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乞活 >

第587章

明末乞活-第587章

小说: 明末乞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岸,无数人翘首以盼着这座城市,各族的精英犹如遇上吸铁石的磁铁那样向这里汇聚着。

    如今应天人口已经超过了三百万,堪称这个时代第一大都市。

    地位的聚变也带来了生活上的巨变,原本古老的应天城格局开始极具改变,城市面积扩大了三倍,黄土青石路也变成了水泥柏油路,行走在路面上,有着走铁轨,马拉着的公交车,原本森森然的府邸也组建被一栋栋钢筋水泥的三四层小楼别墅所替代,原本广袤的半城连里的贵家豪绅开始一点点的消失不见。

    这可不是崇洋媚外,一方面城市人口增多,特权阶级减少,的确容不下那么大的建筑面积了,另一个方面,传统华夏土木结构房屋耗费材料不说,而且还极其愿意着火,重新入主应天,宋青书第一件事儿就是成立了消防大队,,然而不到一个月,这些从军中伤残人员抽调,当做福利的工作就差点没闹起罢工,失火的太多家了。

    就在这些失火的废墟上,钢筋水泥构成的近代楼房式建筑犹如雨后春笋那样冒了出来。

    曾经凝固的各个阶层也被活跃了起来,曾经令人看不起的商人如今成为新贵阶层,富有而令人尊敬,尽管有守旧的老世家书生天天在报纸上叫嚷着铜臭味,可新兴资产阶级提供了大量的税收与就业岗位,将话语权完全从旧有地主阶层手里夺了过去,也是个不争的事实。

    不过成为这么一座欣欣向荣的城市的主宰,可不是件轻松的事儿。

    金陵城,木瓜巷。

    “大家不要挤,让一让!”

    内卫部队组成的防御圈里三层外三层的隔绝着,绕是如此,也抵挡不住狂热而好奇的百姓,在十几万人围拢的圈子中最央,却是一个应天市民已经熟悉的铁轨车站,还有两根通往远处的铁轨。

    只不过今个与众不同的是,拉车的马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车头前一个古怪的大锅炉,现在还在丝丝的喷射着蒸汽,两个工人不断的向锅里里铲着煤炭,大冬天的,一股子暖意倒是老远就能感受得到。

    当然,令人惊奇的还不止这一个,还有个比熊猫还要珍惜的生物,宋青书!

    堂堂内阁首辅与新动力机车站在一起,内圈简直被记者与编辑给包围了,幸好这年头没有闪光灯,大家构图还得靠着手里炭笔沙沙沙的素描,不然的话,宋青书还不得被灯光晃糊了。

    还真是屁股决定脑袋,后世还是个小宅男的时候,宋青书很羡慕电视里那些大人物,走到哪儿哪儿都有人恭敬着,伺候着,曝光着,可如今,真成了自己梦想中的大人物,宋青书却发现,烦恼实在太多了,最重要一点,他几乎牺牲了绝大部分的私人时间,每时每刻要出现在公众眼中,这不,才刚刚从视察宝江万吨钢材厂建成的路上回来,又是一肚子着急的投身到这蒸汽公交车的首航仪式。

    还要面对各种刁钻的问题,比如眼前这位,估计是儒林报的老古董出身,正一肚子愤慨的对着自己质问着。

    “圣天子垂拱而治,天子牧民,教化为主,使人知礼仪,孝父母,敬官长,忠君国,可宋大人您这两年大兴土木,以奇淫巧技大行其道,以金银商贾败坏人心,如今大家开口商财,闭口金银,首辅大人,您难道不觉得正在将大明拖向人心不古的深渊吗?”

    哪个蠢货把这老不死的放进来的?

    嘴角都微微抽搐起来,勉强宋青书才保持住风度,没有骂人,依旧是一副笑容可掬的模样,可却是无比犀利的反问着。

    “老先生,既然如此,你为何还穿衣服?”

    “首辅大人这是何意?”

    真跟立马打了鸡血那样,这老头子整个人都露出一股战斗机般的精神,仿佛真抓到了宋青书把柄那样,对此,宋青书又是无奈的摇摇头。

    “螺祖缫丝,有巢氏建居,黄帝发明指南车,要按照老先生所言,可都是奇淫巧技,既然如此,老先生您也别穿这丝绸衣服,坐着马车,住着砖瓦小楼了,干脆如老子所言鸡犬不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到野外找一处洞穴极乐修仙岂不美哉!”

    一番话气的那个老古董差不点没晕过去,也真是生怕他来碰瓷儿,来个恼羞成怒晕倒在地,宋青书又赶忙抢先着大喊起来。

    “诸位,技术从来不是什么奇淫巧技,它是真真正正推动历史进程的法宝,如火枪大炮,可以帮助我们抵御建奴蒙古的侵袭,不会重蹈南宋覆辙,又如同这眼前的蒸汽机,它能拉动千斤重物,免去牲畜挽力之所不足,有了这东西,公交运营的话费将节约一半还多,能让市民们更加便捷的抵达自己想去的位置!”

    “今天,是个跨时代的日子!”

    说着,宋青书还进行了一个亮相动作,指向那车子,就在所有记者与名人的瞩目下,这第一列蒸汽公交车的“司机师傅”也拉动了控制杠杆。

    一秒钟,两秒钟,半分钟,宋青书的嘴都有些笑酸了,这破玩意居然没动!

    就在这诡异的一幕中,估计司机也是急眼了,狠狠地一脚揣在锅炉上,轰隆一声,似乎什么被卡住的东西可算放了开,喷着蒸汽,这沉重的大机器拉着三节一百多个座位的车厢,终于是缓缓向前运动起来。

    啪啪啪啪,激烈的掌声也终于响了起来,虽然大家嘴角都有点诡异的味道。

    今天可算是给宋青书功绩上新添一笔,《首辅大臣出席首列蒸汽公交运行》,《钢铁时代来临》,一幅幅大标题开始出现在报纸上,这头望着远去的蒸汽公交,一个个记者苦思冥想的编写稿子时候,人群中,脸色笑的发酸的宋青书,却看到个戴着记者帽子,穿着一身皮夹克,哪怕在这个时代记者中都显得前卫而另类的一个丫头向自己拥挤过来。

    “我的公主大小姐,本相可是第一时间派人通知你了,是你没来的……”

    看着朱媺珿这个从旧时代帝国公主被自己成功忽悠成新时代媒体先锋的丫头,宋青书还真是有点露怯的耸耸肩解释着,然而,出奇的没有第一时间大吵大闹,朱媺珿反倒是贴在宋青书耳边,脸色焦急的小声说了几句。

    在不少小报猥琐的提笔标题,《内阁首辅与帝国公主不得不说的故事下》,宋青书脸色也是不可思议的一变,旋即跟身边人急促的吩咐两句,留小宝在这儿接着主持,自己急促的跟着朱媺珿,迅速消失在了人群中。

    …………

    后世,许多东西官方还没弄清楚,媒体却已经传播曝光出来,媒体似乎总要快政府一步,如今,这网络时代的奇迹居然发生到了十六世纪大明的头上,宋青书的情报机构还没获得的消息,居然被朱媺珿这个自由先锋报的总编给知道了。

    就在朱雀大街自由先锋报的总部大楼,朱媺珿办公室中,一个坐立不安的中年商人模样家伙双手绞在一起,额头上汗珠子不断向下滚落着,听到办公室门被推开,他也是一个激灵蹦了起来,旋即无比激动的冲到了宋青书身边,想要下跪,忽然想起帝国法律已经废除了跪拜,只能尴尬的鞠个躬。

    “拜见首辅大人!”

    可宋青书却比他还要激动,急迫的猛地抓住了他的手。

    “你带来的消息是真的,建奴已经开始大规模进攻登州,而且还有炮舰,轰击了登州港口?”

    “回大人,千真万确,小的可以以性命担保,在登州外海,小的营救到了被建奴战舰轰落水中的咱大明水手,如今莱州也开始戒严了,而且倭海总商会也在渤海黄海上开始传播消息,防止我大明商船卷入战火。”

    终于是松开了手,宋青书禁不住眉头紧锁起来,这他才把宋勇忠派遣到北方,旋即出了这么一档子大事儿,他就是用脚趾头想都可以想出,两者之间的关联,而且更重要一点,建奴出动了战舰!

    如今宋青书最大的优势就是这些战争机器!整个东亚海面上,它是独霸的,一但建奴的战舰也像二战时候德国的潜艇编队,狼群战术,不断打击自己的贸易,对于如今正在蓬勃发展的大明帝国来说,简直是灾难!

    “内阁大人,有什么需要小的去做的吗?为了大明,就算把小的手头的船全都押在里头,小的也在所不惜!”

    前一阵印度远征之战,大明帝国曾经发动了数千条商船运送给养弹药,如今,显然这商人也是想起了这个惯例,要为登州战场运兵,然而听着他热心的问话,宋青书却是愣了下,旋即重重的点了点头。

    “有!”

    “本阁需要你,先行保密!”

   :。。


………………………………

第七百九十三章。国债

    这件事儿还真是很棘手,想想前一阵子大明商人在印度遭遇不平等待遇后,举国上下沸腾的模样,越来越踊跃的大明帝国爱国心与认同感一向是宋青书的帮手,可这一次,却成了他的阻力。*随*梦*小*说 。lā

    其实哪怕做梦,宋青书都想着和建奴开战,然而,松汉铁路尚未修建成功,与建奴决一死战实在不是个好时机,这可和讨伐莫卧儿帝国不同,一但与建奴决战,就是双方你死我活的战争,一但战胜,大明帝国将收回全部北方的领土,同时承担着三千万人口到五千万人口的冲击。

    这可不是在印度领土上,几万兵马杀杀人,放放火,挫挫印度佬的锐气,再拿点赔款那么简单。

    可一但消息传了出去,依照国会如今的形势,恐怕所有人都会第一时间将票投在北伐至上,把怕是一些人也清楚的知道北伐还不到时候!

    就如南宋时候,支持北伐的岳飞,韩世忠是忠臣,而秦桧,贾似道等反对派则是奸臣,没人扛得住舆论的压力,包括一手打造出如此帝国的宋青书!

    “三天,最多压三天,自由先锋报如果不报!就失去了这个先锋的意义!”

    看着宋青书又是把目光转到自己身上,依靠在办公桌的朱很是苦恼的捋了捋头发,放弃第一时间爆料如此重大新闻,对于她这个已经将激情与人生目标融入到事业中的女强人来说,是何等的痛苦。

    宋青书可想而知,故而,他也是感激的点了点头。

    “多谢!”

    旋即宋青书就是再一次火急火燎的奔出了办公室,走廊里,似乎都能听到他的咆哮声。

    “马上召集帝国统帅部,绝密会议!”

    …………

    事态来临的犹如暴风雨那样,虽然没有后世那种网络传播途径来的快,然而随着接二连三的船主在松江港口靠岸,报告损失的同时也将那令人恐惧气愤的消息传回了江南。

    《登州外镇大屠杀,惨绝人寰!

    《登州城墙被攻破,张好才大人率领无畏的帝**团进入巷战!

    《战场喋血记!黑烟中的登州。

    港口上,几乎帝国的记者都汇聚在了这里,每一条北归的商船靠岸,都要上前采访一番,不到三天,哪怕远在福州,广州的报局都通过飞鸽传书知晓了这一重大消息,整个帝国简直比去岁莫卧儿帝国挑衅引起的反响还要大。

    毕竟莫卧儿帝国虽然可恶,可也仅仅损失了帝国一小部分利益,甚至一些腐儒还巴不得那些下贱商贾死在国外,可建奴却是插在大明帝国心头的一根刺,最远吴三桂豪格的兵峰已经抵达两广边缘,偌大的江南到处都有他们烧杀屠戮过的痕迹,对于他们,江南人谈之变色。

    前些年,辫子兵来了,甚至可以止小儿夜哭,就算是宋青书在江南强势了一把,通过宜兴之战和鄱阳湖大战,将染指江南的建奴势力彻底打了出去,让大明腰杆壮了点,可主动向北进攻依旧是江南明人不愿提及的问题,大家都被建奴那汹涌澎湃的骑兵打怕了。

    就像当年南宋那样。

    可事情不是视而不见就没有的,一部分南逃北人依旧坚持着要北上打回家园,而且总是有北方的消息传来,这一次更是成了绕不开的坎儿了,当恐惧积累到了一定程度,爆发出来的将是前所未有的愤怒以及破坏**。

    登州之屠就撩拨起了大明帝国公民们心底最后一捋底线。

    后世革命战争其间上海工人大罢工的架势都被拿了出来,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自从报道把消息散播了出去之后,整个江南都变成了一锅沸腾的滚油,更是有无数青壮年再一次堵在各地兵部预备役门口,主动要求参军上阵。

    这在封建时代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一幕。

    虽然华夏的政治家一向是脱离民众,高高在上,然而政治毕竟是民意的集合题,更何况这些年一系列的改革,已经拉的大明帝国决策机构贴地气了许多,更何况登州之屠也影响了大资本家们的利益,这两天突然召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