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海风 >

第92章

大明海风-第92章

小说: 大明海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了,这钱赚的毕竟不怎么光彩,也就没有往朝廷上报,朝廷对此自然也是心知肚明,也没有去管,在他们想来这是小天应得的报酬。

    给公家干活,哪有不捞点外捞的。而且人家这连贪污都不能算,说到底,人家这可是私器公用啊!

    另外,这吕宋别的东西没有,但是森林资源丰富啊。这些森林,在小天看来自然十分碍事,严重耽误了他种植甘蔗,烟草和橡胶。

    因此,除了橡胶树啊,棕榈啊,椰子啊这些小天看来有用的树,其他的自然要通通砍了了事。你说水土流失?你说环境生态?那都是几十年以后的事情了,又不是咱大明自己的子民,小天管你死不死呢。

    这些树木可是宝贝,光檀木小天就足足砍了七千多根,其他巨木更是无数。在后世,一小块小叶紫檀能拍卖出天价来,在明朝当然不会那么夸张,但价格也绝对不便宜。

    明朝当然也有自己的树木,不过大多都长在深山,往下运很不方便,而且小树多大树少,这样大块大块的整料,价钱是极为昂贵的。

    为什么历朝历代皇上修宫殿的时候,总是要花那么多的银子?其实这些银子绝大多数都用来运送这些大木头了,因为宫殿建得大,只有特别粗大的木头才能当柱子。皇上一般还都特别事儿,非得要个檀木啥的,自然花销就比较大了。

    别看小天从南洋运好像比云南远,可其实运输成本要低得多。小天走的是海路,把一根根的木头绑在一起,用船拖着走一次能运十好几根。

    小天一口气把吕宋所有值钱的木头砍了个精光,不值钱的干脆一把火都烧了,这些木头运回大明可以给活人造房子,给死人做棺材,总之是妙用无穷,通通交给了朝廷,不但又是一大笔银子进账,嘉靖多年以来想修万寿宫的愿望也终于可以实现了,这也算小天拍的一记漂亮的马屁吧!

    另外,小天将吕宋地区的金矿也都给占领了。同样是货币,这黄金可比黄铜要值钱的多了。一船一船的黄金运到京城的时候,围观的百姓全特么都疯了。

    嘉靖当了四十几年的皇帝,一直都是拆东墙补西墙,这下他也算是有钱了,一口气将欠下的俸禄全都发放了,一时间两京一十三省的大小官员都在对这定远侯交口称赞。

    小天运这些黄金回去,可不仅仅是为了充实国库的。最主要的是他需要用这些黄金勾引大明下海,目前来看还是比较成功的。

    朝堂上一直遮遮掩掩的,小天惦记许久的南直隶龙江造船厂,已经重新开工了。造船那是一件花银子如流水一般的事情,之前小天想尽各种办法,怎么求,这帮大佬都不肯答应让龙江船厂复工,归根结底是他们不愿意把银子往海里仍。

    现在小天用行动表明了,造船这件事情虽然花的银子多,但赚的更多,这往海里仍的是银子,可赚回来的可是特么金子。另外,他从吕宋运回去的大批木料,也节省了造船所需要的成本,这无疑也让内阁票拟痛快了许多。

    这帮大佬这次格外的主动,以前小天还说买船来着,这回干脆就直接送了,内阁大学士一致表示,以后这船厂就是你家开的了,日以继日的开工干活,造出来的船都给你留着,派个人过来表明了身份就让你开走,一个铜板都不用付。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海风已经成功地吹向了民间。也不知是谁起的头,两京一十三省处处都在传吕宋遍地是黄金的谣言,一时间掀起了一股去吕宋淘金的浪潮,火热程度直追日后的旧金山淘金热。

    另外,福/州五虎门造船厂也重新开张了,不同于龙江船厂,五虎船厂是大船小船都造,造出来的都是民船,上面没有炮架,也不是特别结实,但空空的船身肚子大,是专门用来装货物的,海风呼呼这么一吹,无数人在小天身上看到了机会,纷纷花大价钱买船,企图跟在小天的后面吃一口热汤。

    这才是小天最想要的,单丝不成线,孤木不成林,他自己一个人就算浑身是铁,又能打几根钉子?只有越来越多的大明子民将目光投向大海,小天的势力才会不断壮大,他心中那个宏伟蓝图才有可能实现。

    小天心中暗暗决定,这第一批下海的追随者,自己无论如何也要让他们赚到钱,以给后来人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所有人都踩到金子,当然不可能。采不到金子的,大可以跟着小天做生意。生意做不好的,也可以跟着小天一起殖民。就算碰着那实在是文不成武不就的,小天也可以分给他两个奴隶,让他当个小地主。

    公事做到这个地步,小天自认为已经做到尽善尽美了。老丈人当初给的那八个字“上不负君下不负明”他早就做到,并且远远超过了,说句不自谦的话,小天认为凭他的功绩,差不多已经可以青史留名,流芳万古了。然而他自己的私事却是一团糟。

    算一算日子小天这次出海,又是大半年的时间过去了,他走的时候燕京城刚刚下过小雪,现在又是一年入秋时,似乎他天生就是个劳碌命。穿过来以后的三个春节,只有去年是跟老爹一块儿在家过的。明明是新婚燕尔,却扔下娇妻一走就是大半年,想来陆蕊一定想煞了自己吧!

    说心里话,这大半年来整日和这些糙老爷们呆在一起,小天也十分想念家中的两位娇妻。虽说在这吕宋也没少在女奴身上开洋荤,生理上倒是没什么需求,但这心里的思念却是怎么也止不住的。

    眼看就是中秋佳节了,都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几日来,小天心中就像长了草似的,无论如何也平静不下来。多美丽的女奴也没有心情碰了,恨不得把这一大摊事通通扔下扬帆返航,跟老爹请个安,再好好的和两位娇妻温存一番。

    这个念头无数次在脑海里闪过,但每一次也就一闪罢了,他在吕宋还有大事要做,这大事无论如何也不能少了他的掌控。因此,恐怕过年之前是无论如何也回不去了的。甚至,过年能不能回去都还两说呢。

 第一百七十章 军改(上)

    经过这次军改,小天的船数没变,但人数锐减了一大人同此心,谁不是爹生娘养,小天麾下八万将士,谁能不想家?这个问题不解决,小天怎么离得开啊。

    这半年来,陆陆续续被小天的海风吹过来了足足两百多艘大船,七八万人,大多都是豪族大户的势力,甚至有许多干脆就是朝堂大佬派来探路的。其中,勋贵宗亲不在少数。

    不过虽然来的人多了,其中也不乏背后实力雄厚的大鳄,不过以小天今时今日在海上的地位与势力,是不存在竞争对手这回事的,也不可能有人脑瓜进水跟他对着干。

    因此,这些大大小小的势力,全都表示愿意唯小天马首是瞻。甭管您在岸上是多牛的一位爷,到了海上是龙你得给我盘着,是虎你得给我卧着。

    这些势力也对小天的财神本事十分认可,当然也不可能放着财神给指的光明大路不走,自己去过那独木桥。所以这些人出海的那一刻起,几乎就算得上是小天的半个手下了。

    小天的势力本来就乱,这些人加入后现在就更乱了。

    小天自然要对他们进行妥善的安排,现在还远没有到自家人内斗的时候。就算从吕宋抓再多的猴子当奴隶,也得有足够的奴隶主不是。不管航海怎么发展,都只有大明的子民才是他的根基。

    这些人有的是来种地的,有的是来淘金的,有的是来做生意的,甚至还有管小天要劫掠许可证的。但不管是来干啥的吧,这些也算是小天的势力了。

    另外,小天现在手下的将士们谁不是三重身份,他们既是兵,又是商人,现在又兼职农场主,这样下去自然是不行的。一来术业有专攻。二来么,小天也没有必要养个八万人的军队。

    倒不是养不起,关键是没有这么大的必要,而且他麾下的部队什么成分的都有,战斗力也是参差不齐,有许多上了战场就是凑数的,再说这数目也确实显眼了点,朝廷也不见得就能放心,随着小天势力的膨胀,他明显能够感觉的到,他和朝廷现在的关系越来越微妙了。

    出于种种原因,小天认为,是时候进行一场有必要的军改了。

    自古以来,只听说过藏兵于民的,从来也没有听说过藏民于兵的,兵贵精不贵多。历史上八百破十万的战役有好几次,虽说大多都是夸大其词吧,但想来这个道理还是准的。

    小天现在已经很难做到人手一支火绳枪了,战船也是一样。他现在的船只有一半左右是驾了喷火枪的,剩下的一半,许多连大炮都只有可怜兮兮的一两门。与其说是战船,不如说是武装商船更合适些。

    当然了,其实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还不如他,在十六世纪能做到这个地步,小天的装备已经豪华得令人发指了。

    有些弟兄,其实本身没有那么想当兵,走上这条道更多的还是因为生活所迫。比如王有田手下的那一队背嵬军,大部分都是山/东难民出身,包括王有田自己在内。他最初的理想,不过是拥有几亩自己的薄田罢了,这从他的名字上就能看得出来。

    当初饿的吃不起饭了,只能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玩儿命。现在生活好了日子美了,想要解甲归田当农场主的恐怕不在少数。人各有志,没有什么对错。

    再说,他这将近万大军也实在显眼了点。精简一下很有必要,日后小天的势力会越来越大,都让他直接指挥他也没那能耐。

    因此,小天当众宣布,愿意过日子的可以从军队中离开了。

    每人分上一片种植园,几个奴隶,一点钱财,从此以后有吃有喝有妹子,危险也大大降低,这怎么看都是挺不错的一件事,小天对这些老弟兄还是极为优待的。

    那些被海风吹过来的新投奔小天的,每人顶多分你个十亩八亩的,想要更多就得花钱买了,花钱也不一定卖给你。这些退役的弟兄们,每个人小天都足足分了将近一百木亩的土地。

    不仅如此,小天还大方地表示,允许他们将武器也带回家。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来是为了他们更好的控制奴隶。二来也是为了日后有什么事可以随时召集他们回来。

    小天给这些退役的老兵们留了一个任务,那就是替小天操练大明的第一代殖民者们。虽然他们现在离开了军队,但小天依然给了他们一个预备役的名号。

    小天将他们分散在吕宋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小领导,负责定期给这些第一批的殖民者们进行军政操练,将来还会操练第二批,第三批。有点类似唐朝时期的府兵制。

    敢在这个时候第一批下海的,就特么没有一个是善茬子,除了探险家就是亡命徒,而且几乎人人自备了兵器。稍微操练操练,战斗力就不会低于大明的郡兵。

    小天也并不担心这些预备役的忠诚问题,他有这个自信。对于这些将士们而言,小天无异于他们的再生父母,甚至许多人都已经把小天当成神了。即使那些出海的平民,起码也会将小天当作是偶像吧。

    小天虽然不喜欢鞑子,但对努尔哈赤的八旗制度还是极为欣赏的。在这个世界,这个八旗制度自然也就变成了小天的首创。他将离开军营的老弟兄们,和这第一批的殖民者们通通分成了八旗,平日里是民,可一旦小天下了动员令,拿起武器就是兵。

    当然了,留下的弟兄们待遇变得更好了。不但他们的家人分到了更多的土地,粮饷方面,待遇也大幅度提升了许多。

    半。从原来的将近十万人,一下子变成了四万出头。

    海战的战斗力,主要靠船而不是靠人,因此他的海战能力也没有差多少。

    至于陆战,八旗自由行动,殖民的速度反而比之前更快了些。剩下的军队,都是真正的精锐中的精锐。装备也更精良了一些。况且真要有什么大规模的陆战,小天一纸动员令之下,恐怕战力不减反增呢。

 第一百七十一章 军改(下)

    留下的弟兄被小天分成五队,刘安一队侠义军现在剩下一万人,整编后满员一万人,是小天现在手下第一大队。

    第二队许杰的疾风队,满员八千,原来的戚家军。愿意解甲归田的也有不少,狠狠的裁下去一部分,又从其他队补充新鲜血液混编而成,原来戚家军的印记,基本上已经被彻底的抹去了。

    小天这么做其实也有制衡戚继光的想法,用人不疑是必须的,但作为领导给属下足够的制衡也是有必要的。

    同理,比戚家军向心力更高一些的俞家军,更是被彻底打散了,混合剩下的人马被分成了两队,一队队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