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毒清 >

第338章

毒清-第338章

小说: 毒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天攻取了彭世洛,缅军花了半个月的时间,才离开,缅军离开的时候,民夫大军又满了二十万,彭世洛就此消失,而二十万民夫,则是开始了一场浩大的转运。

缅军兵锋南指,暹罗王和高层们,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彭世洛没了,彻底的没了。

又一次的战争动员,开始在暹罗境内响起,可是响应的人却很少,暹罗王遇刺,暹罗复仇大军全军覆没,这个打击已经足够了,而暹罗王的官员们,所说的缅军毫无人性的屠杀,多半暹罗百姓是不相信的。

暹罗与缅甸打了上百年,从来没听说过这样的事情,大多数暹罗百姓的想法是,暹罗王不甘失败,想要卷土重来呢!

有的时候,百姓就是这么好愚弄,真话当做假话,假话当做真话,缅军在一步步的向前推进,而暹罗的军队,只招募了不到三万,缅军连彭世洛都能攻下,面对这三万人,暹罗只能选择防守了。

暹罗的苦难才刚刚开始,而驻扎在勐腊的杨猛,却有些苦恼人手的不足了,为了转运财富和粮食,滇西动员了十五万人,可这些人手还是不够,没有一条河流可以直通萨尔温江,转运的人手严重不足,虽说有湄公河这条河流,但中途的转运,依旧让杨猛感到了压力。

“三爷,大丰收!金银两千五百驮,已经由新军押着去大理了,翡翠矿石五百驮也已经在路上了。

各色木材无数,但难以转运,咱们在缅甸境内,建了几处货仓,都已经堆满了。

其他的账目,管事们还没清算出来,这只是初步的收益。”

满脸喜色的徐子渭过来报喜,杨猛却轻轻的瞥了他一眼,这事儿能这么说吗?

“告诉缅王,让他帮咱们运输木料,现在他那边的人手多的很,闲着也是闲着,他们给了木料,不能不管运输啊!咱们的粮食,可是运到了码头的。

要是不答应,就涨粮价!把东西存在缅甸境内,亏你们想的出来,存在那边,将来算咱们的还是算他们的?

还有这些账目,不要搞得太清楚,都做到粮食收益之中,别他妈标这些是抢的,那些是乔孤乃上贡的,咱们只是做正经生意的,你这账簿里,出现某天某月,在哪哪哪抢了金银多少多少,这他妈算是账簿吗?

咱们是正经的生意人,这账簿不能做的更山大王一样,妈的!在萨尔温江码头,抢了金银三船,这是哪个王八蛋做的账目,给老子上眼药吗?抽他几鞭子,让他知道,这账目该怎么做!

芷晴,你那边也知会下去,以后谁他妈敢这么记账,老子饶不了他,什么玩意儿?一点儿也不知道变通,这些事儿是能留在账簿里的吗?

让杨福泽那边处理一下,但凡有这样记载的账簿,一律重做,改成什么都好,别他妈又是偷得又是抢的,老子有那么下作吗?

就是有,也不能给老子写出来!”

杨家的东西,绝不能留在缅甸境内,这次大战,缅甸会磨练出一支强军的,缅王之后也会穷的当裤子,为了些许财物与缅军开战不值当的,但是放弃这些东西,也不是杨猛的性格,敲诈缅王就成了必要的手段。

至于账簿的事情,还是魏夫子发现的,一次与杨猛聊天,魏夫子拿着账簿嘲笑杨猛,杨猛这一看也是怒火中烧,底下的管事们太实在了,什么玩意儿也往账簿里写,杨家的账簿,一年年的都存在那里,十几年的老账都能查的清楚,这要是将来成了事儿,这些玩意儿就是证据,绝对留不得。

“还有,暹罗那边这段时间很可能会向朝廷求援,调停之事,说不定朝廷那边真会答应,你要早作准备。

英吉利的动向,也要查清楚了,暹罗的第一求援对象就是英吉利,让缅王防备着些,这次缅泰之战,最多也就打到慢谷,缅军焚了暹罗的王城,也该退兵了。

接下来的战局就复杂了,咱们也要做好出兵的准备。咱们是来打仗的,做生意只是副业,别让新军过多的参与其中。”

缅泰之战,不可能长时间的持续下去,接下来的战局很难预料,杨猛也要做好出战的准备了,至于赚钱,虽说重要,但这真不是正事儿。

第四百一十章灭族大战(下)

战争有开始就有结束,尤其是缅泰之间的这种灭族大战,虽说现在暹罗的局势很不妙,但多半是由于暹罗王手中无兵可用的原因。

随着缅军的逐步深入,这样的局势也会慢慢的改变,之前缅军攻击的地方,虽说人口不少,但位置还比较偏僻,这对消息的流通来说极为不利。

彭世洛被毁,缅军进入湄南河平原之后,消息流通的渠道,就会变得顺畅很多,缅军现在做的就跟暹罗军队之前在缅甸做的一样,很快暹罗人也会举国一心的。

杨猛预计缅军打到乌泰他尼附近,暹罗就会大举反扑,至多到大城,暹罗大军就会很快的满员,凭着三万缅军和二三十万民夫,很难攻下慢谷,如果缅军攻陷了慢谷,那两国之间在慢谷的废墟上必然有一场血战,损伤几十万人或上百万人的血战。

无论对对缅甸也好,还是对杨猛也罢,缅军攻陷大城府之后撤离,才是最稳妥的做法,缅王需要这批在前线经历过血腥的军队和民夫,而杨猛需要缅王保持一定的战力,来对抗自西而来的英吉利。

缅泰两国在慢谷血战,无论是对缅王还是对杨猛,都不是什么好事儿,一旦入侵暹罗的这几十万人全军覆没,那缅王就少了一支至少十万的铁血大军,这对以后对抗英吉利是极为不利的。

但是对缅王来说,慢谷不仅是报仇的地方,也是恢复国力的地方,只要缅军劫了慢谷。那这次的损失。大半还是能够弥补的。现在虽说缅军从暹罗掠夺了无数的财物,但这些对缅甸来说,还是不能值回票价的。

暹罗前期在缅甸掠夺的财物,绝对不会比现在缅军掠夺的少,只是暹罗人被杨猛打了埋伏,不然现在的暹罗王还是很富足的,不然就是花钱买,暹罗也会有支差不多的军队的。

随着缅军的推进。暹罗王必然会四处求援,英吉利、大清,这是最大的两个选择,至于安南和南掌,这两国实力本身就不如暹罗,安南如今也是战乱,至于南掌,只怕他是有心无胆。

英吉利那边,可能还会观望,而大清朝廷。很可能会应暹罗之请,介入调停的。这是彰显大国地位的事情,想必朝廷那边会有这个意思的。

但如今的大清,只是国土大而已,实力恐怕暹罗和缅甸两国都看不上,朝廷在东南半岛能有多大的威慑力,也是可想而知的。

若是朝廷谨慎,会让云贵总督程瞀采出面,若是朝廷傻逼逼的派来什么大臣,那只能来丢面子了。能不能在调停之中,挣些利益,也是杨猛要想的事情。

想到朝廷这边,杨猛也觉得有些纳闷,最近朝廷那边有些太过安稳了,别是老道光挂了,四色棍即位了吧?

“芷晴,让影子查查京师的情形,这段时间影子那边没什么消息,别是出了什么大事儿。”

年关,杨猛是在勐腊过得,现在已经是二月末了,朝廷也该过完年了,可最近影子那边没什么京师的消息,八成是京师出了大事儿。

杨猛在勐腊算计着缅泰两国,两国之间的战事,也没有丝毫停歇的迹象。

彭世洛大捷,不仅让缅王出了气,也让缅甸上下发了财,彭世洛三日而下,也让缅军的将领们,有了莫大的底气,下一站乌泰他尼,这样虽说有些激进,但缅军的将领们,认为自己有这个能力,对此缅王也是点头应允了。

三千缅军做先锋,加上五万民夫,这支队伍,十天的时间就到了乌泰他尼,缅军算是奇袭,再加上暹罗百姓的懈怠,乌泰他尼,只用了一天便陷落了。

缅军的将领们也不是没有脑子的,让民夫扮作逃难的难民,乌泰他尼的守军不知实情,傻呆呆的就让先头夹杂着三千缅军的难民,停在了乌泰他尼的城外,缅军选在夜间攻城,到第二天下午,乌泰他尼的守军,全灭!

屠杀与掠夺,继续在乌泰他尼上演,五万多的人马,扫平了乌泰他尼之后,直接扩大到了十万,前军十万后军十五万,乌泰他尼所属的地域,也直接变成了地狱,前后夹击,依旧将消息掩藏了下来。

生还者太少,这一小撮人,根本难以让暹罗的百姓,感觉到恐慌,暹罗王虽然依旧在努力,但他手下的人马,至今仍不过五万众。

缅军在乌泰他尼地区,忙着杀戮与劫掠,而大部分的暹罗百姓,依旧在安安稳稳的过日子,对于即将到来的缅军,暹罗百姓并不惧怕,毕竟这样的事情,也不是第一次了,来了就走说的就是缅军。

乌泰他尼地区是暹罗的富庶地区,这里的财富,可不是彭世洛能比的,除了一个乌泰他尼,这片地域还有无数的村寨存在。

这对缅军来说,不仅是一个发财的机会,也是一个扩大队伍的捷径,转运财物,需要的人力太多,攻打暹罗的城池也需要大批的青壮,而暹罗娇滴滴的大姑娘,也是人见人爱的。

缅军在乌泰他尼的政策与别处不同,少量的杀戮,大量的掳掠人口,将暹罗百姓依照村寨老弱区分,缅军的二十多万民夫忙于转运财物,而新拢的十多万暹罗人口,则是攻击大城府的主力,而老弱则是主力之中的主力。

从乌泰他尼到大城府,路上只有一万缅军,而十几万暹罗百姓,却是老老实实的在缅军的驱策之下,直奔大城府而去。

大城府是慢谷的一道屏障,暹罗王防守慢谷的最后一道防线,虽说百姓们不支持,但暹罗王是不会轻易放弃大城府的。

十几万暹罗百姓,如飞蛾扑火一般,冲向了大城府的城墙。手里除了一根竹竿。没有任何武器。这样的队伍,面对大城府的守军,结局可想而知,只是屠杀而已。

一万缅军驱策的暹罗百姓,最终只剩了四万多,这四万多人,清一色的全是青年男女,他们的家人死在了大城府的城墙之下。仇恨也就发生了便宜,本来面目可憎的缅军,成了他们报仇的依托,攻打大城府,成了这些暹罗青年男女的念想。

老百姓就是这样,他们不看你给了他们多少的荣誉,多少的尊严,他们看得是谁能让他们过得更好,只要衣食无忧,无论你做什么。他们都是支持的。

同样的,食不果腹的情况下。无论你做什么他们都是反对的,老百姓看现在也看未来,只要你能让他们吃饱喝足,或是给他们指引一条走上温饱的道路,他们就是你最忠实的拥趸,反之他们就是你最可怕的敌人。

这样的法子,不是缅军的将领们想出来的,而是杨猛在背后的策划,粮食交易、转运财物,杨家的管事们,已经与前线的缅军将领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样好的建议,缅军的将领们,当然会欣然接受。

乌泰他尼的劫掠还在继续,大城府的城墙下却堆起了厚厚的尸骨,究竟死了多少人,没人数的清,反正大城府城门前的许多洼地,都变成了血浆池塘。

而缅军的将领们,则是拥有了一支将近十万人的青壮大军,他们与缅军一样,对大城府的守军,充满了敌意。

大城府的血肉屠场,也随着大量难民的逃离传到了暹罗全境,这对暹罗王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虽说来的有些晚,但各处勤王的大军,让暹罗从灭国的边缘,爬了上来。

大城府死的人太多,时间有限,再拖延下去,大城府就会成为瘟疫遍布的地方,缅军的将领们,目光放在慢谷,而不是大城。

十几万青壮军队,已经足以攻打慢谷了,大城府的用处没有了悲剧再次开始上演,几十声爆炸之后,大城府的城墙坍塌了,十万青壮涌入大城府,结局可想而知。

身后的劫掠已经在继续,缅军的将领们却开始了战前的动员,慢谷,复仇的地方,发财的地方,不用太多的言语,已经变得疯狂的民夫和暹罗的青壮,带着充足的战意,直奔慢谷而去。

时间对暹罗王来说,还是有些太仓促了,杨猛指使缅军使用的法子,也太过歹毒了,十多万可以面对炮火冲锋的暹罗青壮,对慢谷的守军来说,太过恐怖。

成军的时间太短,没有精锐的老兵作为中流砥柱,虽说守得是王城,但这并不能打消暹罗新军心中的恐惧。

战无可战、战之必败,撤退成了暹罗王不得不做的抉择,留一部分人守着王城慢谷,大多数人撤离,这是暹罗王的做法,但无论是缅军的将领还是杨猛,都不会给暹罗王带着大军重整旗鼓的机会。

依旧是地道,大清的军队用烂了的手段,在缅泰两国,还是新奇的事物,冲锋与破城,虽说付出了几万人的损失,但慢谷城终究还是被攻破了。

再者说了,死的都是暹罗人,缅军的将领们,也不会将这些人的死活放在心上的,他们现在能看到的,只是慢谷无数的财物。

混战溃退,一败涂地的暹罗王,仅带着不足五万的军队和百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