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求生记-第1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乌特拉部首领就叫乌特拉,一旦换了首领,部落名称自然就换了,达林台部也是如此。
平心而论,志文收羊毛的这个价格,实在是。。。低了些,一斤成品毛衣的成本,不过是收购羊毛的一两粮食和织毛衣的手工费用一斤粮,算上损耗和洗羊毛的费用,全部加起来不会超过两斤粮食,粮价再贵,折合成银子也不会超过一钱。
而一斤成品毛衣有几件?少则三件,多则五六件,每件毛衣商社用一钱五的价格收购,这利润,呵呵!
可羊毛在蒙古人眼里历来都没什么大用,现在废物利用,多少能换些粮食,他们都是喜出望外。
再说各个部落羊只总数不少,像达林台和乌特拉这样的部落虽小,上千只羊还是有的,只要以后不把羊毛扔了,一年下来,一只羊能剪下十斤毛,那就能换一斤粮了,上千只羊能在志文这儿换不少粮食,冬春之交青黄不接的状况将大大缓解。
“汤大哥在乌特拉也是帮他们种田吗?”志文注意到,越是小的蒙古部落,越是重视种地,达林台和乌拉特即是典型,再比他们小的部落,估计没有了,人口数量不足,很难生存下去。
“是啊,”汤和志笑道,“我在乌特拉和林远一样,就是教他们怎么种田的。”
“汤大哥,那些大部落,他们种田么?”志文很好奇,大中型部落的羊只多,但人口也不会少,食物的产出,如羊奶,平均到每个人头上应该是差不多的,小部落缺粮,大部落也不会例外。
汤和志摇头,“不种,这些人自命不凡,都不愿意种田。”
志文随即想到,前两天来的那个中型部落,在看到达林台部种的田后,眼神中明显流露出鄙夷和不屑,看来大中型部落对农事并不热衷。
“那他们粮食够吃么?”志文问道。
“一样的,都不够吃,”林远插话了,“那些自命不凡的部落,不过是仗着被后金册封为台吉,每年可以从辽东领些赏赐罢了。”
语气中是深深的不屑。
“还有,”汤和志接着说道,声音却是有些低沉,“要是还不够,那些大部落会联合起来,入关抢掠。”
“那看来年前这些人收获不小咯。”志文冷笑道。
汤和志点头,“这一次那些跟着后金打秋风的部落,想必收获是不少的,你们看。。。”
志文和林远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那里有几个中型部落之人,言行举止,极是张狂。
“。。。林远,和往年相比,他们是不是不太一样了?”汤和志低声问道。
“嗯。”林远认真地点头,“暴发户嘛,都是这样。”
“那达林台和乌特拉怎么不跟着黄台吉,一起入关呢?”志文目光灼灼,看看林远,又看看汤和志,想知道他们真正的想法。
“郑兄弟,你就别试探我们了。”林远说道,“塞外的其他汉人他们怎么想的我不清楚,但至少我和汤兄所在的部落,我俩能保证,绝不会去大明犯边。”
“不是所有的蒙古人,都愿意去寇边的。”汤和志也说道。
尤其是小部落,可战之兵就是十几个到几十个,就算全都去了,也分不到多少功劳,抢不了多少东西。
但只要有人受伤或身亡,绝不仅仅是受伤战士所在家庭折了一个壮劳力,损失惨重那么简单。
部落里派出去的都是最勇敢善战之士,不是短时间内能出现的,就是损失一个,对部落的影响也很大,要是伤亡的多些,失去了顶尖战力,几个马贼都能给部落带来灭顶之灾,整个部落会面临倾覆灭亡的危险。
所以,越小的部落,越不愿意去长城边上搅和,他们更喜欢的,是用自己出产的羊、马、牛,与汉人交换必须的粮食、衣物和用品,自己若能有粮食出产,以弥补不足,当然更好,所以他们对林远和汤和志这样的人十分尊重。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不论后金也好,还是科尔沁、苏尼特这些蒙古大部落,对他们这么点人也看不上,都不屑带他们去,达林台和乌拉特这些小部落,自然也乐得意地不用去。
原来如此,志文暗道,怪不得这些天来,那些小部落的蒙古人见到他们都是热情万分,就是那个中型部落的有些人,阴阳怪气的。
被林远和汤和志这么一说,志文心里对他二人替蒙古人做事的那么一点小小的心结,终于完全消失,又替他们操起了其他的心,问道:
“对了,林兄,汤大哥,现在羊毛有我来收,那以后你们替人牧羊,工钱有没有涨?”
原本志文想瞒着各部首领和牧主们,私下从普通牧民那里,以超低价收购羊毛的想法,完全是一厢情愿。
首先这些牧民敢不敢背着主家与人交易,就是一个大问题。
其次,这种交易注定了是私下的,是偷偷摸摸的,收购量小,一次两次还可以,要是大规模、长期收购的话,想要不惊动首领和牧主,是很困难的。
“涨了。”两人异口同声地笑着说道。
以前给人剪羊毛都是白干,现在嘛,托志文的福,他们剪三到五只羊的毛,能有一两粮食,具体数额,各部不太一样,不过总体就是这个水平,给多了,首领不乐意,给少了的话,又怕牧民们不乐意,出工不出力,或者干脆走人。
正文 第236章 神秘的那达慕大会
“林远呐,我这有封信,来,给我念念。”这天,达林台找到正在给志文帮忙的林远,把手里的东西递给他,没办法,这个时代,汉人大部分都是文盲,更别说这些蒙古人了,达林台虽是首领,也是个大老粗,大字不识一个。
林远一脸为难,“头儿,我也就是识几个字,要我给你念信,太为难我了吧?”
达林台牛眼一瞪,“那咋整?整个部落就你兄妹俩识字,我不找你,难道找孟根那混小子去?”
林远勉为其难地接过信封,照着封皮上的两个字念道,“请。。。”。
咂咂嘴,林远无奈地看着达林台,“头儿,第二个字我就不认识,让郑小兄弟替我们看看,不打紧吧?”
“行行行!”达林台很不耐烦地挥挥手。
“快,郑兄弟,帮我们念念。”林远一把将信封塞到刚才为避嫌而闪到一旁的志文手中。
“请柬!”,志文没有推脱,大声念道。
“咦,达林台首领,这可不是信件,而是有人要请你啊,送信的人呢?没和你说什么事儿么?”
“送信的人我不认识,就说有个那达慕大会,请我们参加,可时间地点啥都不说,让我自己看信,特娘的,这不是为难我么。”达林台抱怨道。
志文打开请柬,取出信件,飞快浏览了一遍,从上到下,从左至右的阅读方式让他很不习惯,两排汉字之间还夹杂着曲里拐弯的符号,应该是蒙文吧,倒也有心,可惜在达林台面前,完全是无用功。
“达林台首领,林兄,我就不照着念了啊,之乎者也的,我看着都头痛。”志文说道,通篇文稿,骈四俪六,文绉绉的,他要真照着念,估计没人能听懂。
“行,说说是怎么回事儿就成。”两人都答道。
“嗯,正如达林台首领说的那样,有人邀请你们参加那达慕大会,限部落首领和各部勇士参加,优胜者有丰厚奖励,时间嘛,我算算,还有八天,地方倒是离这很近,上面画了个图,都标出来了。”
志文絮絮叨叨地说着,面色突然有些古怪,这举办那达慕的地方应该就是之前他去掏空八家粮商时他们的驻地,请柬的落款,“晋北张家口范、王、靳、王、梁、田、翟、黄顿首”,他就没有说出来。
“到时候会有个重量级的人物出现。”
“谁?”达林台和林远异口同声地问道。
“多!尔!衮!”志文一字一顿地回答,这个人的名气实在太大了,大到志文这样一个历史小白也听说过。
他英明神武,率清军入关,夺了汉家天下。
他杀人如麻,剃发易俗,使神州汉风沉沦。
这样一个人,与已经被志文洗劫了一番的晋北八大粮商在一起,到底有何意图?
要接待多尔衮,举办那达慕,这八家人又筹集了一批物资?啧啧,这实力不错,这动作也够快的啊。
“只让各部首领和勇士参加?嘿,这不太像是那达慕啊。”林远嘀咕道,那达慕是蒙古人的盛会,有竞技,有歌舞,有娱乐,男女老幼,皆可参加,与其说是比赛,不如说是蒙古人的一场欢庆。
“看来就是借个那达慕的名头罢了,时间上也不对啊。”达林台也说道,“估计是大金想要以此选拔各部勇士吧。”
随后,半天不到的工夫,大金贝勒多尔衮即将莅临八天后那达慕大会的消息就在周围传开了,已经到达的十几个部落,全都收到了请柬。
作为后金名义上的下属,不论这些部落对后金的看法是什么,亲疏远近如何,以多尔衮的身份,都必须要去,而且得认真对待,不能打马虎眼。
“林远,孟根,你们就不要去了。”临近那达慕大会前几天,达林台在部落里选了五个已经成年的勇士,个个都是脸上有胡须,身上有胸毛的那种汉子,去参加此次那达慕大会。
而那几个虽然前景不错,但年纪还小的,如林远、孟根等,则没有带上,这些人是部落的未来,可不能因为一个所谓的那达慕和不知道价值几何的奖励,就把这些底牌亮出去拼。
“林远,我不在的这几天,你把部落里的事情负责起来,行不?”达林台问道,其他人他要么是不放心,要么是没那个能力。
“成!”林远干脆利落地答应。
“巴根,别仗着你是我儿子,我不在就到处捣乱,林远说什么就是什么,听见没有?”达林台大声地对他身旁的一个少年咆哮。
“听到了,额祈葛(蒙语父亲)!”少年懒洋洋地回答。
“大点声儿,我听不见。”达林台一脚踢在巴根屁股上。
“听!见!了!”巴根几乎是咆哮着吼出来的。
“嗯。”达林台这才满意地点点头,检查了一下随身携带的弯刀和弓箭,与另外五人一起翻身上马,径直去了。
“小子们,等着我们从那达慕凯旋而归吧,哈哈哈。”
一道悠扬的声音,蓦地从已经走远的达林台那里飘了过来,曲调虽然平缓,但歌声浑厚,这么粗旷的一个汉子,居然也能唱得这么如泣如诉,具有穿透力的嗓音,让志文身上的汗毛直竖。
不知道有多久没有听过歌声了,尤其是这么动听的歌声,虽然没有乐器伴奏,但也唱到了志文的心坎里,一瞬间,让他想起了前世那模糊的家,更清晰的,是这一世的家,陕北那个漆黑的窑洞。
“达林台首领在唱的什么?”志文偷偷拭了一下眼角,问身边的林远。
“草原在哪里,草原就在你的目光里,”林远轻声地为志文解说着这首歌的汉语释义。
志文双眼微闭,一边听着林远的解说,一边听着达林台那起伏的歌声。
歌声拖得很长很长,人已经转过山头不见了,还有袅袅余音,不绝如缕。
“草原在哪里,草原就在我的心底
草原在哪里,草原就在你的生命里
草原在哪里,草原就在我的梦里
草原儿女相聚在一起,草原就在我们的歌声里
今天在一起,明日又别离
草原祝福你,祝福你!”
一曲听罢,人已消失,志文心底突然涌上一阵不安,他有一种不详的预感。
此时此刻,其他部落也都在送行,请柬上说得分明,除了各部首领和勇士,闲杂人士,不得前往。
牧民们多以为大金是以那达慕的名义选拔勇士,不愿公开进行,都不以为异。
有兴高采烈的,那是对自己部落的武力有信心。
有垂头丧气的,那是觉得在那达慕上没什么指望的。
还有像达林台那样,把这次那达慕之行当做一趟游玩,丝毫不放在心上的。
正文 第237章 建奴骄纵
早春的清晨,虽然还是很冷,但是已经有了些许春意,至少寒风没有那么凛冽了。
志文穿着毛衣,身上热气腾腾,正在给围栏里的马儿们喂食,羊皮袄被他放在一边,其他人都还没起。
这段时间,他和薛平两人是吃怕了,喝吐了,其他人则是被各种交易累惨了。
自各部首领带着人去参加那达慕后,交易就少多了,志文他们总算能歇口气了。
为了让囡囡她们多睡会儿,志文主动承担了喂马的差事。
现在马的数量已经是四百多匹,又没有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