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崛起在大明 >

第173章

崛起在大明-第173章

小说: 崛起在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轻步缓来的董如兰,一步一行间,都透露着出身于大家闺秀的气质,李自成轻轻一点头,面露满意之色,朗声说道:“李先生安排的还挺用心的,找一个生过孩子之人照顾你,不仅更加的体贴,还能传授你生孩子的经验,以及教育孩子的方法。”

    尽管是一个侠女,行事向来都是风风火火,不拘泥于世俗的眼光,但一听到生孩子三个字,高桂英还是面色有一些微红,赞同的附和道:“嗯,夫君,你真的说到点子上了,怀孩子这段时间,多亏董大姐的悉心照顾和提醒。否则,肯定会多吃很多苦头,你一会儿要多感谢一下人家啊。”

    “嗯,这个我自然知道!”李自成毫不犹豫地答应道。

    与此同时,说话之间,董如兰已经来到了近前,看到两人如此亲昵的模样,心中早已有了判断,男的应该就是高桂英的夫君。

    虽然不知道李自成的名字,董如兰还是轻施一礼,温柔地说道:“老爷好,如兰见过老爷!”

    很显然,不知道什么原因,董如兰居然以下人自称,高桂英的神色还好,习以为常,李自成却很是意外。

    不过,话说回来,听到“老爷”二字,李自成一愣,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从未有人这么称呼过他,还以为董如兰叫其他人,一看对方依旧保持施礼的姿态,身体微蹲,旋即就反应了过来,心里有一种怪怪的感觉同时,也连忙朗声说道“董大姐,不必如此客套,喊我李自成即可。”

    “不不。。。这怎么行?怎么可以直呼你的姓名?!”董如兰已经站了起来,连连摆手的说道,温雅如兰的娇容上有一些慌乱,不知所措。

    李自成一笑,并不以为意的说道:“这样吧,董大姐,你喊我李兄弟或者自成都行,毕竟我媳妇儿可是交给你了,我怎么敢当你的老爷呢?何况,在这终南山根据地也不兴这个。”

    忽然间,董如兰似乎想到了什么,神色为之一呆,脑海里闪过一丝明悟,难以置信的问道:“那个。。。那个,你就是那个声震山西和陕西两地的李自成?为百姓当家做主,清除土豪劣绅恶霸,将田地分给百姓,麾下有李家军的那个李自成?”

    连连问出这两句话之时,董如兰的脸上隐隐泛着激动之意,期待的看着李自成。

    此时此刻,即便是李自成的脸皮再厚,再如何的能够装深沉,听到一个女人这样的当面夸奖,对方还是隐隐有崇拜之意,李自成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不好意思,不禁摸了摸鼻子,讷讷地说道:“呃。。。董大姐,如果没有错的话,我应该就是你说的那个李自成。”

    刹那间,董如兰宛若经历了百花绽放那一刻的灿烂,兴奋不已,由于自小经历了的教育使然,董如兰还是表现的十分矜持,眸光闪烁的喃喃自语起来。

    “难怪这里的种种都与外界不同,显得都是那么独特而新鲜,每个人都不愿意离开这里,原来这里是李首领您建立的世外桃源,比传说的还要好,不仅人人都能够安居乐业,每个孩子都能够进私塾,读书识字。”

    李自成与高桂英相视一笑,默契的轻轻同时点头,虽然二人从未在终南山根据地一起生活过,两人对于此景早已习以为常。毕竟,李自成携李家军纵横山西和陕西两地,打土豪,分田地,为百姓做主,早已在两地传为了佳话,为百姓们所熟知。

    不愧是大家闺秀,董如兰很快就反应了过来,意识到自己的失态,略微尴尬了笑了笑,束手侍立在一旁,一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董大姐,你先回去照顾如球吧,这里有夫君陪我散步就可以。”高桂英温柔的一笑,一解董如兰的尴尬,蕙心兰质的如此这般说道。

    旋即,董如兰心领神会,明白了高桂英的好意。同时也知道,人家夫妻二人将近一年不见,刚一相聚,正想独处一会儿,自己就别在人家的面前碍事儿了。

    一念及此,董如兰刚想回应,似乎想到了什么,根据地居民的通常称呼,突然改口的说道:“那。。。李先生,李夫人,我先告退了。”

    看到李自成与高桂英夫妻二人点头示意,董如兰没有在迟疑,当即转身款款而去。

    看着离去的董如兰,心情不错的高桂英脸上始终挂着笑意,突然说道:“夫君,你别看董大姐的儿子孙云球只有五岁,但很是聪明伶俐,不仅甚得私塾先生的喜爱,就连那些洋人也是经常夸赞,年纪那么小,就能博闻强识,对儒家经典和西洋的学识都很感兴趣。尤其是在西洋的玻璃方面的书籍,表现的格外感兴趣,几乎是一点就透!”

    听到这些话,李自成却想得的更多,更加的深远,心中一动,又生出了一个主意,不禁暗暗惊喜莫名起来,心里暗道,或许早就该那样做了。

    与此同时,高桂英仿佛打开了话匣子一般,有着说不尽的话语。

    “而且,夫君,你建立的这个叫做终南山根据地的世外桃源,真是做了一件天大的好事,不仅让那些颠沛流离的百姓有一个栖身之所,有田种,有粮吃,还让他们的孩子能够上私塾,这绝对是古来帝王都从未干过的事情,能够让人们过上这样的生活。”

    听到这些话,李自成仅仅是微微一笑,示意高桂英继续讲,挽着对方的手臂向前走,心里美滋滋的甚为得意,也在暗自腹诽:“我的老婆大人,你的夫君可不仅是这一点能耐,不仅是建立这一处世外桃源般的根据地,陕西的其他地方还有很多。不仅如此,在山西与河南的交界的王屋山,也在建立新的根据地。夫君可是有着更大的野心和抱负,将这样的根据地遍地开花,每个省都有,而不是只在陕西。”

    李自成心里这样想着,陪同着高桂英向前走,漫步于乡间,欣赏田间的农作物,不时与根据地往来的行人打着招呼。

    很显然,在终南山根据地的居民之中,有着不少人认识李自成夫妻二人。10


………………………………

第二百五十七章 卢氏山区

    回到终南山根据地的前两天,李自成并未过问根据地的一干事务,也没有立即实施见董如兰之时新生的那个主意,而是好好地陪了高桂英两日,游走在根据地的村落与田间,说说笑笑,两人好不甜蜜!

    恩爱的模样,羡煞旁人。

    第三天的上午,根据地类似于衙门的地方,书房之中,李自成与李长茂相对而坐,后者有条不紊的汇报着各个根据地的情况。

    “老大,目前为止,咱们在陕西的根据地大大小小足有四十五个,遍及陕西各地,几乎占据了所有的山脉,总人口将近百万,总民兵预备役人员差不多占据了两成左右,有二十万之众。除了农忙之时,这些人几乎全都进行你制定的那些军事训练。”

    “嗯。。。不错,平均下来,每个根据地也有五千人的兵力,足以应付任何突变,保护根据地的安全了。”李自成满意的轻轻点头,适时地点评了一句。

    “老大,你说的不错,相比游荡于陕西各地的起义军,动辄就是上万人,这点人马虽然显得少了一点,但好在占据着地利,又有着长期的最严格的军事训练,战力完全可以比肩于朝廷的那些精锐之师。所以,自从各个根据地相继建立以来,虽然经历过不同的乱军侵扰,但一直都能保持不败之地。就算是官军入山围剿,也能轻易将其击退,并给于重创。”

    言语之间,李长茂是说不尽的高兴,这个时候,李自成忽然问道:“对了,咱们的粮食和兵器储备的怎么样?尤其是火器,研制的怎么样了?又有多少?”

    很显然,李长茂早就有所准备,想到了李自成会有如此一问,张口就答道:“老大,目前为止,所有的根据地加在一起,储藏的粮食足够百万人吃一年的,兵器还可以在装备二十万人的兵力。至于火器方面,火铳制作了两千把,火炮只有五十门。”

    李长茂缓缓回答之时,李自成也在暗暗思索着,消化这些消息,总储粮的数量完全出乎他的意外。

    毕竟,也就三年多的时间,四十五个根据地是在三年内相继建立的,有的成立不过半年,收成勉强维持自给自足。而那些成立久的根据地,不仅要维持自身的所需,还要供应那些新根据地的粮食等物。

    所以,一听到储粮足够百万人生活一年,李自成还是大大惊讶了一下子。

    当然,李自成也很清楚,李长茂所讲的储粮不仅是指小麦、谷物和玉米等农作物,应该还有红薯,而且后者还占据着很大的比例。

    否则,储粮绝不会有这么多。毕竟,小麦等物的生长周期和种子的限制在那里。红薯却远远不同,只要有秧子,截成一节一节,插在土里就能生长,长出红薯。

    听到兵器和火器的数量之时,李自成的眉头微皱了一下,下意识的说道:“兵器和火器怎么那么少?”

    “老大,是这样的,陕西本就不是盛产铁矿的地方。而且,冶炼铁器,需要大量的煤炭,现在的山西战乱频发,咱们根本就不能从山西大量弄到煤炭。两者限制之下,铁器的产量也就越来越少了。”李长茂面色如常,徐徐回道。

    这个时候,李自成的神色也恢复了正常,面露恍然之色,心里也在想着:“看来,将陕西作为兵器的供应地很不成熟,煤炭和铁原料两者尽无,没有一个占据先天优势。如果从其他地方运,代价太大了。看来,我该加快在山西等地建立根据地的步伐了。”

    似乎想到了什么,李自成接着又喃喃自语了起来,听得李长茂模棱两可,一头雾水的样子,不明所以。

    “抗日战争之时,难怪革命前辈在太行山建立根据地,不仅是因为其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还有山西盛产煤炭,铁矿储量丰富,完全可以就地取材,制造兵器。”

    “老大,你说什么呢?”李长茂被李自成这无厘头的话语弄蒙了,试探性的问了一句。

    李自成猛然清醒了过来,意识到自己的自语之言,不禁有些觉得好笑,同时应付的回道:“没什么。”

    然而这时,李长茂似乎想到了什么,眼前一亮,有一些恍然地说道:“老大,你说铁矿和煤炭,这倒提醒我了。”

    “呃。。。李先生,你这话怎么说?”李自成心中一动,适时地问了一句。

    “老大,是这样的,据我所知,河南的河南府卢氏山区,那里崇山造天,牙距趾错,地势非常的险要。在那里有一群失去土地的百姓,为了能够活命,能够养家糊口,这些人不得不聚在一起,私自开矿为生,朝廷称其为矿贼。老大,如果咱们能够将其拿下,占领那里,铁器缺少的问题就能得到暂时的缓解了。”

    说完之后,李长茂平静的神色终于出现了一丝波澜,希冀的看着李自成,一副很是期待的样子,隐隐泛着自信之意,好像李自成一定会答应一般。

    然而,李自成点头默认赞同之时,却想到了许多,结合起义军在山西与黄河以北的不利局面,心里暗道:“看来,撤离的方向又多了一个选择,不仅是卢氏那里的山区有私矿,接受就能生产。”

    “而且,那里的地理位置很是微妙。虽然是在河南府境内的西部。但他向西穿过陕西的一小片地带,就能进入多山的天府之国,四川,轻易就能躲避官军的追杀;一路向南,穿过南阳府之后,就是湖广之地,朝廷在那里的兵力也是少得可怜,可谓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思及于此,李自成没有再犹豫,心里虽然暗暗下了决定,嘴上却给予了模棱两可的回答:“行,李先生,我会考虑这条建议的。如果在怀庆府的处境不妙,一旦向河南腹地撤离,路过卢氏,我就让人占领它,将其变为咱们的根据地之一。”

    一时间,得到这样的回应,李长茂有一种上上不去,下下不来的感觉,心里甭提多难受,又不知该如说?

    再一看老大的神情,一副不想再谈卢氏山区的事情,李长茂将还想劝说的话语给咽了回去,显得很是识趣。

    在不知道李自成是在思考问题,还是等待他的汇报,一副倾听之状,李长茂转而继续说道:“老大,经过这三年多的时日发展,将近一半的根据地青壮年读书识字,他们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文化普及,像看书、写书信和记账之类的事情,都没有问题。”10


………………………………

第二百五十八章 少年班

    听着李长茂讲述各个根据地的发展,收留的那些百姓如何安居乐业,如何拥护李家军,李自成就心生满足之感,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没白做,对于将来更加有动力。

    凡是家有三子之人,必送两人进入李家军预备队。即便是家有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