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朝当皇帝-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癞头不由得看向了这位驸马爷,他虽然不懂生意,但也不傻,也不相信谁能用一万银子做出数百万的买卖来,且不由得心想这位驸马爷不会是喝了酒犯傻了,在陛下面前说起大话来了吧。
朱由校也是面露惊异,这些玻璃银镜能赚钱他是能肯定的,但对于这巩永固所说要以一万两做出数百万两的买卖来却也有些好奇,便笑问道:“当真,在朕面前,可不要打诳语。”
“臣不敢在陛下面前造次,所言句句是真,若做不到,陛下尽管取微臣项上人头便是。”
巩永固信誓旦旦的说后,朱由校便点了点头,又提点了二人几句就让二人退下去开始准备皇家工业公司玻璃厂的开办。
巩永固和陈癞头一出宫就开始准备筹建皇家工业公司玻璃厂的事。
对于制造玻璃和银镜的流程和技术,陈癞头已经完全掌握,但现在最大的难题就是没有足够多的工匠,因为一旦做起了买卖,所需要的量肯定会很多,所以陈癞头回来后就立即去了皇家工程院将自己团队的工匠们集合起来,并去了皇家工程院下属的技术学堂招收学徒,同时还得确立作坊的地址,至于招募学徒和买地建厂的银子都是巩永固出。
而巩永固不但出这些银子还立即将自己的产业托人变卖,并去了东长安街选好厂址和店面。
这日一早,巩永固就派人抬轿子来请陈癞头去他府邸,陈癞头还是第一次被这样的皇亲国戚请,倒也在他所住的平民街道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等到陈癞头到了巩永固的驸马府时,巩永固就告诉他店面已经选好,就等着陈癞头这边制造玻璃和银镜,当陈癞头问起需要先造多少玻璃银镜时,巩永固却说自己也不知道,还对陈癞头说道:
“在京城里做生意得先跟这些京城里的权贵们打好关系,所以我们现在也先别急着去造出来,这需要多少玻璃银镜,谁也不知道,我们啊,得先去各个权贵家拜访拜访。”
“拜访?”陈癞头也不太明白这巩永固的意思,但想到当初在陛下面前夸下海口的是他驸马巩永固而不是他自己,既然人家驸马爷不着急,自己也不必着急,便随口问了一句,就道:“这满京城里大大小小的权贵一抓一大把,不可能一个个都去拜访吧,那这样的话,得到何年何月才能把这生意搞起来。”
“自然不能一一去拜访,但下面的这几家得必须去打点,一是司礼监掌印王公公,这王公公是内廷百官之首,要想在这京城打开局面不能没有内廷的支持,二是内阁首辅的魏阁老和吏部的崔尚书,他们管着外朝,也得疏通,三是顺天府的王府尹,他管着这里的地头蛇,把这几家权贵巴结好了,这生意就好做了。”
听巩永固如此说,陈癞头也觉得在理,点了点头道:“这些老爷们自然得去拜会,我们是为陛下办事,他们也不会太过为难,现在我们重要的还得是预定好得先造多少玻璃银镜出来,价钱也得先定好,好直接卖出钱来,驸马爷您别忘了,你可是在陛下面前夸下海口要用一万两做出数百万的买卖的。”
巩永固不禁笑了起来:“陈翰林,本驸马爷不瞒你,我已经把一万两花完了。”
“什么!”陈癞头很是愕然的看着巩永固,而巩永固却是淡然地笑起来:“你招募学徒和给工匠们预付工钱以及买地等花了我一千四百两,我自己去招募洒扫杂役并购置店面等花了一千多两,剩下两千两则都给魏阁老买了礼物。”
说着,巩永固就让人把礼物拿上来,并道:“魏阁老好画,而这幅被我用两千两得到的宋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真迹估计也能进阁老的法眼了。”
陈癞头不明白这个巩驸马为何如此做,他也实在不敢相信这位驸马爷花掉一万两中的一半就只做了这些事,而且还能如此淡定。
这里,朱由校听说后,也很是惊讶,并问东厂的吴进:“这位巩驸马除了把一幅宋画给了陈癞头,还做什么了。”
“没做什么,巩驸马只是让陈癞头拿着这幅画并挑选一件精致一点的银镜去参加魏阁老纳第七房小妾的喜事”,吴进回答道。
朱由校听后就不禁笑了起来,并问道:“我记得有御史弹劾过魏阁老娶小妾这事吧,查清楚魏阁老是什么日子娶吗?”
“查清楚了,是四月初三”,吴进回道。
“好,四月初三,就在这几天了,传旨给魏广微,朕要微服参加他的喜事,让他不得声张出去,但也不准因为是纳小妾就低调办喜事,要风风光光,摆出首辅的阵势来”,朱由校当即向吴进命道。
吴进应了一声“是!”就退出了乾清宫。
而这时又有小黄门进来禀告礼部左侍郎温体仁递牌子求见。
………………………………
上架感言
这本书走到现在不容易,但好在也有很多书友的支持和鼓励,让这本书曾经一度冲进了新人新书总榜前十五,分类签约新书第一的好成绩。
还上了三江推荐和强推推荐,到现在有上万的收藏和上万的推荐票,在这里首先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比如一直提供资料和意见的天下纵横有我,还有一直坚持每日打赏的etjojo、以及一直在群里鼓励我的几位书友,还有许许多多一直在热心投票支持的书友们,很多人,我都已经能记住他的昵称了,哈哈!
其次是编辑虎牙大大的勉励和支持,她提供了很多意见,每次都让我受益匪浅。
严格上说,我也算不上是一个新人,以前在起点写过,但都很扑街,这一次重开马甲没想到能得到这么多读者喜爱,我真是受宠若惊。
但由于我是兼职写作且手速很慢,而且写历史小说本就不容易,得提前查资料和做很多准备,所以为了能坚持两更,我现在几乎是每日六点就得起床,码字码到七点半就得上班,晚上九点回来,写到十一点左右。
书友们可以从我的记录看出来,基本上在每天早晨和晚上。
每天坚持到现在真的很不容易,所以对于上架求订阅,我是问心无愧的,说不上呕心沥血但也是我的辛苦劳动之作,而现在就指望着书友们能订阅一下,让我获得应有的劳动收入,以聊补家用。
转眼间已经大学毕业了,蜗居于都市间,真的不容易,凄风苦雨倒是小事,难的是依旧无法得报父母于万一,离自己的目标依旧是万步之遥。
而你们的支持将是我砥砺前行的阶梯,昨晚到两点半,有点卡文,这几天的情节到了过渡期,为了达到自己最想要的写作效果,不得不如此。
到现在饥肠辘辘,勉强写了这篇狗屁不通,煽情不够的上架感言,拿出来供大家观瞻。
我喜欢历史,热衷于明朝,最感兴趣的就是朱由校这个人物,所以我想要演绎好他的故事……
谢谢大家,希望大家能订阅支持……
几位说好订阅不见不散的兄弟们,要说话算话哈……
昨晚存了点货,今天准备爆更一下,刚才已经了一张公众章节,接下来中午12点会上架,我会在12点半左右第一章VIP章节。
在此,就先向书友们求个首订了,首订很关键,他决定了一本书能走多远,如果不能做到一直订阅支持的书友,也请至少来给个首订吧。
两个小时后,我们不见不散,一起打响这场战斗……
拜托拜托……
………………………………
第一百四十七章 温体仁,真小人也 (第一更,求首订)
温体仁在与刘宗周相谈一日后于第二日一早就来到紫禁城请求进宫面圣。
但由于温体仁虽官居正三品,却不是内阁阁臣又没入值西暖阁成为天子近臣,因而负责守卫宫廷的官兵并不放他进去。
他也只有走其他的路子,以有紧急事为由递牌子求见,并塞了负责宫禁的宦官足足百两银票才得到了陛下准予他觐见的消息。
朱由校也不知道温体仁有何紧急事,但只要递牌子求见,他也不好不见,而且他也很好奇这个在后世崇祯朝居首辅之职最久的官场牛人到底要在自己面前表演什么花招。
“微臣礼部左侍郎温体仁见过陛下”,温体仁虽是第一次来平台面圣,却也能做到波澜不惊,神色自然。
“起身吧”,朱由校端坐在龙椅上,瞄了这身材矮胖,一身绯红官袍穿在身上却没半点官威之像的温体仁一眼,并问道:“你有何紧急事求见于朕?”
温体仁忙从袖中拿出一折子来:“启禀陛下,微臣要弹劾国子监祭酒刘宗周危言耸听,诋毁圣意之罪!”
原来,温体仁在进宫前的前一天晚上就连夜将刘宗周对他说的一番话添油加醋的写在了折子上,并也直接写了许多参劾刘宗周的话。
温体仁虽然没实权,但这些日子也一直通过报纸观察陛下动向,也算是窥见了如何才能被陛下重用的方法,那就是表忠于陛下,帮陛下铲除陛下不听话的人。
所以,温体仁决定出卖刘宗周,他不是刘宗周那样的理想主义者,要为了某某阶层的利益;他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他只想升官,实现入阁位列三公三孤的仕途目标。
而刘宗周的过激言论将是他向陛下表忠心的投名状,他要让刘宗周成为自己更上一层楼的垫脚石。
“你一个礼部堂官,怎么管起都察院的事了?”
朱由校没有接过温体仁手里的折子,而是直接问了这么一句,坦白讲,朱由校很反感一些大臣借和谈一事来互相攻讦,这样往往是党争之现象,同朝堂上左都御史曹思诚和刑部尚书苏茂贞是要巴结自己这个皇帝不一样,这种只是根据私人利益而进行的党同伐异只会让吏治更为腐败。
温体仁看出了朱由校的不满,硬是直接跪了下来:“陛下,非臣有意攻讦刘宗周,实在是刘宗周之狂言事关陛下,事关社稷安危呀!且陛下曾有过旨意,部堂高官可有密折参劾之权,而微臣乃礼部左侍郎,既然得知刘宗周之不臣之心,自当陈情于陛下,不能因此而包庇徇私于刘宗周!”
朱由校见他说的言辞激切,便自己走过来从他手里夺走折子,看了一会儿,就不由得笑道:“好,好一个温体仁,不愧是真小人也。”
朱由校可没想到这温体仁居然将自己是如何想办法接近刘宗周,并套刘宗周的话,以及为何要弹劾刘宗周的所有经历都写在了上面,他也没想到这温体仁如此明目张胆地将他出卖朋友的阴险狡诈暴露给自己,这简直就是小人行径,但偏偏这温体仁此时却是面不红心不跳,而且当朱由校骂了他小人后,温体仁还自己笑将起来:“微臣虽是小人,但也是忠于陛下之人。”
同时,温体仁见朱由校虽然口口声声骂自己是小人,但明显对自己也和颜悦色了许多。
温体仁明白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的重要性,忙趁热打铁地又对朱由校进言:“陛下,微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但说无妨”,朱由校回到了龙椅上坐了下来,他倒想要看看这个温体仁还要再说什么,难不成这家伙还要再坑几个好友?
“这刘宗周虽说是理学名臣,但也算不上是真正的忠义之臣,他们所顾忌的不过是他们这些士绅的利益,而陛下所顾忌的才是大明的江山社稷,万千黎庶,所以若是论谁才是最自私最无耻的小人,无疑当属他们!如今和谈一事不是与民休息不得不做之事,但在这些人眼里却成了苟且卖国,自取其辱之事,以在下看,和谈并非可耻,而关键是和谈之结果,是谁得利,是谁吃亏。”
温体仁的一番言论倒也算是说到了朱由校的心坎里,朱由校倒也没想到这人能如此善于察言观色。
对于刘宗周的言论,朱由校其实并不太在意,士绅虽依旧强大,但也算不上是一个严密的组织对自己够不成危险,自己要与鞑子和谈也根本用不着管这些书生们的意见,他之所以在报纸上造势也不过是转移这些书生们的注意力,等到这些人还在报纸上口诛笔伐大吵大闹时,他早已和谈完毕。
等到这些书生们吵完结束,并确定出是不是该接受鞑子和议时,生米早已煮成了熟饭。
大明的中央决策层许多时候做不到立即应对突发情况就是因为满朝大臣吵得太久而缺乏乾坤独断者导致,当然这跟皇权衰弱有关系。
但朱由校现在不一样,他控制着锦衣卫和东厂,还有自己的禁卫军,并通过和调任总兵官和京畿一战进一步控制了其他军队,所以他能做到独断乾坤。
不过,也不是说,这些士绅出身的官员们一点也不敢反对,许多人虽然明着不敢跟陛下对着干,但也会表现出不配合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