在现在这个场合,似乎也只能谨言慎行,大家都是在沉默中吃着茶,一声不吭,可是心里头,却是十分复杂,有人悄悄去看王守仁和徐谦的脸色。偏偏王守仁是正襟危坐,不发一言,而徐谦似乎对孔庙的糕点很有兴致,也似乎是年轻人胃口好,还在那儿大快朵颐,另一只手抄着茶铭,似乎没把心思放在后续的祭祀上。
敬陪末座的朱茂倒是显得气定神闲,那位姓吴的大夫已经找到了,他陡然发现,自己找到了杀手锏,有这杀手锏存在,他倒是一点都不担心,姓徐的人玩什么花样,似乎一切,都在掌握之中,倒也没什么可担心的。
他甚至是阴冷的看了王守仁,心里露出几分不屑之色。
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很平静,小歇了半个时辰,礼官们进来,请诸位到左右殿祭祀先贤,大家又纷纷动了身。
皇帝不急太监急,里头的诸公们一个个淡然从容,却把外头的人急坏了,外头无数生员,虽然没有资格参与这样的盛举,可是心里头,对这场祭祀极为关注,一个个翘首盼着消息,而也有好事者,从里头的礼乐声还有动静,大致猜到了里头进行到了哪里。
“快挺,乐声快完了,这礼乐之后,便是在大成殿拜祭至圣先师……”
“噢,不错,这是第二阵礼乐,想来诸位已去了启圣殿,怕是不出半个时辰,启圣殿的祭祀就要结束,想来要再歇一歇,准备祭祀先贤了。”
“只是不知,诸贤用的是什么祭文,这祭文非同小可啊。”
“听里头的人说,似乎这祭文,一直是用礼部撰写的,礼部按部就班,看来……”
“这却未必,你们难道不知道,还有加祭?”
所谓加祭,是宋时流传下来的规矩,乃是当时一次国祭,天子亲率百官至孔庙祭拜,本来念完了祭文,却突然又一名官员或许是心情激动的缘故,突然跳出来,似乎是嫌礼部的祭文不足以表达自己对至圣和至贤的崇敬之情,又在这末尾,自由发挥,续了几句祭文。
那时候,本来官面上的场合如此不守规矩,哪有你突然说话的份,这官员自觉失言,一时惶恐不安,谁晓得在当时,却一时传为了美谈,便是连天子,也都对此极为嘉许,甚至下了旨意表彰。
到了大明朝,倒是没有出过这样出格的事了,可是大明在礼教上,对大宋推崇备至,某种意义来说,虽然没有人实践,可是这种情况,却都是大家默许的。
只是大家都墨守成规,生怕成为众人的焦点,所以没有出格而已。
而朝廷,对这样的事既不支持,也不鼓励,因为虽然是美谈,可要是鼓励一下,人人都去效仿,到时非要引起乱子不可。
此时又是一阵礼乐之声,只是比之先前简短了许多,大家便已猜测到,这是祭祀先贤开始了,所有人屏住了呼吸。
而在庙内,先贤们一个个祭拜过去,最后,也终于到了朱夫子这里。
朱夫子的铜像下,礼官拿出了祭文,这份祭文,并没有什么出格之处。
“岁次丁丑……大哉吾师,肇启鸿蒙,修德创始,韶德懿行……”
从礼部的撰文来看,这一次对朱夫子的祭文显然给足了朱夫子的面子,其中大哉吾师,更是刺瞎了所有王学门人的眼睛,不过天下读书人本都是程朱的门生,说是吾师,谁也说不出二话,只不过现在王守仁乃是主祭人之一,就显得值得玩味了。
这时候事师,讲究的是恭顺和敬服,也就是说,恩师是万万不能违逆的,朱夫子既是吾师,也自然而然,是你王守仁的恩师,你身为门生弟子,不发扬先师之学,却是反其道而行之,这便是欺师灭祖,罪莫大焉!
至于其他王学的官员,听到这段祭文时,也都不由皱皱眉头,不禁看了礼部尚书费宏几眼,可是这心里,却不免有些嘀咕。
第六百零五章:至德至贤
祭文已经念出,木已成舟,自然不可能更改了。
礼官见状,施施然朗声道:“行礼。”
“且慢!”
这个时候,有人在人群之中,有人突然打断了礼官。
其实这祭祀大典突然被人打断,既是出人意料,又在大家的意料之中。
这句话看上去矛盾,可是仔细一琢磨,却还真是这么一回事。大家都知道,王守仁和徐谦肯定不会甘心,而另一方面,打断大殿,敢在这孔庙之中闹事,却是在人意料之外。
礼官顿时尴尬了,声音戛然而止。
费宏脸色一冷,眼中掠过一丝冷意,随即狠狠看了徐谦一眼,却突然在脸上浮出了一丝冷笑。
姓徐的不忿跳出来也是好事,敢在文庙里闹事的,这姓徐的算是独一份,这是找死,他自己非要撞到枪头上来,这样也好。
费宏捋须,慢悠悠的道:“徐抚台何故中断大典,你也是读书人,想来知道中断大典,是对先贤们的大大不敬,怠慢诋毁先贤,这可是大逆不道。”
话里话外,不免带着几分威胁。
欺师灭祖的罪名,可不比欺君罔上要小,姓徐的要是真敢口出狂言,他身为南京礼部尚书,管你姓徐的和天子有没有一腿,都可以就地先把人办了,谁敢说半分不是?便是天子,难道真能冒天下之大不韪袒护?
感受到了费宏口中的肃杀之气,所有人的目光,也都落向徐谦,许多人为他捏了一把汗。
徐谦却是笑道:“大人,中断大典下官可不敢打你个,至于对先贤不敬,那就更是荒谬了,下官之所以情不自禁扰乱了大礼,反而是因为触景生情,因为站在这里,看着诸位先贤,心中感触万千,激动不已,因此觉得方才先贤的祭文,似乎不足以表现我等的崇敬之情。是以才大胆冒昧,还请大人毋庸见怪。”
费宏脸色冷峻,自然不信他的鬼话,道:“大典岂容你一人中断,你有什么话,尽可以等到大典结束之后再说。”
南京礼部尚书品级高,不过职权却是不大,表面上,他是负责江南各省的礼仪和外使接待,不过这都是假的,因为各省和朝廷息息相关,人家当然是拿北京礼部的话当圣旨,你南京礼部,算个什么东西。
可是祭祀文庙这等事,毕竟发生在南京,这事儿还真归这位礼部尚书大人负责,有人坏了规矩,他也理所当然能站出来呵斥。
徐谦道:“结束之后,就不好说了,诸位先贤的事迹,下官早已熟读,尤其是朱夫子,也是下官最首肯心折的贤人,礼部拟出来的祭文虽好,可是不足以表达下官的心情,宋时,就有加祭的规矩,如此才能表达心中对先贤的崇仰,大人莫非也不知这典故吗?”
果然是加祭。
费宏不吭声了,其实他也预料到过这种情况,姓徐的肯定不会轻易罢休,本来以为,礼部的祭文这个小子一定不会满意,谁知道祭文早就在祭祀之前给许多人过目了,而徐谦没有提出任何反对意见。费宏心里就在琢磨,这姓徐的莫非是要特地去文庙里闹。
敢在文庙闹事的人,从大宋到大明朝,还真是鲜有,费宏当然不敢将徐谦等闲视之,人家既然要闹,就一定会有借口,借口就是加祭。
只不过……
这姓徐的左一句对朱夫子佩服,右一句对朱贤人首肯心折,口里这样说,待会儿莫不是想要出言讥讽?若是他当真敢出言讥讽,那就更有乐子瞧了,这可是先贤,对先贤讥讽,以后你别想在庙堂上的混了。
心里这样想,费宏倒也不以为意,他的心里,既是隐隐有几分期盼,盼这徐谦一时脑子发昏,说出一些胡话出来。
他是这样想,可是其他王学的官员,却都捏了一把汗,大不了王学被人拿朝拜朱贤人的事出来取笑也就是了,可是徐抚台若是真要做了什么糊涂事,那可就真要糟糕了,但愿这徐抚台,千万莫要说什么胡话才好。
费宏现在没了说辞,自然也无人阻止徐谦胡闹。
而徐谦咳嗽一声,道:“依我看,这之前,还应当加一句:承香火之连绵,历百朝而代嬗……”
听到这句话,费宏呆了一下,祭文之中,加一段这样的话,倒也无妨,这句话也确实是朱贤人生平的写照,所谓承香火之连绵、历百朝而代嬗,其实就是继往开来的意思,也就是说,朱圣人最大的功绩的事迹就在于,他传承和创新了儒学,孔圣人的学说,经过他的改良之后,得以继续光大,香火和指的便是孔学,代嬗的意思就是传承,意思就是说,朱贤人继承了孔学,使之昌盛连绵,历经百朝的传承。
这句话,可谓是大大的夸奖了朱夫子一番,就好像孔学没了朱熹,就要断了传承一般,不过这也是一句大白话,朱熹是继往开来的人物,他和孔子的关系就好像是汉太祖和光武皇帝一样,一个是开历史之先河,允文允武,创建了大汉,另一个则是光武中兴,使大汉朝的国乍得以连绵。
徐谦笑道:“诸位大人以为如何?”
费宏总觉得这句话有那么点不对头,可是想破脑袋,一时也想不出这其中到底有什么蹊跷,现在徐谦问到头上,而且人家这句话确实是对朱熹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你若是摇头说个不字,姓徐的保准会跳起来,骂自己不敬圣贤,这个大个帽子戴下来,纵是贵为礼部尚书费宏也吃罪不起。
他连忙点头,道:“不错,不错。”
徐谦便看向众人,问道:“诸位大人以为如何呢?”
大家一个个不知徐谦卖什么关子,可是无论还是王学还是理学,此时也只有点头的份,纷纷道:“不错,不错,此句一出,为祭文增色不少。”
徐谦便毕恭毕敬,道:“朱夫子继往开来,下官拜服,此乃孔学推陈出新之功,更是我等后辈效仿的楷模。下官无以为敬,唯有焚香三拜为礼,聊表敬意。”
此时大典的规矩他也不守了,去点了香,果真朝朱熹的画像三拜之后,这才站起。
所有人看的目瞪口呆,这姓徐的是怎么了,你不是王学的人吗?怎么就做起墙体草来了?正当大家惊愕之际,徐谦已经站起,却是又道:“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