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十国帝王 >

第228章

十国帝王-第228章

小说: 十国帝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之前者,后者更为让人恐惧!
  天下很大,总有你未到过的地方,总有你未见过的人,总有你未听闻的事物,总有你掌控不了的东西。
  行走于天下,争霸于天下,不仅是在与强敌共舞,也是在与未至相搏。
  险境无常,生死难测,随时都可能粉身碎骨。
  然而,争霸天下之所以让人迷恋,其魅力何尝不是正在于此?
  正如王权争霸的路上,没有对手岂不寂寞,没有玄机岂不无趣!
  剑锋骤至马前数步之外,李从璟微微抬头。
  他的手已落在横刀刀柄上,他沉静的目光锐利得无法直视。
  抽刀,跃起,他迎向来犯之敌!
  ……
  有的人,卑微了一生,一朝突然发现,自己在某一方面竟然做得比很多人要强上不少时,那颗自卑的心突然变得狂妄,开始仰着头走路,开始看低许多人,开始自以为了不起。然而追根到底,这不过是自卑过甚之后突然过分自大,而引起的扭曲心理罢了。就如贫穷了一生的人,一夜暴富,便以为自己是天下最富有的人,无外乎暴发户心态。他们用自负、狂妄、自大,来掩饰自己那颗自卑的心,实则可怜万分。这样的人,往往不足为虑,追根揭底,他们心灵脆弱,一旦从山峰跌落,多半再也爬不起来。
  而有的人,生就强大,一生都伫立在高峰,俯瞰众生,因为素来知晓自己强过很多人,当这件事变得平常之后,反而能摆正心态,因习以为常,故不会趾高气昂。就像人不会因自己能直立走路,而去瞧不起爬行动物。比之前者,这样的人心态勃发,中正奋然,要难以战胜得多。
  耶律德光就属于后者。
  远处的厮杀场景落入耶律德光眼中,他嘴角带笑,伸出手指点江山,对恭敬立在身旁的多伦道:“多伦,你可知这世上显贵之人,若以强弱来分,有哪三种?”
  多伦见自家主子意气风发,有了评点江山的兴致,连忙恭敬受教,“请殿下示下。”
  “其一,小人得志;其二,年少有为。”耶律德光伸出两根手指,“小人得志,谓之骤然富贵者,谓之窃据高位者,为之不择手段显赫人前者,这些人之所以谓之小人,是因其但凡显贵,必定炫耀人前。可笑其自身不过一蚍蜉耳,却藐视他人,夜郎自大,徒增笑耳!”
  多伦望了远处的战场一眼,若有所悟,试探着道:“李从璟便是这种人?”
  耶律德光摇了摇头,“李从璟是第二类人,年少有为者。年少有为者,机遇、实力两者缺一不可,凡此类人,莫不是天之骄子,若无坎坷命运,若一生中不遭受致命打击,来日必成栋梁之才!”
  多伦不曾想耶律德光竟然如此正面评价李从璟,怔了怔,用怀疑的语气道:“殿下,这李从璟不过一介武夫,值得殿下如此高看?”
  “一介武夫?”耶律德光冷笑一声,“若他是一介武夫,那我们这些先前在他手中吃过亏的人,不都是乡下野人?”
  多伦顿觉自己说错话,脸色难看,正欲请罪,耶律德光已经淡淡摆手,道:“多伦,你且谨记,但凡与敌对阵,你对你的敌人了解多少,你的胜算就有多大,若你连正视敌人都做不到,要战胜对手根本无从谈起。”
  默然片刻,耶律德光沉声继续道:“若李从璟不是那么强的对手,此番你我何须费劲心机来对付他?从西楼至檀州,短短千里之地,算上准备时间,你我足足走了大半载,其中艰辛,你应该知晓。这回本王用计,以高官厚禄、无数财富策反赵天河、王厚德,使其在檀州折腾出偌大动静,让李从璟相信本王是要借他们之手,去破坏幽州的屯田、民政,更是隐蔽集结大量精骑于古北口外,又故意露出破绽为李从璟眼线侦探到,营造出要和王厚德里应外合,引发边军动乱,袭夺古北口的假象,多日谋划,一朝爆发,让李从璟应对不暇,不就是为了将他引至此地么?”
  “幽州太远,本王去不得,要对付李从璟,就只能将他引来边境;本王手中力量有限,无论是军队还是死士,都不敢言有必胜把握,赢下李从璟的百战军、军情处,所以本王不惜花费常人无法想象的代价,从西征的耶律敌烈手中,借来那些李从璟怎么都无法预知且拥有惊人个人武力的山门剑客,为的,就是寻求一击制敌啊!”
  这番话足够惊天动地,耶律德光此番南下的真实打算,至此也终于揭开了面纱!若是有李从璟一方的人听见耶律德光这番话,说不定要骇得面无人色,他身旁的文武官吏,之前无一人能料到,耶律德光竟然是这般用心!
  耶律德光这一招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其心机之深沉,其布局之巧妙,已然超乎众人想象。
  “多伦,你日日随我左右,当知在我大契丹国东征西讨无往不利的大势中,本王不顾西征大局,不顾父皇东征筹备,执意南下,来对付一个在那些朝堂大臣们看来,尚不足全力以赴应对的李从璟,承受了多少压力、非议!朝中那些大臣们都以为,本王是不堪之前数度在李从璟面前受辱,这才愤而咬住李从璟不放,不顾大局也要找回脸面。然而,本王贵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真是如此不识大体之人?”耶律德光目光中有着化不开的郁结,这里面的深沉意味,让多伦一时也不能理解。
  耶律德光继续道:“诚然,本王之所以南下,固有李从璟前番曾数度让我受辱,心怀不忿之由,但也正是通过这些事,本王才深知,他非是池中之物。对李从璟,实不可有片刻姑息,若任由步步壮大,来日必成契丹国大患,其害将丝毫不亚于当年之李亚子!可笑那些大臣们,竟都对此视而不见,他们又何曾知晓,一个真正的天才,即便尚且年少,却早有吞吐天下之胸怀,何况其已渐有改变天下大势之实力?岂不闻,大明安归国之后,不到一年时间里,渤海国已然崛起一帮务实强干之能臣,其所以能如此者,是有李从璟遣人相助之故啊!这样的人,不在其羽翼尚未丰满时扼杀,待其乘风而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时,再要应对,其难岂止胜过今日十倍!”
  耶律德光深邃的目光,充斥着浓厚优思,一种忧国忧民的情绪,犹如实质般溢出。
  多伦心怀激荡,情绪复杂不能言,他怔怔望向耶律德光,眸底是挥之不去的崇拜与仰望。他想,李从璟固然是天才,年少有为,然而殿下又何尝不是?这世上,总有些人,生来眼界、思维就超乎常人,不可以常理度之,大概也只有同类人,才能了解彼此,而也正是因此,殿下才对李从璟格外忌惮。
  昊天湛蓝,骄阳当空,万里无云,耶律德光的身影在高处显得有些萧索。
  耶律德光沉声道:“大争之世,世人,尤其是身居高位者,总喜言‘谋国’二字,然而,他们当真知道何为谋国么?而他们中间又有多少人知道,庸才妄言谋国,实则是误国!”
  有树叶随山风飘落,在耶律德光和多伦眼前滑过。
  多伦没问世间三种人中,第三种人是哪一种人,他已知晓了答案,在他心中,耶律德光便是那种人。
  而远处,那位剑子已到了李从璟马前,李从璟正从马背上抽刀而起。
  在与耶律德光所在高地相距十来里的另一端,一老一少攀上一座山脊。老人须发花白,布衣烂衫,手持一卷书册;少年人剑眉英目,背负竹篓,篓中有草药几许,草根上尚有泥土,他手握一柄采药锄,腰佩一柄三尺剑。
  一老一少,目光同时望向道路上厮杀的众人。


第281章 大争之势周复始,有志英才自古同
  “好强的剑势!”少年人道,这话在他口中说出来,并无感慨佩服之意,而是一种认可的语气。
  老者只是瞧了道上一眼,就收回目光,在山石上随意坐下来,对身旁的年轻人道:“文伯,为师方才之言,你都记住了?”
  “记住了,老师。”年轻人拱手恭敬应道,随即又问:“老师方才言及世间两种人,先有一生卑微而骤然自觉强大者,后有生而便强过众人者,两者相较,固然后者更难战胜,然此种人是否真就是不败之身?”
  老者嘿然一笑,脱下布鞋抖落其内的泥土,“世间人,哪有不败之身?这第二种人虽然难胜,却有一致命缺陷,你可知是何也?”
  字“文伯”的年轻人放下竹篓和采药锄,盘膝而坐,将三尺剑横置于膝上,寻思着道:“生而强大、一生伫立高峰者,未免显得顺风顺水。但凡一帆风顺者,当狂风暴雨骤然来袭,一旦超过其承受极限,往往容易帆毁船灭。至刚易折,可是如此?”
  “然也!”老者满意的点头,抖完布靴中的沙土,将其重新穿回脚上,手指在布衫上随意擦了擦,竟然伸进鼻孔中,旋转扣动起来,瞬间其仙风道骨消失得无影无踪。
  文伯对此见怪不怪,他又问道:“老师,那这第三种人,谓之何者?这世上可有没有缺陷、弱点之人?”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这样的人,自然也是存在的。”老者将抠出的秽物随意抹在鞋底,换了根手指,继续伸进鼻孔,“这世间真正难以战胜、从不会向命运屈服的人,是在艰难困苦中成长,在巅峰与低谷中轮回起伏,遍尝酸甜苦辣,数见巅峰绝顶的无双风景,历经低谷深渊的绝望迷茫,在平凡中而始终不曾忘却自己的坚守,千锤百炼,而最终没有倒下,反而能站得笔直的人。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不外如是。他们心态平和,静如处子,动若雷霆,其徐如林,侵略如火,能屈能伸,是这天底下最难战胜的强者。”
  文伯露出沉思之色,过了半晌,道:“老师,这样的人,未免太过难见了些。”
  老者嘿嘿一笑,“你当天下英雄都是街面上的萝卜,随处可见?唯其稀有,方显可贵!小子,你记住喽,物以稀为贵!”
  文伯意兴阑珊,摇头道:“莫说第三种人,便是第二种人,都是世间英才,惜乎文伯却不可见,可叹可叹!”
  “怎么就可不见了?”老者瞥了年轻人一眼,朝不远处撸了撸嘴,“那边就有两个。”
  文伯讶然转头而观,但见不远处的道路上两群人厮杀正酣,纵目远眺,依稀可见更远处有数人立于视野开阔处。
  老者终于扣完鼻屎,浑身舒爽,老顽童般笑道:“缘份未到时,再如何强求也是枉然,而命中该有的因果,便是想躲也躲不掉。今日既然遇到,便是时运已至,文伯,你该下山了。”
  “下山?”站起身的文伯向前两步,视线从脚下山石上移出,看到的却是悬崖峭壁,他苦着脸转头,一脸不乐意,“老师,这下山的路也太难走了些,还是算了罢!”
  老者将刚穿好的布靴丢到年轻人脸上,从鼻孔里发出不满的声音,“小子,别在老头子面前装蒜,你跟我修学多年,不就是为了今日?赶紧滚,别在老头子面前故作扭捏,瞧着碍眼!”
  年轻人伸手接住从脸上掉落的布靴,苦脸快变成哭脸,他有气无力的道:“老师,非是学生不愿下山,实在是不知下山后该往哪边走,那两帮人明显不是一伙的,我去找谁?”
  “找你该找的人。”老者枕着手臂躺下,闭目半晌,再度睁开眼时,发现年轻人还哭丧着脸站在身前,不由得怒从心中起,指着对方的鼻子骂道:“王文伯,你这龟孙子,当年你就是凭着这张可怜的嘴脸骗得老头子一时心软,将你收入门下,如今你已将老头子毕生绝学都骗了去,这都到了临走的时候了,还想骗老子何物?!滚滚滚,老头子已身无长物,没什么可让你惦记的了!”
  王文伯被看穿心思,不好再装,哭脸立即变成笑脸,恬不知耻的跑到老者身旁,为其捶肩捏背,灿烂地笑道:“老师,你看你一生所学也找到了传人,学生也没求让你谢我,既然您都帮了学生这么多年了,何妨再帮我一回?老师,你眼毒,看得准,你给学生号号脉,学生该去找谁?”
  见老者眉头皱起,王文伯瞬间挑开,在最后关头避过老者扇过来的巴掌。
  王文伯大怒,指着老者,神态和老者先前如出一辙,“老头子,你别跟我装蒜,今日你将我带到这里来,分明就是早为我看准了出路,事到临头,如此吊我胃口,你可恨不可恨?”
  老者哼了哼,一副油盐不进的模样,抬头看天。
  王文伯被老者气得七窍生烟,眼珠一转,又笑嘻嘻的小跑到老者身旁,勾肩搭背的道:“老师,你看你也就我这一个不成器的传人,你总不至于让我走错路,跟错人,让你毕生绝学蒙尘吧?这么多年的交情了,还在乎这一次?”
  老者叹了口气,站起身,走到崖壁前,对腆着脸跟在身旁的年轻人道:“附耳过来。”
  王文伯赶紧凑过耳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