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海风-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首武将听了普见方丈的话,知道此人就是徐海,当下不敢大意,一通军令布下不过片刻功夫这略有散漫的阵型就调整完毕,快速向徐海杀来。
正所谓仇人见面分外眼红,那普见方丈看见徐海哪里还能忍得住?也不管什么阵型不阵型了,施展轻功大踏步向徐海冲去口中高喝一声:“死来!”
徐海也不怕他,抽出一把倭刀便迎了上去,两人以快打快一会功夫就对了十几招。
说起来这徐海乃是一练武奇才,在倭国更是学得了一身的精妙刀术,跟自己佛门气功相配合自创一身天下少有的厉害功夫,一身武艺已入天下顶尖之列,这普见本是万万打不过的,可这普见状若疯虎,招招拼命分明已经完全不把自己的性命当回事了,这徐海还有好大的家业和娇妻美眷如何愿意与他拼命?因此十几招后竟然还真没跟他拼出个所以然来。
十几招一过,徐海刚想将这师弟给砍了,便见那为首武将抽出长剑快步而上,一招直刺又急又快的刺了过来。
徐海连忙躲避,挥刀迎击想靠大力将这武将震退,不想两人对砍了七八刀去只震得徐海手腕发麻半点便宜也没有占到。
“嘶。。。。不想官军中竟有如此高手”
此时,徐海部断后的倭国武士也跟那大队官兵交手,只是这些武士虽然身手高超可那些官兵阵型严整根本占不到便宜,你一刀砍去,人家盾牌一举就挡住了,后面丈余长的长枪齐齐刺来任你武功在好也要挂彩,后面弓箭手也没闲着,根本不管准不准,直接就是个仰射,直射的一众武士哭爹喊娘叫苦不已。有些想仗着身法高明直接绕道侧翼,可那侧翼保护的一个个武僧武艺却也不差,任谁去了都是一阵乱棍拍下当场就给撂倒。
徐海看得心急如焚,只是这武将的武艺并不再他之下,稍有分神就是性命不保,那普见师弟还在一旁虎视眈眈,虽是准备要来将他一棍子带走,更让徐海心惊胆颤。
战了一会,官军仗着人多势众阵型严密已经取得了很大的优势,而徐海的大部队也已经跑出去了一段距离,徐海当即拔腿就跑。那些倭国武士也不知道是不是脑袋有坑依然死战到底,嘴里大声喊着听不懂的倭国话,一个个向官兵的阵型发起了惨烈的冲锋。
这些武士的冲锋还是起到了想当的作用,这官兵个人战斗力不行,必须依靠严密的阵型才能发挥杀伤力,因此颇有些防守有余进攻不足的意思,等将这些倭寇杀得干净,徐海已经跑出了老远。
那为首武将呸的一声,率领大军又追了上去。
此时,徐海的大部队看见这只军队作战如此厉害更是一点战心都没有了,一个个恨不得爹娘少生了两条腿,战利品也越扔越多,可那些官军对这些倭寇扔下的金银珠宝视若不见始终咬在后面。
海盗这种生物啊,两手空空的时候比谁都勇猛,可满载而归的时候让他们扔下财务抽出兵刃来拼杀却是谁也不肯,跑的慢的无奈只能成为了刀下亡魂,等到这只部队到了码头上了船,部队居然被这只官军生生干掉了三分之一还多些。
徐海也是头一次碰到这么厉害的对手,只见徐海果然豪迈,受此打败竟然还笑得出来“哈哈哈哈哈哈,好厉害,好厉害,小将军我记住你了,你若是敢的话,可否留个性命。”
那为首的将领看到徐海大部已经上船知道只能让他们跑了,狠狠的呸了一口,道“有何不敢,姓徐的你听好了,爷爷我大明宁波参将俞大猷是也。”
第三十二章 俞大猷的少林之行
嵩山,少林寺。
作为一个武林门派,少林寺已经成为江湖中人心中传奇的存在。自北魏以来一千多年过去了,它依然立在那里。一千多年来它不管是兴盛还是衰弱都顽强的挺立在那里,不管是朝廷更迭,江山几经易主它都始终在那,仿佛没有变化一般。历朝皇帝几次灭佛,几乎将天下的和尚杀光了,可是他们的朝代被人替换,祖坟被人抛尽,可少林寺依然在那。
因此,尽管嘉靖现在推崇道教,少林寺低调的可怕已经许久没有在江湖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了,可是在所有江湖人心中,少林寺依旧是天下第一大派而不是被明朝推崇了一百多年的武当山。
此时,低调的少林寺即将迎来了一个不速之客。
禅房内,少林方丈慈恩,戒律院首座慈心,达摩院首座慈苦,三大神僧相对而坐,手里拿着一封信,彼此眉头紧锁,久久不语。只见信上写道:俞大猷,代表fj南少林,欲领教北少林武学正宗!
江湖上有南少林,可是从来就没有北少林的说法,因为提起少林寺所有人想到的都是嵩山少林寺而不是fj莆田少林寺。更何况南少林几经消磨到现在基本已经没落了,不管是名气还是实力,佛法还是武艺都已经不在天下大寺之列。
戒律院首座慈心常年呆在寺中不在江湖上行走,对外面的事情也不感兴趣,于是率先开口问道:“这俞大猷是何许人也?是南少林的徒弟么?”
达摩院首座慈苦大师对江湖事最是了解,于是开口说道:“这俞大猷算不得江湖中人,乃是宁波的一个参将,据说前兵部尚书毛大人对他极为欣赏,只是不知为何一直没有得到重用。此人在朝堂上算不得什么,但在江湖上却是大名鼎鼎,江湖人称无常不来”。
“无常不来?这是什么外号,有何意思?”
“意思就是说此人武功高强且杀人太多又一身正气,便是死了,那黑白无常也不敢来拘他魂魄”。
“嘶。。。。”要知道这江湖中只有取错的名字没有取错的外号,这俞大猷何许人也从这外号上便可见一般。
“俞大猷办过两件大事,一件,便是前些年gx土人叛乱,这俞大猷单人匹马来到那头领面前与当时土人第一高手比试只三招便将那人拿下,更在那些土人面前演示了一套剑法让那些土人惊为天人之后干脆的退了回去(这么扯淡的事竟然是史料里的真事我也是醉了),另一件,便是今年倭寇入侵东南沿海,这俞大猷一个人领着百十个普通的乡兵,全歼了由倭国武士组成的一支三百人的部队。此人武艺,应是当世顶尖了”。
“听起来,这人也是忠君爱国之人,只是他跟南少林有什么关系,为何来找我少林寺的麻烦?”
“从来没听说这人和南少林有何瓜葛,况且此人擅长使剑,南少林擅长拳法,再说此人一心为国诺达的名声也都是为了国事,没听说他在江湖上办过什么事啊”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等明日他来了就知道了,不管为什么,我少林接下便是”
“阿弥陀佛”
第二日,众僧刚刚做完早课,知客僧打开寺门打算扫一扫外面的阶梯,就见一高大威猛的男子大步走来。只见这男子,方头阔脸,眼睛大如豹子,根根胡须都像钢针一般。这男子每一步迈出都不重,但这台阶上的灰尘却自动的向两侧分开好像迎接他似的。
“这位小师傅有礼了,江南俞大猷来访,还请小师傅通报”
此人正是不久前大败徐海的俞大猷,按理来说这般大的功劳怎么也得大加赏赐,可这俞大猷当真是不会做官,竟然当着张经的面大骂兵力部署有问题,尤其是救援南京的决议,那伙武士只有两百来人,你调一万人和十万人有什么区别?如果不是将兵力统统调走以至于江南各地处处空虚,不然他徐海怎么能如此轻易的破了昌国府?更何况那只是他徐海的亲兵,各地流窜的倭寇数万人,堂而皇之的抢了,都没有足够的兵力进行围剿。
事儿是这么个事儿,理儿也是这么个理儿,可是由你来说就不行了。于是战功赫赫的俞大猷不但没得到赏赐,还落了个停职罚奉的处罚。
这俞大猷也是硬气,愿意停就停愿意罚就罚,老子不在乎,回营收拾了行李就走,谁也不知道他要干啥去,不想却来到了这少林寺中。
“阿弥陀佛,还请施主稍后”知客僧也知道今天要有人来砸场子,不敢怠慢,连忙通报去了。
不一会,寺庙中门大开,就见三大神僧先行,后面跟着许多精悍的武僧缓缓走来,在俞大猷面前立定。当先的慈恩方丈开口道“老僧慈恩,昨日接到施主信件,有失远迎,不知今日施主所来何事,又为何打出南少林的旗号”
“南少林的诸位高僧在东南一带助我大明抵御倭寇十分得力,我看南少林的诸位大师武功高强甘拜下风却听人说北少林才是武学正宗心里十分不服气,因此我这个南少林的手下败将特来你北少林领教”
俞大猷此言一出众僧都明白了,原来此人竟是为倭寇而来。
原来,倭寇中的rb武士十分难缠,他们分散成小股躲着大军专挑防守薄弱的地方打,而地方民团训练有限如何敌的过这般高手?因此自张经上任后大力号召江湖中的势力帮忙抵御这些武士和浪人,其中响应最为彻底的便是江南一带的各路僧人,不管是杭州的灵隐寺还是姑苏的寒山寺甚至莆田的南少林都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热情,将寺里的僧兵尽数派出,将倭国武士追的到处乱跑,为抗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奈何这些寺庙互不统属各自为战,防得住西面就漏了东面,防住了南边就漏了北面,这几所寺庙地位上都差不多谁也不服谁,张经也不好插手这些方外之人的事,因此张经曾数次写信到少林希望少林可以派来僧兵主持大局,各寺庙也多次发出邀请,表示远听少林的调遣,可是这少林寺每次回信都很客气,就是不派人来。
说起来这事一点也不奇怪,少林寺地位虽高,但有明一朝一直被武当压着,虽然少林方面自信自己各方面都能强出武当一头可奈何明朝的皇帝们都喜欢武当,到了嘉靖朝更是如此,嘉靖自己都以道君皇帝自居,这少林的和尚如何能好的了。因此少林只能坚持将装孙子进行到底,好在少林一千多年装孙子几十次已经装习惯了,倒也不觉得什么。
说起抗倭,少林不少僧人其实也是想去的,但是一来三位神僧觉得此举太过高调,不符合少林韬光养晦的策略,二来这倭寇毕竟没劫到hn来,跟少林的关系确实也不大,三来嘛,这武当山作为国教,所在地hb虽然没有直面倭寇可毕竟离得也进一些,你武当都不见什么大动作我少林屁颠屁颠的凑上去干啥?
可俞大猷不管这个,这人摆明了是来找麻烦的,所说所作所为全是一片公心可毕竟是要打少林的脸,因此免不了还是要将他打出去的。武林人奉行的宗旨是能动手就尽量别吵吵,这边少林三位神僧还在罗里吧嗦的说,这边俞大猷就已经撸胳膊卷袖子要干了。
三位神僧一看,得,说你你还不听,那就打吧。于是由慈苦打头两人开始动手,这俩人都还算克制都没有动兵刃。
第三十三章 少林寺vs俞大猷
慈苦神僧掌管少林达摩院,平日里虽然低调但也没少走动江湖,一身武艺在三僧中最博,拳,掌,指,腿全都信手拈来,说不出的飘逸潇洒。俞大猷出身军旅,所用的武功也多是战场拼杀之用,只见俞大猷身手矫捷大开大合,攻三招守一招偶尔中上一拳两脚的也全然不当回事,每招每式都杀气腾腾,所用的功夫尽是奔着以伤换伤去的。
不得不说单论武学造诣其实慈苦是略高一筹的,只是这慈苦毕竟是江湖人,平日里武功都是用来切磋比武的,不像俞大猷这样用来杀人,因此许多招式都是为了擒拿,而俞大猷却招招奔着致命去的,因此慈苦打的也很是郁闷。
慈苦毕竟年纪大了,虽然内力较俞大猷更深厚一些,体力却是远远不如了,俞大猷以伤换伤对了几下伤害以后慈苦已经有点不行了,渐渐的都是用一些节省体力的守招,仗着武学修为和经验与俞大猷周旋,哪知这俞大猷得理不饶人见此情形更是将守招完全撤了,大开大合的招式越发刚猛,慈苦每接一招都觉得几层大力袭来脚下的地面已经被自己踩得龟裂了。
只看得俞大猷刚猛无匹所用招式排山倒海,那慈苦大师接一招退一步,竟连退了三十几步都没能停下,脑门上起了一层细密的汗珠。
其实俞大猷也不好过,他被慈苦大师击中一掌一脚甚是疼痛,此刻浑身上下犹如要散架一样,他这般全力进攻要比慈苦全力防守要费力得多,虽然他年轻体壮体力优些,可顶多在坚持个七八招他也打不动了。
好在另一边慈苦大师先坚持不住了,拼了一掌后就着俞大猷的掌力退出数丈,开口说道“阿弥陀佛,贫僧认输”
俞大猷此时也松了口气,趁机调息几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