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乞活 >

第324章

明末乞活-第324章

小说: 明末乞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积累力量与东虏决战。”

    “依学生所见,杨嗣昌的建议不能听!”

    沉吟了好一会,还是张煌言第一个开口分析道,一伸手把地图扯开,指点着上面详细的布置,这个历史上靠着一张嘴维持了南明十多年的鬼才阴仄仄的解释起来。

    “最能妨害卢象升决战的,还是兵力,南北两路剿贼大军可还盘亘在湖广,中原呢,尤其是洪承畴部,前些日子还像两淮移动了,取得了政治妥协,再不松开漕运,皇帝肯定比不会再忍,到时候洪承畴,熊文灿挥军东进,正好打了咱们,两处战场以此为主,就可以顺理成章和东虏议和了!”

    “他娘的,杨嗣昌这是卖老子了?”

    虽然考虑过弊端,可是宋青书还真没往这处想,听的他忍不住骂出声来,忍不住直接拿起杨嗣昌的书信随手扔进火盆里,转眼烧成了一堆灰烬,不过看着飞灰飘荡,孙传庭还是忍不住露出了些难色。

    “大帅,要是这次逆了杨嗣昌,恐怕日后他找麻烦的时候就多了,如今杨文弱正值皇帝信任,和他作对,不是良策,不若各听一半吧,把长江放开,让漕运顺利,咱们也不出兵,坐看北方朝廷党争即可。”

    “不!不!大帅,学生认为,兵还是要出的!而且还要出的有技巧,这次正是再给朝廷一个假象的时候!恐怕卢象升给大帅下公文的同时,庐凤总督马士英马大人也会接到督军北上的命令,咱们先拒绝,等马大人督军时候,就会给朝廷造成个错觉,庐凤总督总能控制住咱们。”

    “朝廷信任督抚,只要可控制,就算打退了东虏,朝廷对咱们秋后算账的力度也会降下来,至少如今房县曹操,古城八大王可是骚动不已,不解决他们,朝廷不会再对咱们动手。”

    摇头晃脑中,张煌言那张其貌不扬的小黑脸上很是一种诡谲的表情,不屑的冷笑着:“杨嗣昌就算受宠,也不过是一个阁臣,这次与东虏议和,他的声望必定下降不少,这次北上,只要咱们和诸军一样在外围看热闹即可,这样也不会太过于刺激他。”

    “正四六隅十面张网计划是杨嗣昌的政治核心,打退东虏,他还是要回头解决民变问题的,今年又是全国大旱,还有练饷,剿饷暴增,恐怕明年又是贼势大炽,卷土重来,大明朝,还是太平不了,只要咱们还有用,杨嗣昌就不敢对咱们下死手!甚至他还需要倚仗大帅。”

    这头,张煌言目光炯炯的看着宋青书,沉吟了片刻,宋青书也终于点了点头。

    “伯雅先生,回去调动军队吧,这次本帅要把安庆三个师,凤阳两个师,还有乞活军三,五,六师全部带上,这些军队绝大部分都是新招募的,训练的太久了,让他们上上战场见见血也是好的!”

    宋青书都这么说了,孙传庭也不得不应下来,不过这次宋青书出兵规模实在有些超乎以往,他那张扑克脸上亦是带上了不少难色,最后方才一点头。

    “大帅放心,末将定为大帅看护好后路,督好后勤!”

    …………

    如同张煌言的决策,卢象升的公文乞活军执行了一半,放开了漕运,长江下游已经被扩张的江南运输公司吞并的漕帮也恢复了工作,从湖广四川浙江运来,挤压在应天府的粮饷终于以一个正常的速度流淌向了京师,支撑起了北方抗虏的战争。

    可卢象升传檄乞活军北上勤王的命令,却被宋青书随便找了个肾亏的理由推迟了。

    不过乞活军的备战却是如火如荼的展了开,这次打算把江南乞活军将近七成的兵力,多达八个师投向战场,乞活军从成立到如今,见到朝廷的粮饷还不到一千两,宋青书也不指望朝廷那点破烂,为了转运粮饷,两淮出动的后勤兵勇至少也得三万,和在一起差不多六万人马。

    要支撑这样一只大军一直保持战斗力,所需要的后勤可是巨大的,一人一天至少要三斤粮食,就算有罐头这等高蛋白的食物,也得两斤左右,加上战马,运输的牲口,以作战三个月时间计算,至少需要粮草二十万担,罐头一千六百二十万个之多,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还好八月份,江南早稻也开始了秋收,正好趁着拒绝出兵命令这段时间,开始,采购积累物资。

    这段时间,孙传庭刘宗敏都是待在安庆忙碌起来,可宋青书却是始终待在应天,还有件事令他颇为烦心。

    上一次,施琅三个月就从马尼拉返回应天了,可这一次,带着五条大船,上千安庆一师将士以及水手,施琅却已经走了小半年还没个音讯,这年头连个无线电都没有,不容的宋青书不担心。

    这天,宋青书还是焦虑的待在龙江船厂办公室,一面等候着施琅的消息,一面批阅着各处人员物资的调动,批着批着,外头,忽然一阵喧哗声,听的宋青书立马箭步穿到窗前,的确有十多条大船缓缓进入港口,不过却是海捕的渔船归来,看着成桶成桶的鲜鱼被码头工人忙碌的搬运下来,宋青书旋即失望的走了回去。

    可就在这功夫,门口忽然被人粗暴的推了开,曹三喜,张明性两个公司大股东面色阴沉的走了进来,他俩这幅表情倒是吓了宋青书一跳,忍不住惊愕的问道。

    “出了什么事?二位,连进门的礼仪都忘了吗?”

    宋青书明显有点不高兴,听的张明性却是立马脸色一悲催,急促的抱了抱拳。

    “东家,事急从权了!出大事了!”

    急促的从城内出来,抵达郊外,应天附近,大批的早稻已经被收割成捆,然而加多宝商号的收购掌柜的却是仅仅能在一旁满头大汗的看着,眼睁睁中,这些粮食全都被打包装车,却是向长江以北运输而去。

    “怎么回事?”

    这一幕,看的宋青书的脸色亦是阴沉了下来,如今乞活军要养军,还要养工人,粮食生意已经缩小了不知道多少,自己存粮都是紧巴巴的,全指望这次秋收屯粮,可是粮食却收不上来了。

    绝不止应天这一方,曹三喜几个已经急成这副模样,说明这个现象恐怕是普遍的,满心焦急,宋青书急促的开口问道。

    “回东家!”

    收购掌柜的那张脸都快哭出来了,悲催的一个大鞠躬。

    “今年不知道为何,所有地主收的租子全都要粮食,不允许佃户私自卖出,而且他们似乎达成了什么协议,所有粮食,只卖给扬州那帮家伙!”

    这下事情有些棘手了。


………………………………

第四百五十三章。人祸

   

    

 

    
    

  

   

    孔老夫子古话说得好,麻子不是麻子,坑人吗!这会儿就在乞活军磨刀霍霍要去北上参加卫国战争,正需要囤积军粮时候,来了这一手,那感觉,就跟女神好不容易被灌醉了,宾馆也开好了,偏偏提枪上马时候就没安全套了一样令人抓狂。

    出去巡视了一圈,偌大的应天府近郊,就没有几家愿意把粮食卖给自己的,满嘴大火泡,宋青书憋屈的回了龙江船厂指挥中心。

    接下来十多天,坏消息接二连三传了来。

    “苏州粮食流失了七成,常州粮食流失了八成,松江本来就不产粮食,这儿抢购到差不多一半,也只有两万担,淮安,扬州,滁州本来就是扬州盐商的根据地,这儿连五千担粮食都没收到,剩下庐州,和州,太平府,宁国府的早稻也流失了将近六层。”

    “今年原计划屯粮三百万担,早稻一百万担,如今其中八十万已经被扬州盐商抢购,剩下的,就看湖广那面能不能多挤出一些份额了。”

    情报秘书李香君那张红嘟嘟的小嘴,贝齿银牙开喝间倒是别有一种风情,可惜清晰的声音听的董事会中几人全都是垂头丧气的,尤其是曹三喜,老家伙忍不住狠狠一敲桌子:“他娘的这帮刁民,那年不是咱们商号给的高价,说翻脸就翻脸呢?”

    “曹东家,也不能怪农户,毕竟南直隶的土地几乎都控制在地主世家手里,这次他们也是受害者,盐商没有咱们的运力,他们也不管漕运,只从地主手里卖光官府逼迫完税,如今两淮大地到处都是破家的民户,昨天九门提督还刚刚拦了一波难民。”

    李香君的父亲是个卫所军官,这年头卫所几乎就是个大田庄子,所以李香君出身也是接近农户,听着曹三喜的抱怨,忍不住开口辩驳着。

    “行了,这事儿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复社,就算在市民中影响力他们拼不过咱们,对这些当地大户的影响,咱们却是拍马都赶不上,当务之急不是找谁算账,而是如何解决困境,伯雅先生,今年英霍山区还有凤阳,安庆的屯垦如何?”

    无奈的打断李香君,宋青书又是犯愁的撇过脑袋,这问题问的孙传庭那扑克脸亦是拉长成了苦瓜脸。

    “大帅,今年大旱,凤阳府本就贫瘠,番薯,土豆,玉米还有稻谷加一块只有五百万担左右,英霍山人口几乎全都要从中拨粮,而应天府这面大帅先后招募的工人多达五十万,也需要发放粮食,这些,就算紧巴巴也只能撑到下次秋收前,没有存余。”

    “大帅,实在不行停掉工人粮食,改回原来的月俸?如果这样,至少能挤出二百万担粮食!”

    孙传庭的建议听的一大帮子股东都是跟着怦然心动,就算减去二十万担军粮,一百八十万担各种杂粮也够他们在北方销售一阵子了,这已经不是钱的问题,万一手头没有粮食,他们的粮店就得关门,而这次拥有充足货源的两淮粮商又可以趁机夺回市场。

    “不,不可以!”

    想都没想,宋青书就否决了,而且看着股东们红彤彤的眼睛,他还站起来,重重做了个罗圈揖,凝重的说道。

    “诸位,这两淮是盐商的地盘,咱们北人凭什么立足的,凭的就是这些工人支持咱们,要是让工人再次吃不饱饭,他们还会像上次一样支持咱们吗?况且粮食一年利润才多少,区区四五百万两,这些工人每年创造的财富多少,至少两千万到三千万两,就算丢了粮食市场,咱们也不能因噎废食啊!”

    这话说的一大帮股东哑口无言,仔细想想,却真是细思极恐,一时间居然都没了声音。

    “那大帅,依照您的意思,今年北方粮食市场就放弃了吗?”

    “不,加价去湖广,这次咱们把收购价格提升到一两!我就不信,还抢不过那些粮耗子?”猛地一拍桌子,宋青书咬牙切齿的说道。

    …………

    伴随着秋收,激烈的粮食大战在江南肥沃的土地上拉响开来,的确是没有永恒的盟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加多宝商号的收购价格提升了一倍,还真令不少原本答应卖给扬州粮商的地主员外反了悔,让商号稍稍扳回一局。

    然而这一次扬州盐商却是铁了心与宋青书作对,没过几天,他们也把收购价提了上去,而且提到了一两一钱,而且他们居然和熊文灿勾搭上了,顺势挤占了湖广的粮食市场,逼得宋青书一咬牙,第三次提升价格到一两二钱。

    不过,不止加多宝商号在前进,敌人也在前进,扬州新成立的泰日天票号就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徽商募集了比往年多几倍的资金,这次他们直接把收购价格提升到了每石一两五钱。

    加多宝商号铺开的摊子太大,就算是票号也同样拥有巨量资金,却也不是这么拼的,终于,这次商战从宋青书到手底下的晋商,都被人狠狠上了一课,依照士子与士子家关系纽带,还有盐商那雄厚的资金,一直到九月份,江南主要产粮区的绝大部分粮食都被扬州盐商收购在一起,乞活军前后收购的粮食也不过一百万担。

    只不过这次粮食大战,受创最深的既不是宋青书的北商集团,也不是徽商与东林党联盟,而是大明王朝。

    羊毛出自羊身上,花大价钱购买来的粮食,卖出去自然也不会便宜,原本苏州粮店临近秋收,稻米已经掉到了一两半一担,这次直接涨到了四两,甚至还有往上涨的趋势,在这个普遍收入只有一两,甚至不到一两的江南,这带来的后果,就是新的一**破产。

    真有种自讨苦吃的感觉,不少跟在后头吆喝的贫苦士子忽然发现,自己也活不起了,原本的中产之家豁然清贫,原本城镇化已经相当繁荣的南直隶,浙江,居然出现了返乡浪潮,无力养活过多人口的大户之家放逐了数不胜数的奴仆,富庶的江南,居然也开始了饿死人!

    “老爷,求求你,给口饭吃吧!”

    “老爷,买个丫鬟吧!我,我不要钱,只要能让我娘俩有口饭吃!我很乖的!”

    “求求你,我已经好几天没有吃过饱饭了!”

    马车沿着东华大道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