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汉风1276 >

第187章

汉风1276-第187章

小说: 汉风1276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洪梅氏冷哼一声,把手里的纸币拿出来,一张张给亚伯拉罕看:“看清楚了,这红色的是一万元,这青色的是五千元,这黄色的一千元,全都写着‘可以在汉国财税部及其分支机构,随时随地兑换等额黄金或金银币’,对不?随时随地兑换,等额的!”她特意在随时随地、等额这两个词上咬了重音。 
  亚伯拉罕耸了耸肩膀:“对不起,洪夫人。 祖辈的告诫,塔木德的**和我自己的经验,都告诉我,统治者的信誉,是随着他的心情而变动的,只有真金白银,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您拿了这么大一堆钞票,不也是前来兑换的吗?”
  他这么一说,旁边的色目商人也起哄叫好,“自己也急着兑换,还替皇帝吹嘘,这个女人口是心非!”
  “哪儿的事!我才不是来兑换的呢!我是来看看情况。 皇帝,我信得过,这钱呐,我留家里,一辈子不兑换!”洪梅氏气鼓鼓的放出狠话,把来这里的初衷忘了个一干二净,反而冲着汉商们叫道:“皇帝待咱们怎么样,还要我快嘴二婶来说吗?各位兄弟侄子,有点良心的,就别在这儿瞎起哄!”
  说罢,她拿着钞票,气冲冲的回了家。 排队的汉商们,有的犹豫着退出了队伍,有的则忍住同行的讥诮,留在了队伍当中。 


第270章 挤兑风潮 
   亚伯拉罕得到消息的时间最早,因此他排到了队伍的前列,本以为要不了多久就能轮到自己,结果等了老半天,肚子都咕咕响了,还没踏进财税部的大门。 
  怎么慢到这种程度?记得以前到这里,用铜钱和金银块兑换金银币,那里面好长一排的兑换窗口,一水儿的年轻女子,手脚利落的称量,很快就给你办完了呀!今天却是奇怪,队伍往前挪动的速度,比蜗牛还慢上几分,亚伯拉罕清楚的记得,最初自己在队伍中的位置,恰好就在一颗行道树下面,现在一个时辰过去了,刚刚挪到了第三株行道树下面,街面上的树距离固定三丈远,也就是说,这半天就向前走了六丈!
  全能的耶和华!一个时辰走六丈,现在离财税部的大门还有二十多丈,不得等到太阳落山才能进门?亚伯拉罕觉得两条腿开始发软,肚子里空空的,被初春的寒风一吹,不由自主的哆嗦起来。 
  “蒸扁食、米糕、馒头,热腾腾的刚出锅咧!”有发现商机的小贩,挑着蒸食来到队伍旁边吆喝,米面的香味混着肉香,引得排了半天队的人们,口里涎水直流。 
  人们纷纷掏出一角的铁钱,“来三个大馒头,要肉馅多的!”“给我一份蒸扁食!**,可饿坏了!”
  扁食、馒头包着馅儿,犹太教是不吃猪肉和动物筋腱的,亚伯拉罕买了几个素米糕。 没得汤水,噎得他直伸脖子。 
  “亚老爷,您还没排到呢?”琉球新店地小伙计,快步跑了过来。 银钱大事,亚老爷自己操办才放心,他为人吝啬,新在琉球开的店。 伙计掌柜请得恰恰好,半个都挪不出来。 此时自然没得人侍候,这不是掌柜的见东家半天没回来,打发小伙计来看看呢。 
  亚伯拉罕浑如捞到了救命稻草,伸着脖子怪叫:“快,给我弄点凉水!”
  半个时辰后,队伍又前进了三丈,这时候的亚老爷不比方才了。 屁股底下,坐着铺水獭毛皮的大椅子,面前摆着望海楼送来的热菜,香喷喷的卤煮牛肉、两面黄地煎面饼和奶白的鱼汤,吃得他满头冒汗。 
  他有伙计照应,其他排队地人也好过了,因为各处的小贩闻风而动,把大道变成了临时的小吃街。 
  “百味羹、锦丝头羹、十色头羹、海鲜头食、酥没辣。 各色羹汤足料慢火熬的咧!”
  “三色团圆粉、鲜虾粉、二色水龙粉,粉皮筋道不粘牙!”
  “盐煎面、笋泼肉面、炒鸡面,现煮现吃的面条,味道好!”
  一时间,久已饥馁的人们,纷纷解囊购买。 大批警察赶到这里维持秩序,让小贩们在划定的区域内经营,不得影响交通。 
  “卖板凳勒,卖板凳勒!”最后这位,让亚伯拉罕差点没把吃了一肚子地东西,一口给喷出来,果然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哇。 
  又过了三个时辰,太阳西沉,亚伯拉罕进了大厅才发现。 财税部偌大的货币兑换大厅空空如也。 一顺溜排开的兑换窗口,足足有二十五个。 如果全开,恐怕这数里长的队伍,半个时辰就能全部兑换完毕,可现在,二十五个窗口关了二十四个,就中间一个开着,这能不慢吗?
  等前面的十来个人办完,亚伯拉罕轮到了柜台前面,往里一看,嘶的一声倒抽口凉气:往日里手脚麻利的年轻姑娘们不见了踪影,柜台里坐着位头发眉毛胡子全白了的老帐房,看那样子,没有八十也有七十五,脸上地皱纹盘根错节,赛如森林里的老树皮。 
  老帐房头也没抬,慢条斯理的问道:“后生,你是用纸币换金子呢,还是拿金子换纸币?”
  这还用问吗,白痴才拿金子换废纸!亚伯拉罕把大叠纸币塞进小窗口,没好气的道:“换黄金。 ”
  老帐房手上干枯得青筋暴突,抖抖索索的接过他递上的钞票,拿起纸笔,算了又算,画了又画,磨得犹太人心焦冒火,好不容易才算清楚帐目。 
  “金币没有了,金块要不要?”老帐房睁着昏花地老眼,漫不经心的问道。 
  金块和金币都是一样的嘛,反正比纸片强!亚伯拉罕不假思索的要了金块。 
  二十五万元纸币,就是二百五十两黄金,老帐房慢吞吞的走到金柜前,拉开半掩着的柜门,金灿灿的光芒,一下子晃花了亚伯拉罕的眼睛,犹太人恨不能伸长了手,往那柜子里抓上一把才好。 
  眼见老帐房准备从柜里拿金条了,他又转身问道:“先生,金条有一两、五两、十两、五十两和一百两的,请问您要哪种?”
  黄澄澄的金子,迟迟拿不到手,亚伯拉罕急得想冲进去打人,他磨着牙齿,从牙缝里狠狠地挤出两个字:“随便!”
  “那好吧,后生,给你零散地,方便生意用。 一五、一十、十五、二十……”老帐房慢吞吞的数着金条,二百五十根,要数完可不容易。 
  亚伯拉罕终于憋不住了,恶狠狠地吼道:“我说,老头子,你快点行不?要再这么慢,我去财税部投诉你!”
  “唉呀,刚才数到哪儿了?后生你别急嘛,一吼我就忘了。 ”老帐房又从头数起,一五、一十,十五、二十……
  最后当亚伯拉罕捧着一大堆零散小金条走出财税部大门的时候,已是满天星斗,可怜的色目人,眼睛里是泪花花的,恨不能找个地方大哭一场。 
  他刚跨出大门,几个警察就在后面把门给关得只留一人,老帐房巍巍颤颤的走出来,“各位,今天下班了,明日请早啊!”话音刚落,大门就砰的一声,关得严丝合缝。 
  “怎么不给换,咱们不要这些纸片!”
  “大宋朝的交钞成了废纸,这大汉的钞票,又能顶多久?”
  “我侄儿听人说,大汉国库里空得跑老鼠,没有真金白银,拿纸片糊弄人可不行!”
  眼看群情激奋,老帐房突然间大喝一声:“胡咧咧什么?说不给你换了吗?看看他怀里抱的什么?”
  他朝着亚伯拉罕一指,众人都看见怀里的一堆金条了。 犹太人可没有财不露白的古训,相反,他们非常乐意炫耀财富,亚伯拉罕刚刚得知自己成为今天最后一位成功兑换金银的人,相比这些在门外等了半天却一无所获的人,他顿时从恼怒的谷底爬上了自鸣得意的顶峰,大大方方的敞开怀,让人们看他怀里的金条——从这里回店是大街,一路上警察们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才不担心安全哩。 
  “我们都排了半天队了,不能马上给兑换吗?”
  “是啊是啊,我明天还有急用。 ”
  “什么急用不认钞票非得黄金?学校、医院、交税,买铁器买盐巴玻璃煤炭都能用,要说不能用,除非你和蒙古人做生意!”老头子气呼呼的,脸膛有些发红,拉大了声音,干脆倚老卖老的道:“今天从早忙到晚,难道你们还要我老头子加夜班?财税部可从来没在半夜里开过门!” 
  人群中嗡嗡的议论起来,是啊,虽然兑换的慢,但今天一直没停过,进门的人,都拿着纸钞进去,抱着金银出来,这真金白银的,可不是假货。 大家再急,终不至逼着这老头子通宵兑换吧,就算当铺钱庄,也没半夜里开门的规矩啊!
  “放心吧,明天、后天,就十年、五十年,也随便你们兑换!今天兑换处的人开会去了,最多三五天,二十五个窗口就全开,你们要兑多少都成,不瞒各位,库房里的金银,就你们这点人,让你们搬都搬不完!”
  老头子撂下句狠话,杵着拐棍,颠颠倒倒的走远了。 
  “还真有那么多金银?那咱们何必急着兑换呢,反正财税部又跑不了!”绝大多数汉商拿着钞票回家,决定等兑换窗口全开了再来,在汉国治下这么些年,他们觉得现在的政府,还是信得过的。 
  当然也有些占城、三佛齐、天竺等处侨居琉球的番商,对此不以为然,“什么金山银山,还不是缓兵之计,反正只有真金白银最放心,咱们明天一早还来。 ”
  “穆罕默德兄弟,你说差了,什么一早来?依我看,今天咱们就在这儿打地铺!”
  “对对对,就在这儿把队排着,明天一早开门就轮到咱们了,要不从队尾排起,再排这么久,还不一定能轮到呢!”
  只有亚伯拉罕,笑眯眯的抱着黄金回家了,哼,你们这些傻瓜,在寒风里熬个通宵吧!
  兑换大厅旁边,财税部长的办公室里,楚风撩开窗帘瞧了瞧下面的形势,唉~要建立货币信用,可不是那么简单的,自己下令故意拖延兑换,没有成功兑换金银的人,恐怕会在背地里骂娘吧?
  不过,最多两三天,你们就会对我感激涕零的!
  “侯德富,传我的命令,把军械仓库里的军用帐篷,给弄个千八百顶来,这些通宵排队的人,大冬天的,不容易啊!” 


第271章 金山银海 
   大汉的纸币风波,席卷了属下的七州之地,无数人忐忑不安的观望着局势。 
  官员们领回家的真金白银,商人们从政府领回的结算帐目,全变成了花花绿绿的纸币,人们心头,也就虚虚的悬到了半空。 
  没办法,大宋朝最后那几十年,会子贬值的速度和幅度,实在让人心有余悸。 那时候,会子每两年一界,每界一般贬值一半左右,看上去不多,可头年的一贯会子,二年只值得半贯,再过两年就四分之一贯,累年积压下来,贬值幅度简直骇人听闻,比如嘉定初每贯直不得四百个钱,后来跌到百钱,若一直算到宋亡前两三年,则值不到一文铜钱了!十八界会子,二百贯竟然不够买一只草鞋,当时有人制一副对联,描写社会的萧条,说是“人家如破寺,十室九空。 太守若头陀,两粥一饭”。 
  整个社会,都记得纸币快速贬值,使百姓财产迅速消逝的悲惨场面,所以作为信用货币、并无实际价值的铜铁钱币,因为和金币挂钩而得到推广,而同样和金币挂钩兑换的纸币,却无法取得信任。 
  更何况,此时北方大都城发行的“中统钞”,也因为滥发且不保证兑换,以致形同废纸,也从侧面影响了汉国纸币“大汉金钞”的信誉。 
  幸好,推广纸币首先从官员和与政府有商业往来的商户做起,前者因为在体制内。 而暂时不敢发出反对地声音,后者则保持了观望的态度:一方面,财税部的兑换虽然缓慢,但一直不停的把金银送出,另一方面,他们也不希望现在鼓励工商的大汉政府陷入财政危机。 
  两难啊!去兑换不是明摆着不信任政府?不兑换又怕突然之间……汉商们犹豫着,番商则不管那么多。 大多排在了财税部兑换大厅门外的长龙中。 
  普通百姓还没有接触到纸币,各厂矿工人。 照旧领到的金银铜各式硬币,看起来,纸币和他们地生活离得很远,可谁又知道,下个月发放的工钱,会不会全变成花花绿绿地纸片?
  他们祈祷着,最好永远不会有那么一天……如果大汉的财政真的崩溃了。 吃亏最大的,还是小老百姓啊!
  郑发子、洪梅氏、王李氏、祝季奢,汉国最大的四位富商一起来到了大汉皇帝的宫殿,其中匠户出身的前三位,不仅有些唏嘘感叹:这里曾经叫做总督府,挂着退光漆金字招牌,后来换成红底金字地汉王府,现在。 则是蓝底龙凤赤金边的汉皇宫,随着主人身份的变化,而变化,自己何尝不是从一文不名,到家财万贯,变化岂止翻天覆地呢?
  门内。 亭台楼榭一如往日,只花草树木更加茂盛,步过九曲回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