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汉末战骑狂潮 >

第124章

汉末战骑狂潮-第124章

小说: 汉末战骑狂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这只能忽悠住那些不明就里的人,比如百姓。当然,以大汉现在这种局势,绝大多数百姓都难保温饱,吃饭穿衣都操碎了心,哪里有心思去声讨李铮?也就当个谈资,乐呵乐呵罢了。
  真正的有识之士,谁又看不出这其中的奥妙?
  这大汉的天,真正是要变色喽!
  面对这一切,李铮却不管不顾不闻不问。领地之外,他管不着。而领地之内,哪个百姓不对他感激,不把他当做天?
  只要自己人明白就行,只要自己的力量够强就行,任凭那些跳梁小丑如何上蹿下跳,也不过如此,难道还能伤了李铮半根毫毛?
  现在他们跳的欢快,等到李铮稳住一切,腾出手来,再看他们如何?
  。。。
  九月初,荀攸南下益州,任益州牧,主掌益州一切政务。以荀攸的能耐,不过短短时间,益州的形势便趋于稳定,并逐渐实施凉州各种政策,使得益州的局面也走上了正轨。
  关中有李铮亲自看着,也迅速稳定下来,走上了正轨。
  不论是关中还是益州,受到凉州的影响最是深刻,底层的百姓,说句老实话,早就盼着李铮到来了。
  随着各项政策、福利的实施,人们深切的体会到其中的好处,无不欢欣鼓舞。
  九月底,距招贤令下达已经一个月。
  这天,李铮接见了这一个月来招收的贤才能人。
  并从慧眼从其中挑选出三位佼佼者,其一为右扶风郿县人士法正法孝直。
  这个人,李铮是如雷贯耳。
  后世的历史上,刘备能崛起,一靠诸葛亮,二靠法孝直!诸葛亮是杰出的政治家,法孝直,就是杰出的军事家!其能力,并不差于戏志才等人,是这个时代顶尖的人才。
  其二则是右扶风槐里人马均马德衡。
  如果说法正、戏志才等人是军事领域的顶尖人才,诸葛亮、荀彧等人是政治领域的顶尖人才,那么马均,就是科技领域的顶尖人才!
  虽然在这个时代,马均的地位,较之这几位,要差太多。但在他擅长的领域,他已经达到了一个绝对的高度。
  他是一个发明家,李铮深知。这个人,不能在政治方面给他帮助,不能帮他出谋划策领兵作战,而且他还是一个口吃。但他的作用,同样不小。
  后世历史上,这位可是最负盛名的机械发明家之一啊!
  他改造了织绫机,使得织绫效率提升了四五倍。发明了先进的灌溉工具龙骨水车,也就是翻车。还改良了诸葛连弩。织绫机和翻车,关乎于民生,而诸葛连弩,则关乎军事。作用不可谓不大。
  其三,则是一位名叫杜畿的京兆杜陵人。
  对这个人,李铮没有什么印象,但通过交流,李铮发现他思绪敏捷,尤其擅于逻辑思考,是个难得的人才。
  除了这三位,余下的百余位,也各有才能。或是擅于冶铁制造,或是擅于建筑建设,或是能做县令,或是能当校尉,都是李铮急需的人才。
  与他们畅谈了一番,李铮当即将他们按照各自擅长的领域,分门别类,并将之挂靠在了不同的部门之下。
  擅于政治文事的,就让其到吏部去报道。擅于工艺匠造的,则让其到工商部下辖的研究院报道。精擅武艺、韬略的,则使其到军中报道。
  当然,这些人即便是法正三人,也需要在灵州太学院深造一番,才能任用。毕竟,凉州的状况,不同于寻常,要融入进来,须得学习一番。
  对此,法正等人均表示理解。
  说实话,他们对凉州,虽然耳闻已久,也十分向往,但其内部的奥秘,也只是似懂非懂,有必要深造。
  十月初,天气转凉。
  关中的局势,完全稳定了下来,李铮便准备回返灵州。
  军师戏志才则被李铮派往函谷关,辅助庞德,参谋关中军机。同时传讯调遣民事部部长荀衍,暂代关中政务,坐镇长安。
  十月初五,李铮领着各部战骑,护卫着上百辆马车,出了长安城,缓缓往西而去。
  战骑规模不大,繁衍一直是李铮心头最重要的事。现在战事完结,自然不能留在外面,须得屯驻草场,使其繁衍。
  至于上百辆马车,其实里面装的,都是书籍。
  这是李铮的老丈人,蔡邕蔡伯喈毕生的收藏。
  此番李铮要回灵州,自然要把已经定下关系的蔡琰一家带上。蔡邕呢,则要任职于教育部,做副部长,与荀爽一道,为华夏文明的传承做贡献。
  大队的战骑践踏着道路,来往的行人,无不驻足瞩目。
  战骑的存在,李铮根本没有丝毫遮掩,很多人都早有耳闻。但眼下亲眼所见,却更是震撼人心。
  这就是凉州最精锐的部队,其中随便拉出一个战士,那都是顶好的汉子!
  人们指指点点,啧啧称奇。
  李铮一身披挂,端坐在青云背上。
  青云作为第一头青甲战骑,对于李铮而言,是十分特殊的。所以即便有更强大的摧锋战骑,李铮都没有放弃它,一直以之为座驾。当然,也许等到更强大的二阶甚至三阶主战战骑合成出来之后,它就要被淘汰,但它的地位,仍然特殊。
  骑着青云,鞍扣上挂着虎头湛金枪,腰间悬有赤霄宝剑,挨着一辆马车缓缓行进。马车中,坐着董白和蔡琰、蔡瑾两姐妹。
  蔡瑾这个活泼的小姑娘,时不时掀开车帘,问这问那,叽叽喳喳,像一只快乐的小鸟一样,对凉州充满了憧憬。
  李铮笑呵呵的回答着她稀奇古怪的问题,一边与董白和蔡琰眉目传情,那是乐在其中。
  后面的一辆马车里,就是蔡邕。
  这老头虽然答应了婚事,并且还愿意到教育部任职,但对于李铮,他仍然是一副不待见的模样。
  李铮并不在意,这老头书生意气太重。想必时间会冲淡这一切。
  。。。
  李铮离开关中,关中仍然是欣欣向荣。但在这种蓬勃发展的掩盖之下,却有一丝丝暗流,在涌动。
  关中乃大汉精华,名门望族数不胜数。
  当初不堪李铮逼迫的大部分望族,都迁走了。但仍然还有一些留驻于关中。他们对凉州的政策,很是配合,所以李铮也没拿他们怎么样。
  这其中,就有弘农杨氏。
  杨氏四世三公,现在的家主是杨彪,杨彪之前还有杨赐,也做过三公。名望隆重,并不输于袁氏。
  凉州的政策,对于势力越是庞大的家族,其损害就越大。其他的不说,单单是土地,就是一笔巨大的数字。
  杨氏原本拥有的土地,以近十万倾计,那是数百万亩乃至于千万亩!
  这样庞大的土地资源,一朝之间就被李铮强制收归官方,对于杨氏的打击,不可为不大。
  不过面对李铮这种强势的存在,杨氏也只能咽下这口气。
  尤其是杨彪,更是深刻的知道李铮的强横霸道,所以下了很大的功夫约束家族成员。
  但即便如此,也仍然怨声不止。
  这天,杨彪正在书房写字。
  杨彪的字也许不如蔡邕的飞白书,但也别具一格。而且写字,也是他的一大爱好。
  这时候一个十七八岁,风姿如玉的少年走了进来。
  “父亲!”
  杨彪放下毛笔,抬头看着少年,皱褶的脸上绽放出笑容。
  这是他小儿子,也是他最为看重,最有才华的儿子——杨修!
  “我儿有事?”
  杨彪笑道。
  杨修道:“难道没事就不能来看看父亲吗?”
  “你这小儿!”杨彪指着杨修笑骂道:“是下面的人又闹腾了吧?”
  杨修点了点头,面露忧色,道:“父亲,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呀。家族没了良田,便失了根基,以后。。。”
  杨彪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却问道:“你觉得李重霄做的对不对?”
  “这无关乎对错,只关乎立场。”杨修道:“李重霄所作所为,是为了江山稳固,但却掘了我名门望族的根基。”
  “那为父问你,李重霄的治下,又没有望族存在?”杨彪又问。
  杨修闻言,不由眉头一皱,细细一想,道:“还真有——荀氏!”


第三十五章 会见降臣降将

  “不错。”
  杨彪又问:“那么我儿你告诉为父,荀氏为什么能在李重霄治下风生水起呢?他们在凉州,也没有万顷良田呐!”
  杨修一时间沉思起来。
  “你好生想想,荀氏的出路,也许就是以后我名门望族必须要走的路。”杨彪说着,叹了口气:“李重霄势大,如无意外,天下将为之所得。是时不论是谁,都要按照他的规矩来办。荀氏走了一步好棋啊,先我等几步,以后飞黄腾达,传承百世不在话下呀!”
  “父亲,我决定了!”
  杨修猛然抬起头来,目光灼灼,道:“我要应招贤令,出仕凉州!”
  “真决定了?”杨彪笑了。
  “决定了!”杨修肯定道:“荀氏能在李重霄治下立足,其中的必然有荀公达、荀休若等人为李重霄效力的缘故。”
  杨彪点头。
  “李重霄治下的制度,大异于寻常。要延续家族,发展家族,就须得了解制度,并顺应大势。虽然孩儿现在还不知道荀氏走的怎样的道路,但孩儿可以去深入了解,为家族谋求出路。”
  杨修的话,让杨彪深感欣慰,连连点头,道:“我儿终于长大啦!”言罢,便道:“既然我儿要出仕,那么为父今日就在此与你加冠表字!我杨氏四世三公,德行昭彰,我儿要为家族谋求出路,传承祖宗荣耀,那就叫德祖吧!”
  “谢父亲赐字!”
  杨修郑重一礼,三跪九叩。
  “好啦,你这便去吧。”杨彪又道:“家族的事不用你操心,我这老朽还在呢。对了,离去之前,把王氏三兄弟也请走吧,王子师的谋划,我杨氏不参与。”
  “是,父亲。”
  。。。。。。
  翌日,三千余战骑护着百余辆马车,缓缓进入了凉州地界。
  到这里,李铮终于松了口气。
  不是担心路上遇到危险,而是实在忍受不了一路的颠簸。那右扶风地界的道路,除了临近长安一带要好一些,其余的地方,都烂的让人头疼。
  蔡邕昨日在马车中呆了一天,也有些厌烦,这时候也骑着马,与李铮并行。
  “还需的督促尽快将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起来。”
  李铮骑着青云,平缓无比的走在凉州的大道上,道:“大汉朝这些年衰微下来,连这些基础工程,都没人理会,唉。。。”
  蔡邕摇了摇头,道:“大汉朝统治崩溃,劳役早就差不多快废止了,而且各地的难民都没有办法赈济,何谈修路?”
  “那就由我来修路。”李铮指着那绵延到天际的大道,对蔡邕道:“岳父,道路是大动脉,道路通畅,才便于各地之间的联系,便于官方统治,便于商业流通。道路通畅了,一切都不成问题。”
  一行人马到了凉州地界,速度终于快了起来。
  第三日晌午,终于抵达了灵州。
  灵州还有许多事务需要李铮亲自处理,至少,与益州、关中一干降臣降将见面,须得李铮亲自操办。
  不过在这之前,李铮则是将蔡邕一家和董白,先带到了草场安顿下来,这才返回灵州。
  且不提草场之中的玄奇,会让蔡邕等人如何的震撼,却说李铮返回灵州之后,与荀爽、李伯然、田丰、周肥、周林以及已经从白榆处返回的贾诩等人碰了个头,然后便准备见一见益州、关中的一干降将降臣。
  次日,州牧府,正堂之中。
  才不过晌午,这大堂里,已经济济一堂。
  李铮尚未到来,其中嗡嗡一片,都在交头接耳。
  有的在担忧未来,不知道李铮会怎样安排他们。有的则胸有成竹,与人高谈阔论。还有的,则对凉州的所见所闻啧啧称奇。
  不多时,刘焉和董卓相继也到了厅中。
  这大厅里,这近百文武,却是按照益州、关中两个集团,各在一方。关中集团则要强势一些,占据了右方,董卓就在右首。
  益州集团则势弱了许多,占据了左侧,刘焉在左首。
  董卓坐下之后,与刘焉相视一眼,却是哈哈笑了起来。刘焉也笑了笑,拱手作了个揖。
  这两位说起来,也曾是敌人。董卓觊觎益州,不是一天半天了。但现在,他们俩却都以失败者的身份,坐在了一起。其中的造化,端的是让人失笑。尤其是两人的身份,还竟然都是李铮的泰山。
  相较于董卓的红光满面,刘焉则显得萎靡了许多。
  一者刘焉胸襟气魄毕竟不如董卓,二则是董卓早得了李铮的承诺,而刘焉则没有。
  董卓笑眯眯的,正要说话,却有李铮从后堂转了起来。
  见此,董卓和刘焉齐齐起身,率领身后一干文武,作揖行礼。
  “不必多礼,不必多礼!”
  李铮面色阳光,哈哈一笑,还礼开玩笑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