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求生记 >

第242章

明末求生记-第242章

小说: 明末求生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不得他们不重视。

    随后,林远和周承允共同委派孙可旺,由他出面组建人马,负责维持栅栏外的秩序,按后世的说法,孙可旺就是达林台部栅栏外的治安官,只是无人这么称呼,都跟着涿鹿山的人,叫他队长。

    孙可旺一开始并不乐意干这活儿,他听过志文的草原之行,一直憧憬着,能和志文一样,在这广阔天地里驰骋一番。

    他其实是想和其他人一样,带着三四十号人,到各部落去收收羊毛,打打猎,要是遇上不开眼的马匪,那就更好了,打打杀杀这种事儿,正好遂了孙可旺的愿。

    只是林远与周承允除了他,都没有其他什么好的人选,用蒙人吧,汉人未必服气,用汉人的话,又不一定镇得住场子,孙可旺的身份和悍勇,却是正合适,是以双方领头之人,一致决定将孙可旺钉在了达林台的汗帐。

    无可奈何的孙可旺不得不上任,并着手组建人马,当初可是他吵着闹着要出塞长见识的,志文同意的前提,就是要他听林远和周承允的安排,事已至此,只能认命了。

    他仍然以涿鹿山的习惯,将组建的人马称为战队,为了以示区别,加了个前缀,是为“达林台战队”,整个战队三百余人,一半是从达林台部里选拔的勇士,另一半则是从涿鹿山尾随而来的部分战队队员。

    没想到接下去没有几天,孙可旺就彻底爱上了给他的这份儿安排。

    战队的汉蒙双方在一起磨合了没有几天,就赶上了一场大型的殴斗,随后的一个月内,更是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打得孙可旺直呼痛快,觉得比收羊毛带劲儿多了,也打出了他的赫赫威风。

正文 第474章 扣分

    这场殴斗的双方,一边是草原上的马匪,一边是关内的土匪,不知何事起的纠纷,随后从口角升级到兵刃相见,等孙可旺带人赶到现场时,两边都已死了不少人。

    孙可旺在下令双方停战无果之后,以雷霆万钧的态势,带着人马将殴斗双方杀得七零八落,一战打出了自己的威名。

    随后两帮人的抵押物被没收,剩下的三两只大小猫被驱逐出达林台汗庭,涿鹿商社表示,不再接纳这些人运送粮食,他们收取的羊毛,也不再回收。

    涿鹿商社更宣布,其他队伍要是有敢收留这几人的,一律按此办法处理,也就是说,这几人的生计,在达林台和涿鹿商社这里算是彻底断了。

    接下来,达林台汗庭和涿鹿商社联合发布了一些不太复杂的律令,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不得在汗庭附近五十里的范围内伤人性命,违者不但要血债血偿,所在的队伍也要和这两帮土匪一样,在涿鹿商社这里被绝了生计。

    而这些惩处和律令,基本上都是在孙可旺的建议下出台的,对此,孙可旺自己也没有隐瞒,他也因此成了这些在达林台讨生计之人又恨又怕的存在。

    当然,律令虽然有了,但一开始,这些亡命徒们也并未放在心上,一言不合就拔刀仍是常态,只是有了孙可旺就不同了,他不但打杀起人来心狠手辣,事后处置也绝不容情,终于将亡命徒们的观念都给扭转了。

    那就是在达林台的汗庭附近尽量不要作奸犯科,就是打架,也不要动刀动枪,用短棍就好,不容易死人。

    “打闹玩耍?骗鬼呢吧,真当我是三岁小孩?”听了邹群的话,孙可旺失笑道。

    “不敢不敢,我们怎敢蒙骗孙队长呢。”张献忠罗汝才邹群三人齐齐回答,一口咬死是打闹。

    “算了算了,你们不想说也就罢了,左右不过是些狗屁倒灶的事儿,也能让你们大动干戈,也是稀奇。”

    听着孙可旺如此说,挨训的三人面上恭恭敬敬,心里却不以为然,出来闯荡,讲究的就是一个面皮和声名,要是遇事不争上一争,以后就没得混了。

    “真是没劲,”最后孙可旺叹道,“好久没见到你们这么大的场面了,我还以为能活动活动身子呢,谁曾想你们居然虎头蛇尾。”

    三人听得冷汗直冒,还好没出人命,又收手得早,要不然岂不是又成了给猴子看的那只鸡,白白被杀。

    要是塞外生计断了,现下他们就是再有能耐,面对涿鹿商社和达林台部的威势,也只能灰溜溜地回到关内,继续过穷日子,这让他们如何能甘心。

    至于右翼的插汉部和左翼的科尔沁等部,部落虽大,却都是些苦哈哈,以他们的本事,是不可能在这些人身上赚到钱的。

    “行了,把你们的令牌拿来。”孙可旺伸出手说道。

    “干啥?孙队长。”三人戒心大起,向后退了半步。

    令牌是他们交割羊毛和粮食,结算酬劳的重要信物,一旦没了,涿鹿商社是不会和他们做交易的。

    “干啥?扣分呗。”孙可旺没事人一般,介绍道,“志文说了,以后你们要再有作奸犯科之事,只要被我逮到,一律根据事体大小扣分,扣分加起来超过四十的,咱们商社罚没抵押物品,收回令牌,停止交易。”

    一听停止交易,一旁的三人骇得魂飞魄散,邹群最先开口,“不能吧,孙队长,咱们有没有死人,怎么就要收回令牌了呢?”

    “就是,孙队长,我们真是打闹玩笑的,高抬贵手,放我们一马。”张献忠附和道。

    还是罗汝才心细,听到了不一样的东西,“扣分?孙队长,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儿?打架斗殴要扣多少分呢?”

    “咦?还是你这汉子长耳朵了,他俩不行。”孙可旺看看罗汝才,先夸了一番,“我认得你,你不是有两个小老乡还在我们涿鹿山干过活么?”

    “对对对,”张献忠大喜,“那是我的两个义子。”说罢冲后挥手,“文秀能奇,上来见过孙队长。”

    “行了行了,少来这套,就是在涿鹿山干过活,我也不会偏帮你们的,少废话,令牌!”说罢,孙可旺左右各出一只手,伸到了张献忠与邹群面前。

    两人不敢怠慢,苦着脸,慢腾腾地在身上踅摸,嘴里却没有闲着。

    这边厢张献忠说道,“孙队长,你看我们给商社运过粮,也收了不少羊毛,没有功劳总有苦劳吧,是不是宽恕我们这一回。”这是在打苦情牌。

    那边邹群说道,“孙队长,插汉部那里一开始可没人能讨得了好,谁都没有正大光明地收到羊毛,还是我带着人拿下了一个牧主,这才打开了口子,这回就给个面子嘛,以后绝不再犯。”这是在打功劳牌。

    “一是一二是二。”孙可旺却不吃这一套,他先指着张献忠说道,“不管功劳苦劳,商社发给你们的钱粮何曾少过,比给达林台的还要高出一成,够意思了罢。”

    “是,是,商社对我等,那是没说的。”这一点,张献忠、罗汝才和邹群三人,都齐齐点头认可。

    “还有啊,一开始收羊毛的时候,你们有人耍心眼偷懒,打着达林台的旗号,到人家的地盘上收羊毛,被达林台的人知道后,杀的屁滚尿流,要不是商社出面打圆场,你们能讨得了好?”孙可旺反问。

    想走捷径的人,这世上从来就不会缺少,达林台部收取羊毛的范围,自然是又近又安全,刚开始的时候,的确是有人冒充达林台部的人,就近收羊毛,不但省心省力,来回一趟话费时日也短,还有高出人家一成的收益,这样的钱,真是赚的开心。

    只是好景不长,事情很快败露,蒙人们可不是能吃哑巴亏的主儿,当下找上始作俑者,狠狠给了一番教训,达林台的人本就是地头蛇,人多心也齐,这些偷懒之人,即便是亡命徒也不是对手。

正文 第475章 骚扰战术

    要不是涿鹿商社事先知悉消息,及时赶到,达林台的人又很给面子,十之八九是要出人命的。

    事情最后以商社拿出这些人的抵押物品赔偿蒙人作为了结,当然了,事后这些人还想继续干活的话,补交抵押物是免不了的,为了以示惩戒,他们的抵押物自然要比其他人多收些。

    “天地良心,”三人连声叫屈,“咱们可从没干过这等没卵子的事儿。”

    三人的话不假,只不过不是他们不想偷奸耍滑,实在是因为三人都是老江湖,知道做这等事定不长久,一旦被发现,必将面临达林台部和商社的双重打击,甚至有可能就此被驱逐,实在得不偿失。

    “知道你们没干过。”收羊毛的人虽然不少,但是集合成队单独行动的并不算太多,是以孙可旺对他们还算熟悉。

    很多人往往是共同出资凑出抵押物,然后合在一起行动,人多势众胆气也要大一些,毕竟人太少的话,在塞外自身安危都难以保证,那些三五人的小马匪就是这样,通常都是七八伙甚至十多伙人聚在一起行动。

    邹群同样如此,他的队伍通常保有五六十人,一人双马,实力不弱,可这么多人,并不全是他的手下,大明一哨人马,满员也才四十八人。

    最少还得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空额留出来给将官吃空饷,邹群自己的那一哨,不过三十人而已,他还留了七八人在张家口作秀点卯。

    多出来的人,全是与他交好的其他各哨的军兵,马同样也有其他哨的,不然怎能做到一人双马。

    说起来这也多亏郝庆消息灵通,他们早早的就报损了不少武器,等这讯息广为流传,其他哨的人也想照猫画虎的时候,军械库里却是没有这么多的兵刃甲胄了,有心到塞外赚取钱粮的人,不得不找到邹群。

    邹群一是抹不开脸,二来他也需要人手,二十来人在塞外,实力单薄了些。

    他们这些下层将官一合计,干脆几个哨的人马并拢一起,全都交给邹群统一指挥行动,盖因邹群不但身手好,指挥作战也有一套,大家都服他,除了两个哨长留在张家口打掩护外,其余的都跟着邹群出来了。

    “还有你,你做的事我也记得,”孙可旺指着邹群又接着说道,“你在插汉部立下功劳没错,可事后商社没有亏待你们吧,奖赏了不少钱粮,难道忘了?”

    “没忘没忘。”邹群讪讪笑道,他没想到孙可旺这小子记性如此之好,居然能将此事记得那么清楚,那件事他们功劳不小,但是涿鹿商社的奖赏,也的确大得令人咋舌。

    插汉部自诩蒙人正宗,里面的各大小牧主个个都是鼻孔朝天,一开始对他们这些主动上门示好,想要收羊毛的人要么置之不理,要么狮子大开口,代价大得让邹群等人根本毫无赚头可言。

    有些队伍遂不管不顾,私下里径直找上牧民收羊毛,牧主发现后自然不乐意,双方大打出手,小规模地斗了几场,收羊毛的吃亏不少。

    随后插汉部几个强硬的牧主,干脆联合起来,派兵在双方边缘地带巡逻,一俟发现邹群这些人,就毫不留情的出手,彻底断了他们西去收羊毛的路。

    邹群他们常年在张家口驻防,对直面他们的苏尼特部落群,以及稍微偏西一点的插汉部最为熟悉,既然苏尼特和达林台插不上手,那最好的选择自然是插汉部了,人多羊更多,距离达林台汗帐其实也不算太远,可以收羊毛的话,铁定能赚不少。

    如果插汉部这里下不了手,整个西去的路都被隔断,只能打东边的主意,路途遥远不说,也不熟悉,与其他人相比,邹群他们这些边兵就一点优势都没有了。

    邹群不愿认怂,俗话说得好,富贵险中求,一咬牙,联合了好几个与他一样的边兵队伍,合在一起组成了三百人的骑兵大队,在某个月黑风高的夜晚,突袭了插汉部东边一个对他们最不友好,态度最强硬,实力也还不错的牧主。

    是夜,喊杀声不绝于耳,该牧主的全家老小,连同他的私军卫队,被邹群们杀得干干净净,随后更是火光冲天,将那里烧成了一片白地。

    邹群的损失也不小,死了二十多人,受伤三十多人,弄得邹群事后都有些后悔,怀疑这么做到底值不值当。

    但涿鹿商社反应很快,在大致查清事情后,就给邹群送来了奖赏,钱粮什么的不提,抚恤就优厚得让人觉得值了,战死的一百两银子,受伤的五十两,还包医药费。

    如此一来,其他各队以插汉部为目标的人马没了后顾之忧,像打了鸡血似的,疯狂地到插汉部找茬儿,插汉部不胜其扰,也曾想过要反击,可邹群他们消息灵通,一有风吹草动,就缩回达林台的地盘,插汉部集结的大军,即便灭了几只小队伍,却也于事无补。

    插汉部的那些大人物们,不是没想过挥军直取达林台,可那样一来,就意味着与达林台、苏尼特,乃至整个蒙古左翼开战,而左翼又已臣服后金,这样一来,不啻是与后金翻脸动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