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卑鄙军阀-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树立了一个非常醒目的标的物吗?要抢劫不用再去其他地方了,这个地方有现成的粮食和财物,岂不更省事。
更有甚者痛骂当官的昏庸无能,净出骚主意,若是没有粮仓还好,有了粮仓那些乌桓人能不眼红吗?此地以后岂不是更多的让乌桓人侵扰,从此再无安宁的日子啦!
幽州是汉朝最北边的边陲地方,由于;这里毗邻北方各少数民族;因此,幽州的事物,既离不开帝国朝廷,也少不了与外族的分分合合。对帝国的历任执政者而言,幽州无疑是让他们最头疼的一块国土,因为这里有着最为纷乱复杂的势力。
如此巨大的粮仓;若是被劫掠;幽州人可真是没饭吃了吗?对于这些指责;刘展知不知道呢?
当然知道!刘展的下一个目的,就是想一劳永逸地解决异族问题,刘展可不想提心吊胆的过日子,幽州需要一个安全的后方。
但是,能解释吗?当然不能!即不能给自己的敌人说,同时,就算是自己人也不能说,万一透露出去可就捅了马蜂窝了,刘展深深滴知道舆论的力量,在任何时候都是要人命滴!
刘展这戝货的黑心肠,也只有极少数几个心腹知道,其他的人是万万不可让其知道滴!
不管外面狂风暴雨,刘展闲庭信步。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进度让人很满意。刘展的思绪飘得很远,很远。。。。。。
再过几年,当乱世来临时,自己在幽州这里就是整个大汉在平静、最安全的地方。关上门,自己就是一方大军阀,身后有广袤的土地。
乱世啊,这就是自己的本钱。。。。。。
第七十六章议事
随着中平四年的渐渐临近,幽州的空气变得紧张起来,这个时刻,刘展再一次召集部下议事。
将军府,刘展当中就坐,丑汉典韦像一座黑铁塔立在边上。堂下左边文官,右边是众武将。不过,这一次多了许多新面孔。
堂下肃静以后,刘展开口说道:“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是彻底解决幽州的安全,巩固大汉的东北疆域。
大家都知道幽州非常复杂,各民族杂居,汉民族经常受到异族的侵犯和洗劫。下面先让大儒蔡中郎简单介绍一下幽州几个较大异族的情况。”
蔡邑走出来对着上下一拱手,说道:“现阶段,对幽州威胁再大最主要两个大的少数民族是乌桓和鲜卑。
这两个民族,都是殷商时期一个叫“东胡”的少数民族后裔。西汉初年,匈奴单于冒顿带兵消灭了东胡,据说东胡剩余的族人分别逃往“乌桓山”和“鲜卑山”,并从此繁衍生息,他们也以各自的山为族名,乌桓族和鲜卑族就这样诞生了。
当然,也有一种说法,说乌桓人是夏的后人,而鲜卑族是从兴安岭内迁过来的。
拓跋鲜卑最初生活于大兴安岭深山中,当时的拓跋鲜卑部族比较落后,没有形成发达的畜牧业,仍处于原始游猎经济时代。
由于深处大兴安岭,限制了部族的进一步发展,后来拓跋鲜卑首领率部众离开大鲜卑山,南迁大泽,方千余里,厥土昏冥沮洳,谋更南徙,未行而崩。
此处的大泽是由大片的沼泽地及众多的小湖泊构成,并不适合游牧的鲜卑部族,所以他们继续南迁。
因为气候变冷变干,使得乌桓、鲜卑部族面临牧草减少、灾害频繁的恶劣环境,他们不得不南下寻找新的宜牧地区。。。。。。”
我国秦汉时期处于温暖湿润期,但是从当时气候变化看,西汉中期以后,气候就逐渐趋于寒冷。这种严寒天气同样波及到北方草原地区。
后来,匈奴击破乌孙返回途中遭遇大雪,冻死数万人。曾经是草原霸主的匈奴都无力抵抗自然灾害,更何况是乌桓、鲜卑。虽然史籍没有明确记载他们面临的自然灾害,但是从匈奴的情况可以推断,乌桓、鲜卑的生存状况同样很严峻。
由于地处东北,首当其冲就是严寒天气。寒冷天气的持续,使得地面冻土加厚,牧草生长期变长,不利于放养更多牲畜。另外,严寒天气会导致旱灾、蝗灾增多,使得草原上草木尽枯,赤地千里,牲畜死亡。作为游牧部落民族,无法采取有效措施应对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南迁,靠近中原地区,寻找更适合的宜牧地区。
蔡邑略一停顿让众人消化这些内容,然后继续说道:“乌桓和鲜卑都居住在原匈奴地区,东汉中期,乌桓族其中一个头领率领族人内迁,被获准定居在幽州几个郡附近,并且负责招揽其他乌桓人前来投靠,就此开始,其他乌桓人逐渐加入内迁行列,汉朝国土之外的乌桓人很多都内迁进来了。
这些内迁的乌桓后来在幽州逐渐发展出三个大据点,即辽西国附近的辽西乌桓,上谷郡附近的上谷乌桓,以及辽东国附近的辽东乌桓,一般统称为三郡乌桓。
内迁的乌桓人尽管曾经长期受到汉朝的庇护,但是并没有真正感谢过汉朝给予他们的帮助,三郡乌桓实力最强大,经常带领其他各个小的内迁部落参与抢劫郡县,甚至勾结叛党发动叛乱。但是现在由于朝廷国力力有衰退的迹象,根本无力顾及这些乌桓人的胡作非为,所以他们相当肆无忌惮。”
“当然,乌桓也不都是这样,内迁的乌桓人之中,也有很大一部分被汉朝征为士兵,他们一般都驻扎在幽州的各处边防,零散的被编制在很多部队中,时常会被派遣抵抗乌桓或鲜卑人的入侵。因此,可以这样说,到目前为止,乌桓族还仍然处于极度零散的分裂状态,一部分留守塞外故土,另一部分内迁,零散分布于幽州的各郡县,有的跟别人抢汉朝,有的跟别人保护汉朝。总之,目前这个时期的乌桓还是相对较弱,但是,他们的骑猎水平却不敢小视。”
大堂内众文武静静地听着蔡邑的讲述,这些事情有些人知道,但大部分人还不是很清楚,头一次听到如此详细的描述,尤其是那些来自中原内陆的一些文武。
蔡邑还在继续讲述:“鲜卑的情况比乌桓好很多,北匈奴没落后,鲜卑占据了原来匈奴的故地,乌桓内迁后,鲜卑又占有了他们的土地,鲜卑族因此而逐渐有复苏、强盛的迹象。
总之,是地理环境和气候等原因造成了乌桓、鲜卑部族的南迁,使得他们不得不南下寻找更好的宜牧地区,以至于扩展到汉族居住的区域。
乌桓与东部鲜卑南迁前,主要活动于西辽河流域的森林草原地带,北起西辽河北岸巴林左旗,南到西拉木伦河以北,西起大兴安岭南段、七老图山,东至辽源。在此范围内,主要包括西辽河、大小凌河流域、燕山山地等地理区。
且西辽河一带多沙丘,南岸就是科尔沁沙地,其间有草原低地与冲击平原,是半农半牧区。西面靠大兴安岭南麓,东麓的地区多森林,南方的燕山地区由中低山丘陵与盆地构成。
在这个多元的地理环境中,他们的主要经济生态区是大兴安岭东麓、东南麓与大小凌河、燕山北麓的丘陵森林与草原地带。由于放牧需要依季节而转换不同草场,且照料牲畜、寻找草场与水源、应对季节变化与灾害等需大量人力,故在多山多丘陵多森林野兽的地理环境,他们不可能蓄养较多牲畜。作为游牧民族,这样的地理条件非常不利于他们的发展。”
蔡邑大略的将乌桓和鲜卑的情况介绍了一番,使众人对此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原来这些乌桓族和鲜卑族都是从北部寒冷的地区迁来的,占了大汉的领土还要作乱,留不得啊。
第七十七章秘密扩军
刘展觉着差不多了,于是接过来话题说道:“乌桓和鲜卑这两个异族在幽州算是比较大的,咱们幽州还有其他许多民族,这些都可能成为幽州混乱的源泉。但是,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将这些为题全部解决。问题的解决需要有序的、有步骤分主次解决。更重要的是我们汉民族在幽州的力量还比较薄弱,全部算起来异族的总人数要比汉人还多,我等对此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初步的打算,第一步要先解决离我等最近的乌桓,而且,他们对汉民族的威胁也最大、最直接。如果顺利的解决了乌桓的问题,那么,我们后期的问题解决起来相对的容易一些。”
“主公,目前的现状;幽州境内的乌桓族许多人散居在各处,甚至有些人已经与当地的汉族人通婚,情况比较复杂,这些人是不是要区别对待呢?”
田丰作为幽州太守,对乌桓比较了解,出列提问。
“嗯,幽州境内的情况是有些复杂,这样吧,我提出一个原则性的大概作为参考,诸位可以据此细化一个方略作为今后的行动指导,诸位以为如何?”
“如此甚好,主公请讲。”
“首先,乌桓这个异族是要连根拔掉的,这是个大原则。凡是已经与汉族通婚的乌桓人区别对待,几代人已经基本汉化的也可以区别对待,赐以汉姓,只要不触犯我大汉法律;即可按照汉人对待。
其他的乌桓人,男人和女人要绝对的分开,女人嘛,要分三六九等,各有各的用处。男人中年轻力壮的也是有用的,劈山、开路、挖矿这些苦力活需要大量的人手,愿意参加绞杀鲜卑人的乌桓人;可以保留家眷,以他们的家眷作为人质,功劳足够了可以回家团聚。”
听到刘展的最后一句话,关羽站了出来:“听主公的意思;还要用乌桓人替我们打仗,我幽州有自己的军队;何必要用乌桓人呢?”
“呵呵,乌桓铁骑甲天下,虽然我幽州也组建了骑兵,可是别忘了,这些骑兵还没有经过实战的考验,就算是打过仗也还是嫩鸟,离悍勇的突骑兵差远了。
幽州的军队基本上以步兵为主,步兵与骑兵相抗天生处于劣势。下一步要对付鲜卑族,没有强悍的骑兵;可是要吃大亏的!”
刘展这么已解释大家明白了,额,这是要利用乌桓骑兵对付鲜卑骑兵啊!主公很邪恶啊!不过我们喜欢。
倒是田丰等文人有些担心,这不,刘烨有些沉不住气站出来了。“主公,这个方略属下倒是没有意见,可是对使用乌桓铁骑倒是有些担心,现在的朝廷;不就是大量的使用乌桓铁骑吗?如此,不是恢复到老问题上了吗?”
“不一样的,首先,我等现在考虑的是战争以后的处理手段。经过战争以后,乌桓这个异族大量的控弦之士伤亡殆尽,善战者所剩无几,所以,乌桓这个异族已经不存在了;有神么可担心的。
这些善战之士;要想保住他们的家人,要么努力奋战,要么与其他的乌桓人一样,如何选择是他们自己的事情。额,还有一点,等到与鲜卑人打完了仗,乌桓铁骑还能够剩下多少就难说了,呵呵。”
众人一想,的确如此,既然说到战争以后的事情,而不是现在,那么经过战争以后,乌桓这个异族的男人究竟能剩下多少真很难说,估计翻不出什么大浪滴!
“不过,我要提醒各位,刚才说的话,都是建立在我们幽州胜利的前提下,诸位应该想到,我幽州现在能战之士,也就不足五万人,其他的新兵人数是不少,可是都没有经过战争的经历,很难说他们的战斗力如何?
再看一看乌桓人,控弦之士没有十万也差不多六七万之多,且都是骑兵力量。双方对比一下可想而知,这一仗打好了则罢,打不好麻烦不小。”
刘展此话一出,顿时惊得堂下之人一身冷汗,泥马,光考虑胜利以后的事情,没有考虑到,万一战争不顺利怎么办?
不说那些武人,连文官也觉着力量对比悬殊,这场仗不好打啊!以一州之力,对抗一个民族有些玄乎,没见凉州叛乱至今还没有消灭吗?那可是一国之力平叛啊!堂下有些乱哄哄的,众人议论纷纷。
刘展摆摆手,下面渐渐平静下来。
“故,此战要万分谨慎,精心布置,确保万无一失,更不可有半点侥幸心理、妄自尊大,你们明白?”
“明白,主公放心我等定会竭尽全力。”
“好,明白就好。”
上一次议事,卢植没有参加,今天满耳朵都是与乌桓开战的言论,所以不明就里,自身就压根没有感觉到乌桓与幽州有开战的迹象。
卢植满脑子的疑惑终于忍不住了:“将军,听今天的议题感觉要与乌桓开战,怎么,我等就没有一点感觉乌桓有叛乱的迹象呢?”
“呵呵,现在是很平静,没有一点异常,但是,若真的发生了叛乱,我们连一点准备都没有,岂不被动挨打吗?甚至会造成我幽州从此一蹶不振,也是可能的,相信,真要出现这种局面各位都不愿意看到。因此,我们必须做好万全准备,不可事到临头手忙脚乱。
更为严重的是,凉州的平叛至今未能取得胜利,这无疑暴露出我大汉朝虚弱不堪,我们注意到了,天下多少有心人也会看到的,私底下有多少野心勃勃的家伙蠢蠢欲动,不得而知。
要知道,幽州地处最北方,情况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