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大宋-第1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的。”
“这就很好理解了,父亲你同样没有大宋户籍,想要进开封府大牢难比登天,便只能潜伏在四周,不知我说的可对。”
“是这样。”
“如此一来,试问你又如何逃得过相爷的眼睛呢?在这开封城里,他要是想调查一个人的话,恐怕还没有人可以逃得过去。于是乎,他虽然不知道你的具体方位,但却可以肯定,你一定在大牢附近。”
“没错。”
“那么接下来就更好推测了,你为了救我,不可能一直潜伏在大牢之外,一定会想办法进入大牢,而一旦赵普失去了你的踪迹,便能联想到你一定是进了大牢里面。”
赵匡阳恍然:“原来如此,赵普这个老狐狸还是一如当年那般狡猾啊!那你又是如何猜到我的身份呢?”
赵谷微微吃惊,听赵匡阳的口气,貌似他和赵普还是旧交,而且关系应该非同一般呀。
看来自己的这个便宜父亲还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赵谷答道:“因为李大叔呀,在大牢里面,或许会有衙役对犯人不错的,但你却对李大叔格外的好,大牢里犯人那么多,衙役也不少,为何偏偏你们就撞到了一起,这只能说明你在报答李大叔曾相助我的恩情,自然而然的我就通过李大叔肯定了你的身份。”
赵匡阳恍然大悟:“原来如此,看来谷儿你还真是长大了,心思竟然如此活泛。”
顿了顿,赵匡阳道:“事实上,在你被抓入狱的第四天,我就混进了开封府大牢,但因为我是新衙役,所以一直找不到机会接近你,后来虽然眼见你被人打晕抬进牢房,我也没有办法迅速救援,直到那一日姓苏的小姑娘进来了,你挟持她而去,我这才算放下了心,当时我眼见李大叔对你十分不错,之后便格外照顾他一些了。”
赵谷点了点头,赵匡阳的讲述和赵谷的猜测大差不离,这一整件事便算是完全贯通了起来,他们父子二人因开封府大牢而分离,也因为开封府大牢而重聚。
问明一切后,赵匡阳面色郑重的说道:“赵普既然把我的下落告诉了你,那他一定知道了我就在四个衙役之中,往后你我父子还是不要在外人面前暴露关系才好。”
“这个我知道,父亲你之所以这么久还留在大牢,就是不想相爷顺藤摸瓜找上你对吧?之前我假借李大叔的名义把父亲留下,就有考虑父亲所说的事,但我不明白,父亲为何要躲着相爷?您的名字又是怎么一回事?”赵谷问道。
“你是说赵匡阳?其实这个名字在当年并不算什么稀奇的名字,只不过随着赵匡胤的谋朝篡位,这才变得引人注意而已。”
“这还要从很多年前说起,那个时候,赵匡胤的祖籍在涿郡,也就是现在的涿州,而我们的祖籍也是涿州,我的父亲和赵匡胤的父亲乃是堂兄弟,后来我们一起投入了后周太祖郭威帐下,太祖死后,皇上继位,赵匡胤做了御前都点检,领兵一方,而我也是当时的率臣之一,地位不在他之下,只是后来我在皇上的安排下,到了辽国潜伏,为后周收复燕云十六州做准备。”
“谁知我刚去辽国没几年,皇上就突然驾崩了,赵匡胤这个狼心狗肺的东西,更是赶走了新皇上,自己做了皇帝。”
“当我得知这一消息,恨不得生吃了这狗东西的血肉,后来他屡次招我回大宋,让我回去帮他坐镇军方,我都拒绝了他。”
”当时我心灰意冷,不愿替赵匡胤这狗东西做事,于是就索性在辽国定居了下来,之后我就遇到了你母亲,这才有了你哥哥和你。“
“直到十年前,辽国皇帝出外游玩,无意中被我得知了,我便设计刺杀了他,希望最后替汉族做一件大事。”
“辽景宗死后,辽国果然陷入内乱,再也无暇进攻中原,但也正因如此,辽国人记恨上了我,便将仇恨转移到了辽地汉民身上,无奈之下,我只得带着一家人东躲西藏,最后实在是躲不下去了,这才想到带着你们兄弟二人回归中原。”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
第二百二十三章 闲云山庄(1)
赵匡阳口中的皇上,自然不是赵光义,而是后周世宗柴荣,也就是柴郡主的父亲。
没想到赵谷的父亲竟然还是柴荣时候的旧臣,如此说来,他和潘美等人竟然一般无二,只不过一个在明,一个在暗。
而听到他一口一个狗东西的叫赵匡胤,赵谷心中不由苦笑连连,在当下这个环境中,敢这么骂赵匡胤的恐怕也就只剩下他一个人了。
赵谷更没想到的是,自己竟然还是赵匡胤和赵光义的本族,而且还是没出五福的本族,这他妈就尴尬了。
如此说来,自己的这个父亲不仅来头强大,武艺高强,还是一个十分有气节的人。
“那父亲接下来有何打算?”赵谷笑问道。
“你呢?你有何打算?如今你已是成了家的人,说说你的打算吧。”赵匡阳反问道。
赵谷苦笑了一下:“孩儿觉得自唐朝以来,天下动乱了近百年,最苦的就是百姓了,不管这天下是后周的还是大宋的,皇帝姓什么,只要百姓过得好便算是好,所以之前韩国公潘美让我支持云南王时,我并没有同意。”
赵匡阳闻言愣了一下,有心说些什么,最终却没有说话。
良久后,他叹了一口气:“人各有志,为父也不能强求,你既然决意不参合皇权之争,那为父能说什么呢,此事便到此为止吧,为父替汉族杀了辽景宗,也算是对得起皇上生前的栽培之恩了。”
赵谷看得出来,父亲心中还是很希望能帮助柴荣的儿子夺回皇位的,奈何赵谷并无此心,所以他打算迁就赵谷了。
张了张嘴,赵谷最终没有再说什么,事关皇权归属,天下亿万百姓的性命,赵谷不允许自己感情用事。
二人最终又聊了一些别的,比如赵谷如今在朝堂之上的处境等等,随后赵匡阳便重新带好面具,提着赵谷事先准备好的糕点回去了。
送走赵匡阳,赵谷思考良久后,没有将他的身份告诉任何人,哪怕苏小成也没有告诉。
赵谷心里想着,既然父亲已经决定不再参合云南王和赵光义之间的争执,那就让他和自己一样隐退下去吧,毕竟于这天下万民而言,自己父子做的也不少了,况且皇位之争和天下百姓又有什么实质上的关系呢?不过是当权者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已!
收拾好心情,赵谷继续投入到了度假村的建设当中,充分将自己的老本行发挥到了极致,倒也乐在其中。
转眼间,三个月过去了,度假村正式建成。
只见原先的五十亩荒地已然完全变了面貌,整个度假村被分为了四个部分,分别为东南西北四个部分。
其中,东边部分为农田部分,因为已经过了种植时间的缘故,现在农田里种植的都是果树和蔬菜,三个月的时间过去后,农田中已是绿意盎然,果香满园。
这些田地之间的距离或远或近,有的田地中间的道路可容马车通过,有的则只有一条阡陌小路,极大的还原了乡野村间的农园景象。
西边则因为正对着开封府东城门,人流量很大,主要做的是餐饮和娱乐,说白了就是瓦肆、酒楼、饭店、戏院等等,这部分区域除了饭店是百味饭馆的分店外,其他店面都出租给了开封城数一数二的商铺做了分店,然后由赵谷做统一管理。
这块区域的规划则十分紧凑,各式店面远远看去一般而无,规划的十分规则,虽只有不到十个店面,但每个店面的面积都十分大,其中许多店面内更是有一座座小型山丘和池塘,极具自然风味,竟也占了一条街道。
这里的街道更是十分宽广,就算是四辆马车并行也毫不拥挤。
那几个出租出去的门店在度假村招租的头一天,就被各大商行哄抢一空,原因无他,只因为西部区域的规划之严明,让人耳目一新,精明的商人们第一时间就看中了这里的商机。
度假村的南部区域则是住宅区,这里的环境并未改变,山依旧是山,水依旧是水,竹林依旧是竹林,花海依旧是花海,唯一的改变就是在山水之间,修建了十几栋各式住宅。
这些住宅有面积宽广的苏氏园林,有小巧精致的竹楼和茅草屋,有会当凌绝顶的六层木楼,有极具原野风味的石头屋,虽然数量不多,但种类却是让人眼花缭乱。
北部区域因为汴河从中而过,被赵谷在河流之上挖出了一条支流,专门汇聚成了一个足有八亩地的大湖泊,上面莲叶习习,小船或竹筏漂泊其中,偶有鱼儿跃出水面,荡漾起阵阵水波。
湖泊是以长宽皆相等的条石围成,湖外另有八个寓意深远的凉亭,可供人乘凉歇息,吟诗作对。
整个度假村又被高三米的围墙围住,只有西部区域有一个大门,其他方向则又八个小门,只供内部人员进入。
度假村落成后,赵谷事先就找人立好的牌坊上,竖起的木柱上刻着八个大字,左书‘淡泊明志’,右书‘宁静致远’,正是赵谷以瘦金体所书。
而牌坊正中央则被福布遮住了,不知写着什么名字。
度假村正式落成后,那几家商行进了度假村一看,皆是流连忘返,仿佛进入了都市的丛林中一般,颇有种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样子。
商行老板纷纷询问度假村开业时间,赵谷却只是笑而不语,只说还未到时间。
当天下午,阔别了开封城三个月后,赵谷第一次进了城,在他身后,跟着二十个家丁。
进了城,赵谷大手一挥,二十个家丁立刻手捧请柬,直奔开封城各大高官和富商的府邸而去。
赵谷所请的自然都是大宋最大的高官和最富有的富商群体,为的就是请大家去度假村一游,等到这些人在度假村住的不想回来时,他们的金银珠宝就会哗啦啦的流向赵谷的口袋。
想想这结果,真是太美好了!
整了整衣服,赵谷同样自怀中取出了一张请柬,径直来到了内城门口。
第二百二十四章 闲云山庄(2)
开封内城,其实就是皇宫,当守门的禁军见到赵谷后,立刻有人前去禀报赵光义了,虽说自从赵谷隐退以后,开封城对于他失宠的传言甚嚣尘上,但赵谷好歹依旧是开国郡候,真的敢在明面上对他不敬的人暂时还没有。
赵光义这会儿正在批阅奏折,听到赵谷来见,不由觉得十分有兴趣,问道:“这小子最近在干嘛?”
旁边自有太监答道:“赵侯爷自那日上了奏折后,便在城外挖了一大块田地、一大片湖,另外就是建了十来栋住宅和商铺。”
又一个太监道:“奴才也有听说过,赵侯爷把自己名下在开封城里的商铺和住宅卖了一部分,全投到了那五十亩地里,听说现在那里堪比人间仙境,景色美不胜收,颇有那个什么意思来着,采菊东篱下,悠然……。”
“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吧?”赵光义笑道。
“对对对,还是皇上文采好,奴才这笨脑子也记不住这么优美的诗句呀。”太监奉承道。
赵光义却不知想到了什么,收起了笑脸:“是呀,比起赵谷来,别说是你们了,就算是朝堂之上的衮衮诸公,谁又有他能明白朕的意思呢?可惜呀,他实在是太年轻了。”
说这话的时候,赵光义的目光中有纠结,也有忌惮。
几个太监听赵光义这么说,顿时不敢搭话了,谁都知道赵谷之所以隐退,有被赵光义逼迫的嫌疑,他们本就是人精一样的人,怎么可能会在这种敏感话题上搭腔。
赵光义却也没指望谁搭腔,放下了御笔,道:“请他进来吧。”
少顷,赵谷穿着一身麻布粗衣进了御书房,冲着赵光义抱了抱拳:“微臣见过皇上。”
“免礼吧,赵谷呀,你这小子最近可是少见呀,难道真的准备就此一直种田下去?”赵光义抬了抬手,道。
听他的口气,似乎对于赵谷的隐退状态颇有惋惜之意,赵谷听了心中自是恶心不已,赵光义的御下之术还是一如既往的直接,换言之就是一如既往的掩耳盗铃。
劳资立了功你他喵的都开始不赏不罚了,劳资还敢在你手下做事吗,不要当了婊子还要立牌子好吗?
表面上赵谷却没有丝毫迟疑,微微一笑:“还请皇上恕罪,微臣才疏学浅,虽有些急智,但如今大宋国泰民安,要的是治世能臣,微臣连最基本的治国之学都没学过,不去种田又能干嘛?微臣可不想好不容易得到的爵位以后因为犯了错误而被削掉,这样也太亏了些。”
赵光义听言,眼中露出一丝轻松之意,似乎对于试探出了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