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1875我来自未来 >

第76章

1875我来自未来-第76章

小说: 1875我来自未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姚梵命令道:“接下来我们学习跪姿射击和站姿射击。
  大家记住,射击的要领是‘有意瞄准,无意击发’。这八个字,你们要用心体会。”
  胡广亭听得认真,心里琢磨着“有意瞄准,无意击发……有意……无意……”
  姚梵语重心长地在前面讲着,希望战士们能把他的话记牢。尽管他自己也缺乏足够的射击经验,但是他口中所说的窍要,却是他所掌握的全部知识。这些知识有些来自于他以前所在钢铁集团公司的民兵训练,那时部队派来的教官曾经很细致的教导他如何射击。还有一部分知识来自于这次军购后在青岛的部队驻地,押运武警在他试射武器时给他的指导。
  “当你开枪的时候,枪声和后坐力的振动,会让你产生自然的反应,很多人会下意识地微微推枪,或者出现身体和手部的摇晃,所以同志们在击发的时候,要做到镇定自如,要做到心平气和,让自己处在一种‘不刻意’的状态下实施击发……”
  姚梵知道,自己嘴里说一千遍都不如让同志们实际地干一回。
  “好,现在各排长给每人发十发子弹,大家上桥夹,开始练习。”
  “东家,俺的这把枪好像有点偏……”一个伙计嗫嗫地报告道。
  姚梵最担心的情况出现了,果然这批货里有没调校好的枪。
  姚梵没工夫对西北工业的枪械调教发牢骚。
  “那我现在教大家怎么调校步枪,这是必学的课目,现在既然有些同志的枪没有调教好,我们就提前学。”
  姚梵右手指着左手里握的步枪道:“这步枪是个战斗工具,既然它是工具,就需要时常的调教,这就像农民下地干活前,先要把锄头在棍把上磕牢;木匠锯木头前,要先把锯子的弓弦绷紧一样。步枪要想打得准,就要学会调教照门。”
  校枪果然是个麻烦事,姚梵教了一个小时,嗓子都说哑了,才算深入浅出的让战士们明白了基本原理。
  “大家今晚回去后多琢磨,互相探讨经验,以后每天打靶前都要先校枪。”姚梵下命令。
  与枪械相关的一切都是步兵的必修课,姚梵希望这批人中能早日拔出训练尖子。
  ……………………
  中午吃过贺世成带人搬来的两筐馒头和几坛冬瓜虾皮汤,姚梵继续督促战士们训练。今天他们搬来了一箱足足1200发步枪弹,按照人头来算,每人能打一百发。
  针对上午训练中的问题,姚梵再次苦口婆心的强调:
  “大家在压子弹桥夹时,一定要把子弹多往下压一些,让子弹和枪机上下之间产生间隙,否则枪机回转之后,子弹就立刻被推上膛了,这时候枪支处于待击状态,很危险。正确的压弹之后,你拉一把枪机才会把子弹正式上膛。大家在装弹后要时刻注意空枪挂机是否竖着,这是枪膛里有没有子弹的标志!”
  “大家还要时刻注意自己枪支的保险扳手,非射击状态时,不管枪里有没有子弹,保险扳手都必须要扳起来!”
  姚梵犹如祥林嫂一般反复念叨,他不希望训练场上发生低级事故。
  训练进行了一整天,直到太阳西斜,眼看着时候不早,姚梵才命令收队。
  他打算利用剩下的时间教战士们唱一首军歌。
  “既然大家都学会了打靶,那我来教大家唱个打靶歌,以后我们就唱着歌回营。”姚梵知道军歌对于部队文化建设非常重要,一支伟大的军队,必须有一种伟大的军营文化相辅助。
  “日落西山红霞飞,
  战士打靶把营归,把营归,
  胸前红花映彩霞,
  愉快地歌声满天飞,
  咪扫拉咪扫,啦扫咪扫瑞,
  愉快地歌声满天飞……”
  战士们很快学会了这首歌。
  很简单的歌词,简单明快、朗朗上口的节奏,这使得打靶歌成为一首经典,始终传唱在军营之中。
  于是战士们唱着新学的歌儿,一个个略带兴奋地背着枪向庄子高歌行军。今天这些世代务农的泥腿子们第一次摸枪,第一次开枪,第一次唱起正统的军歌,三个第一次,让他们显得特别亢奋。
  姚梵走在队伍中间,望着天边火红的晚霞迈着大步,他默默地想:“我的时间不多了,为了把这场大旱灾的死亡人口降到最低,我一定要尽快起事。为了全体中华民族的复兴,我一分钟都不能耽误!
  炎黄子孙流淌了五千年的珍贵血脉,死在革命里总比死在饥荒里划算得多!”
  姚梵记得曾经有个公知教授在微博上说“汉族是个劣等民族,为了减少这个劣等民族的人口,他毅然决定学习大部分美国人,这辈子不生孩子。”
  姚梵不明白这样的人究竟是在什么环境里成长出来的?又是如何长成这样扭曲的?他们究竟是怎样把那些法学、经济学等等教授的头衔申请下来的呢?为何他们领着国家的工资,而且领的比中国大多数老百姓都要多的多!偏偏却像是条断了脊梁的癞皮狗,整天的向养育他们的祖国、民族恶骂侮辱!
  他们显然比美国人更爱美国,比日本人更爱日本,却死死赖在中国不肯离开,寄生虫般恶毒榨取祖国母亲的乳血,把中华民族中一批懵懂青年的一根根脊梁骨敲断,饱饮这些同胞的骨髓,再把这些青年改造成和他们一样的无骨癞皮狗……
  落日鲜红如血。
  大地披了红妆。
  姚梵的队伍孤独前行在残阳的血色中,蜿蜒如龙蛇,锐利的插入黄昏的天际线,远处渐暗的光线在空气中织就一网浑浊的薄雾,却丝毫绷不住这神圣的浪花,那整齐的脚步声踏破宁静,震荡山海。、
  姚梵大步走着,他的心中在呼喊:
  “战争女神!
  青睐我吧!!!
  我要用血
  向您献祭!
  用熊熊的革命烈火!
  把这些癞皮狗和滋生他们的腐朽霉变土壤,烧个一干二净!”
  ……………………


 第104章 稳定军心

  104稳定军心
  姚梵当晚没有安排会议,只是组织白天打靶的战士们在会议室学习如何保养枪支,学习如何彻底拆装枪械,如何在进行清洗后将枪械完好地组装起来。
  哪知道战士们在组装中学的飞快,这令姚梵惊讶极了。
  铁匠儿子出身的李君,是第一个完成枪械拆开又重装的,只用了一分半钟!这比姚梵自己动手都要快!当然这也得益于56半自动的拆卸极其简单,拆开后只有主体和其余6个部件。
  “知识果然不等于智慧!这些小学文化程度的战士,装卸起枪来个个不输给阿甘。”姚梵想。
  “大家在分解拆开步枪时,一定不许空仓挂机!否则机匣盖子弹出来,打到脑袋上能把人打死!”
  姚梵的唾沫都快说干了,他实在担心出事。
  “大家要爱护油壶和通条,这是保养步枪的工具,谁都不许弄坏!”
  “我说的话每个排长和连长都要牢牢记住,以后在训练中严格督促!”
  姚梵像个保姆一般,看到一个问题就立刻说明一个问题,李海牛、李君和各个排长们立刻一一记下。
  眼下姚梵手下有9个排的兵力,每个排20人,也就是说,姚梵只有180多个战士。
  “再给我一点时间吧,让我把基本的训练做完,然后我就扩军。”姚梵想。
  ……………………
  考虑到手下除了李海牛都没打过仗,也没有经过现代的军校学习,姚梵没有设立参谋部,只是这些日子里每晚召集九个排的排长加上李海牛、李君两个连长进行训练总结会议。
  封建军队与现代军队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封建军队一般不开会,只下达命令,现代军队则是采用民主集中制,通过会议汇总部队里发生的问题,再讨论如何解决。同时把新的精神和要求进行讨论后,选用最好的方式传达部署下去。
  在会议室里,姚梵拿出印好的小册子发给大家。
  薄薄的小册子上用红字印着《刺杀、投弹、爆破、土木作业教范》,这是一本新中国在备战年代用于民兵训练的教材,书上原来印着的编写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已经被姚梵抹去,代之以简单地四个字‘内部教材’。
  “从现在起,我们就要学习这本教材,各个排在抓射击训练和枪械保养的同时,要开始新的学习。
  这段时间里大家的表现都非常优异,很多先进个人涌现了出来,这是可喜的。
  目前的训练大纲也要开始调整,早晨的队列就不练了,五公里负重越野也不要天天练了,以后每周练一次。”
  听到这里,所有排长都露出如释重负的表情。
  姚梵见状有些担忧,说道:“革命军人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训练多流汗,战斗才少流血,现在练得苦,将来能活命!”
  李君点头道:“东家说的在理,俺们都听东家的。”
  姚梵继续道:“早上起来先绕着操场慢跑两圈,然后沿着操场走两趟正步,接下来就是分班进行单项训练。射击训练我就不说了,我说说这本书上的刺刀训练。
  刺刀训练是新科目,大家这五天来都看见枪上的三棱刺了,也都知道如何安装和拆卸。刺刀训练就是教会大家怎么用它杀敌。”
  姚梵顿了顿,说道:“士兵学不会刺刀,将来上了战场就会胆怯,就要被敌人杀。”
  姚梵一页一页的翻着书给众人讲解着刺刀训练的要领,他不指望仅靠语言就能让大家学会,但事先的讲解和讨论还是很有必要的。
  散会后,贺世成赶车,载姚梵回青岛城,路上贺世成突然问姚梵。
  “东家,现在伙计们,哦,应该是是同志们……东家,有些同志们说您要造反。”
  “世成,记得我在干部会议上说过的话吗?革命无罪,造反有理。”
  “记得……”贺世成沉默了半天,又道:“东家,那您是真的要造反?”
  “世成,你要是害怕,可以离开我。”姚梵说着,手已经摸上了怀里的54手枪,钢铁的冰冷触感,把他的心也变得警觉起来。
  贺世成头也不回的在前面赶着马。
  “东家,俺一个乡下小子,这辈子过得最得意的日子,就是跟着您身边。
  俺能看出来,您不是凡人,您没把俺当成下人,也没把其他伙计当下人,您永远都是笑脸儿对着大家伙,只要看见您,大家伙的心里就冒热呼气。
  东家您拿俺当自己人,俺这辈子知足了,将来不管咋样,俺也跟着东家您走,俺只求东家您答应俺一件事。”
  “世成,你说吧。”姚梵把手从怀里抽出来。
  “俺想,将来要是咱们被朝廷打败了,俺请东家您带俺一起走。”贺世成终于把内心的话说了出来。
  “嗯,好,我答应你,我不但要带你一起走,还要带所有同志们一起走,我家的海轮一条就能坐三千人,来个几条,就能全部接走,你妹妹,还有你父母,都一起带走,我们去我家海外的农场,一起种地,一起养鸡、养鸭,咱们大家一起晒着太阳,一起耕种,一起活到老。”姚梵近乎呓语的在说梦话。他心里清楚,一旦起事失败,所有人都活不成。
  “东家,有您这句话,俺就是死了也值了。”贺世成抽了一鞭子马,语带哽咽地道。
  “世成,有些同志猜测我要造反,他们对这个猜测都是什么态度?”姚梵有些焦虑起来。
  “大家都觉得能当东家的乡勇,实在是福气,原本的工钱一文钱不克扣,还有额外的银子拿。看看守备营的那些绿营兵,一个月一两五的饷银,拿到手只有800个大子,这么一比较,大家伙都知道东家厚道。
  可是最近搞三查,搞诉苦,队伍里就有了不一样的话头,有同志说,咱们这些人天生就是受苦的命,东家要咱们说这些个,莫不是要煽动造反。”
  “然后呢?”姚梵焦急追问。
  “有的同志说,东家对咱们恩重如山,把咱们快饿死的人又救活了,这命是东家给的,就是上山落草也跟着东家。”
  “有的同志说,东家不可能造反,大家都是闲操心。”
  “还有的同志说,东家每次运来这么多货,一个个房子似的大铁箱子,家里肯定有百十条大船,只要东家愿意带着大伙走,那就啥都不怕,上刀山也跟东家一起走。”
  姚梵沉默半响,突然说道:“世成,咱不回城了,掉头回庄子去,从今后,我和大家吃住一起,就住在姚家庄。”
  在姚梵的指示下,贺世成暗中把姚梵‘不抛弃任何一个人,如果有事,会带所有人坐船离开’的许诺传达了下去,同志们心里有了底,于是队伍中的心理波动逐渐稳定了下来。
  在姚梵看来,队伍早期的稳定性非常重要,而在军事工作中,没有谎言一说,一切军事活动的开展,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胜利,只要有利于胜利,任何国家的将军都会对士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