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一品江山 >

第125章

一品江山-第125章

小说: 一品江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来此事有鼻子有眼了。”陈恪冷笑起来道:“听说老太爷与贾相公是乡谊?”

第一六九章 还治其身

    陈恪并不喜欢耍阴谋,但敌我强弱太过悬殊,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在狄青这边,自己一个散官太学生,只能用这种方法,才有可能帮到他。
  
  至于为什么要帮狄青,他对自己说,是为了能让柳家兑现承诺。他不愿意被虚无缥缈的大义禁锢住,不愿意肩负起那么沉重的负担,但驱动他不惜与全世界为敌的,分明是那从心底燃起的火焰。
  
  陈恪一直在秘密谋划,给文彦博家也来一场鬼火表演之类,但这样做的后遗症太多……不说别的,皇城司派来的侍卫,可一直跟在自己的屁股后面,这不仅限制了他行动的自由,还让他的一切动作,都暴露在皇帝的眼前。
  
  现在无意中得到文彦博有《河图》的消息,倒真是帮了他大忙,更帮了贾昌朝贾相公的大忙……
  
  话说贾相公很郁闷,他兴冲冲回到京城,本来想上演还乡团,把文彦博踢到茅坑里去。谁知竟遇上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水灾,一连数月的大雨淹了汴京城,从皇帝到大臣,全都忙着抗洪去了,再没人理会六塔河的案子。
  
  贾相公则被晾在一边。进京数月以来,官家只召见他一次,也不过是嘘寒问暖,吩咐他好生休息。谁知这一休息,竟然就是数月,堂堂平章政事,竟成了陈恪那样的散官,他心中的郁闷也就可想而知了。
  
  贾相公把自己的遭遇,都归咎在文彦博的身上,坚信是这死对头在暗中搞鬼。以贾相公不屈的斗志,只会越挫越勇,闲居无事,他几乎无时无刻不在琢磨着,如何报仇雪恨,把姓文的拉下马来。
  
  当他从柳濠那里,得知文彦博藏有《河图》的消息后,贾朝昌登时意识到,千载难逢的机会来了……他在宫中的耳目眼线,比正大光明的文彦博不知强出多少倍,当然知道因为狄青的去留问题,官家和文相公的关系,已经闹得很僵。
  
  何况当年因为灯笼锦事件,赵祯一直不喜欢文彦博,在第二次任命他为宰相时,还说出‘文彦博尤多私’这样的话。这种从根子上便不牢固的关系,经过这次的矛盾,显然会雪上加霜,导致更大的裂痕。
  
  别看文彦博鲜花着锦、风光无限,好像连皇帝都得听他的,但其实,已经一脚踏在悬崖边了,贾相公怎能不推他一把,让这可恶的‘文瘸子’下地狱去。
  
  关口就在那《河图》上。
  
  所谓《河图》是传说伏羲氏的时候,龙马从黄河中跃起、背负的一副图,其中蕴含着天地至理、参透着可以立地成圣,甚至白日飞升。《易经》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河图》、《洛书》向来是伴随圣人降世的祥瑞。传说中,伏羲、黄帝、尧、舜、禹、成汤、周文王、成王等一票圣人贤君,都得到这玩意儿。
  
  八代以来,《河图》、《洛书》也是层出不穷,但后来都被证明是赝品。真正的《河图》什么样,谁也没见过,谁也无法认定。因此这东西可以说无比贵重、也可说一钱不值。所谓发现了《河图》云云,无非都是些别有用心之人,为图侥幸炮制的骗局。
  
  当时河北路出现《河图》时,贾昌朝正判大名府,得到李参的报告时,还斥责了地方官听风是雨、信讹传讹……经过真宗朝大搞迷信的惨痛教训,宋朝上下都对祥瑞严重过敏,任何妄传祥瑞的人,都不免被骂成是奸佞。
  
  贾昌朝正处在弱势,岂会给汴京的言官们,创造搞自己的机会?所以他把祥瑞之说压了下去,本以为时过境迁、一切烟消云散。想不到,李参那个王八蛋,竟然又把《河图》献给了文彦博。
  
  现在《河图》是真是假已经不重要了,甚至文彦博有没有收受《河图》都无所谓,只要把风吹到官家耳中,就足够文彦博喝一壶的!
  
  事不宜迟,贾昌朝马上找来了自己的门生,盐铁副使郭申锡和监察御史张伯玉,命他们立即上奏此事,弹劾文彦博欺君罔上,心怀不轨!
  
  ~~~~~~~~~~~~~~~~~~~~~~~~~~~~~~~~~~
  
  与此同时,参知政事王拱辰,出现在了西府门前。尽管东西两府隔街相望,但这还是这位前状元,离开枢密院一年多来,头一次回到这里。
  
  因为他是那样屈辱的离开的……这位韩琦那届,以状元唱出东华门外好男儿,不知多少次,被人当作狄青故事的背景。人们说起当年,狄青看到状元游街,同伴羡慕不已,说:‘我们一辈子也没法这样风光。’狄青却昂然道:‘那不见得,还得看各人的努力。’时,都会补充一句:‘结果还真让狄元帅说着了,当年那位状元郎,现在是他的下属。’
  
  对于从来被视为的天之骄子的状元郎来说,是可忍孰不可忍?何况还得每天对着这个人,每天给他请安?王尧臣的修养和风度,终于被心中的邪火烧光,他不仅处处和狄青唱反调,就连每日例行的请安都能玩出花样来……每次请安时,他都会盯着狄青脸上的金印,嘿然笑道:“枢相大人,可真是愈加鲜明了!”
  
  尽管狄青面子矮,从来都让着文官,可禁不住他日复一日的冒犯,终于有一天,在王尧臣爽过之后,狄青突然微笑的盯着王尧臣,平静道:“你这么喜欢,我就送你两行,如何?”
  
  王尧臣脸涨得通红,半个字都说不出来。东华门外唱出来的好男儿,终于还是被个贼配军给压倒了。遭受这种奇耻大辱后,王尧臣瞬间崩溃,转身到政事堂告状……他不会理会,自己给狄青造成了多大的羞辱,因为在王状元的心中,贼配军是贱儿,他这样的状元进士是贵人!
  
  没办法,文彦博只好奏请,把他调到东府来,离开了让他抬不起头的枢密院。所以,要问这世上谁最恨不得狄青下地狱,恐怕王状元得居首位。
  
  这次,他是来给文彦博送札子的,按说用不着他个副宰相跑腿,但王状元还是亲自来了,他是来报复的,他要亲眼看到,贼配军崩溃的样子,才能一雪心头之恨。
  
  狄青是个大度的人,早就忘记了当年的恩怨,他客气的请王状元就坐,又让人上了茶,才询问有何贵干。
  
  王拱辰微笑着,将一份手札,送到了狄青面前。
  
  所谓手札,又叫札子,乃正式的奏表、公文之外,类似于亲笔信的一种非正式文体。
  
  狄青拿到的,是文彦博的亲笔信,展开一看,不禁变了脸色……只见文彦博以亲切温和,却不容置疑的口吻,允许狄青可以自行请辞,得到体面的结局。甚至连未来的待遇都替他安排好了,文彦博保证,他将奏请官家,升狄青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判陈州。
  
  任哪个不知内情之人,看完这封信,都会相信,宰相和官家已就狄青的命运达成一致了……尽管文彦博在最后强调,这是他个人的意见,但宰相亲笔写就,副宰相专程送来的手札,说仅是‘个人意见”谁信?!
  
  狄青是个堂堂正正的军人,他不懂政冶,更没有像文彦博、贾昌朝、王尧臣之流,在皇宫里安插眼线,一有什么内幕,都会第一时间得到消息,从而趋利避害、官运亨通。
  
  所以官家和文彦博的矛盾,狄青根本无从得知,此时此刻,他已然相信,这就是朝廷给自己定下的结局了。
  
  他深深吸一口气,压下,满腹的愤懑委屈,质问王拱辰道:“我的罪名是什么?”
  
  是啊,罪名是什么?抱歉,文彦博专门让人寻找半年,也没找到任何罪证,甚至从人品上,都挑不出这位枢密使的毛病。否则,又何必用这种不让人信服的方式搞他?
  
  但终归,是要给狄青个理由的,文彦博让王拱辰去请教韩琦,韩相公只教了他七个字。
  
  王拱辰便直视着狄青,一字一句道:“无他,朝廷疑你尔……”
  
  在这个语境中,朝廷,显然是包括官家的。
  
  狄青瞬间面如死灰,信心崩溃,呆坐在那里,一动不动……
  
  王拱辰想多说几句,往他伤口上撒几把盐,但怕弄巧成拙,不敢多说,匆匆起身告辞。
  
  彼时电闪雷鸣、大雨倾盆,狄青茫然的望着漫天的雨幕,突然站起来,大步向外走去。
  
  见枢相出来,他的亲随赶紧奉上雨披,却被狄青一把推开,又有人给他打起雨伞,狄青却冷冷道:“不要跟着我!”说完径直走出了房檐,任凭暴雨满头满脸满身打着,那魁梧的身影,转眼便消失在无边无际的雨幕中……

第一七零章 狄青保卫战之大忽悠

    夜深了,雨还在下,大相国寺后院的禅房中,点起了炭盆。
  
  狄青一回来就病倒了,这时他正闭着眼靠坐在椅子上,额头上还敷着一块湿毛巾。
  
  他的长子狄咨,蹑手蹑脚走了进来,轻轻揭开他额上的手帕,又轻声禀道:“父亲,圆觉方丈来了。”圆觉是大相国寺的圭持方丈。
  
  狄青慢慢睁开了眼,望着站在门口长须飘飘、慈眉善目的圆觉和尚,点了点头道:“方丈请进。”
  
  “听闻狄相公偶感风寒”,圆觉和尚宣一声佛号,进来道:“贫僧过来看看。”
  
  “久闻方丈乃杏林圣手”,狄咨恳涛道:“请帮我父亲看看。”
  
  “麻烦大师了。”狄青缓缓坐直了身子。
  
  圆觉便坐在他身边的机子上,两根手指按住狄青的寸关尺,两眼微闭着沉吟半晌,方睁开眼道:“相公贵体无恙。”
  
  “那为何我的头昏昏沉沉,内里像火烧一样?”狄青嘶声问道。
  
  “除了身病外还有心病。《大智度论》说,种种内外诸病名为身病;阴郁、膜恚、嫉妒、恺贪、忧愁、怖畏等种种烦恼、九十八结、五百缠、种种欲愿等,名为心病。”圆觉缓缓道:“心病也一样会让人感受到痛苦,否则何以称为病?”说着看看狄青道:“相公可是有心病?”
  
  狄青默然,许久方点了下头。
  
  “大师,我父亲的心病该如何医?”狄咨急切问道。
  
  “贫僧连什么心病都不呢”,”圆觉摇头苦笑。
  
  狄青却渊默不言。
  
  “这样吧,狄相公抽个签看看吧。”圆觉笑道:“我们看看佛祖如何启示相公。”说着对门外侍立的小沙弥道:“去,拿签筒来。”
  
  小沙弥马上飞奔而去,须臾取回一个黑油油的竹筒。大相国寺的灵签天下闻名狄青更是亲身试验过。
  
  那是十几年前,他被朝廷调回京城,一日得暇便动了兴头来大相国寺游玩,同行人告诉他寺里的签灵他也就随喜抽了一支,签文是:
  
  ‘朝朝暮暮伴君侧、一举成名不胜寒;忽然一阵大风起、金是沙来沙是金。,
  
  当时狄青请人解签,当时给他是解签也有四句话:‘遇武则兴、遇文则衰、遇水则死、遇火则生。,
  
  那时候的狄汉臣,还是年轻气盛、锐意进取的年纪,一听自己的‘生死兴衰,都被定下了,心里头老大不舒服顺手把那支签插回签筒,不屑一顾地说:“什么灵签,都是些模棱两可不三不四的话,我偏不信它!”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那签文和解签,竟暗合自己的人生轨迹,…他先在禁军中一步步做到殿前司都指挥使,又被提升为枢密副使,尽管深得官家信任,官也做得很大,但知名度并不算太高,毕竟这是个文官的世界。
  
  真正让他名扬天下的,是平定侬智高叛乱……这不正是吻合所谓‘朝朝暮暮伴君侧,一举成名不胜寒,么?
  
  再说那解签,所谓‘遇武则兴。”…这很明显自己从士卒一步步爬到枢密使,所靠的,不正是盖世的战功?而且重用他、提拔他、力主派他南下平叛的老上级,庞籍庞相公,乃是单州成武人,籍贯中恰好有个‘武,字。
  
  所谓‘遇文则衰”就更好理解了,他一个武人误入文官的世界,几年来的日子,难道还不够衰么?而且现在的宰相,恰好姓‘文,……。
  
  至于‘遇水则死,……,谁不知道,他狄青之所以会落到这般田地,就是因为人们认为,他应该为这场大水负责!
  
  ~~~~~~~~~~~~~~~~~~~~~~~~~~~~~~~~~~~~~~~~~~~~~~~~~~~~~~~~~~~~
  
  看到圆觉手中的签筒,狄青竟涌起这么多的回忆良久,他方定定神,从中又抽出一支签,看了一眼,登时面如金纸只见上面写着四句诗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