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之秽土转生 >

第77章

明末之秽土转生-第77章

小说: 明末之秽土转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根据水委一的手下们提供的情报。他们的训练基地,还有黄林的老巢都在海外。这次水委一回去,路上可能会耽搁很长时间。那么,等到黑衣社对自己的损失作出补偿。那也就是很久之后的事情了。

    现在康宁短时间内没有要在关心那里的事情了。

    他将自己的目光投向鲁西南地区,那里,有他这个卧底的重要目标人物。徐鸿儒!

    在他离开的时候,徐鸿儒曾经要求他带人去学习传教的方式。他现在正带着一大群重要的首领,主要骨干是自己的转生者,前往郓城。

    他知道,距离自己了解徐鸿儒崛起的秘密已经不远了。

    但是当他们花费了好几天时间,感到卞家屯的徐鸿儒庄园的时候,却被告知,教主已经出门了,需要到后天才能回来。

    康宁很疑惑,现在还能有什么事情,能让这位大教主出门。

    等了两天之后,徐鸿儒终于回来了。

    “这个石子明,本质上合格那些东林党人没有什么区别。他们都有一腔抱负,但却从来不去实践。虽然石子明一直主张求实,但是他对科学理论的运用,远远达不到推动这个世界前进的标准。”

    康宁远远的就听见徐鸿儒在抱怨。从这段话当中,康宁可以清楚地知道,徐鸿儒这几天出去,是为了去观察石子明。

    显然,对于这位从来不曾被历史书记载的西涯书院的主人,徐鸿儒这名穿越者,也保持着强烈的好奇。

    “徐大哥。”康宁缓步走上前去见礼,却不料见到他的徐鸿儒狂喜不已:“贤弟,你终于回来了。我已经听说,你从星辰商社购买了大批海货。看来我们的发财大计,有望了。”

    康宁苦笑一声:“可惜其中价值七万两的海货被人抢劫而去。”

    “这个你不用担心。”徐鸿儒却浑不在意,似乎觉得这批货根本就不是替他购买的,“他们的规矩我知道。凡是他们自己护送的海货,若是在路上出现了损失,那是一定会赔付给客户的。当年,他们就是凭借这条被认为是有信义的措施,赢得了很多商贾的好感。”

    “小弟倒是知道他们会补偿,只不过要耽搁好几个月的时间了。”

    徐鸿儒却摇摇头说道:“不打紧的,反正我们一时半会儿不死。走走走,说好的要带你的人来学习传教,我们就到周围的村庄里头去看看,那些信众们是怎样听从我们劝导的。”

    康宁笑呵呵的点点头。他知道要把自己的思维切换到土著模式,慢慢的去欣赏另一个穿越者想自己显摆他的成就了。

    果然,走在半路上的时候,徐鸿儒就已经迫不及待的开始介绍起他的传教思路。

    “糊弄百姓固然可以得到一时之利,像王森那种人现在已经有几百万两的家私。但是,真到需要用人的时候,没有多少信众会站起来。我们终究是要改变神州大地的人。手底下的人如果感受不到切身的好处,是不会跟我们行动的。愚民虽然见识短浅,但是谁对他们好,他们还是知道的。”

    康宁假装听不懂一样问道:“那徐大哥都是怎么让他们感受到咱们的好处的。”

    “这个简单,你徐大哥我别的本事没有,种地的可是一把好手。”

    听闻这话,康宁的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一个种地的庄稼把式,竟然聚拢了这么多死心塌地的江湖兄弟。

    不对不对,这可不是一个一般的庄稼把式,他是一个穿越者。

    明白了。原来徐鸿儒在大明王朝赖以生存的决定性武器,竟然是种地,换句话说,是包括种地在内的农业技术。

    从黑衣社那里弄来良种之后,这位曾经的农业专家,靠着后世带来的农业知识,在郓城这片小山村,扶贫致富,积攒了无数的声望。同时粮食的丰收。也给当地官员增加了政绩。这让官员们对徐鸿儒的传教行为,一直保持着一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状态。

    片刻之后,他们来到了最近的一处庄园。康宁放眼望去,水车在叽里咕噜的转着。农田里的地瓜花生玉米土豆,可能从未意识到,今年是个旱灾之年。

    除了用于农业的水利工程之外,康宁还注意到堆在田土周围的矿石渣滓。

    “那些是?”康宁指着那些渣滓问。

    “肥料?”

    康宁又一次惊呆了。就算是在后世。他也不曾想象有人会想到用这些东西来当化肥。

    不过康宁转念一想就明白了过来,徐鸿儒已经和黑衣社闹翻,他的供货渠道就此断绝。不可能弄到后世的化肥。

    所以,他只能用这些矿石的粉末来代替。

    康宁从一开始的惊讶,逐渐转变成了敬佩。这个徐鸿儒还真是不简单啊。

    徐鸿儒从他的眼神之中看到了由衷的敬佩之前,这一点让他十分满意。

    于是他继续说道:“这土壤,其实是我们最为不可或缺的东西。在我的故乡,不同的人往往从不同角度观察他,但是我却知道,他最大的用处,就是养活这世界上的所有陆地生物。”

    康宁知道,土壤作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的交际,是物质交换和生命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

    同时,徐鸿儒的另一个观点其实也应该引起注意,那就是不同的人会用不同的角度看待土壤。

    农民们自然人为这是农作物生长的载体,水利专家却会把土壤看作是贮氺和输水的多孔介质。工程专家则会把土壤看作是承受高强度压力的基地,或者是某些建筑材料的来源。环境专家则会把土壤看作是对付环境污染的重要过滤器和缓冲带。地质专家们则会把它看作是近代地质作用形成的地壳风化产物。

    由于徐鸿儒的专业更倾向于农业,所以他的观点更偏向于第一条。

    即便他知道日后的世界必然走向工业时代,他也想尽可能额积累农业的力量作为物质基础。

    在他眼里,工人和农民只不过只有一线之隔。吃不饱的失地农民才会逐渐走向工厂,并把那里的工作当成是自己的饭碗。

    然而他徐鸿儒却不愿意让工业孕育于饥饿之中,他知道那样的工业发展路线只不过是资本家们的剥削手段,是从社会不公走向更严重的社会不公。直到大多数人民起来反抗,为自己赢得一个姐姐关系相对和缓的社会,但是那个时候,大多数财富其实已经集中于少数人手中。

    他这是在尝试给人了你个新的选择,新的历史进化方向。

    这是一个伟大的体验。

    在他的构思之中,农民与工人依旧只有一线之隔,只不过是,农民都是地球修理工。他们在吃饱了撑的没事儿干的时候,才从容的发展一下工业。

    从容到什么程度呢?从容到事先预防污染,从容到国家先行推演出一个工业行业的制度,从容到……

    康宁掐了自己一把,他已经不能想象,这样的国度是个什么样子。

    但是他不介意帮助徐鸿儒尝试一把。

 第一百章 育种紧箍咒

    康宁就这么继续聆听着徐鸿儒的阐述,在他的面前,一幅不知道是可怕还是伟大的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但是他身后的手下们却不知道康宁心中的悸动,他们更想知道的是,关于土豆和地瓜的事情。

    据说那是产量极其丰厚的农作物,而且对于土地的要求一般都不高。

    不过康宁并没有急着询问这两样东西,而是看到了另一种原产于美洲的高产作物,玉米。

    由于明末时期气候相对较冷,徐鸿儒调整了玉米的栽种时间。现在,康宁已经可以看到膝盖高的玉米了。

    不过徐鸿儒似乎没有注意到他的眼神,他一直在讲解着自己的计划,这第一步,就是土壤肥料学。

    无论栽种什么,土壤都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所以徐鸿儒并不像其他穿越者那样,揣上两个土豆就来到明末。身为专业人士,他深知改造土壤的重要性。

    但是因为生产力条件的限制,他无法生产后世那种配比精确的化肥,只能使用矿石粉末勉强代替。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周围的农民们已经看到了他的成功,并且开始纷纷效仿。

    农业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很多时候知道原理也不意味着在实践的时候就能成功。

    徐鸿儒鞥够做到这一步,已然不易。

    而且他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现在可以传授给包括康宁在内的很多人。

    按理来说,康宁应该带着人来好好学习。但是他现在并不急着这么做。

    听着徐鸿儒已经把话题转到了土壤肥料学,康宁有些不耐烦的说道:“徐大哥,小弟此次来得匆忙,青州府那边稼穑的好手,一个也没有带来。不是小弟不愿意虚心学习,是小弟听了半天,也没弄明白多少事儿。所以。小弟实在不敢再劳烦大哥说下去了。我这头蠢牛,听不懂大哥高雅的琴曲。再过几天,大哥就可以看到我带来的那群志同道合的人了。”

    徐鸿儒本质上是个谦逊、单纯又有理想的人,他没想到自己在康宁面前竟然得意忘形到这种地步。也不知道是这人身上的什么特质,让自己有了这么明显的一吐为快的冲动。

    不过,他还是把康宁的这番话,理解成为一种含蓄的劝谏,意思是这都是您的绝招,我们不是和偷窥。这是大明王朝乃至整个古代都常有的一种心态。

    也是一些优秀技术在推广的时候,很难碰到品质优良的传承人的原因。

    但是徐鸿儒并不在意。他巴不得自己的事业被广泛的推广。现在。如果他起兵造反,成功只是时间问题。当然,这需要得到曾经盟友黄林的默许。

    虽然他有人口方面的优势,但是他心里比谁都清楚,黄林掌握的金手指,远比自己想象的威力强大。

    徐鸿儒不愿成为黄林的探路石,所以他不会轻易发动起义。他不会眼睁睁的看着,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幸福生活的乡亲们,不得不走上战场。

    康宁现在还无法理解他的心境。他只知道徐鸿儒现在的能量,足够在大明的政治版图上,留下一个大大的陨石坑。他如果揭竿而起,对于大明朝的冲击。绝对要比历史上严重很多倍。

    徐鸿儒逐渐从亢奋的演说状态中恢复过来,这才注意到康宁的眼睛一直在盯着玉米看。

    “那是玉米。结出来的玉米棒可以煮了吃,可以磨面,还可以当作牲畜的饲料。”

    听到这样的及时。康宁只是想一个普通的土著一样问道:“产量很大吗?”。

    “很大。比起土豆来差了些,不过我更愿意推广他,因为我有办法让他成为一个源源不断来财的东西。”

    康宁好奇的看了一眼徐鸿儒。看来被王森破坏掉商路之后。他也的确思考过很多法子。这个方案应该就是其中之一。

    虽然康宁还不明白这个方案究竟是怎样实现的,但是他知道,徐鸿儒肯定用他的专业知识进行过推演。

    然而徐鸿儒对这个方案并没有多少保密意识,或者说根本就用不着在这方面进行保密。

    因为这是一个出落落的阳谋,后世的那些种子站,那些靠育种赚钱的机构和单位,都靠着这个阳谋赚取了不知凡几的丰厚利润。如今他徐鸿儒所做的事情,只是重复一遍已经被证实可行的方案而已。

    急变不去做任何推演,他徐鸿儒也知道这个方案没有失败的理由。除非大明王朝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禁止农民使用这种产量极高的种子。

    那更是他愿意看到的事情,很快大明王朝将会失去人心。那么他的造反大业,就更容易得到一呼百应的结果。

    不过这一点是不需要想康宁说明的,他只要简单地陈述自己的想法给康宁听一下就行了。也好让这个不简单的投奔者,知道自己的技术实力有多强。

    于是,徐鸿儒开始吧啦吧啦的阐述起他的方案。虽然康宁对自交、回交的了解只限于中学级别,虽然康宁根本没听明白单交、三交、双交究竟有何不同,但他还是大体听清楚了徐鸿儒的意思。

    徐鸿儒给出的种子,种到地里长出的第一代植株那是极好的。但是这第一代留下的种子,也就是决定第二代基因型的那一代种子,再长出来的种子就会严重减产。

    徐鸿儒巧妙地利用了单交杂交的特性,让第二代植株,出现严重的自然分离现象,使得第一代植株的很多优良性状,比如高产量、抗病虫害等等,在第二代的某些植物上,只在一部分植株上出现。而另一部分植株,由于自由组合和分离定律,就不再具备第一代那么优秀的形状。

    如此一来,其中大部分的植株都无法正常结出果实,大幅度的减产自然就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