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我当皇帝 >

第276章

三国我当皇帝-第276章

小说: 三国我当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田丰看到赵风迟迟没有给出后续答复。

    从怀里拿出一份文书,双手呈上:“这是醉仙楼管事,送来醉仙楼夏季的收支情况。”

    虽然现在是八月,立秋都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

    但醉仙楼也不只是在一个县城开设。

    各地收支数据,汇报到晋阳醉仙楼徐福处,就需要花费半个月时间。

    徐福还要把各地醉仙楼的数据,另外统计一遍,然后在交给赵风查阅,时间上也就差不多了。

    别说现在还是汉代,数术方面本就不怎么便利。

    就算是后世,计算一个季度的财务报表,也需要个把星期的。
………………………………

第五百零七章 夏季收支

    熊大走到田丰身前,接过文书,然后转交给赵风。

    赵风接过文书后,直接打开,仔细阅读了起来。

    四月份,各地醉仙楼全部处于,严重亏损状态。

    其中中山国亏损粮食五万余石。

    常山郡亏损粮食六万余石。

    太原郡亏损粮食四万五千余石。

    光四月这短短的时间,就亏了粮食十五万余石。

    相当于之前中山国醉仙楼的半年利润。

    简直亏到了姥姥家。

    不过赵风也可以理解,毕竟是自己下达了不许涨价的政令,才导致的亏损。

    怪不得徐福等人。

    自从董卓更铸小钱后,钱币体系已经奔溃,基本都是以粮食来计价。

    否则几个亿,几十个亿的铜钱,想要数清楚,都不知道要花费多少时间。

    五月份,依然处于亏损状态。

    中山国亏损粮食九千余石。

    常山国亏损粮食一万余石。

    太原郡亏损粮食八千余石。

    河西郡、上党郡,亏损五千余石。

    这时候,赵风刚刚更改政令,醉仙楼除了馒头依然保持一枚五铢钱一个,其余的东西,全部跟着市场一起涨价。

    看到这份数据,赵风暗暗自得。

    还好政令改的早。

    不然,亏的赵风又会十分心疼。

    如果是帮助普通百姓,忍忍也就算了。

    问题是,价值越高的物品,一般都是世家、豪强、士族之人,消费掉的。

    这就不能忍了,这简直是在割赵风的肉。

    六月份的数据,差不多把五月亏损的,都盈利了回来。

    其中还新增了赵国的各地数据。

    统计后为盈利两千余石粮食。

    看到这份数据。

    赵风心里好受了一点。

    虽然只是维持在盈亏之间,但亏损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馒头导致的。

    而馒头的售卖,等于是在维护并州的稳定。

    起码并州地界内,没有出现太多的本地流民。

    相比于并州意外的各郡,那不知道要好到哪里去了。

    当然,这一切,都是因为赵风在无偿的付出。

    别看一个馒头一钱,好像亏损的不多。

    但是量大啊。

    中山国、常山郡、太原郡、上党郡、河西郡、赵国,几地人口加起来,稳稳的超过了两百万人。

    只要有一半人,每天购买一个馒头,就够赵风亏的了。

    巨鹿郡虽然也开设了醉仙楼,不过实际掌控权,却是在张燕的手上。

    所以巨鹿郡收支数据,是不会汇报到徐福手中的。

    赵风看完这份文书,提给田丰道:“元皓兄,你也看看。”

    熊大又从赵风手中,把文书转交给了田丰。

    田丰看完文书后,笑道:“醉仙楼维持并州稳定,功不可没。”

    “徐福应当赏赐!”

    赵风点了点头:“确实该赏。”

    “不过不是现在。”

    “先把功劳记下来。”

    “等以后物价恢复正常,在按功行赏不迟。”

    田丰笑道:“应该的。”

    “对了,徐福在后面问的问题。”

    “如何解决?”

    赵风沉吟了一下:“其实很好解决,就是限制馒头的供应量。”

    “这样馒头卖的少了,自然亏的也就少了。”

    “不过目前是以稳定并州为主。”

    “醉仙楼不赚钱,就不赚钱吧。”

    “反正我们从匈奴人那边,收购了大量的青铜器、青铜矿,来更铸小钱,去其他外郡收购粮食回来弥补。”

    “所以,我暂时还不想去处理这个问题。”

    田丰行了一揖:“丰观察了一下,市场价格的情况。”

    “最近两个月来,价值已经基本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

    “只要董卓那边没有大量的小钱,流入出来。”

    “以后物品价格,涨也不会涨到哪里去。”

    “秋收过后,百姓有了粮食,主公可以恢复馒头的定价了。”

    “对于粮食,我们永远也不嫌多!”

    赵风想了一下:“我们不能保证,董卓那边肯定没有小钱,继续流入市场了。”

    “你这恢复馒头价格的方法,还不如我的限购方案来的好。”

    “万一秋收过后,各地有了大量的粮食,董卓继续放出大量的小钱。”

    “市场价格,又会剧烈上涨了!”

    秦始皇的十二金人,董卓到底熔炼了几个金人(铜人),谁也不清楚。

    至于流入多少小钱到市场上,就更没人清楚了。

    估计连董卓自己都不太清楚。

    因为量太大了。

    田丰点了点头:“那就限购吧。”

    “就当让百姓继续休养生息好了。”

    “如果明年收购冬麦以后,价格依然维持在一定范围内。”

    “就可以恢复馒头的定价了。”

    “不能让一枚五铢钱一个馒头的情况,成为常态。”

    “否则日后还出现这种类似的问题,主公就不好办了!”

    赵风知道,田丰说的类似问题。

    并不是说钱币市场的问题。

    而是各种灾害来了后的赈济问题。

    至于常态就很好理解了。

    现在是特殊时期,价格特殊一点,大家也可以理解。

    但如果在一切稳定以后,价格还是这样特殊,那以后如果在涨价,就可能出现新的问题。

    本来明明是好事,到头来反而会变成了坏事。

    那就得不偿失了。

    就像后世。

    某些特殊物品,一直维持低价,是因为国家在补助。

    一旦国家停止了补助,物品价格上涨。

    百姓不会考虑之前国家补助了多少。

    只会抱怨某某东西又涨价了。

    这就是形成了常态。

    要说对错,其实谁都没有对错。

    国家为了维持某样价格的稳定,动用补助是应该的。

    因为一旦起了乱子,不但费钱,还要费力。

    百姓享受到了低价,是身为国民的福利。

    之后东西涨价后抱怨,也是正常的。

    这就是形成常态后的危害。

    赵风沉吟了一下:“那你稍后拟一份文书,交给徐福。”

    “让他通知各地醉仙楼,贴出告示。”

    “现在物价已经基本维持在一定的水平。”

    “原定政策是,官府补贴馒头价格,到秋收后正式结束。”

    “不过,我念及各地物价,日后还会有所反复,故而馒头销量,只是减半销售。”

    田丰听完,笑道:“主公这个说法非常不错。”

    “简直是一举数得。”
………………………………

第五百零八章 离开袁绍

    田丰接着解释道:“一来,让百姓知道,馒头维持在低价,是因为物价涨的太快,官府为了保证百姓能活下去,或者活的更好,才特意颁布的特例。”

    “以后就算馒头涨回原价,百姓也不会有所怨言。”

    “二来,主公又收拢了一波民心。”

    “尤其是非并州诸郡的民心!”

    “只要这些地方的民心向着主公。”

    “以后主公收复、收回各郡时,都能起到奇效!”

    “真应该早点让醉仙楼开设到雁门郡去的。”

    “可惜了。”

    赵风摇头笑道:“你我二人,就无须互相奉承了。”

    “雁门郡情况特殊。”

    “不处理好王家之事,暂时不宜行动。”

    “而只要处理好了王家之事。”

    “不但雁门郡,就连幽州代郡,醉仙楼也可以,一并开设过去。”

    田丰笑道:“那何时处理王家之事比较妥当?”

    赵风神秘一笑:“我心中早就有了计较。”

    “元皓兄还记得,我早先说过吧。”

    “让晋阳王家和祁县王家保持一点距离。”

    田丰点了点头:“主公是说过这事。”

    “还提点过治中从事王机。”

    “可惜他们两家,祖上本就是一脉。”

    “并没有把这事放在心上。”

    赵风摇了摇头:“不是他们不把我的话放在心上。”

    “而是祁县王家出了一个司徒王允!”

    “王允不死,他们岂会把我看在眼里?”

    田丰诧异道:“莫非主公已经知道,王司徒命不久矣?”

    赵风虽然不知道,王允具体是什么时候会死。

    但想来也快了。

    最多也就是这一、两年的事。

    赵风依稀记得,董卓死后不久,王允也死了。

    不但王允死了。

    王允在长安的一家人,都跟着死了。

    至于晋阳王家有没有受到牵连,赵风就不太清楚了。

    不过,那不是重点。

    重点是他们的支柱王允垮了。

    而且赵风还在很早以前,就提醒过晋阳王家。

    这就会让赵风,给他们造成一种未卜先知的神秘感。

    这种神秘虽然大家都听过一、二。

    但听归听,不一定真的会相信。

    但真要发生在自己身上,那就不得不信了。

    而且这种未卜先知的神秘感,只要埋到他们心里。

    他们以后就是有谋反的念头,也必须要打压下去。

    因为他们心里会担心,他们的谋反,也会被赵风未卜先知!

    赵风没有回答田丰的话,一挥手:“好了,下去办事吧。”

    田丰看到赵风不说,也不好多问,行了一揖:“喏!”

    说完,就退出了议事厅。

    冀州、邺县、辛府。

    跪坐在主位上之人,笑道:“在座的诸位,都是颍川阳翟的同乡。”

    “又都在袁公账下效力。”

    “我们平时应该多亲近亲近!”

    “我和郭图,郭公则,你们二人都认识。”

    “就不多做介绍了。”

    “我来介绍一下你们二位。”

    说完,伸手指向身穿褐色华服之人:“这位是我们颍川旺族,荀家之人。”

    “荀彧,表字文优。”

    “袁公待文优,可是待之为上宾!”

    “文优四兄,就是前些日子,凭一张口舌,就助袁公夺下冀州的荀谌,荀友若。”

    说到这里,然后有伸手指向旁边身穿蓝色帛服之人:“这位是颍川阳翟,郭家之人。”

    “郭嘉,表字奉孝。”

    “刚来不久,前几日还见过袁公一面,相谈甚欢。”

    “与公则兄是远亲关系。”

    郭嘉对荀彧行了一揖:“见过文优兄!”

    荀彧则对郭嘉回了一揖:“奉孝有礼了。”

    介绍是从年龄大的先介绍,这是表示对年长之人的尊重。

    这些人都是颍川人士。

    对于几人的年龄,自然都比较清楚。

    而行礼,需要年龄小的向年长的先行礼,这时年长的只要回一礼就可以了。

    等郭嘉和荀彧互相行完礼。

    跪坐在主坐上的,笑道:“大家难得共聚一堂。”

    说完,端起酒杯:“这可是并州弄来的醉仙酿。”

    “稀有的很!”

    “来,满饮此杯。”

    说完,就一饮而尽。

    这么说,也是在暗示郭嘉、荀彧、郭图三人,他是把大家当成知心好友的。

    不然也不会拿出这么贵重的酒,来招待众人。

    郭图大笑一声,直接端起酒杯,一口干了。

    郭嘉端起酒杯,闻了一下:“好浓郁的酒香。”

    “一闻就是好酒!”

    说完,一口饮尽。

    喝完后,感叹道:“好酒!”

    “醉仙酿名果然不虚传。”

    “以前只闻其名,今天总算尝到滋味了!”

    荀彧端起酒杯笑道:“确实是好酒!”

    “我也就偶尔喝那么一点。”

    “还是托四兄的福。”

    说完,也一口饮尽。

    几人酒过三巡。

    郭图放下酒杯,笑道:“我们都是颍川俊杰。”

    “诸位以为。”

    “这天下,会归于谁之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