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铁血遂明 >

第30章

铁血遂明-第30章

小说: 铁血遂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这已经是十数日站军姿后的成果了,第一日的站军姿可谓是惨不忍睹,二千名新兵只站了一个时辰,便倒下八成了,当然,那日的大太阳也是主因,实是被晒的晕了头,有几名新名差点还中暑死掉,幸亏李开国有先见之明,早早熬了药汤,还请了数名大夫候着,否则还真有可能出人命。
  再过得半个多时辰,天色已经全黑了,军营里到处都插上火把,数百把火把将军营照得如同白昼一般,眼看戌时就要过去了,冯国用这才下令,今日训练完毕,休息半个时辰,便可用餐。
  此时卫初平早就忍耐不住,偷偷找了个地方,悄悄把鸡腿吃光了,否则拖到这时,只怕会饿死,平日里他都是一日三餐按时吃饭,这有两餐没的吃,便如要死了似的。
  既使冯国用已经下令解散,站了二个时辰的新兵们脚都麻了,一时间也移动不得,过了半盏茶的功夫,士兵们才互相扶着慢慢走动,让血脉流通。
  此时虽是自由活动,但整个军营丝毫不闻喧哗之声,士兵们都是闭口不言,虽然脸上疲累,但给人的感觉却是精神高昂,面容沉稳,颇有精兵之态。
  卫初平一惊,他对于兵法也是精心研读过的,这些兵才训了不到半个月,便有如此明显的效果,实是令人费解。
  其实他若是也站几日军姿,只怕就明白军姿的妙处。别看这纹丝不动的军姿好似没有什么了不起,却是锻炼心志精神纪律的快速法门。
  卫初平连听都没有听过,怎会明白?他本以为李开国等下便会回府用餐,他也好跟着吃一顿好的,没想到李开国居然唤他和士兵们一起吃饭。
  这等行军的大锅饭,卫初平何时吃过?但他心里还有着一丝侥幸,想着李开国可能会有小灶,可是直到了炊棚,卫初平这才死了心,这炊棚四面透风,只有一个顶棚,锅灶座在地上,一眼便可以望见并无私灶,想是新搭建的偷工减料之作。
  就在这时,一队队的士兵吼着震天的号子、踏着整齐的步子行来,各队都有队正带领,如同蜿蜒的蛇一般,跟着带头的队正行进,不时的听到大声下的口令和整齐的动作声。只不过盏茶的功夫,二千余名士兵整整齐齐的列成一个方阵。
  少倾,冯国用便来禀报,“禀将军,除哨兵外,所有兵卒已经列队完毕,准备用餐,请将军令下。”
  李开国点了点头,忽得纵身跳上一个一人高的石台,吼道:“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憾……”他这一句虽是吼出,却带着宛转之音,卫初平听来,倒不是吼了,反倒有些唱歌的意思。
  只是这一句好像在那里见过,还没有等他思索到出处,忽然二千余士兵齐声吼道:“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憾……”这正是在唱歌,唱军歌。
  “……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令兮,身不自由。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
  军歌自此而终,但二千余士兵的巨大歌声仍是在四野回荡着,卫初平极目望去,营寨外黑漆漆的黑幕仿佛都被这歌声冲破了,只觉得心中一阵坦荡,随着回荡的歌声也变得不那么可怕。


第四十四章 精兵(二)
  卫初平只觉得热血沸腾,这种感觉他二十年前就再也没有过了,他从来没有想过,书本上那读来平平常常的文字,唱起来竟这样鼓舞人心,此时他已经记起在那里见过这首歌,正是戚将军所作的《凯歌》,记载在兵书里。
  李开国待得歌声平息,这才下令道:“众军用膳。”
  二千余士兵齐声叫道:“谢将军赐饭。”然后“轰”的一声,所有士兵一齐坐倒。
  早就等侯命令的炊兵们这时捧着一个个大托盘过来,托盘之上是盛的满满的大海碗,海碗里是满满的红烧猪肉。
  炊兵们快速的从士兵们面前走过,每位士兵自行从托盘上取下一只海碗。
  卫初平正在奇怪怎么只有肉,又有炊兵拿着布口袋从士兵们面前走过,从里面拿出一个个雪白的大馒头,或多或少的分给比出指头的士兵们。
  有的拿了二个,有的要了四个,显然,这是根据士兵手指比出的数字给予的。
  卫初平早就惊得张开口来,他所有的牙露了出来,恶心的口水还在往下流,而他一点也没有察觉,一位炊兵以为他是饿得受不了了,连忙端过一碗肉来,并给了他五个大馒头,还小心的问他:“大人,五个够不够?”
  卫初平“卡”的一声合上了嘴,丢人啊,文人的脸皮都让他丢尽了,臊红的面皮任他如何竭力镇静也没法去掉颜色。
  李开国皱着眉头望着卫初平,说道:“先生可以吃掉五个馒头?”
  卫初平红着脸道:“不能,不能。”说着连忙将馒头还回去四个,只留下一个。
  李开国这才说道:“在本官军中,能吃多少吃多少。不够可以再要,但要是吃不完浪费粮食,本官只有军法从事‘斩’。”这个斩字他说的杀气腾腾,丝毫没有开玩笑的意思。
  卫初平心中一突,忙道:“这碗肉我也吃不完……”他话音未落,炊兵干脆利落的将他的那碗肉挖走了一半,只剩个碗底。这下卫初平傻了眼,虽然他是一个文人,但饭量也不会这么小吧,但话才刚出口,怎好反悔,只能自个认了。
  李开国也端了一碗肉,三个大馒头,大马金刀的坐在石台上狼吞虎咽,此时炊棚前只闻得吃嚼之声,二千余大军吃饭竟无一人言语。
  少倾,便有人吃饱了,举起了手,这时便有炊兵提着水壶过去,一一在光光的大海碗里倒满粗茶水,那茶水泛着热气,显然是热茶。有等不及的士兵便小口的在碗边吹着,一点点喝下,有耐心的便等茶凉了一口气喝光。
  再过得一会,茶也喝光了,便有炊兵将碗收走,收走之时,吃饱了的士兵低声说了句谢谢。一时之间,到处都是此起彼伏的‘谢谢’声。如有一队人全都吃完了,队正便大声下令,整齐的将士兵们带回营寨。
  卫初平注意到,每当听到有士兵说了一声‘谢谢’,炊兵便不由自主的脸现喜色。卫初平看到这,只觉得心中不住翻腾。
  想到几个时辰前,自己还煞有介事的在李开国面前说他不懂得收民心,此时看来,何止是民心,这军心也已经被李开国牢牢掌握。
  他从未听说过,有给普通士兵如此多的肉食,还可以让士兵任吃面食,管饱。也从未听过,普通士兵如此有纪律的用餐,并且还对服务他们的炊兵们道谢。
  这一切的一切,都将这些士兵们紧紧的团结在一起,这是什么样的智慧,才能想出这样的法子。
  李开国这样对待自个的兵,这些兵能不死心塌地的为他卖命?这个答案卫初平已经有了。只是他做梦也想不到,李开国不过是照搬后世的练兵之法而已。
  李开国皱着眉头望着神游天外的卫初平,勿自拿着半个馒头在那里发愣,心中有些不快,但也没说什么,拍拍已经吃好的冯国用,说道:“给你看两本书。”
  从怀中取出那两本兵书,递给冯国用。冯国用借着火把的光亮仔细一看,登时吓了一跳,说道:“将军,这书是戚将军写的,那来的?”
  李开国嘿嘿一笑,说道:“书肆里就有的卖,这两本给你,拿去好好读读,由其是怎么用火器的那些阵法,你要细读,读完后咱们研究一下。”
  冯国用愣了一愣,随即喜不自胜,连声道:“下官一定好好读。”当下忍耐不住,当场翻阅起来。
  就在这时,马英快步走来,一见到李开国,便沉声道:“将军,范老爷命人来报,莱州府派了一队人马,正在往高密开进。”
  李开国脸色不变,只是点了点头,问道:“可知有多少兵马?”
  马英摇摇头,说道:“尚不得知,属下已经派斥候前去查探,最迟明日下午,便有回报。”
  李开国沉吟了一下,问冯国用道:“高密那里还有多少兵马粮草?”
  冯国用道:“除了留下的五十名老兵,就只有陶县丞了,所有的粮草兵器辎重都已经转移到了灵山卫。”
  李开国道:“既如此,高密那里就让莱州府收回就是。马英,你要派人密切查探这股兵马的动静,有任何动向,都要急速回报。”
  马英大声应是,正待要走,冯国用突然道:“大人,既然莱州府敢出兵,想必和我们最近的胶州府也会有异动,如果连胶州府都动了,青州府决不会坐视两府出兵,定然也会被逼得整军前来。毕竟灵山卫是在青州境内,如果被莱州、胶州收回了灵山卫,青州知府一定大大不妙。”
  冯国用的说法合情合理,李开国觉得十分的合理,立刻便命马英要同时注意胶州和青州的兵马调动,由其是胶州,要特别关注。冯国用说的很对,如果胶州动了起来,那青州府肯定也会咬着牙调兵前来,这是毫无疑问的。
  否则,青州知府的帽子飞了还是小事,头颅能不能保住,都要看崇祯的心情如何了。
  卫初平在一旁将这一切都听到了。一开始听到莱州府出了兵,他便感到脸上好似被扇了一耳光,几个时辰前,他曾说过此时山东决不会有兵马前来攻打,这才过了半天,便被血淋淋的现实给推翻了。


第四十五章 纸上谈兵
  等到冯国用那合情合理的推断一出,只要查清胶州府有异动,那灵山卫立刻便会面对三府兵马围剿的时候,卫初平恨不能地上有个洞,立刻钻进去。
  可惜世事那能尽如他意,老天爷也没空凭空现出一个洞给他钻。直到此时,他才体会到了战国那位赵括的心情,果然纸上谈兵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还有一句,百无一用是书生,想来说的也就是他这种人。
  一时间,卫初平心灰意冷。就在半日前,他还踌躇满志的想着大显身手,在李开国面前高谈阔论,此时都化成一个个耳光,在抽打他的面皮。
  他已经无颜再待下去了。待得马英、冯国用两人离去,卫初平勉强向李开国行了一礼,说道:“李将军,初平不学无术,已无颜面再待下去,有负将军重托,就此告辞。”说着一揖到底,不想让李开国看到他那羞惭的面容。他打算回到家里,至少要闭门一年不出。
  李开国没想到位文人居然还知道羞惭,他本以为,明朝文人的脸皮都如城墙一般厚,便是用火枪也打不透。卫初平却是与众不同,想来是他没有当过官的缘故,没有在官场里历练过,还没有学到‘厚黑’的本事。
  虽然这位卫初平的本事平平,但李开国决不会放他走的。这可是第一个投靠自己的读书人,如果就这样让他走了,以后再招揽读书人的时候就会更加困难。读书人会认为李开国不尊重他们,就是卫初平屁用没有,李开国也要将他当成‘马骨’摆在那里,等着更多的人才来投。
  既然要留人,自然要打消卫初平离去的念头,只要能帮他找份适合他的工作想来便会打消他的念头。
  李开国说道:“先生怎么会有离去的念头,本官这里正缺少先生这样的大才。想来是先生嫌本官怠慢了。”
  卫初平连忙摇手,说道:“初平怎敢当得大才两字,此时见得将军之能,方知所学不足,不能胜任参赞一职,还请将军宽宥。待初平再度苦学之后,再为将军效力。”
  李开国笑道:“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先生既然不胜任参赞之职,可否帮本官管一管钱粮辎重?空闲之时也不会误了先生的学业。”
  卫初平心中一跳,知道李开国定然不会放他走的,此时又给他换了一个职位,如果不答应下来,只怕倾刻间脑袋便要搬家。
  却不知他这次猜错了,李开国是不会轻易杀他的,如果杀了他,岂不绝了大多数读书人来投的心思。当下他心中凛然,只觉得脖子后面凉飕飕的,立时便应了下来。
  李开国倒也当真放心,将辎重营的事务便交给他来统领,表面上看是完全放权给他,其实暗地里他让郝喜盯着卫初平,以防这位容易意气用事的文人捅出大娄子。
  待得号角响起,大营之中士兵睡下,李开国悄悄的一个个营帐巡过去,时不时的帮士兵掖一掖被角。其实士兵们有的睡的沉,有的却没有睡着,只是在装睡,看到李开国到来便紧闭眼睛,李开国帮他们盖被子的行为早就在新兵中传遍了,不管李开国是不是在收买军心,这一行为总是让士兵们心中涌出愿为李开国去死的冲动。
  倒不是士兵们太幼稚,帮你盖个被子就能为人去死,实在是不亲身经历过的,不能体会到这简单的行为对人心的冲击有多大,由其是现在人心没有后世那样奸诈。
  李开国做完巡营的表演秀回到都指挥使府的时候,官道上仍然是车水马龙一般的在运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