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唐朝好医生 >

第242章

唐朝好医生-第242章

小说: 唐朝好医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周看了眼王平安,点了点头。又冲李世民道:“臣遵旨!”
    王平安却大吃一惊,心头狂跳。他知必有封赏,却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会进入中书省,做一名中书舍人!


第三百二十二章 代批奏章

    ”旧※
    “是是,臣一向糊涂!”王平安连忙答声。
    李世民摸住胡须,呵呵一笑。这王平安真是好脾气,反正别人说他啥。他都是嗯嗯,好好,对对,从来不带顶嘴的!
    他道:“你得到藏宝图,上交太子,乃是理所应当之事,可你却不该撺掇太子,与你一去寻宝,听说还遇到了痒气,那是杨玄感为了护止别人得到他留下的重宝,特地安排的机关,如果万一太子出了意外,你可担当得起?”
    王平安紧忙用袖子擦汗,做出窑怕的模样,道:“臣事先没有想得周全,都是臣的过错,恳请皇上责罚!”
    大臣们听着君臣二人的对话。全都默不作声,心想:“听皇上说话的语气,王平安怕又要得到额外的赏赐了!”
    李世民要是想处罚谁,那定会先说这人的功劳,夸赞一番,最后才会说,你立了这许多的功劳,可惜却犯了什么什么罪,联只能将你杀了”然后,洒下几滴眼泪,将犯了罪的大臣,推出去咔嚓了!
    而他要是一开始就斥责对方。那往往就是要施加恩宠了,先斥一顿,以免大臣得到恩宠后,翘起尾巴,居功自傲!
    果然,大臣们都没有料错,李世民话锋一转,道:“从今天开始,你仍领太医令一职,但不用去太医署当值了,每天卯时之后,去东宫崇贤馆当值,辅助太子处理政务!”
    王平安忙道:“臣遵旨!”嘴上答应,心里却想:“我本来不就是崇贤馆的学士么,为何还要特地嘱咐我这句?”
    殿上群臣,虽然没有出声,但心里都艳羡不已。王平安做了中书舍人,不去中书省当值,却去崇贤馆。这不就是摆明了,皇帝要为太子培养宰相么,这王平安真是好运气啊!
    在群臣的眼中,一颗朝廷新星,已然冉冉升起了!
    “小心做事!”李世民一摆手,让王平安退下。
    马周回头看着毕恭毕敬退下去的王平安,心想:“这少年新贵,和我年轻时,到有几分相象啊!”他低下头,慢慢退回了朝班。
    禁卫们上殿,将黄金一箱箱的都搬了下去,君臣们开始议论起朝政来。李世民没有叫王平安退出殿去,所以他也就站在最后,也不吱声。光听着。
    今天议的国事,竟和王平安有点关系,说的是突厥的事情。
    王平安收的那个突厥弟子阿史那奇钵儿,已然回到了草原上,有了大唐在后面做支持,他招集旧部的过程,就快了许多,此时已聚集起了六七百户牧民,男丁近千人,虽多是老弱牧民,但无论如何,这总是一个好的开端。
    王平安冷丁听到阿史那奇钵儿的事。心里很是高兴,离开了这么久。原来他在草原上,竟然混的不错,有好几百户的牧民投靠他,不过估计能投靠他的,应该都是赤贫之人。否则各有部落,谁能去投靠他们那对孤儿寡妇呢!
    李世民命人起草圣旨,命玉门关的守将,再支持一下阿史那奇钵儿。当严冬来时,允许阿史那奇钵儿带着他的部众,在玉门关外立帐篷。就近得到大唐的给养,等到开春返回草原,再接着去祸害其它突厥各部。
    议完了这件事,接下来又议高昌的事。对于西域各地,大唐王朝虽然征服了不少地方,得到广大的领土,可对那里的统治却不是特别有效。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有突厥这个大敌存在,在李世民统治时代。这个大敌始终没有彻底解决掉,而突厥虽然表面上臣服,可暗地里总是收容反对大唐的敌人,不少叛贼被唐军围剿,打不过便跑,逃入突厥的地界,而唐军又不能追进去打,撤军之后,叛贼又会回来,如此反复,很是让大唐的君臣头疼。
    这回他们说的便是一伙叛贼,首领是一个。自称高昌王族后裔的人,这名叛贼竟然绑架了一名唐朝的和尚。还管大唐要赎金,这可真是混帐加三级了!
    煌煌天朝,绝对不可能和叛贼谈条件的,连对方投降都不会接受。更不可能交付赎金,处理这件事的方法,只能有一个,就走出动军队。将这伙叛贼全部抓住,统统处死!
    今天议的这件事,就是怎么剿灭这伙叛贼,成功解救出唐玄樊来。因为唐玄禁已被李世民承认。他是大唐派往天堑的使者了!
    王平安听来听去,听得直皱眉头。殿上的大臣们并不如何在意唐玄类的死活,讨论的方法竟然都是,如何把责任推到突厥头上去,然后对突厥用兵,光明正大的出兵草原!
    忽然,李世民道:“王平安。你对这件事,有何看法?”
    王平安一愣,怎么问起自己来了,自己不是旁听么?他忙出了朝班,道:“臣没什么看法,一切全听皇上
    李世民笑道:“不要害怕,有什么话就说出来,你现在是中书舍人了,参予朝政,决策事宜,正是你的份内之事,联想听听你的想法。”
    王平安抬头看向李治,李治表情木然,很显然他件么想法也没有,只好看向长孙无忌,见长孙无忌冲他微微点头,以示鼓励,他这才敢说话。
    王平安道:“臣的看法是不必调动大军,而派一支精锐部队,先答应叛贼的条件,定下赎人的地点。然后将赎金交给叛贼,让他们先高兴高兴,派人尾随跟踪,待查到叛贼的巢穴再出动大军,一举剿灭!”
    李世民嗯了声,道:“这个主意不错,但今日议的并非是如何成功救回那个和尚,也并非是如何剿灭那伙叛贼,而是如何向突厥的几个部落开战。”
    王平安皱起眉头,心想:“这种大事怎么问我啊,我又不是领兵的将军”啊,对了,我是沙州的都督啊。真叫倒霉,不会在我的地盘上开战吧?”
    他道:“回皇上的话,只需在严寒时节,派人向突厥部落求助,让他们派兵助我们剿匪便可!”
    大臣们听罢,一头,这倒也是种方法。他们一起看向王平安。目光中尽是同情和怜悯之色。
    王平安被看得莫名其妙”想:“干嘛用这种眼神看我,难道我说错了吗?”
    上面的李世民点了点头,道:“这个法子不错,正和联意,王爱卿聪明机敏,甚好!”
    王平安谢了声恩,退回朝班最末。
    他出的这个法子确实不错,严寒之时,如果大唐派出使者,向附近的突厥部落求助,让他们出兵剿灭大唐的叛贼,如突厥部落出兵,天寒地冻的死伤必多,可以削弱他们的实力,如果不出兵,这种可能性最大,草原上的冬天冷得吓人。部落首领们不愿意派出战士助战,那么来年开春,唐军攻打他们部落也就有了理由,你们不肯出兵作战,定是叛贼的同伙,想要祸乱我大唐边疆!
    不管突厥部落怎么做,好处都在大唐这边!
    王平安心里纳闷儿,皇上都夸我了。说我的主意好,可为什么大臣们”啊,明白了!这事只要稍稍用脑袋一想,就知其中猫腻儿!
    这个主意,连他这种政坛菜鸟都想得到,那些人老成精的大臣们能想不到,可为什么大家都不说?谁说。就会派谁去啊!
    他的折柳县封地在那里,而又兼着沙洲的都督。这主意又是他出的。那他可不就是最好的人选了吗!
    王平安咽下口唾沫,心想:“中招!”    殿上君臣又议了会别的事情。这才散了朝会,各自回衙。
    王平安没有回自己的住处,而是跟着李治去了东宫。
    路上,李治笑道:“无病。今天这事儿你可开心?你进了中书省了。以后就是孤的左膀右臂,可要好好干啊!”
    王平安却道:“臣对于朝堂上的事情,一窍不通,臣只会看病,不如殿下和皇上说一说,让臣还是回太医署吧!”
    李治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你总不能一辈子做太医,太大材小用了,还是帮着孤批阅奏章吧!”回头冲史爱国一挥手。
    史爱国连忙上前,将手里几道奏章。往王平安的手里一塞,笑道:“无病,以后这些奏章,就全都交给你了!”
    王平安哭笑不得,自己献上那份黄金。只是想保住更多的,同时又能为百姓们做些实事,不想得到的赏赐,竟走进了中书省,当了个什么舍人,这舍人倒底是干嘛的呀?
    去了崇贤馆,李治对王平安道:“无病,你批复这些奏章后,拿给孤看看,然后就送去中书省吧!”说罢,不管不顾地去后殿睡觉了。
    王平安无可奈何,只好留在前殿,替李治批奏章。李世民分给李治的这些奏章,都是些长安本地的民间琐事。主要目地是让李治能够了解百姓们的生活,以及世间百态,没什么太重要的事情。
    很顺利的,王平安批好了前面几道奏章,翻到最后一道,见是一桩案子。长安城外一个村子里前日失火。房子点着了,烧死一个病人,病人的妻子当时不在家,大火灭了后才回来,见丈夫烧死了,她便耍安葬,可夫家的叔伯却不让,说是病人死得蹊跷。
    长安县令断病人是被烧死的。与旁人无关,可夫家的叔伯仍要上告。不肯罢休,长安县令问可不可以将这个案子,交给刑部。
    王平安心想:“这还不好解决么。有什么犯难的。”他在奏章上批复,病人是否死得蹊跷,看口中是否有灰即可。
    批复完毕,拿了奏章,去后殿找李治去了。


第三百二十三章 眼保健操现在开始

    束到后殿,见李治正在呼呼大睡。而吏爱国竟然也趴在旧边刚桌子上睡觉,头趴在手臂上,嘴里流出亮亮的一道,还不时地砸吧嘴!
    王平安叹了口气,昨晚大家都没睡,你俩可到好,扔下我一个人干活。你俩倒睡得香,睡得甜!
    他走上前去,推了推李治,道:“殿下,奏章批复好了,你要不要看看啊?”
    李治迷迷糊糊地,也不睁眼,摆手道:“别烦孤,直接交到中书省吧!”说着,翻了个,身,继续睡。
    王平安摇了摇头,还真信得过我啊!叹了口气,李治这种对政事的态度可不好,直接决定他当不了一个明君,以后武则天怎么控制的朝堂。可不就象现在自己这样控制的吗,难不成自己快成武则天了?
    他放下奏章,拉过被子,轻轻为李治盖上,心想:“幸亏你不是明熹宗,而我也不是魏忠贸,要不然我批完了奏章,专等你干木匠活儿时来问,那时你可就真成愧儡了!”
    站在床前,又看了一会儿李格。他拿起奏章,这才出了崇贤馆,赶去中书省。
    中书省乃是至关重要的所在。并不设在宫外,而就在皇宫之中,在太极殿之侧,另一利是门下省。
    王平安拿着奏章,不多时便来到中书省。
    来到中书省的门前,他抬头看了看,见门上匾额写着两个字,西台。
    他以前没来过这里,不知这里到底是不是中书省,而门前竟然没有禁卫站岗,想问问都找不到人问。他只好上了台阶,向里面张望。
    忽见里面走出一人,身穿紫袍,也是个大官,年纪在五丰来岁,长得胖乎乎的,留着一嘴的漂亮胡须。脸上满是和气。
    这人见王平安站在门外,脸上立即露出笑容,道:“呀,这不是王侯爷么,你是来找马大人的?”
    王平安赶紧跟着啊了一声,道:“正是,本侯”本官”我奉了太子之命,来见马周马大人的!”
    眼前这个胖官他见过,这人拍起皇帝和太子的马屁,拍得最响,可偏偏别人都不怎么在意他,在朝堂上他也没发表过什么重要意见,所以王平安一直不知道他叫什么,所以连带着,自己也不知该如何自称,干脆叫起“我”来。
    这胖官倒是个自来熟,笑道:“王侯爷,老夫许敬宗,现任中书侍郎一职,以后咱们在一个衙门里办差了,还请王侯爷多多照应着老夫啊!”
    王平安又啊了一声,他就是许敬宗啊,那个虚美隐恶的家伙?果然虚伪,他现在是中书侍郎,而我是中书舍人,他是我上级啊!怎么听他的说话法,反到我成了他的上级一样!
    干笑两声,王平安道:“原来是许大人。失敬失敬。你是下官的上碍啊,怎地对下官这般客气,倒让下官无所适从了!”
    许敬宗笑道:“王侯爷说笑了。你是侯爵啊,老夫只是个小小的男爵。照你可差得远了,当然是你照顾老夫了!”
    中书侍郎乃是正三品大员,而王平安就算是侯爵,也不过是从三品。比许敬宗还是要小半级,可从许敬宗嘴里说出来,竟然是王平安比他大,对待一个不满二十的少年。恭恭敬敬。象对待上司一样。
    王平安一咧嘴,心想:“这人马屁功夫炉火纯青,我远不如他,得跟人家学学才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