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十国帝王 >

第23章

十国帝王-第23章

小说: 十国帝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螅怖畲迎Z有所要求,其必尽力满足。
  但其每回归家,虽也检查学业,但多数时间,还是跟李从璟谈论些李从璟感兴趣的话题,增加李从璟的见识,并且多是平等交流,很少耳提面命。用李嗣源自己的话说,他自己没读过书,是以也不胡乱教育李从璟什么,李从璟读的书比他多,更有名师教导,他相信李从璟能够自立自强,自塑成材。
  “莫哥儿,我一直没告诉你,其实,大家都说我比你要帅。”李从璟手搭着莫离的肩膀,坦白道。
  “滚你丫的!”莫离大怒。
  “以身犯险这种事,日后必不可为了。我虽知道你们心思,但乱世求存,命最重要,其他的都是次要的。”李从璟对章子云和孟平道,“不过你们这回还是做的不错,虽然过程曲折了些,公子我以前没白养你们。”
  章子云和孟平一阵感动。
  “还有,这小娘子是怎么回事?”李从璟看着那绿裙丫鬟。
  “哦,这是夫人给你送来的暖床丫鬟。”章子云道。
  “夫人说了,公子明年就要及冠,到时成亲便是首要大事,有些事不能不知,所以夫人挑了许久,才将这丫鬟送过来,各方面都是上上之选。”孟平接着道。
  “……”李从璟一脚踢在孟平屁股上,“滚!”
  孟平一脸委屈,“夫人是说要公子学会与女子相处,你自小埋首书卷与武艺,夫人怕你不会跟女子说话……”
  “小宛见过公子。”绿裙少女又过来见礼,掏出一封书信,“这是夫人给公子的信。”
  李从璟接过信,点点头,随即大手一挥,“小午,带小宛姑娘下去安置。”
  “是。”张小午跑过来,“小宛姑娘请随我来。”
  董小宛给李从璟行礼作别,抬头飞快看了李从璟一眼,又低下头去,跟着张小午走了。
  “传令:全军就地扎营,埋锅造饭。夜里注意警戒,明日辰时班师回营!”李从璟道。
  莫离竖起大拇指,“李哥儿好风采!”
  李从璟道:“日后你就习惯了。”
  “……”莫离翻了个白眼。
  当夜,李从璟先是和桃夭夭商谈了一些后续事宜,随即吃过饭,便召集起莫离等人进帐,开始埋头议事。
  “小宛姑娘借故如厕,在茅房夺了喽啰的刀,藏于裙底,进屋斩开孟平绳索,这才让我等得以解脱束缚,最终成事。”对几人在山寨的经历,李从璟自然要过问,章子云最后说到此处,才停下来。
  “这小娘子竟然如此厉害?”李从璟对董小宛的实力很震惊。
  “公子你打小就不喜欢没本事的女子,连伺候你起居的丫鬟都被你要求知书、识武,夫人又怎会送一个花瓶过来?”章子云道。
  李从璟点点头,也就不再过问此事,而是说起了眼下处境,“晋王令我出镇淇门,本意是要我将淇门建造成重镇,以拱卫魏州。淇门之事分为两部,一为军镇设施建设,二为练兵。军镇建设,自有人去做,我不用太过费神,但作为名义上的最高领导者,依然有重大职责。”
  “目下最重要的,是练就三千精兵。三千精兵,一为梁军降卒,二为诸镇晋军,三为新募军士。新募军士之中,加上神仙山徒众,也不过半数,尚有一半未及招募。这就是目前情况,你们有何看法或者问题,都可提出来。今日你等既入我麾下,日后长相厮守,将共度危难,命运相系,是以不必讳言。”
  章子云和孟平尚在消化思考李从璟的话,莫离却已经道:“李哥儿,你邀我等来助你镇守淇门,其意如何,我等皆已知晓。乱世求存求利,莫过于营造自身之势。我等此番既来,便是你麾下之卒,你便是我等主公,这点,我相信子云和孟平都无意见,然否?”
  “我等唯公子之命马首是瞻。”章子云和孟平肯定道,神色决然。
  在面对这一生最为重要的选择上,三人并未迟疑。
  李从璟心中一热,难免感动,“如此,我先谢过大家。”郑重行了一礼,算是确定身份。
  “李哥儿,接下来,你是否该先说说你日后的打算?”莫离问道。
  李从璟深吸一口气,有些话,确实不好说,作为穿越众,他知道历史走向,但莫离等人却不知,眼下如何明确前方,给大家一个具体的明天,是最为核心的问题。
  好在李从璟既然招募大家前来,心中已有腹案,于是肃然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晋王雄才大略,晋国人才济济,要攻灭伪梁,指日可待,此诚未来之大势也。我等既为晋王臣子,当竭力为晋王效力,以求功名。但乱世立足,不论将来如何,壮大己身为根本,是以此乃首重。”
  李从璟这话,算是日后这个团体行事的纲领性精神了。有方向才不会迷失,有目标才不会走错路,这是关键,不可马虎。
  莫离三人,听完都未立即发声,而是陷入沉思,细细咀嚼其中意味。
  还是莫离先出声,“李哥儿为淇门镇将,掌管一镇军事,民政不能插手,但军民本不分家,尤其是当下形势,是以行事颇多掣肘,此其一。”
  “百战军新建,却地位突出,李哥儿又是后起之秀,资历尚浅,必为多方嫉妒,说不得就有小人阻挡,此其二。”
  “百战军成分复杂,如何融三为一,效忠李哥儿,是为重中之重,此其三。”
  “新招募士卒尚未满员,而时不我待,且新募士卒如何速成战力,也是核心,此其四。”
  “将领练兵,最忌资源不足,镇将领兵,最忌人事不力,此二者不可不察,是为其五。”
  “此五者,乃目下所重,须尽早谋划,做出应对,方能使百战军顺利成型。”
  李从璟点头表示认可,对三人认真道:“我在军中根基尚浅,对治理地方军镇也无经验可循,此番让你等过来,首要之重,便是因此。莫离,我安排你进百战军,暂摄参军一职;子云,你自小与我一同读书,我便安排你进淇门镇治,暂为司佐;孟平,你一身修为皆在武功,我便安排你进百战军,暂为队正,日后有功再作提拔。如此,你等以为如何?”
  莫离三人对视一眼,对李从璟拱手而拜,“谨遵主公之命。”
  看着三位发小,李从璟袒露心迹,“你我三人一同长大,昔日为友,也曾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一同打过架,一同闯过祸,也一同做过好事;今日同袍,往后沙场征战,治理江山,同舟共济,皆在你我了。”
  “必不负卿!”三人道。
  这一夜说话,便注定四人往后生死相依。谁也不曾预料,就是这四个年轻人,日后会在天下搅起多大风云。
  翌日,百战军拔营,带着神仙山属众一起离了村子,回淇门。
  村里百姓奔走相送,不少人泪眼滂沱,依依不舍。当然,他们不舍的是神仙山属众,并非百战军。
  桃夭夭深深望了这山这村这人一眼之后,就转过身,头也不回的走了。倒是赵象爻,和村里老少好一阵惜别,这个个子不高身子不壮却极为硬气的汉子,眼眶一直都是红的。
  “二爷,你出去了可要好好干,让外面的人知道我们神仙山的厉害。等我长大了,我会去找你的!”一个半大的孩子挥舞着拳头,泛着泪光说。
  “放心吧,狗娃,二爷是何等人,到哪里都是响当当的汉子!”赵象爻拍着胸脯,“你小子可要好生孝敬你娘,二爷要是知道你惹你娘生气了,便是再远,也会回来收拾你!”
  李从璟有些感怀,却也没多看,指挥百战军撤离。
  “大当家,我……我舍不得离开这里……你说我们这回走了,还会回来吗?”桃夭夭的丫鬟一边抹泪,一边向她哭诉。
  桃夭夭长长睫毛上的眼睑耷拉着,看也没看这丫鬟,吐字道:“闭嘴。”
  李从璟看到桃夭夭的长发,和她的紫色披风,一起在风中轻扬,说不出的落寞。
  一骑从前方极速奔来,在李从璟面前滚落马背,急声道:“禀报都指挥使,军营生乱,将士械斗,请都指挥使速速回营!”


第29章 淇门之变(一)
  “李绍城!”李从璟将李绍城叫来,“我需先赶回军营,你带百战军并神仙山属众回师,归途一切事务,你皆有临事专断之权。”
  “大哥只管放心先行便是,后面的事一切有我。”李绍城道。
  “莫离子云孟平,我们走!”李从璟带上张小午的亲卫队,只二十余骑,并二十余匹配用马匹,立即就出发。
  单骑赶路和大军行军差别甚大,信使发起狠来,只要有人马可换,可以一天六百里;而大军行军,正常情况下一日至快不过六十里,走得慢时才三十里。这中间的差异,是因行军需要保持阵型、照顾辎重、保证状态等等,而信使赶路,则只需要考虑人马体力极限和更换。
  是以李从璟只带二十余骑,所提升的速度,可不是一点半点。他这辰时出发,一路疾驰,中途除却换马、歇气,再无其他耽搁,甚至连饭都没吃,日落前总算赶到淇门军营。
  落日余晖,给铁血冰冷的军营装点上一丝暖色,栅栏哨楼的颜色已经被即将到来的黑夜染成墨色,唯独它们的轮廓,给镶上了一道金边。辕门上昂首挺立的军士,手握长枪,姿态威严,夕阳的余晖像是情人的手,抚摸着他们宽阔的肩膀,不舍离去。
  淇门这座军营按照三千人的规模建造,其工程的主持者,正是李从璟的淇门镇治。为建造这座军营,李存勖给他调来了一班工程主事,在这班能吏的手下,这座临时军营在短短半月之间就已基本完成,是以才有李从璟校场授将一事。但其建造完成的,也只是主体,其他各项附属设施,尚在赶工之中。
  募兵制下的军人都是职业的,所以他们的家属随将士迁移,军营在此,则他们的家属也在淇门,而军属居所建造,和土地的分配,亦是一项不小的工程。只不过这却不是李从璟的镇治可以独自完成,还需要淇门县衙配合,甚至主要工作,都是县衙在做。
  李从璟要在淇门营造一座军事重镇,所属工作涉及方方面面,绝不简单。
  而他的镇治,因为官吏被王猛屠杀殆尽,新班子尚未构建成型,是以目下工作开展的很是艰难。好在有关工程建设方面,有李存勖派来的官吏,不用他太过操心。但镇治的正常运转,特别是重镇将起,还需要李从璟花大力气。
  其实镇治官吏的补充,无非两个途径,一为上面委派,二为就地招募。因为淇门是县邑,镇治官吏有品阶的本就不多,有也官阶很低,而李存勖为让李从璟放手去干,其官吏并未委派,而是让李从璟就地招募,给了李从璟极大权威。
  李从璟穿越而来已有十一年,自然知道在以宗族为基础的儒家社会体制之下,基层政权中大量官吏,都是由当地大族和地主豪强子弟出任,一是因为只有他们有经济条件,培养族中子弟读书成才,二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地方统治秩序的基础。
  但半月过去,李从璟至今仍未搭建镇治的完整班底,一方面是军营事务挤压了时间精力,再者也是因为他要熟悉考量当地宗族情况之后,委任适当之人。
  毕竟,淇门是李从璟自身势力的起步和基础,他必须慎之又慎。
  “都指挥使回营!”辕门当值军士见到李从璟,立即行礼宣报。
  “传令全营,所有人等校场集结!”李从璟驰马入营,直入大帐,旋即给张小午下令,“再令,让蒙三给本使到大帐来!”
  张小午领命而去。莫离等人束手在侧。
  先前在神仙山下,信使已向李从璟简要说明了军营动乱情况,不过李从璟回营处理这件事,还是需要先详细了解其中细节和原委。
  “蒙三参见都指挥使!”蒙三被传入大帐。
  李从璟大马金刀坐在将按之后,锐利的眼神投放在蒙三身上,沉声问道:“军营械斗,伤亡几何?”
  “轻伤三十多人,重伤两人,无人死亡。”蒙三低着头回答。
  “械斗双方者何人?”李从璟再问。
  “原魏博军将士,与原保义军将士。”蒙三答,李从璟的威压让他有些不适应,一直保持这半跪的姿势不敢半分动弹。保义军,便是李存勖给李从璟调来的另外五百晋军精锐了。
  “起因为何?”李从璟又问。
  “魏博军盛气凌人,保义军不服气,先是两军都头起争,随即发展到众人械斗。”蒙三的手心已经沁出冷汗。
  这便是地方团体抱团,排斥他人了。魏博军为“本地军”,保义军为“外来军”,两者之间有矛盾倒也不是没有道理。
  “本使出征之前,曾令你为军法使,掌全营日常操练、秩序之责,如今军营发生这等事情,你做了哪些应对?”李从璟的声音冷下来,仿佛要刺穿人的骨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