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大隋-第1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盐湖城就建在盐湖边上,城池所在之地,正好是湖边的一个坡地上,一面靠湖,又居高临下,地形很好。整个城堡周长约二里,一个正方形状,四四方方,每面约半里长。外面以石头和泥土垒城,城高二丈,建有四门,其中西门为水门。城墙上有女墙,突出的马面,城楼,角楼,箭塔,甚至还在城门口修了一个小瓮城,城外还挖了濠沟。这让凌云很是满意,这座城堡有了不错的防御能力。
盐湖原本是小城,可如今却已经取代白马陂成为这里的中心堡镇。分舵堂主是燕云十八骑之一的贺兰弘,守备则同样是凌云的老部下刘鹰,而曾经掌控着这里的拓跋家族少家主拓跋小刀。如今挂着盐湖城城主的位置。贺兰弘、刘鹰、拓跋小刀三人同掌盐湖城,刘鹰统兵,拓跋小刀管民事,贺兰弘则掌监督刑法。这样的设置,有些类似于明朝时朱元璋对行省的权力的分立。管兵、管民、管法分开,相互监督,不让一家独大。
“刘鹰。我给你带了一批长弓过来,你接收下,装备给盐湖守备。让他们勤加训练。”凌云直接招手刘鹰过来。
当初刘鹰三兄弟随自己南下,结果刘虎刘豹都战死了,仅剩下刘鹰。对于他,凌云总是有些感激的。因此他一到盐湖城。第一个跟他说话,也是提高他在盐湖的地位。与刘鹰说了几句话后,凌云才转过头来和拓跋小刀和贺兰弘说话,贺兰弘也是自己的老部下了,说话也不用那么客气。倒是这个拓跋小刀,虽然拓跋横刀如今全力投靠自己,但拓跋家在盐湖的影响力依然巨大,当初也是因此。最后才让拓跋小刀出任了城主。这个时候,凌云也得小心笼络拓跋小刀。
“小刀。短短时间,盐湖城就已经有如此规模,你这城主当的很尽职,该当好好嘉奖表扬。”
“盟主谬赞,小刀愧不敢当。盐湖城上万人马,整日修筑盐湖城池,至今也只初步修好了外墙,实在有愧盟主重托。”拓跋小刀得到父亲指点,知道这凌云看起来总是温和不已,可实际上手段却狠辣的很,因此不敢有丝毫大意,姿态做的很低。
一番寒暄之后,凌云带兵入城。
登上盐湖城楼,打量着那那一片白色的湖面,可以看到,除了城里还在赶建房屋商铺等,城外也还有不少的人,那些人也都是盐湖城人马。
“那些人在收盐。”拓跋小刀介绍道,盐湖城正是因为面前的这个盐湖而名。盐湖是一个大咸水盐,产盐。过去盐湖分舵在这里建寨,就把持这里的盐买卖,是一笔不错的收益。虽然说大隋立国之后,对盐并不实行专卖,甚至不收盐税,可这里毕竟是塞外,中原的淮盐、解盐、川盐、青盐再多,也卖不到这里来。草原上的牧民,大多是从这些散布于草原上星星点点的盐湖中取盐。
凌云仔细听着拓跋小刀的介绍,越听越是皱眉。
白海盐湖很大,可以堪称是坝上草原附近的第一大盐湖,而且数年来,自慕容恪和拓跋横刀当年联手击败了对手后,就一直控制着这个盐湖的产盐。可是守着这样的一个宝山,盐湖每年产盐不过三万石左右。就这么点产量,拓跋小刀还说的眉飞色舞,很是得意。
凌云略略一合计,一个人一年大约吃盐十斤,光是猛虎盟这十来万人口,一年就要消耗一万多石盐。这么一算,拓跋家以前守着这么大一个盐湖,其实每年的产量不过是供应二十来万人口而已。
“这里的盐卖价多少?”
“每斗十钱,一直如此。”说出这价格的时候,拓跋横刀脸上全是满足。一斗十文,卖的可是比粮食还贵。粮食还得春耕秋收,而这盐,却是直接湖里取就是了,真是笔好买卖啊。这些年来,拓跋家每年都能从这盐湖里赚上好几千贯呢。可惜如今这盐湖已经归属到盟中了,想来还有些可惜。
而凌云听到这价钱,却是在直摇头。这盐价比起唐宋明清盐专卖下的盐真是便宜,可他感叹的还是这盐湖的产量,一年居然只有三万石盐,年收益三千贯钱。这真是抱着金饭碗要饭啊。
想想看,一个人一年起码吃盐十斤,十个人差不多就是吃一石,十万人吃一万石,若是能销给一百万人就是十万石。而且这个时代的人吃盐明显比后世要多,特别是要拿盐腌菜腌肉防腐坏,需求极大,一人需盐量翻个两三倍都不成问题。而这么大的一个盐湖,盐产量不是问题,只要有多少销路,就能卖多少盐。一年要是销个五十万石盐,每斗盐十文,也得有五万贯进帐。而在他想来,这方面也还能提高,盐湖现在产的盐是最粗糙的盐,根本谈不上加工,因此盐价很低廉。实际上别看盐价是粮价的两倍,可一个人一年得吃好几石粮食,却最多只吃几十斤盐而已。盐需求少,因此就算价格高一些,也花不了多少钱,这里完全有个上涨空间。如果能把盐进行再加工,把盐的质量提升些,那每年的盐利润能再翻上几翻不成问题。
一想到,本来可能是十几万几十万贯的大买卖,结果被拓跋家做成了几千贯的生意,凌云顿时就有种淡淡的忧伤。
其余这个盐买卖真的有利可图,且是有大利可图。怀荒的位置,正好处于河北、河东和草原交界,向往可达河套东突厥汗庭,往东达奚、契丹等地,以怀荒为中心,周边是是一个极大的市场,人口众多。而他们最大的竞争对手,河北的海盐,江淮的淮盐,河东的解盐,蜀中的井盐、河西的青盐,都是距离北疆这一线很遥远。而盐这种商品,和粮食一样,都是最受限于运输距离的。距离一长,运输费用就高,利润就薄。盐湖的盐比起那些盐来,在这就近销售,成本上占有极大优势,若是能把质量提升上来,甚至能卖到各南面的河东河北地区去。
出城策马沿湖而行,可以看到湖边的采盐人采盐的过程,他们完全就是最原始的采盐方法。这种采盐法,不但产量极低,而且采出的盐也谈不上什么品质。
这种采盐方法,其实和此时其它地方差不多相同,都是天然结晶,集工捞采。这种原始的采盐方式,还极怕雨涝,一旦遇到雨涝,则影响极大。他抓了一把采好的盐,盐颗粒不匀,大小都有,而且颜色带黑,放嘴里偿了一点,极苦涩。
凌云知道,如今中原的盐,以淮盐产销量最高其次是河东解盐,然后是蜀中的井盐、河西的青盐。这些地方的产盐,都已经开始进入了盐加工时代,他们产出的盐开始按加工程度,分成不同的等级,会销售不同的价格,上等的盐卖给那些贵族豪门,价格高昂,那些精加工过的盐,盐如白雪,其味又美。凌云记得河东盐池的盐,到了唐代时,采盐的方式已经改变,不再是原始的采捞法,而是发展出了垦畦浇晒法,这种采法不但解决了只能依靠天气采盐的劣势,还大大提高了盐的质量。通过在晒卤过程中添加淡水,来提升盐质。天然的卤水中含有许多杂质,一旦成盐,颗粒松脆,缺少光泽;有苦涩味道。而用新法勾兑淡水;则起到消除杂质的作用;使盐颗粒坚硬色白,而无苦涩味道,大大的提升盐的质量口感。
好的盐,不但能卖上更高的价钱,同时也能销售给更多的客户,售出更多的销量,自然也就能赚更多的钱。
凌云沉思着,自己就有着此时最先进的盐湖采盐制盐和加工技术,这里又是燕山北麓最大的盐湖,这还能捧着金饭碗哭穷?而且,自己还要人有人,手上正好有大量的人口如今从各山寨搬出来,全都闲的无事呢。
把这些闲着人手拉出来,教给他们先进的采盐和加工盐技术,然后自己恰好又在建一个怀荒边市,到时这些高品质的盐往怀荒集市上一摆,还怕没有销路?还怕没有钱赚?
弄好了,这可是年产十几万,甚至是几十万上百万贯的大买卖啊,甚至能成为怀荒镇本地支柱产业之一。
想到这里,凌云自己都不由的激动起来,自己怎么当初就没有想到呢?
第138章
季瑶在下面的庭院里与灰风一同嬉戏。
凌云从二楼的窗台上看着这一切,季瑶坐在院里槐树下的秋千上面,轻轻摇荡着,小狼灰风此时已经长成了一只大狼,灰色的皮毛泛着油光,四肢强健,超过了五十斤的重量。无论秋千荡向哪边,灰风总是不知疲倦的跑去追逐,季瑶看着灰风吐着舌头不知疲惫的追逐奔驰,高兴的发出银铃般的欢笑声,然后不时拿脚尖去越发的挑逗着小狼。灰风玩的很高兴,季瑶也充满轻松。凌云突然来到盐湖城,让季瑶惊喜万分。她整个人都好像焕发了光彩,脸上充满了欢笑,眼眸也是透着神彩。如今她坐在秋千上,穿着蓝色的纱裙,如同一只穿花的蝴蝶,穿梭在花丛之中。
这个女子需要的只是他的一点温柔而已,哪怕她整日呆在这座小院里足不出户,可凌云能来看她,哪怕仅仅只是一夕欢好,短暂的相聚,也能让她充满高兴。
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对她来说,不再奢求从此如影相随,不离不弃,但求能够在他心中占得一席之位,足矣。
“盟主,这个盐真的是从盐湖里取出来的?”小楼里,拓跋小刀充满着惊讶的问道,“这样的盐是我见过最好的盐了,就算是青盐、解盐也要逊色三分。这样的盐真的是我们盐湖里产出的?这样好的盐一年能采多少?若是一年能达到一万石,咱们可就发大财了。这样的盐。你就是卖上百文一斗,也一样有大把的人买啊。若是我们能卖给中原的那些豪门大族,估计就是再翻一倍价钱。他们也一样会买。”
盐这东西,一人一年不过吃盐十来斤。对大户人家来说,吃盐的钱真是不值一提,就算价钱贵点,可只要真的能有凌云拿出来的这种上等的雪花盐,别说百来文一斗,就是五百文一斗。他相信都能卖的出去。不过拓跋小刀心里还有些担忧,若是这种盐制作太麻烦,产量太低的话。那么就算真的卖千文一斗,也没什么太大的赚头的。毕竟盐虽然是生活必须品,可又消耗不多。没谁能把盐当饭来吃,量大才是赚钱的关键。
凌云站在窗前关注着楼下的季瑶。眼里满是温柔。
天气很凉爽。风很清,云很淡。六月时节,中原已经炎热,可这坝上草原,却还凉爽如春,真是避暑的胜地。凌云现在觉得生活很惬意,之前还在担忧粮食,担忧军队。担忧钱财,可现在。诸事都渐有起色,尤其是他这几天已经亲自试验了他的新制盐法,事实证明,这种新法制出来的盐,十分的漂亮,纯白如雪,而且细腻如粉,不但卖相极佳,关键是味道也很纯,没有半点苦味。这样的盐,简直就跟艺术品一样,让人舍不得吃。当然,凌云在对比了如今原始的靠天吃饭的纯粹原始采盐法后,越发的高兴了。新的盐法,不但制出的盐质量好,而且根本不需要太过于担心天气影响,同时新法盐产量极高。产量高,质量好,还不怎么受天气影响,可以预见,只要能打开销路,那么就会有大笔收入进账,以后财源滚滚。凌云如何不高兴呢。
“这盐就叫雪花盐,是我这几天刚从盐湖里采制的。”
“那产量呢,年产量能达到一万石吗?”拓跋横刀激动的问,现在盐湖的产量是年产三万石,若是这种雪花盐能获得现在产量的三分之一,那也足够了。就算产量只有原来三分之一,那也得立即上这新法制盐。这种雪花盐,完全甩出如今市场上其它盐几条街去。拓跋横刀甚至已经在想,他们可以把这雪花盐定位为高档盐,专们供给那些贵族豪门,走精品路线,如此盐价大幅上涨,同时运输的费用还能大幅下跌,算起来,哪怕雪花盐只比原来的盐涨三倍,就能赚的比原来多了。而这样上等的雪花盐,斗盐三十文,那也太便宜了。专供贵族的奢侈之物,只卖三文钱一斤,也好意思开口?不说三百文一斤,三十文一斤总不过份吧。拓跋横刀心里此时全是一车车的铜钱了,他已经在袖子里扳着手指计算了,一斤三十文,那一斗就是三百文,一石三千文,一年若产一万石,那岂不就是三千万钱,足足三万贯了?这比起原来一年采盐三万石,只卖得三千贯可是翻了十倍啊。
“一万石?”凌云摇了摇头。拓跋小刀有些可惜,如果一万石也晒不到,那想要赚大钱就难了。
不过凌云接着道:“一万石太少,你知道若按我的新法制盐,制盐田垦畦浇晒法来制盐,一个盐工一年可以制出多少盐吗?”
“多少?”拓跋小刀的心又猛烈的跳动了起来。
“新式制盐法,十二天就可以出一期盐,而一亩盐田一次可出盐四千斤,一年至少可以制十期盐,一亩盐田平均一年可制盐四万斤,这种新法,一亩盐田有一盐丁就足够了。”
“真的?”拓跋小刀现在有种听神话故事的感觉,一丁一亩盐田一年可产四万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