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汉风1276 >

第88章

汉风1276-第88章

小说: 汉风1276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彻里帖木儿眼珠子差点从眼眶里崩了出来:三棱重箭专破重甲,在六七丈距离上,便是宋军五十斤重的步人甲也难抵挡,这精钢甲是什么做的,竟然射它不穿?
  邹凤、杜浒、刘子俊等同都督府将领,见此也是啧啧惊叹。 他们亲眼看见不少重箭射到了畲汉义军士兵的身上、头顶,若是自己的兵,早就躺倒了一大片,换做这些装备琉球甲的士兵,却是丁丁当当的一阵响,箭矢全弹开了,不曾伤到分毫。
  幸好,幸好是陈大使的兵顶到了前面!几位将军对视一眼,都有羞愧之色:战前还当这女将军争功,现在才知道,人家是实心实意帮自己减少损失呢!
  “射他们手足头面!”彻里帖木儿算是看明白了,汉人这种盔甲,一般弓箭是绝对射不穿的。
  蒙古铁骑马术极其精良,一拨射出重箭,就在宋军阵前向左一拨马头,双腿一夹就跑了回去,弯弓搭箭进行下一次冲击。
  两千多骑兵,分作了四五波,一波冲过去射出箭,立刻退回后面,第二波接着冲击,射出的箭雨一浪接一浪,一时间竟有无休无止地感觉。
  可惜,蒙古兵毕竟是人不是神。 他们随身带两种弓、两种箭,步战用大弓射轻箭,可以在四十丈外抛射;马上则只能用短小地顽羊角弓,射出的重箭只能在十丈内发挥威力。 显然,坚固地琉球甲让漫天抛射不可能有任何效果,即使在十丈内瞄准射击,在颠簸的马背上把弓箭射到敌人四肢头面,蒙古精兵的命中率也不会高。
  不断有畲汉义军的士兵倒下,但伤处多在四肢不致命的地方,后面的宋军立刻把伤员抬走,只要及时止血,就不会有生命危险。
  蒙古兵则伤亡惨重。 文天祥上万军中挑出了一千弓手,集中全军的强弓利箭。 躲在畲汉义军地阵后,向冲击的蒙古军攒射。
  蒙古军冲刺的时候,身子伏在马背上,宋军的攒射不能给他们造成多大的伤亡,但负责指挥的杜浒渐渐看出了门道,在一波蒙古兵冲击、射箭完成,扭转马头向侧面退却的时候。 正是宋军弓箭发威地好时机!
  杜浒指挥着部下,在敌人冲击时羽箭搭弦。敌人射箭我引弓,敌人拨马我射箭。 哈,鞑子兵要么侧身要么背对着宋军,完全没有防御力,在箭雨下纷纷栽下马。
  “曼古歹!”彻里帖木儿一声大吼,亲兵忙把手中的小黑旗摇动,元军狼狈不堪地退却。 但是,眼尖的楚风注意到他们手中的箭仍然稳稳的搭在弓弦上。
  彻里帖木儿久经沙场,他很清楚在面对密集结阵、各兵种密切配合的步兵阵时,硬拼对骑兵并不是最有利的选择——骑兵最大的威力在于机动力。
  “曼古歹”,在西方又称安息人射箭法:骑射手佯装失败退却,诱使机动力差地敌人追击,蒙古轻骑兵可以在马背上回身射箭,但是对方的步弓手在追击的快速奔跑中却不可能发箭。 欧式重装步兵和重骑兵更不可能挨上蒙古轻骑的一根汗毛。
  “曼古歹”这种的恶毒战法,其精髓在于把蒙古轻骑兵良好的机动力和优秀的射箭技术结合起来,能够持续不断的攻击敌人,同时敌人一接近就跑,利用轻骑兵地机动力保持非接触作战,不给敌人还手的机会。 这样的战法在欧洲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军事史上的奇迹。 让整个欧洲在“*祸”的梦魇下颤抖,今天,在宁都城下,它能再一次展现威力吗?
  畲汉义军的阵型已经开始松动,不少下级军官迫不及待地想冲出去了。
  步兵对骑兵,阵型一散,接下来的会是什么?彻里帖木儿已经在笑了,他在期待一场一边倒的杀戮。
  只差一点儿!
  在最后关头陈吊眼想起了楚风再三嘱咐的“绝对不能散阵,要稳步逼前,将鞑子压在梅江和宁都城所夹的狭地!”他及时下达命令。 收拢了开始分散的阵型。
  宋军不但没有上当。 反而以密集阵型缓缓前推,将敌人挤在自己大阵和滔滔梅江之间。 彻里帖木儿的回旋空间更加狭窄了。
  此时,北面的宋军推进到了作战位置,近三千全身钢甲的士兵,组成了一道钢铁的长城,从这道长城之后,十门三斤炮由各炮组推着,进入了有效射程。
  如果对方西、北两个军阵会师,则再无逃出生天地可能!彻里帖木儿孤注一掷了,他排出了前端锐利地密集阵型——“凿穿”战术,利用骑兵的冲击力,硬碰硬地撕开敌人的步兵阵!
  元兵们都把背后的斧头、狼牙棒、弯刀抽了出来;马儿全身汗津津的,打着响鼻,在主人的驾驭下站到自己的位置上。
  一个由人和马组成的矛头成型了,不,似乎最前端还不够锋利,第一排,是并排的两个千夫长,矛头显得有点儿平。
  彻里帖木儿从阵后拍马走到了最前,自己填上了凿穿阵型最前端的空位。
  他抽刀向天——只要这把刀向下虚劈,两千多名的士兵就会和自己一起冲向敌阵,撕裂他们的防御!
  蒙古勇士的眼睛里,闪现出恶狼的凶光,他们紧握手中的武器,准备将对面的宋人砍个人仰马翻。
  就在此时,北方军阵中传来隆隆的巨响。 这是怎么回事?至少两百丈,难道他们的“小震天雷”能扔这么远?
  十枚实心炮弹,让这群蒙古兵领略了生平第一次被炮击的滋味。 炮弹携带的巨大动能,把人和马掀翻,而且,炮弹每一次从坚实的地面上跃起,就要再一次掀起血雨。
  人和马的肉体承接着火药释放的动能,承接着这种恐怖武器的淫威,曾经在中原大地肆虐的蒙古精兵,也无法抵挡它的威力,炮弹弹跳着前进的路线上,人和马就一串串的倒在血泊中,直到炮弹上地动能释放完毕。 静静的躺在地上,或者陷到某匹马、某个人的肚子里。
  凡是被炮弹击中的,一概不成人形,或者叫它们碎肉块更为恰当。 人和马的血混在一起,人和马的尸体也混在一起,有人的马被击中了,他被冲击力掀飞下马。 跌得昏头转向,睁开眼睛。 自己骑着地马早就倒在地下,马肚子上裂开脸盆大的洞,肠肠肚肚绞成了稀泥,刺鼻地血腥味和内脏的怪味钻到鼻孔里,他再也忍不住了,低下头,打起了干呕。
  有人抓着头发狂叫。 有人呆呆的看着这不堪想像的一幕,还有人吼叫着打马要冲向敌人。
  自己亲手训练的精兵,还没打个照面就成了肉泥!彻里帖木儿心痛如绞,他看着北方的敌人,明白若不首先消灭他们,这两千铁骑迟早被那种神威无敌的武器消灭干净,连点渣都不会剩下。
  “宋人都是懦夫,他们不敢面对面地和我们蒙古勇士厮杀!冲啊。 冲上去杀掉他们!”彻里帖木儿狂叫起来,手下的亲兵跟着他纵马向北方冲去,毕竟是纵横天下的蒙古铁骑,听到主将的喊声,他们一个个从震惊中恢复过来,拍马跟了上去。
  汉军炮手又打了一次实心弹。 便换上了霰弹,石鼓山和梅江之间的空地狭长,鞑子没法迂回包抄,只能正面密集队形冲击,这正是最便于炮火发挥威力的情况。
  八十丈距离,还远在弓箭的射程之外,蒙古骑兵以高速撞上了更加高速飞行的霰弹铅丸。 密集如狂风骤雨地霰弹当头痛击,骑阵中立刻爆出十朵巨大的血花,无数人在瞬间去见了他们的成吉思汗。
  但比起受伤未死的同伴,他们就幸运得多了。 受伤的士兵中弹坠马。 脚却卡在了马蹬上。 被飞驰的骏马在地上拖成了血肉模糊地一团,肠肠肚肚稀里哗啦。 在地面上留下一道暗褐色的痕迹,偏偏手足还在无意义的胡乱挥动……
  彻里帖木儿在这一次炮击中丧了命,更有许多未经训练的战马,在大炮发射的巨响下发了狂,又嘶又叫,乱蹦乱跳,骑兵们费尽全身力气,才能把它们制服。
  只有不到一半的骑兵能沿着既定路线继续冲击,然后,他们又迎来了六百枚手榴弹的洗礼。
  投掷距离三四十米的手榴弹,落地停一两秒钟才爆炸,对骑在马上飞速奔跑的骑兵来说,伤害并不大,问题是,这些蒙古马从来没见过这么猛烈的爆炸,巨大地响声、爆炸地火光,让更多的马疯狂了。
  最终,冲到汉军阵前肉搏地骑兵,不会超过两百人。 许铁柱、张魁嘿嘿一笑,命令士兵将长矛斜向前,末端撑在地上。
  蒙古骑兵把第一排汉军撞飞,还没来得及撞上第二排,自己连人带马就被串到了长矛上,锁子甲、牛皮甲在冲击的高速下和纸扎没什么区别,长矛轻易地洞穿了他们的身体。
  被撞飞的汉军士兵,有一些永远躺在了他们守护的土地上,但更多的人得益于盔甲的保护,吐着酸水,吐着血,摇摇晃晃的重新站了起来。
  西、北两个方阵连到了一块,蒙古军的回旋余地完全被限制在宋军和梅江之间,加上失去了主帅,他们的命运已经注定。
  炮火、手榴弹和钢矛战刀,如机器一样精准而高效的收割着鞑子兵的生命,两个军阵缓慢但势不可挡的前进,一直把剩下的敌人赶到了梅江边。
  突然间,就有鞑子扔掉兵器,哭喊着跳下马,跪在了地上。
  山坡上的楚风不屑的一笑,原来,在绝对的死亡面前,鞑子也会害怕的。
  汉军士兵走过投降的鞑子身前,在文天祥、杜浒等人惊讶的目光中,将俘虏一一送上西天。
  陈淑桢更是策马冲上,双剑挥舞不知杀了多少敌兵,一身素白战袍上血花点点,看得文天祥麾下诸将一阵恶寒:今后,可得离这女人远点,玫瑰花美,可惜有刺啊! 


第133章 代理人战争 
   瑞金到汀州的山路上,十余万军民组成了长龙,宁都、瑞金两县百姓随着文丞相大军退往汀州,人们含着眼泪,扶老携幼离开了他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赣南土地。
  忽然,平静的队列中产生了一场小小的骚动。 满头白发的老人一屁股坐到路边的乱石上,两手锤着腿:“阿唷妈呀!实在累得走不动了,就让我老婆子死在这儿算了!”
  “娘,您不走,我就不走!儿陪你老人家死在这儿。 ”儿子媳妇跪下了,那儿子也有了三十多岁,带着两个小孩子,一家人抱头哭做一团。
  周围的人摇摇头,有好心人道:“你们做个滑竿,把老娘抬起走嘛。 ”
  老太婆摇摇头:“这山路空身走都费力,哪儿抬得起我这把老骨头?儿啊,咱们瞿家三代单传,你可不能让老瞿家断了香火。 你们走,你们走!再不走,老婆子一头碰死在你面前!”
  众人一阵唏嘘,想帮忙的也有心无力:好几百里的山路,谁还能抬个人走?鞑子已过了雩都,只要掉队,就必死无疑!
  却见一个年轻人,作琉球打扮,骑着匹白色的高头大马过来问话,身边还跟着位漂亮的白袍小娘子,却是骑的枣红色马儿。
  见他二位身上衣饰华贵,胯下宝马神骏,便知道是琉球外藩的大官,众人老老实实的说了情况。
  “唔,是这样啊。 ”那琉球公子骗腿跳下马儿,把缰绳送到老太婆地儿子手上,“扶你母亲上马,小心点牵着走。 ”
  汉子有点迟疑,不敢去接。
  “拿着,快扶老人上马!”那人拿着缰绳塞到他手上,施施然走到前面去了。
  “好人、好人长命百岁啊!祝相公和大娘子百子千孙、福寿安康!”老太婆一家人这才明白过来。 跪到地上叩谢恩人。
  白袍美人面上一红,狠狠的瞪了年轻公子一眼。 一提马缰,将他甩在身后。
  正巧有汉军士兵经过,知道这些兵不作践老百姓,就有人问他们:“各位将爷,那位是你们琉球什么人呐?”
  “呵,跟咱们走了这么久还不知道啊,那是楚总督楚大人。 咱们琉球的这个!”士兵们一竖大拇指,挺着胸、昂着头,一股子骄兵悍将的味道就出来了。
  “妈呀,他就是炮炸泉州城、活剐蒲寿庚,兴汉灭虏、保扶大宋的楚大人呐!”
  “听说楚大人是天机星降世,专灭鞑虏!”
  “没想到楚总督长得白白净净的,像个白面书生。 ”
  “你知道什么?本朝狄青狄武襄就是白面美男子!”
  老百姓们一边议论,一边望着楚风离开的方向磕头。 这可是宁都、瑞金百姓地万家生佛!还有人大声说:“怪不得。 戏文上有韩忠武和梁夫人,今日才知道,楚总督的夫人,却不逊当年梁红玉!”
  几个汉军士兵哧地一声笑了起来,那哪儿是什么总督夫人?明明是宣抚闽广陈大使!
  楚风听到耳中,生怕陈淑桢尴尬。 赶紧加快脚步,抢到了她前面,装作什么都没听到。
  前面的陈淑桢俏脸刷的变做绯红,想要骂身边的楚风两句,无奈人家从来没有什么过分的举动,两人相处尽是霁月光风,不是谈论兵书掌故,就是讲说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