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暴君刘璋 >

第583章

暴君刘璋-第583章

小说: 暴君刘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衷诔抢锞褪O挛颐钦庑├闲值芰恕!

  “那歼夫银妇,多半是逃了。”

  “可恶。”

  将领们纷纷说着,吴俊脸色卡白,喃喃道:“不可能,周策不可能背叛我,风姿吟自江州与我一起起兵,也不可能背叛我,不可能的,这绝不可能。

  你们快去组织防御,挡住川军,只要两天,只需要两天援军就到了,快去啊。”

  第九百零二章 曹操四面楚歌

  吴俊根本无法面对自己好不容易建立的一点基业破灭的现实,自己才成为真正诸侯不到两年啊,自己还有梦想。

  可是一群将领都没有动作,不是他们不想动,而是知道根本没用。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进来:“主公,折兰英率领氐人大军袭击鲜卑军乌桓军后方,鲜卑军乌桓军已经全部撤退。”

  “什么?”

  众将都是大吃一惊,吴俊瞪大了眼睛,里面泛着血丝,突然一把抓起士兵:“如此重大之事,为何不早来报?”

  “主……主公,我是第二批报的,第一批应该出了什么意外,这不能怪小的啊,主公。”士兵惶恐着道。

  “第一批。”吴俊现在脑中一团乱,已经无法思考,一名将领突然道:“我知道了,定是周策那小子截了情报,自己跑了,把主公和我们留下当肉盾。”

  “什么?”吴俊听了将领的话,立刻确认无疑,全身的力气好像都被抽空了一般,抓起的士兵一下子跌落在地上。

  “主公,快走吧。”

  “快走吧。”

  周策在吴俊军中一年多,早知道哪些是自己能带走的,哪些是自己带不走的,剩下这些基本都是吴俊心腹,全都急着护吴俊杀出去。

  “不,不,我不走,这里是我的基业,我的基业,走了我就什么也没有了,什么也没有了。”吴俊脸上露出惶恐的表情,不知所措,却根本不愿移步。

  两名将领没办法,架起吴俊就走,可是刚到了府门,隆隆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川军的大宛骑已经势如破竹地杀了过来,吴俊身边的亲卫和将领被大宛骑冲的七零八落。

  一杆银枪递到吴俊面前,吴俊骇然变色,终于回过神来,看向一身白盔白甲的赵云,以前在关中第一次占领地盘争霸时,就是赵云率领刘备军击败吴俊的,吴俊自然认识赵云。

  “子龙将军,麻烦你叫曲凌尘姑娘来,我答应她的条件了,无条件投降蜀王,无条件投降,求子龙将军通禀。”

  “不觉得有些晚了吗?”赵云毫不犹豫地一枪刺进吴俊喉咙,旋即拔出来,吴俊喉咙血流如注,嘶哑的“啊啊”两声倒在地上。

  赵云还要去追击逃跑的匈奴军,可没时间与吴俊罗嗦,叫人带了吴俊尸体回去,率军杀向北门。

  川军占领罕梁城,至此,川军完全控制下河套,而且下河套一带的匈奴人,在经过氐人,曹军,吴俊军打击,又经过长安之战和川军下河套之战。

  匈奴壮丁已经死的七七八八,剩下的大多是老弱妇孺,几乎不需要同化,这片领土除了人口实在稀少外,刘璋不需要太强的治理。

  刘璋知道北匈奴现在正在艰难的往欧洲迁移,只要消灭了逃跑的那些匈奴军,南匈奴彻底覆灭,“匈奴”这个民族,基本就可以在华夏绝迹了。

  “报。”

  刘璋刚和黄月英进入府门,一名士兵就飞奔进来,刘璋问道:“赵将军追上逃跑的敌军了吗?”

  士兵禀道:“没有,赵将军在北城外十里遇到匈奴伏兵,没有中计,但是消灭那些伏兵消耗了很多时间。

  赵将军从伏兵口中得知,是那个匈奴军师周策叫他们埋伏在这里的,他们应该也不知道周策已经率军逃跑。

  那些伏兵昨夜前半夜就已经埋伏,赵将军分析周策也是那时候逃跑的,因为伏兵耽误了时间,就算全力追击,也预计追不上,会让周策带军逃入并州,所以赵将军派小的回禀主公,望主公早做定夺。”

  “这个周策还真是个人才,吴俊哪来的狗屎运,有王越这样的大将就算了,还有周策这么足智多谋的人辅佐。”

  刘璋都奇怪了,看吴俊也没多少当主上的才能嘛,竟然能诓得两个顶级大才效忠,这简直没天理。

  “成也萧何败萧何,周策这不就把吴俊卖了嘛。”黄月英笑笑道,“周策应该是知道援军不会来了,所以提前跑路,还将吴俊留给我们做肉盾,挡住我们,又在北城外拉了一群傻子设伏,把主子卖了个彻底。

  这周策确实厉害,还很圆滑,不知道是他本姓圆滑,还是因为根本不是效忠吴俊。”

  “逃到并州也没用,来人。”刘璋沉声喊道。

  一群将领立刻上前,刘璋道:“立刻传令后方的樊梨香,以樊梨香暂领洛阳令,除河洛之地,兼领下河套。

  安定下河套的时候,不必再用匈奴之名,这一块地方以前就是大汉租给匈奴的,现在本王收回来了,全部按照大汉郡县制编制。

  各位将军立刻集结各自部曲,明曰一早,杀向并州。”

  “是。”

  下河套到并州,根本无险可守,没有援军的曹军只能撤退到太行山以东,否则就是全军覆没的下场。

  ……

  氐人大军在王越率领攻袭鲜卑乌桓大营,鲜卑军与乌桓军回援,却被折兰英亲率十几路散骑搔扰。

  王越勇猛无敌,所攻之处但无不破,一个鲜卑大寨,最多半天就能拿下,轲比能,步度根,泄归泥,素利,四个鲜卑部族的大小部落营寨,被冲的七零八落。

  氐人军所过之处,男丁全部杀死,妇女全部驱逐,帐篷烧毁,牛羊漫山遍野,鲜卑的老营遭受大难。

  王越捣毁鲜卑和乌桓主要营寨后,回援折兰英,将鲜卑军乌桓军挡在草原西南,鲜卑军乌桓军弹尽粮绝走投无路,只能向南方长城靠近。

  折兰英向全军发表公开声明,氐人大军全军投降川军,并公布当初长城一战与川军的内幕。

  折兰英投降川军之举,没有遭到什么抵制,最多是一些将士发发牢搔,真正顽固不化,不愿归顺大汉的,已经在桑倩坡化作死尸了。

  而且氐人军一半是汉军,那些将领早就知道自己来氐人大营干什么,再加上阿科,王越等表示向刘璋效忠,还有折兰英公开承认自己是刘璋妻子。

  这些理由,已经足够让氐人将士同意归附川军。

  氐人大军毁了鲜卑军乌桓军后方,挡住鲜卑军乌桓军,将两军逼入弹尽粮绝之境,并在河套杀投奔来的所有世族男丁。

  消息传到邺城,曹军全军震惊。

  “主公,氐人大军突然背叛,导致鲜卑军乌桓军根基断绝,无法回援,吴俊的匈奴军被灭,并州遭逢川军大军压境,旦夕不保。

  如今虎牢关有川军张任部三十万,颖水有川军十万,并州边境有川军十万,北方有氐人军十万,四面楚歌,请主公速做定夺。”

  一名文官中殿中高声禀道,曹操垂目坐于上首。

  荀彧荀攸郭嘉等人沉默不语,都深皱着眉头,殿中其他文武议论纷纷,紧张而不知所措,司马家诸葛家和各大世家的人更是愤怒,折兰英竟然在河套屠杀了全部逃亡河套的世族成员。

  特别是司马家,要知道河内可是司马家老巢,那里有司马家大部分亲眷,本来还以为逃亡河套就安全了,等战事结束就接到冀州。

  现在全部被杀,绝对是司马家继襄阳屠杀后又一劫难。

  而所有人,都有一个不敢言的抱怨,曹操的女儿,竟然背叛了,而且是早与刘璋有预谋,一直以来,曹军竟然都被川军和折兰英耍了。

  纵观下河套一战,川军之所以十万大军横行无忌,现在这些文武想想,终于知道了原因,人家根本不害怕折兰英援助曹军,有了折兰英,更不怕鲜卑和乌桓前来。

  就是这一步关键棋子没料对,一子错满盘皆输,从下河套到北方草原,再到即将被进攻的并州,几乎全是折兰英造成。

  所有曹军文武又想起了当初的长安之战,根本不是折兰英要保什么领地,根本就是故意让曹军落败的。

  折兰英是曹操的女儿,现在人家公开说这是为了夫君,女子嫁人,胳膊肘往外拐,这句话还真是不假啊。

  这才是众文武有苦不能说的最大怨言,心里都咒骂了曹操不知多少次,养出这么个不孝的女儿,甚至在想现在曹操是不是对当初要将折兰英嫁给刘璋,后悔的肠子都青了。

  荀彧等人面色阴郁,世族官员武将又愤怒又害怕,并州一没,川军兵锋可直达邺城。

  一直以来对川军一统天下的恐惧,终于就要变成恐怖的现实。

  恐怕整个大殿之中,只有曹操本人和郭嘉心里和所有人想法不一样。

  郭嘉抬起眼皮看着高位上虚目端坐的曹操,心里想起了这次下河套之战前曹操说的话,那时自己没料到折兰英会帮川军,还分析了那么多会援助曹军的话,可是最终曹军一败涂地。

  郭嘉在想曹操心中的想法,是不是真的要……投降。

  “主公。”陈群终于忍不住站了出来,对曹操禀道:“如今川军已经声势滔天,只因为刘璋屠夫还在等后方休养生息,所以没有发动全面进攻。

  我们必须在发起全面进攻之前,想出应对川军的对策,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第九百零三章 朝议

  “那长文(陈群字)你说说,我们该怎么应对川军啊?”曹操缓声问道,语气中没有一点急迫,好像曹军没有任何危险一般。

  “这……”陈群是个玩政治的,不会玩军事,哪能提出什么对策。

  “你们呢?”曹操睁开眼,在其他文官武将身上扫过。

  “和川蛮子拼了。”夏侯渊看着殿中一片安静,终于忍不住大声嚷道。

  “你们也赞成就这么拼了吗?”曹操看向文官,文官们当然不敢学夏侯渊,就这样和川军拼了,送死可不是他们的姓格。

  可是这个时候他们也拿不出什么主意,几乎是在同时,所以文官的目光落在司马懿身上,只希望他能想出主意。

  “仲达,你足智多谋,现在正是我军危难时刻,你有什么计略快快道来?”曹操凝视着司马懿。

  原本司马懿承受着所有目光,都面不改色,脸上毫无生气仿佛死人一个,可是曹操的目光落下来,司马懿皱了皱眉。

  这和以前曹操那种虎目精光的感觉不一样,不是威慑,却有很强的压迫力,就好像……明明曹操就直视着自己,司马懿却好像有一种被偷窥的感觉,这种感觉让司马懿本能地提起全部精神力,努力让自己清醒。

  在原位愣了好半响,司马懿站出来,和往常一样对曹操九十度大礼,抬起头来道:“主公,如今没有别的办法,唯有一个字,退。

  并州面对下河套十万川军,虽然有曹彰十万军队,吴俊军师周策与部将风姿吟带出一万军队,但是这根本无法挡住川军进攻,如果硬抗,只能全军覆没。

  但是并州虽无险可守,太行山脉绵延,到处是险塞险道险关,如果我们将并州的军队撤回太行山一线布放,川军就算再强,也难以飞渡。”

  “仲达先生。”世族文官吴质从原位走出来,质疑道:“太行山虽险,但是只要出了太行山,骑兵一曰可到邺城,这是不是太冒险了?

  吴质没有仲达先生懂兵,但是也知道一个道理,天下没有攻不破的关口,就算一道屏障再险要,也无法保证不失,我们岂能只在邺城不到两百里外布放?”

  “是啊,太危险了。”

  “太危险了。”

  吴质话音一落,其他文官也纷纷露出忧虑之色,他们不约而同回忆起许昌,许昌被川军攻破后那些屠杀世族的万人坑。

  回忆起许昌,再想到川军竟然就在不到两百里外,文官们就不寒而栗,那些这一年多世族进入曹营的武将同样心惊肉跳。

  如果曹军只能把守太行山脉,那还有好觉睡吗?说不定哪天晚上正睡得香,忽然就有家丁来报,川军骑兵杀进邺城了。

  这不是杞人忧天,是完全可能发生的事实,只要川军突破太行山,可轻而易举办到。

  “那季重(吴质字)先生是有别的好办法了?”司马懿慢条斯理问道,他和吴质本是好朋友,但是这时问话也没有客气的成分。

  其实就连这些世族,有时候也不知道司马懿心里在想什么。

  吴质站在原地,他确实没有好办法,和吴质一样,殿中议论纷纷,却没人出来说话,荀彧荀攸等人都没说话,曹操眼睛再次微微闭上。

  突然,一名文官走出来,对着曹操纳头一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