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求生记 >

第138章

明末求生记-第138章

小说: 明末求生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嘿嘿,巴根心里直乐,既然有人能学会,那他相信,自己应该是有这个天赋的,这一刻,他仿佛看到自己施展飞檐走壁的本事,遁入多尔衮房内,一刀砍下了他的人头,为自己父亲报了仇。

正文 第261章 会审阿敏

    “起床起床,起来吃早饭了!”

    躺在炕上,睡得正香的几个人,被这大声的呼喝给吵醒了,睁眼一看,只见志文不知何时已经回到屋内,衣服都换了,正坐在炕桌旁。

    桌上热气腾腾,是烙好的面饼。

    “你回来了?公子。”薛平急忙翻身,从门口地上坐了起来,尽管知道志文的本事,还是有些骇然。

    昨晚为了让大家好好休息,他自告奋勇守夜,不但从屋里扣上门闩,还在门后铺了一条草席,自己躺在上面,想着只要有人进来,哪怕他睡着了,也会被惊醒,没想到还是被志文神不知鬼不觉地进了屋。

    看看不知何时打开的窗户,薛平猜测,志文多半是从窗子摸进来的。

    “抱歉,公子,”薛平惭然道,“我守夜的,居然睡着了。”

    “没事,”志文说道,“你已经想的很周全了,快来吃饭,吃完出门,今天事儿还多着呢。”

    孟根最积极,第一个坐到桌边吃了起来,“郑公子,情况如何?”

    “没问题,今晚就行动。”志文答道。

    昏昏沉沉的巴根,听到“行动”二字,一下有了精神,“真的?我昨晚本来是想在院里等你回来的,可是他们不让,结果回到屋里,不知什么时候就睡着了,怎么去了这么久呢?公子。”

    对志文的称呼,巴根不知不觉从“郑公子”变成了“公子”。

    “嘁,换了你,怕是有去无回了。”三个丫头从门帘后转了出来,小英不屑地对巴根说道。

    “那是,那是。”巴根诺诺地回答。

    “主要是昨晚金人皇宫的戒备,实在太严了。”志文解释道,整个城墙上下,灯火通明,还有士兵来回巡逻,稍微露个头,就可能暴露。

    他是耐着性子在黑暗中等待,直到窥得一根火把燃尽熄灭,志文才趁机蹿了进去。

    等看清粮食等物品的存放地点后,出来时也是同样经过了漫长的等待,这才耗费他差不多一整晚的工夫。

    “既然守卫如此森严,那今晚。。。”薛平有些担心。

    志文沉吟了一下,说道,“估计没问题,昨晚应该是因为要连夜存放粮食,所以才加强了戒备,平常不会有这么多的士兵巡逻才是,放心,如果真的不行,我是不会硬来的。”

    午后,盛京城外,志文带着大伙儿,在北边选了个背风向阳之地,随便吃了几口东西,找了些干草铺在地上,说道,“天黑之后把我叫醒。”

    然后倒头就睡,他也是累得很了,整整一天一夜再加一个上午,都没有休息过,不抓紧时间补个觉,今晚可没体力去干大事。

    。。。。。。

    “公子,醒醒,公子。”见天已黑透,薛平轻声将志文唤醒。

    志文坐起来,接过囡囡递过来的面饼,几口吃完,又喝了些水,正要出发,孟根巴巴地说道,“公子,要不我跟你一道去吧。”

    “你怎么去?”志文皱皱眉头,“现在城门都关了,你又上不了城墙。”

    “我就陪你到城墙下呗,给你站个岗,放个哨。”巴根讨好地笑道。

    志文想了想,点头应道,“也行,你就在城外候着,替我把马照看好。”

    “行,公子怎么说,我就怎么做。”

    巴根站在盛京城外一处隐蔽的墙根下,这里离两边的城门楼都很远,插在墙垛上的火把又熄了好几根,正是偷偷溜进去的好地方。

    而巴根,则是再次目瞪口呆地看着志文的身影。

    与昨晚在院墙上看似凌空虚度,直欲飞去的感觉不同,在城墙上,志文更像是一只大壁虎,四肢并用,“蹭蹭蹭”几下,也没见他怎么用劲儿,人就上到了城墙中间,巴根再眨眨眼,志文已经到了墙头,很快,一只手从墙垛里伸出来,冲巴根挥了挥,随后消失在了城墙上。

    盛京,后金皇宫,崇政殿内外灯火辉煌。

    殿内人数不少,后金一众权贵正在此处商讨要事。

    四张大椅高踞首座,分别坐着大贝勒代善,三贝勒莽古尔泰,以及后金可汗黄台吉,空着的一张椅子,本来应该是二贝勒阿敏的座位,只是他在关内新败,今晚的议题,就是如何对他进行惩治,故此,在黄台吉的提议下,其他贝勒也都同意,阿敏暂时不得坐于此高位上。

    首座稍下,左右分别坐着的是三小贝勒:阿济格、多铎和济尔哈朗,本该到场的多尔衮尚在蒙古。

    其他的贝勒贝子还有台吉们,挨着阿济格四人的椅子,站立两旁。

    二贝勒阿敏,则是面向首座,孤零零地站在中间。

    “二贝勒,我来问你。”黄台吉首先开口。

    “大汗请讲。”阿敏躬身答道,心中苦涩难言。

    “栾城力战而失,尚可原谅,遵化、永平、迁安三城,明兵尚未攻城,你等不向敌兵张一弓,射一箭,就弃城而逃,甚至不收兵尾,致为明人所袭,是何缘故?”

    阿敏心中苦笑,旗人本就不擅守城,滦州一战,孙承宗火炮攻城,用得出神入化,将镶蓝旗一众士卒打得失了胆气,就是他自己,也因此重伤昏迷。

    此后三城,没了他的临阵指挥,士兵们畏孙承宗如虎,又挂念着自己的战利品,全无战心,在城头一见孙承宗的大旗,就轰然逃窜,要不是勤王明军之前被他们打怕了,畏缩不前,整个镶蓝旗全部陷在关内都是可能的。

    “怎么?无话可说么。”黄台吉冷笑,“以明人的金银绸缎,还有女人为贵,逃跑都不忘带上,以我堂堂大金士兵为贱,对后军不施以援手,致使我大金勇士,损失惨重,二贝勒说说看,这是何道理。”

    阿敏进退两难,自己要是不认错,必须得推出一个替罪羊来,可旗里被自己打造的铁桶一般,都是心腹,放弃谁都不忍心,罢了罢了,还是自己认错吧,不然寒了将士们的心。

    长出一口气,阿敏道,“此战是我指挥不当,我甘受责罚。”

    此时阿敏不认怂都不行,他的镶蓝旗主力,昨天都被缴了械,主要将领也被看管起来,就是怕他铤而走险,拼死反扑。

    不过阿敏是真没想到,黄台吉手段如此凌厉,关内的几场败仗,受损的是镶蓝旗,他比谁都心痛,偏偏黄台吉还要在他伤口撒盐,借此问罪于他。

正文 第262章 定罪阿敏

    “甘受责罚?”黄台吉说道,“哼哼,那丢弃永平三城的罪状,你是无话可说了?”

    阿敏点点头,默不作声。

    “我再问你,四城之中,已归顺我大金的臣民,现如今人在何处?”

    黄台吉此话一出,不但阿敏被问得发愣,就是其他各贝勒贝子台吉们,也都处于呆愣状态,那些投降的汉人,包括明国官员、士卒还有百姓,在诸位后金权贵的心中,哪里算得上大金臣民。

    “要是我没猜错的话,除了女人,恐怕都被你屠尽了罢?”黄台吉目光灼灼地看着阿敏。

    “左右不过是些明国降人,屠了也就屠了,要是不杀,一旦反复,置我大金将士于何地?”阿敏反问。

    “胡说八道!”黄台吉重重一拍椅子把手,“我大金丁口历来不足,要是不靠明国百姓补充,何人种地,何人放牧,何人锻铁?没有粮食军械,拿什么和明国周旋?只要归顺了,就是我大金子民,你残杀降民,坏我大金名声,使我大金恶名扬于天下,该当何罪?”

    黄台吉义正辞严地呵斥,令整个崇政殿都鸦雀无声,后金权贵们都没想到,黄台吉会以此事给阿敏定罪,要这样算的话,在场诸人,人人都有“残杀降民”的罪状,众人一时都不寒而栗。

    阿敏这下算是彻底明白了,黄台吉是要借着此事,将他往死里整,不要说大贝勒之位不保,就是性命能不能周全都不好说。

    当下不再辩驳,就盼着自己这番姿态,能让黄台吉手下稍稍留情,保得自己及几个儿子的性命。

    黄台吉激动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来回走动,继续罗列阿敏罪状,甚至一些陈年往事都翻了出来。

    “太祖努尔哈赤在时,挑唆其父,欲离兄汗”,这是指责阿敏之父舒尔哈齐意图分裂后金,阿敏染指其中。

    “自视为汗,欺凌在下诸贝勒”,这是指责阿敏在出征朝鲜之时,意图自立为汗。

    最终黄台吉林林总总,罗列了阿敏的十六条罪状。

    阿敏低着头,冷汗从额头涔涔而下,滴在地上,黄台吉这是要把他往死里整啊。

    “诸位,二贝勒阿敏,这些年来,竟然犯下了这么多的罪状,该如何处置,大家议议吧。”黄台吉一口气说完,才坐回椅子,喝了口茶水润润嗓子。

    “趁他病,要他命。”这是黄台吉一贯信奉的准则,他就是要趁着这次难得的机会,将阿敏一撸到底,顺带着,再把代善和莽古尔泰的权力收回来一些,进一步加强他身为大汗的权威。

    起初,崇政殿是死一般的寂静,不知谁带头低声说了几句话之后,整个殿内慢慢被嗡嗡的低语声充斥,黄台吉板着脸,冷眼看着众生相,内心充满了快意。

    亏得范文程,绞尽脑汁地想出了这么多的罪名,有些罪名,就连他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有点过份了,偏偏大义凛然,让人无可辩驳,嘿嘿,要是没有意外,阿敏将任他宰割。

    一个宦官快步来到黄台吉身旁,低声在他耳边说了几句话,黄台吉点点头,挥挥手,宦官躬身急退,很快出了大殿。

    “诸位,夜色已深,御膳房准备了些小吃食,都垫垫肚子,一会儿再议。”黄台吉拍拍手,殿门被打开,一队宫女抬着食盘,莲步轻迈,从三大贝勒开始,依次将吃食送到各权贵手中。

    唯独漏了阿敏,孤零零地站在殿中,也不知黄台吉是有意还是无意。

    待众人吃完,宫女们收好食具,又迈着莲步,退出了崇政殿。

    殿外,几个宦官打头,宫女们排着队,从灯火辉煌的崇政殿离开,越走周围越暗,渐渐的,就只能靠前面的几盏灯笼来照明了。

    这队人谁都没有发现,一道小小的黑影,贴着墙角,悄悄地跟在了他们身后。

    黑影正是志文,他其实早就进了后金皇宫,今夜城墙上下的守卫,与昨夜相比,就没有那么森严了。

    志文基本没花什么工夫,就越过城墙,到了昨夜早已探查好的,屯放粮食等物品的栈房守候。

    只是栈房的情况没有他之前估计的那么乐观,隔几步就插着一只火把,火把下站着一个士卒,还有几队士兵来回交叉巡逻,一旦某支火把烧得差不多的时候,就会有人及时更换,算得上是全方位无死角的警戒,看来黄台吉对这批货物看得很重。

    志文在暗中守了很长时间,都没有窥得一丝机会,看这些后金士兵的样子,如此严密的护卫措施,恐怕短时间内不会松懈。

    无奈之下,只得暂时离开,不过志文并不愿意改天再来,夜长梦多,他又不能时刻在皇宫里盯着,谁知道金人会不会将粮食转移,或者分发下去。

    他的打算是,去皇宫其他地方看看,搞些破坏,制造混乱,将这边的兵力吸引一部分过去,如此他才有机会趁乱摸进栈房。

    在黑暗中踅摸了一会儿,没有丝毫头绪的志文,被大放光明的崇政殿吸引过来,刚在暗处藏好身,就见几个太监和一队宫女从殿中退出,志文眼力好,远远地看见她们手里拿的是食盒,灵机一动,悄悄地坠在了他们身后。

    刚才那处宫殿,守卫森严,决计不可能是做饭的地方,那么这些人多半是给宫中某处送饭去了,现在要去的,应该就是厨房,厨房有灶,失火的话也比较正常,不容易引人怀疑,要是能有油脂等物,志文还能拿了,等会儿在栈房那里再放一把火。

    没错,志文今夜的打算,就是要在后金的皇宫里闹个天翻地覆,烧出个黎明。

    “。。。鉴于二贝勒阿敏,犯了以上十六条大罪,条条罪不容赦,经议政王及诸位大臣会商,理当处斩。”四小贝勒之一的多铎,此刻站在座位前,大声宣读着对阿敏的处置决定。

    阿敏面如死灰,汗如雨下,完了,没想到黄台吉一点情面都不讲,誓要将他斩尽杀绝。

    大贝勒代善欲言又止,既想出面讲情,保阿敏的同时,也是保住“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惯例,不让黄台吉专权,却又怕被黄台吉盯上,成为他的下一个目标,只以眼光拼命示意三贝勒莽古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