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极品少帅 >

第236章

极品少帅-第236章

小说: 极品少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马不在的时候要奔袭呢?所以他坚持自己走路。当然,以他的本事,赶路其实是小事,这么做主要还是表达一个态度。也就是他跟林曦所说的那样,一万条军纪军令,比不得一个“以身作则”。

  云铮这个都指挥使都是两只脚走路,其余人当然也不可能再骑马,于是这支来自河北产马之地的鹰扬卫全军上下竟然一匹马都看不见。

  不过即便如此,鹰扬卫的行军速度却依然相当快,路好的时候,几乎是全军跑步前进,只有在山路上才减速。

  到中午的时候,鹰扬卫已经赶到了周家冲外。周家冲其实是个村,这里地方有些偏僻,村长更是完全不知道会有大军可能从他们这里经过,村民们发现村外忽然密密麻麻来了一支庞大无比的军队的时候,吓得要命,村长哆哆嗦嗦出来见过云铮,还以为来了军匪,说是打算献上村里所有的东西,请“大将军”放过村里的人……

  云铮又是好气又是好笑,鹰扬卫从头到尾都在贯彻他的军令,根本都没挨近村子。只不过附近最大的水源就在这村子附近,所以鹰扬卫才会扎营在此处,听了村长的话,云铮也不得不感慨,这他妈古代的兵莫非真的都跟土匪似的?要不然怎么这些人都是这副目光看待军队?没办法,为了鹰扬卫的名声,他只好亲自上前跟那村长解释此行的目的。可惜人家村长先生怎么都不明白燕京的军队干嘛要跑到扬州来练兵,被云铮这么一说,还以为外面又打起仗来了,更是吓得魂不附体,一个劲的求饶。搞得云铮最终放弃了温言软语的解释,一声一吼:“安静点!”然后杀气腾腾地让他们全村的人老实点呆在村里别乱跑,要不然……嘿嘿,格杀勿论!

  还别说,软的就是不如硬的有用,云铮狠话一放出来,村长顿时就老实了,磕头不已,连连保证村里都是老实人,肯定不会乱跑。云铮也懒得再说了,直接挥手打发他走人。

  打发了村长,云逸等人早已经安排好了午餐,云铮也不讲究,跟着吃了起来。他有一个好,有好的就吃好的,没有好的,随便什么吃的也都能将就。这一点,对于将领来说是要当成必备素质的。但是毕竟是平时吃得太好,忽然吃这些东西,总还是有些不自在,吃下最后一口,云铮便有些出神。他一贯是坚信物质的力量和精神的信仰加起来才是最强大的战斗力的。穿越过来这么久,自己也从来没有对这个世界作出什么推动,但是现在好像真要动动脑子了,怎么才能让自己的军队有更强的运输能力以至于可以更好的保障军队的粮食用量呢?

  后勤运输从来都是极其重要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即使有百万之师,如果后勤工没做好,也一样打不赢。但后勤又很复杂,孙子云:驰车千驷,草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说明要筹集一只十万大军的部队,后勤压力很大,这也是为什么英勇善战的志愿军在朝鲜战争初期为什么即使战略战术先进还屡屡吃亏的原因。古代缺乏后世的运输工具,平路一般是用车马运输,山地用人背马驮,最好能利用河道来运输粮秣。所以一般上游顺流而下的部队可以迅速击溃下游,这也是为什么荆州对于扬州是那么重要,西晋将领羊祜为了用江水运粮,故意欺骗吴国的陆抗说要攻击毁掉吴国的某大堤,被陆抗识破,自己毁堤放水,结果西晋只能用车马陆上运输,大费功力;东晋大将桓温率军一直打到了长安附近,因为前秦的苻健提前收割了麦子,只好退兵;第二次北伐又攻下了洛阳,因为担心粮运问题,让袁?疏通河道,漕运粮食,但此人没有完成,结果桓温只好仓促退兵,在坊头东晋步兵遭到前燕慕容氏骑兵的追击,大败而归。诸葛亮翻越秦岭攻击魏国屡屡不能得手,也往往是因为粮运不济,因此发明了木牛流马;魏延曾建议从子午谷出发,攻击咸阳,提的具体建议是,五千人作战,五千人背粮,可见后勤和作战人数已经到了一比一的地步。

  诸葛亮的木牛可运粮1石(1石约60公斤),而流马则约4石,由于路途遥远,需要1个月才可从西川运至前线,所以需要多个批次,以保证粮食供给。

  屯田则也是军队获取粮食的一种方法,始于曹操。在非战时实行军队屯田,实行了近70余年,恢复了北方的经济。而后来的郑成功也在**效仿。

  孙子云: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之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候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作战篇)可见,兵贵神速,战争要迅速,长久的战争会使国家经济困难,伊拉克战争就是典型的例子。这一点我们古人受孙子影响很大,所以非常重视“速战”,如果能做到速战,则粮秣问题就易于解决。

  至于孙子说: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芑秆一石,当吾二十石。这可见在我国古代战争中,以战养战,在敌国获取粮秣是非常常见的。这么说来,优秀的将领就应该懂得如何在敌国补给粮食。只是云铮现在却是不能这么想,他现在一门心思跟辽国停战,燕京一带一直处于战争之中,许多农田牧场都荒废了,整个河北山西的生产受到的影响,若是从经济方面来估量,可谓损失巨大。而且大魏朝现在内部越发的不平静了,云家必须随时保证有足够的实力应付各种变化,对外作战就食于敌国,可以说现在已经不用考虑了,而孙子那种就食,在国内肯定是不能干的,这样云铮就必须想出一个办法来提高运输能力。

  怎么干呢?云铮有些苦恼的抓了抓后脑勺,自言自语地感叹:“真是奇了怪了,人家穿越到秦汉年间,居然能发电,还能做出电灯来,本少帅只不过想让前线大军吃得好一点,怎么就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呢?奶奶的熊,我咋不是学做汽车的呢?”

  “什么旗车?”云逸不知道什么时候凑了过来,好奇地问道。

  云铮吓了一跳:“你什么时候来的?吃完了?”

  云逸嘿嘿一笑:“这玩意又不是什么好吃的货,随便把肚子填饱还不快么?少帅,刚才我听你说什么旗车,是什么东西?”

  云铮“呃”了一声:“你听错了,我没说……我是说咱们现在运粮的车子不好,运得又少,速度又慢,路上消耗特别大,太不划算了。”

  “啊……那是!”云逸深有同感地道:“人家说咱们云家军不往辽国打,是为了养贼自重,嘿,我们倒是想打,谁给咱们粮食?从燕京打到辽国上京,一路上要打多少仗,花多少时间,这其中需要消耗多少粮食?妈的,朝廷里那些人就知道动嘴皮子,其实屁都不懂……圣宗皇帝不是说了,边军谁家打下的外族之地都归边军自有,咱们云家莫非就有毛病,嫌自己地盘太大么?真是……”

  云铮“嗯,嗯”两声,心里却忽然想到一个情况,大车咱做不好,小一点,但是却特别方便的呢?


卷三 关山雪满北风急 第30章 构思脚踏车

  ……云铮的构想十分简单,作为一个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四有青年,从小到大最熟悉的交通工具莫过于……自行车!

  云铮从前一直很有一种疑惑,总是想,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既然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一直领先于世界很多年,四大发明就是例证。那么象自行车、三轮车这样仅需人力通过链条传动的交通工具,其原理也应该和水车、风车等器械差不多,要制造起来的工艺要求也不算高,但偏偏古代人民就是没有发明出来,不知道为什么?要不然的话,这项发明必将是一个对人类文明有重大推动作用的历史性发明,中国古代的交通便利程度将得到大大的提高,对后世的影响将难以估量。

  后来在某个论坛上看到一种法,是因为中国古代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坐车的人,一种是推车的人,如果出现第三种人骑着自行车自己跑,肯定会被前面两种人一起鄙视。不得不这句话虽然有些极端,但确实挺符合中国古代的实情。就好像云铮一直觉得特别有意思的刷牙一样,古代虽然器械不先进,但特别会折腾人,换在自行车上面也得过去。有身份地位的人肯定不会自己骑个车,而没身份地位的人估摸也弄不到车,这就尴尬大了。

  不过幸好云铮这会儿考虑的是用自行车改善后勤运输能力,倒是不必考虑这种社会风潮的问题。社会风潮可不是闹着玩的,尤其是在中国古代这种仁义礼智信当先的时代,“奇技淫巧”这个帽子往谁脑袋上戴过去,麻烦都很大。东汉的郑玄在《礼记。王制》的注释中:“作**,奇服,奇技,奇器以疑众,杀!”并把先秦最杰出的工程技术专家公输般(即传中的鲁班)列为首诛对象,就因为鲁班运用奇技作了奇器,历代王朝都崇尚义和利,道和器的区别,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言义和道的被奉为君子,言利和器的被斥为小人,这就把知识和知识产品分成尊卑贵贱,提倡坐而论道,轻视技术和经营,此种价值取向主导中国数千年。

  这样的观点,就连孔子的嫡传弟子也对抗不了。“子贡……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进,抱甕而出灌,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子贡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乎?’为圃者仰而视之曰:‘奈何?’曰:‘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挈水若抽,数如泆汤,其名曰槔。’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子贡瞒然慙,俯而不对。连孔圣的亲传弟子都败在这种观点面前,遑论他人。

  云铮穿越来这大半年,已经基本熟悉了这个时代人的思维,如果他云少帅、云探花闲得蛋疼去发明个自行车骑来玩,肯定会成为奇技淫巧的坏典型,遭到万人唾骂和鄙视。所以他想到这个点子的时候,第一点考虑的不是自行车能不能在这个时代制造出来,而是可不可以制造,万一制造出来,是不是会给自己带来什么难以解决的麻烦,以及这样的麻烦能不能用别的方法避免。有一样好的想法却要现考虑能不能去做,这恐怕是中国从古到今一直没有变过的一项悲哀,自由,任重道远。

  办法不是没有,借着给军队提高运输能力的风,云铮觉得如果自己能做出自行车,装备到军队当中,确实从实际上提高了运输能力,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资源的话,应该是有足够的理由顶住那些反对之声的。节省人力可以成节省民力,节省物力可以成节省民财,有了这两条在先,以他云少帅拉虎皮当大旗的本事,足以拿出一番大道理,让自己的行为不断不是“奇技淫巧”,而且还“利国利民,功在社稷”。

  相通了这一点,这时云铮才去考虑古代的自行车发明究竟是否可行。

  原先的历史上,自行车是西方人的发明,来历是这样:1790年,有个法国人名叫西夫拉克,他特别爱动脑筋。有一天,他行走在巴黎的一条街道上,因为前一天下过雨,路上积了许多雨水,很不好走。突然,一辆四轮马车从身后滚滚而来,那条街比较狭窄,马车又很宽,西夫拉克躲来躲去幸而没有被车撞倒,还是被溅了一身泥巴和雨水。别人看见了,替他难过,还气得直骂,想喊那辆马车停下,讲理交涉。西夫拉克却喃喃地:“别喊了,别喊了,让他们去吧。”马车走远了,他还呆呆地站在路边。他在想:路这么窄,行人又那么多,为什么不可以把马车的构造改一改呢应当把马车顺着切掉一半,四个车轮变成前后两个车轮……他这样一想,回家就动手进行设计。经过反复试验,于1791年第一架代步的“木马轮”小车造出来了。这辆小车有前后两个木质的车轮子,中间连着横梁,上面安了一个板凳,像一个玩具俱似的。由于车子还没有传动链条,靠骑车人双脚用力蹬地,小车才能慢慢地前进,而且车子上也无转向装置,只能直行,不会拐弯,出门骑一会儿就累得满身大汗。刚刚出现的新东西总是不那么完善的。西夫拉克并不灰心,他继续想办法加以改进。可惜,不久他因病去世了。

  然后,1816年,在德国有个看林人名叫德拉伊斯,他每天从村东的这一片树林,走到村西的另一片树林,年年如此。他想:如果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