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汉风1276 >

第13章

汉风1276-第13章

小说: 汉风1276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钱小毛提着一小串铜钱,昂首挺胸走在村里的大路上。他故意把胸挺得高高的,胸前那块银闪闪的东西,晃得人眼花。
    快嘴二婶老远就看到了,大声问道:“喂,小毛,胸口挂的个啥呀?”
    钱小毛已经无数次的回答过这个问题了,但是,他巴不得每个人都来找自己问一遍,不,三遍,还是少了,问上一百遍才过瘾。“这个东西叫做勋章,是咱们汉军里专门奖给勇士的!这次出兵打山越,就我得了一块!”
    “哟,还勇士呢,谁不知道你是胆小鬼?”二婶以前最喜欢东家长西家短的打听小道消息,张家媳妇生儿子、李家三小子打老婆,全村里就没有她不知道的事儿;但这几天忙着侍弄小鸡,她连钱小毛立功的大新闻都没听说。
    她不知道,卖菜的胖丫知道:“二婶你不知道呀,全村都传遍了,小毛哥帮皮猴子挡了一箭,还亲手杀了二十个山越蛮子!”
    “呵呵,没有没有,都是瞎传的,我最多杀了五个。”钱小毛不好意思的挠挠头,不过马上又骄傲的补充:“瞧,这个勋章,是刚打完仗的时候,楚大人亲手挂在我胸口的!他说,我已经是一个勇士了!”
    钱小毛特意强调了“楚大人”“亲手”,那得意的样子,就像一只骄傲的小公鸡。
    “哎哟哟,婶儿真没看出来!记得以前在临安的时候,小毛连只鸡都不敢杀,咋被楚大人一调教,就变了个人呢?”二婶大吃一惊,将钱小毛上下打量一番,觉得似乎他身上有点东西和以前不一样了。
    二婶拿个竹爪篱,从锅里捞出三个茶叶蛋,想想又有点舍不得,手一抖,滚回去一个。拿着两个茶叶蛋塞到钱小毛手里,热情的说:“来,拿着,咱们小毛立功咧,这是婶儿请你吃的。”
    钱小毛手像被火烫似的一缩,“婶儿,楚大人说了,咱当兵的不能白拿老百姓东西。”
    “这是婶儿送的,咋叫白拿呢?”
    拗不过热情的二婶,钱小毛收下了茶叶蛋,不过飞快的丢下了十个铜钱,一溜烟的跑了。
    家门口,妹妹秀秀等了好久,看见钱小毛笑盈盈的回来,她再也忍不住了,大哭着扑进哥哥怀里。
    “哥,以前小红她们说你是胆小鬼,我怪你不争气;可是你走了,我又好想你,害怕……”
    钱小毛轻轻拍着她的背,“傻妹子,以前是哥太混帐。不过现在好了,你看,楚大人发给我的勋章,他亲手挂到我胸口的!”
    秀秀抹了把眼泪,抚摸着哥哥胸口的勋章,破涕为笑。以后,就可以堂堂正正的告诉小姐妹们,我有一个最勇敢的哥哥!
    “看,还有楚大人发的赏钱。”钱小毛举起手里的铜钱,“我要多挣些钱,替妹子攒上一大笔嫁妆,将来找个好婆家。”
    楚风把战利品——鹿茸鹿皮全部卖给了祝季奢,得到的钱存了小部分,大部分作为赏钱发给了士兵们。从此以后,汉军的条令条例又多了一条:所有缴获须交公,由上级秉公分配。
    鹿皮、鹿茸、干鹿血和鹿肉脯,都是富贵人家常用的,不少人相信鹿茸鹿血能对男人那方面起作用,所以销路非常好。
    同时,最近江南战事结束,不少蒙古、色目贵人到了江南,这些草原上长大的民族,习惯了享用鹿制品,但江南哪有那么多鹿?正好琉球来了大批鹿产品,祝家弄到江南,销售场面非常火爆,甚至借着这些东西,成功敲开了几个蒙古王公的门路。
    祝季奢马上在琉球开了个铺子,派了个姓冉的掌柜长期待在这边,专门负责收购鹿产品。
    张广甫敏锐的发现了商机,向楚风进言:“今东翁大胜山越,诸蛮人不敢拂逆,何不到他们山寨中开办商铺,收购他们的鹿皮鹿茸,再卖与祝家?前日学生盘点帐目,尚有活钱三千余贯,以投入二千贯本钱计,若开得十处铺子,则一年可得利钱万贯呐!”
    绍兴师爷与东家的关系,介于雇佣和朋友之间,东家对师爷是客客气气的,有的时候起了冲突,师爷生气了还会拂袖而去,身份比店铺里的掌柜、家里面的管家要高,所以张广甫自称“学生”,称楚风“东翁”。楚风几次说可以随便点,他也不肯改口,也就任他去了。
    楚风懒洋洋地说:“国营企业搞点盐业、煤矿之类,投入大、集约化程度高的项目就行了。贩卖鹿皮鹿茸这种事情,应该全交给老百姓,市场化运作嘛。若是每个赚钱的行业都要国营企业去插一脚,那不就搞成官僚资本主义了吗?要藏富于民。”
    “藏富于民……”张广甫咀嚼着这四个字,眼睛一亮,一揖到地:“东翁高论,学生受教了!”
    虽然盐场的规模在不断的扩大,但砖头水泥还是剩下很多。毕竟有上百号工人加班加点的干,几个砖窑、水泥窑不歇气的烧,砖头水泥几乎把料场堆满了。
    于是楚风以水泥五文钱一百斤,砖头十文钱一百块,石灰两文一百斤的史上最低价出售建材。同时推出了一份规划图,每户都可以在上面选一个地块,自己建房子。
    这个政策的出台,实在是恰到好处。
    楚风通过和祝家的贸易,成功解决了粮食短缺的问题,匠户们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劳动、贸易换得铜钱,以铜钱购买平价粮食,生活安定起来。
    对山越人莽岳部落的胜利,使人们看到了楚风有保护安全的能力,产生了长期定居的打算。
    楚风通过工场工资、军饷,把自己的超额利润向民间变相的转移支付,再加上民间自发的商贸活动,老百姓们都有了一笔小钱,这么低的价格出售建材,他们完全能够承受得起。


第二十章 教育
    曾经由木板房、竹楼组成的匠户村,旧貌换新颜了。宽阔的大道两边,一座座粉刷得雪白的房子,排列得整整齐齐,和中原地区常见的青砖大瓦房相比,别有一番情趣。
    这些房子用红砖砌墙和柱子,山中伐木做门窗,这些都是传统建筑技术;唯有屋顶改动大,是用木板、木条做骨架,用水泥敷涂的。台湾西海岸中部年平均风力超过五级,常有台风侵袭,瓦片显然不适用,水泥、木架做的整体屋顶重达数吨,结构坚固能够抵御台风。
    一座三室一厅的房子,约需要水泥万斤、砖头五千块、石灰千斤,按照楚风的建材价格,不超过两贯钱。至于劳动力更不是问题,左邻右舍互相帮衬着,棒小伙子们忙上几天,就把房子起好了。
    这房子起的漂亮!红砖水泥砌的墙缝笔直,和瓦房一样的斜屋顶,不招风又不积雨,内外墙刷了雪白的石灰,看上去既干净、又亮堂。
    人人上挂着笑容:这样的房子,才像个家嘛!
    士兵们的训练更加积极、更加刻苦了。看着父母妻儿脸上的笑容,看着自家崭新漂亮的房子,不需要任何说教任何宣传,他们就明白了:保家卫国,自己要保护的家,就在琉球!
    楚风偷偷乐了。
    秦以军功授田、军功授爵,于是秦师战不旋踵,六国不能挡其锋,胡人不敢南下牧马。
    汉武之际,选用良家子为兵,“京中游侠儿争赴塞上”,于是有了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三千余里。
    唐初,行府兵制,分发“授业田”,家属生活无忧,士兵作战自然勇猛顽强,故而唐军陌刀所指,强盛的草原帝国顿时土崩瓦解,李世民成为牧民传唱的“天可汗”。
    到了宋代,不仅从思想从政治上重文轻武,而且把流氓小偷强盗土匪等等罪犯充军,军人的脸要刺上侮辱性的文字。这样的军队,在面对异族侵略的时候,往往一触即溃。
    而楚风汉军的设立,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保一家一姓之天下,根据《与民约法》的表述,它不能被用于对内镇压,而是用于抵御外侮,从源头上讲,它和后世的近代民族军队别无二致。
    住进新房子的人们,还有两个问题没搞清楚。
    其一,是为什么村里的路要修得这么宽?与海岸平行的主干道,足足有十丈宽,平行于主干道的两条路和垂直于它的三条支路,也有八丈宽,甚至连接支路的小巷子,都有四丈!
    其二,是村东北角平整出的一大片空地,修起了三座巨大的宅院。
    第一座已经初具规模了,有人说那是楚大人给自己修的宅子,可是大家去看过了,一座座整齐排列的房子,开间又大、窗子又宽,怎么看都不像大宅院,毕竟临安富人多,那些大海商的宅子大家也进过一次两次的,完全不是这个样子嘛!
    直到挂上楚风亲自题写的牌匾,大家才知道它的用途。
    “琉球小学”。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十九世纪中期,普鲁士在欧洲率先普及六年制小学义务教育。全员具备小学以上文化水平的普鲁士军队,拥有高昂的士气、严格的纪律、精准的军事技术和近乎苛刻的训练标准,在1870年的普法战争中,把不可一世的高卢雄鸡打得满地找牙。战后,拿破仑三世退位,法兰西第二帝国黯然谢幕;普王加冕称帝,德意志帝国浴火而生。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勒紧裤腰带培养了上千万名中学生。这些人中,有米高扬、卡拉什尼科夫和萨哈罗夫,于是就有了威震世界的米格式喷气机、AK47自动步枪和千万吨级氢弹。苏联从“一个扶木犁的农业国”到全球争霸的红色帝国,其基础就建在这一千万中学生的肩膀上。
    二十世纪最后二十年,美国大学入学率达到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惊人高度。丰富的智力资源,大力推动甚至直接催生了硅谷、交互式图形操作界面、信息高速公路、虚拟经济、模拟人工智能、基因科学、纳米技术;平均大学本科以上的士官学历,使下列新锐战术从科幻变成现实:“高边疆”、“网络中心战”、“无人攻击平台”、“超视距精确打击”……于是,一个空前的大帝国出现在人类视野中,它可以实现全球打击、全球到达,它可以从地球的一面向另一面发动几乎即时的精确打击,它制定的技术标准被其他国家奉为圭壁,它利用货币杠杆轻易攫取别国数十年积累的财富。
    民族竞争,主要是人口素质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
    “什么?女孩儿也要读书?”听说楚大人办的什么小学,要求每家每户的女孩都要去读书,人们纷纷表示惊讶。
    反应最激烈的是快嘴二婶,她那一张嘴就像机关枪似的噼噼啪啪只管翻:“女孩子养大就是别人家的了,读书有什么用?再说女人家会做针线活,会煮饭洗衣服就行了嘛。反正我家小红还得帮我喂鸡,说什么我也不会让她去上学的!”
    有人支持她:“是呀是呀,女子无才便是德嘛。”
    “二婶说得对,女孩子读书没用。男子读书为了考功名,这女子读书凑什么热闹?难道将来还兴女人应考、做官?”
    “回答正确,加十分!耶!”楚风大笑着出现在众人身后,把他们吓了一跳。“将来不仅女子要上学、要读书、要考试,还要像男人一样做官,甚至还能上战场打仗!”
    这、这、这太过匪夷所思了吧?人们被惊得连连后退,女子做官,从开天辟地以来就没听说过呀!
    “古时候,女人不但当官,还能带兵打仗。曲先生,你来说说商朝的妇好是怎么回事。”
    曲海镜只得上前说道:“这妇好又叫做母辛,乃是商王武丁的王后,多次带兵征伐四方,每战必胜。卜辞云‘登妇好三千,登旅万乎伐羌’,就是讲的她。”
    还有人不服气:“那商朝也隔得太久了吧?”
    “商朝久,可隋朝花木兰、唐朝武则天、本朝梁红玉,这些隔得不久啊!”楚风指指快嘴二婶,“譬如说我现在必须在二婶和他老公之间选一个人做官,是选二婶好呢,还是选她男人?”
    众人一阵哄笑,还有人吹起了口哨,“当然是二婶好,她刀子嘴豆腐心,一双手又巧,比洪家二叔能干多了!”
    二婶涨红了脸说:“瞧楚大人说的,也就是我们匠户家里女人撑门面。以前在临安,总是书生做官嘛!”
    楚风双手一摊:“可现在没有读书人,只有七百多匠户。我只能把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牲口用。”
    楚风规定所有7-16岁的男女少年,必须进入小学接受基础教育。
    根据学生年龄,学制也有所不同。十三岁以上才入学的,只要求两年在校教育,学习数学、语文两门课程,毕业时,语文要求识写一千个常用汉字、能写一段流畅的短文,数学要学会加减乘除。
    十岁到十三岁的学制四年,语文要学二千个常用汉字、能写五六百字作文,数学要会四则运算和应用题,另加自然科学课,学习浅显的科学知识。
    七岁到九岁的孩子,学习时间最充裕,他们要学习六年,学会三千个汉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