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一商甲天下 >

第36章

一商甲天下-第36章

小说: 一商甲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洪武十三年,明太祖以“谋不轨”罪诛宰相胡惟庸九族,同时杀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数人。

    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颁布《昭示奸党录》,以伙同胡惟庸谋不轨罪,处死韩国公李善长、列侯陆仲亨、已故的滕国公顾时的子孙等开国功臣。后又以胡惟庸通倭、通元,究其党羽,前后共诛杀三万余人,时称“胡狱”。

    除掉胡惟庸后,朱元璋罢左右丞相,废中书省,其事由六部分理,其子朱棣另设殿阁大学士供皇帝做为顾问,朱元璋结束了中国的宰相制度,加强了专制皇权。

    如果要除掉李善长,那么得再等几年,可是现在自己就已经等不了了,必须立刻让李善长消失,这可如何是好呢?

章节目录 70,再访常遇春

    说实在的,沈从现在就恨不得李善长尽快消失,毕竟李善长这个人他和朱元璋是一路人,这两个人都主张发展农业,严厉的打击大商人和地主阶级,如果他们加到一起对付自己,那自己还不得有的受呢。

    只是当前要从什么地方下手呢,思来想去,沈从的目光还是放在了胡惟庸的身上。

    由于自己当前和胡惟庸并不熟悉,所以就得立刻结交他,以便为自己以后除去李善长做下伏笔,沈从的心里也非常的清楚,如果现在要除掉李善长,那难度实在是太大了,毕竟如今大明和蒙古正在交战,朱元璋也不可能自毁长城,这一切也只能等到大明和平之后才能够实行了。

    不过话说回来,大明的和平不也是自己的一句话吗?只要自己告诉黄金家族和瓦刺等蒙古部落,让他们停止战争,那么这样一来,朱元璋就能有心思来收拾朝廷的重臣了,这样也就可以借助朱元璋的手来打掉李善长了,只是一旦停止交战,那么也就意味着朱元璋就有时间来对付自己了。

    看来要对付朝廷的这些大臣,首先得保证自己的安全和沈家财产的安全,如今大明已经实行海禁政策,沈家的商船已经没有了港口停泊,现在必须想办法解决港口问题了,说到底当前得立刻和女真人取得联系,然后再通过女真人的手取得对海参崴的控制,最后尽快转移沈家财富去海参崴。

    “唉。”叹口气,沈从也是摇摇头,真的是太麻烦了,可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皇帝是统治者,自己根本就斗不过皇帝的,自己现在的落脚点都在人家的势力范围内,可以说人家现在牢牢地束缚住了自己的双脚,沈家的家主还真是不好当呢。

    虽说如今祸水北引暂时取得了宝贵的安全期,但是正所谓居安思危,沈从此刻就是这样的心情,什么时候能摆脱皇帝朱元璋的控制和监视,那么这任务也就算完成了,自己也算是解救了沈家,也不枉父亲沈万三对自己的信任和托付了。

    这些天,沈从一直在安排沈家的力量的分布和转移,自从北撤以来,沈家的力量正悄无声息的向北部边关移动,他的目的就是踏出边关,然后进入蒙古,再顺着蒙古进入东北三省和女真人取得联系,最后海参崴才是终点。

    转移物品这倒不是很难,毕竟沈家从商多年,同大明王朝的各个官吏都有来往,这些日子都是借助官兵的力量,在他们的掩护下慢慢的转移物品,但是这想要出关恐怕就难了。

    当前摆在沈从的面前有两个办法,第一个办法就是通过常遇春的帮忙把这沈家的东西给转移出去,从而一定程度减少大明的压力,可是常遇春对朱元璋忠心耿耿,他会放自己出去吗?沈从真的犯难了。

    第二个办法沈从是最不想用的,那就是借助蒙古人的手进行破关,然后在混乱当中把东西给转出去,可是用这个办法,那么就意味着矛盾升级强化,一旦暴露了行踪,恐怕自己就会是大明的罪人,到那个时候自己不想死都不由自己了。

    沈从的眉头紧紧的锁在一起,看来还是先得拜访一下常遇春,看看他到底能不能通融,毕竟自己救火他,这得看自己在他心中的分量了。

    一封传书快速从长安直奔蒙古而去,书信上明确表示要蒙古人加大攻击力度,全面牵扯大明的注意力。

    蒙古人接到沈从的书信后,本来是不愿意的,毕竟打到现在,他们一分钱都没有得到,心里多少有点没底了,因为沈从直到现在都没有兑现诺言,可是当他们看了书信的末尾后,立刻就来了精神头,黄金家族连忙发动蒙古的全部力量对大明一阵压迫进攻。

    在蒙古人声势浩大的进攻下,朱元璋不得不从各处边关调兵遣将来应对蒙古,而沈从见事情已成,也是快马加鞭来到了边关常遇春的府上。

    “沈老板,多日不见,你的气色很好呀,如今陛下被蒙古人牵扯,看来你的问题应该是处理了。”常遇春父子一见沈从来了,连忙出门迎接,毕竟沈从可是救了他们常家一门的荣耀。

    沈从摇头苦笑一声:“二位将军虽然远在边关,但是朝堂上的事情你们倒是很清楚呢!如果这事情真的解决了,在下也不会前来拜访二位了,这事情永远都是解脱不了的。”

    常遇春哈哈一笑:“哈哈哈,陛下和沈老板的矛盾,我们不予评价,毕竟我们也管不上啊,我们父子二人负责镇守边关,这朝堂上的事情,我们实在是不好说话呀。”

    “在下正是看中了二位将军游离于朝堂之外,所以才从你们这里找突破口啊!”沈从点点头颇为认同。

    “哦!那不知道沈老板前来拜会所谓何事呢,不过我们得首先声明,虽然说老板对我们常家有恩,但是如果要背叛君王,那我们是做不到的。”常遇春低头沉思了一会才轻轻的说,常遇春毕竟也不是冷血之人,人家沈从的大恩大德他不可能视而不见的。

    沈从重重的点头:“将军所言极是,在下怎么可能让将军背叛陛下呢?咱们明人不说暗话,想必老将军应该清楚陛下已经颁布了海禁政策,任何的船只和私人不得出海,而老将军应该知道我们沈家的商业海外贸易那是占着很大的比重的,如今港口被封,神家几乎是受到了压迫性甚至毁灭性的打击,沈从身为家主自然要为沈家多多考虑一下了。”

    “这个老夫也听说了,莫非沈老板已经有了对策?”常遇春听完后点点头说:“李善长这个建议实在是有些突然,不过倒也是合情合理,只是苦了靠着海洋赖以生存的百姓了。”

    “听老将军的口气,莫非对于陛下的这个决定也是支持的?”听着常遇春的口气,沈从心里咯噔一下。

    常遇春嘿嘿一笑说:“老夫虽然支持陛下的决定,但是如果沈老板的要求也合理,那么老夫自然也会帮忙的。”

章节目录 71,出关是为了陛下谋取福利

    “要求合理?敢问将军什么样的要求才算合理呢?”虽然常遇春并没有直接拒绝自己的要求,但是也给自己出了一个难题。

    常遇春嘿嘿一笑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老夫知道陛下对沈家一直颇有打压之势,依照沈老板的性格肯定不会善罢甘休,肯定不会忍气吞声的。”

    “那听老将军的意思是陛下要让你死,老将军就一定会死吗。”听完常遇春的话,沈从毫不客气的指出。

    常遇春点头大笑几声:“为臣者,定要为君王分忧解难,定要提携玉龙为君死。”

    听完常遇春的话,沈从冷笑一声:“沈某却不这么认为,即便是要死,那也要死得其所,而不是死的不明不白。再说了,没有了百姓何来君王一说?老将军的思想还是有点落后呀,怎么能为君王而活呢,范仲淹曾经说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如果老将军能够为天下人所活,那才是真正的大我。”

    听完沈从的话,常遇春陷入了深思当中,许久才开口:“老夫的这条命是陛下给的,定然要为陛下排忧解难,谁要是敢和陛下作对,那便就是和我常遇春作对。”

    “老将军倒是忠贞不二啊,假如他日老将军功高震主,陛下要进行杀功臣行动,那个时候老将军何处何从呢。”沈从嘿嘿一笑,喝了一口茶说:“一道圣旨下来,你们常家就要被灭门,甚至会被诛九族,那时候老将军还无动于衷吗。”

    “沈老板,你救过老夫的性命,所以老夫定然不会把你怎么样,但是请你说话放尊重一点,老夫身为陛下的臣子,怎会容忍你如此对陛下出言不逊!再说了,老夫跟随陛下出生入死多年,陛下才不会这么无情,你莫要挑拨我们的君臣关系。”听完沈从的话,常遇春当即就气红了脸。

    沈从把玩着茶杯回答:“在下正是看中了老将军的忠厚,所以才敢在老将军面前说这些话,纵观前朝历史,皇帝陛下打下江山之后,哪个没有诛杀功臣呢?比如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对于自己的大臣那可是毫不留情。”

    “不如我们来探讨一下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要杯酒释兵权呢?他不就是担心他的部下学习他再来一个黄袍加身进而威胁自己的后代的统治,所以凡是有兵权的都被收了兵权。”

    看着常遇春沉默不语低头沉思,沈从倒是继续乐呵呵的说:“老将军如今手握兵权,假如陛下百年以后,太子定然是皇帝,然而我们这些臣子都清楚,太子生性软弱仁厚,难道陛下就没有料到之后的事情嘛,难道陛下在百年之后不得为自己的儿子除去一些大臣吗?到了那个时候,老将军你认为自己能够逃得过屠杀吗?你就这么有把握陛下会看在同乡甚至旧友的份上放你一马?别忘了当你威胁到了陛下的利益的时候,他对谁都不会留情的,不信咱们走着瞧。”

    “沈老板今天来拜访老夫,就是为了说这些话吗?”常遇春蓦然不语,许久他才抬头双眼直视着沈从。

    “非也!非也!按理来说今天沈某来是有事情求老将军帮忙的,不应该这么咄咄逼人,然而沈某发现老将军对在下有点敌意,所以不得不说这些话,在下是想让老将军知道,不是我们沈家不尊敬君王,而是君王在逼迫我们沈家不给我们一条生路,沈从身为家主定然不会眼睁睁的看着沈家上下百十人的性命和财产被陛下给毁灭,所以……。”

    沈从撩起衣服跪倒在地:“请老将军看在沈从以前救过您的份上,放我们沈家一条生路吧。”

    “沈老板,你这是干什么,你是老夫的恩人,老夫肯定不会对沈家出手的,快起来快起来。”常遇春到底是一个汉子,一见沈从跪倒在地,连忙慌了神。

    “老将军,沈从也不求你多做什么,只求这次你能够让沈家人出关。”

    常遇春一愣,扶着沈从的手也慢了下来:“出关?莫非沈老板要带着沈家财产去投奔蒙古?这不行,这不行,一旦蒙古人得到你的资助一定会威胁大明,这个忙老夫帮不了。”

    沈从摇摇头:“老将军你开什么玩笑啊,沈从也是大明的子民,怎么可能帮助外人来威胁自己人呢。”说这话,沈从都觉得自己好假。

    “那你为何?”常遇春听完沈从这句话才放下心来,只要不威胁大明就好。

    沈从叹口气说:“老将军,你应该知道沈家赖以生存的根本就是港口,而如今港口被陛下给封闭了,沈家的贸易已经没有任何的出路,现在沈从必须开辟新的道路,所以就不得带一些物资出去探路嘛。我们沈家的力量如果减弱了,那么朝廷的税收可就少了,同理如果沈家没有减弱,那么就可以给朝廷进贡更多的税收和财政,这样一来陛下就不用为财政问题而担忧了。”

    甚至陛下也可能会放沈家一马,毕竟经济问题是困扰陛下的根本,假如这经济问题解决了,那么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和陛下化干戈为玉帛了。思前想后,沈从觉的这个办法是化解沈家和陛下之间矛盾的一个最好办法了,为了化解和陛下的矛盾,沈家愿意牺牲自己去探路,为陛下赚取更多的利润。”沈从一番话的口气说的是大义凌然,说话的重点也是主要建立在后半部分,大力强化后半部分的意思,那就是如何如何为陛下谋福利,如何如何为天下百姓谋福利,如何如何为大明谋福利。

    说出这样一番话沈从也是有考虑的,常遇春尊敬朱元璋效忠朱元璋,那么要想和常遇春交流,就必须建立在为朱元璋谋福利的这个支点上,如今自己假借为朱元璋谋取利润为名,向常遇春请求帮忙,那么想必常遇春多半也不会拒绝了。

    果然,听完沈从的话,常遇春已经感动的不行了:“难得沈老板深明大义,愿意为君王分忧,沈家可是咱们大明首屈一指的富商,假如沈家和陛下能够化干戈为玉帛,那么这也就是我们大明的福气呀。”

    在常遇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