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人生-第3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谦想了想,还是追出去,喊:“哎,别管你俩背地里怎么斗,这次出门,你给我注意点儿啊,别让别人看我笑话!”
看见廖辽出来,黄文娟第一时间拉开了车门跳下车来,等她上车。廖辽走到车前,回头冲李谦摆摆手,“知道啦大老爷!回去吧!”然后潇洒地上了车。
…………
当天晚上,羊圈胡同,周嫫家。
足足五十多分钟,俩人终于完事儿,周嫫固然是累得直喘大气,李谦也是下意识地就觉得下面有点疼――当着周嫫,怕她起疑心问什么,所以他甚至没敢仔细看,但是却极度怀疑自己是不是已经被磨得秃噜皮了。
可即便他一副不当回事的样子,从他身上下来之后歇了一会儿,周嫫还是忍不住问:“你今天怎么了?怎么那么长时间都不出来?”
李谦支支吾吾的,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不过周嫫冰雪聪明,别看对外人的时候,他似乎是情商极低,但只要是面对李谦,她的情商那就绝对不低,事实上,她只是懒得跟不相干的人用脑子罢了。
于是,抬头睇了李谦一眼,她突然诡异地笑了笑,然后道:“你放心吧,我不跟她记仇。更不会跟她在外头打起来的。”
李谦叹了口气,欲语还休。
***
阿弥陀佛,**万岁,真主、耶稣以及太上老君在上……,以及求不举报!
第六十一章 野心
明湖文化,九楼。
一间大约三十来平米的房间里,窗帘几乎遮住了所有的光线。
三排加在一起只有十二个座椅的正前方,是一块120寸的中型幕布,此刻幕布上正在放映的,则是一些电视剧《三国演义》的零碎画面。
当然,毫无疑问,都是与李谦所饰演的孙策有关的剧情。
而这间观影室,则是在不久前才刚刚完成了装修的。
只不过,李谦更习惯称呼它为“拉片室”。
当然了,这间至今为止只属于他的拉片室,显然要比电影学院里的拉片室要豪华了不知道多少个档次。从装修,到播放设备、音响设备,乃至于座椅、脚下的地毯,都是按照顶级酒店套房的标准来装修的。
当初李谦一口气买下了这栋大厦的八楼和九楼,也一起做完了整体的基础装修,但对于当时才刚刚起步的李谦工作室来说,不要说两层楼了,一个八楼装出来之后都空着大半用不上,所以九楼就始终都只是保持着基础装修,没有做具体的分割和功能装修。
到去年,因为公司规模始终都处在持续的扩大中,虽然哪怕是到了现在的98年,一个八楼也还仍然足足够用,但去年十月,李谦还是决定把九楼给彻底的收拾出来了。
目前暂时不会有人入住和办公,但是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却肯定是会有人入住的。
而李谦,则肯定是第一个。
李谦手里拿着遥控器,可以随时停止、倒退和快进,而事实上,自从播放开始,他却一直都没有过任何的操作。
这样的一份拷贝,是前不久冯玉民安排人给他送过来的,里面不只是包括了已经被剪辑进即将公开播放版本的画面,还有很多的废镜头,甚至是在拍摄当时的NG镜头。
这些东西。对于观众来说一分不值,但是对于影视行业有着十足兴趣,尤其还是对摄影、导演、编剧和表演都有着相当兴趣、且真的在各个行当都从事过相关工作的李谦而言,却是相当有价值的。
透过这些可能连续好多个镜头都是在拍摄同一个画面的拷贝。甚至是透过一个又一个被废掉的表演、被剪辑掉的无用镜头,他能够从另一个角度窥见自己的表演的优劣,能够一定程度的观察到导演对于演员表演的掌控,当然,还有就是。他能从中窥见很多导演对于摄影角度的调整和拿捏。
《三国演义》只是一部电视剧而已,按说,它的技术含量,哪怕是跟普通的电影都没法比的。但是要知道,就这一部戏,集中的却是当下国内最最顶级的一批电视导演和摄影,这些人如果去拍电影,未必就能够成功,但他们对于电视剧的拿捏,却毫无疑问是国内头一把交椅的!堪称是炉火纯青!
所以。虽然没有暂停,也没有倒退,但其实李谦一直都看的很认真。
而且一边看,他还是一边皱眉思索。
孙策在整部电视剧里的戏份,加一起也没多长,但是加上各种NG镜头等在内,这份拷贝的份量倒也不小,加一起播放时间近四个小时。
李谦把它们分成了四份,每天都拿出一个小时来看一份,然后。看完了第一遍,他还会从头开始再看第二遍。
而今天,已经是他开始看第三遍了。
对于艺术行业来说,包括了文学、绘画、音乐、影视等等在内。都是创造性的行业,在这样的行当里,其实最难的东西,是灵魂级的创造。
原因无他,一份成功的、灵魂级别的创造,可以为无数困在原地的艺术从业者们打开思路。并同时提供一份可资定位的地标。
拿音乐圈举个例子,就像甄贞之于国内的女歌手群体,就像披头士之于摇滚。
没有他们,或许该崛起的还是会崛起,但却肯定是另外一番面貌了。
甚至于……如果没有了那些天才级的创造,或许某些东西会永远都无法出现。
说到底,所谓艺术,真的只是少数人才能玩得起、也才能玩得起来的事情。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这个时空里没有了曹雪芹,所以到现在为止,国内的四大名著,除了水浒三国西游之外,就始终都是《金瓶梅》,并没有一本水平和影响力能够达到《红楼梦》那个级别的文学作品出现。
而没有了蒲松龄,至今没有说鬼说狐的《聊斋》。
可以说,这些个天才,才是所有艺术从业者的指路灯塔,是几百几千年之后,真正能够留下来、并且被后人称为艺术的东西。
而偏偏,对于所有人来说注定是最难得的东西,对于李谦来说,却是最最不虞匮乏的。
他要做一个商业音乐人,那么他手里拥有至少上千首的经典歌曲,他可以很轻易的捧红一个有些资质的新人。要做一个艺术探索者,二胡他可以拉出《二泉映月》,小提琴他可以编出《梁祝》,协奏曲都能写出《黄河大合唱》,甚至玩唢呐,他都可以创造出一套改编自《百鸟音》的新曲子,叫《百鸟朝凤》。
而如果他要做一个文学家,别的不说了,哪怕只是把《聊斋》里他能有印象的那些著名短篇捣鼓出来,也够吓人了。更何况,他还有金庸古龙,要真是玩文艺,鲁郭茅巴老曹的东西,以及《白鹿原》之类,他也不是没看过,或许文笔差远了,但是……靠这一行混饭吃,仍然没有问题。
而如果要做一个电影人,他做编剧是肯定没问题了,光是前世看过的那么多香港、内地、好莱坞的大片,哪怕编剧水准差点儿,光是照搬照抄,也足以让他成为业内最知名的编剧了。
甚至,有那么多好本子打底,再加上他前世丰富的从业经验,哪怕稍微用点心,他自付,自己要做导演吃饭,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所以。问题就来了。
他不缺这些在别人眼中一辈子都得到一件的、所谓高屋建瓴的和独创性的东西,他缺的,反而只是最基础的基本功。
一句出现在景物描写,作为导演的你。该怎样把它变成一幕至少是合格的影像来呈现在观众面前?你该用什么镜头语言?你需要灯光师帮你调出怎样的光线?需要摄影师帮你捕捉出什么镜头?
一句人物台词,你需要演员给出什么的情绪和表演?
到最后,剧本要求的全部镜头都拍出来了,你又该怎样把它们剪辑成一个连贯、流畅的电影或电视剧故事?
做演员,尤其是做好演员。从来都不易。
但毫无疑问,要做一个好的导演,就更加的不易。
而现在,李谦正在一点一点的补课。
即便是在没有这间拉片室之前,他给自己定下的目标也是每年至少去电影院看20到30部的电影,且回到家里,还要用家用播放设备再看50部左右的老片子。
他去学了摄影,在国内最顶级的电影殿堂,接触的是最最顶级的教学,而与此同时。他还特别喜欢跟导演系的学生交流,不但把他们的教材借来看、做笔记,会偶尔跑过去人家的教室旁听,甚至还经常跟导演系的人一起去拉片室看片子,互相探讨、交流。
事实上,他可以不必那么努力的。
仅凭记忆中的那座艺术宝库,他不管做什么,事实上都不会存在太大的障碍,至少是相比起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来说,他本身就是个天才!而事实上。如果野心不大的话,仅仅只是一个音乐圈,也已经足够他名利双收、功成名就了。
甚至不夸张的说,都不需要太久。只需要给他十年的时间就好,十年之后,他就有资格被所有人尊称为“歌坛教父”!
他甚至可以拿着一大把经典的英语歌曲,直接带着廖辽和何润卿、周嫫、谢冰她们去刷国际逼格,让她们升级做国际歌坛的天后!
但仅仅只是,对他来说。却并不足够。
说是野心也好,说是抱负也罢,总之,有了如此得天独厚的条件,他并不准备就这么轻易的收手,他憋足了劲儿,想要做出一些更大的事情来。
更何况,他爱电影。
是的,他爱音乐,但他也爱电影。
且同样爱的发自肺腑。
所以,身为当今歌坛几乎无人能够匹敌的绝对权势人物,身为两大天后的男人,身为手中掌控着强大歌坛势力的明湖文化的老板,他却并没有任何一天曾停下过自己的脚步。
他始终都很明确地知道,自己需要的,到底是什么。
他也始终都很明确地知道,自己下一步要做的,到底是什么。
…………
虽然已经是98年,电子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大幕早就已经拉开,但当下的影片主流的保存格式,仍然是传统的胶片拷贝。
胶片这个东西,很贵,尽管拍电视剧,对胶片的要求相对较低,但仍然造价不菲。而且,即便是对清晰度、感光度等标准要求更低的拷贝,也真的是很重。
整个九楼只有李谦一个人,在明湖文化来说,这间小型影厅的播放设备更是只有他一个人能玩得转,所以,尽管已经压缩到差不多最差的标准,一份可以播放30分钟的拷贝,仍然重达十几斤,而每当播放完一份,他都需要自己起来换拷贝。
看完了两份拷贝,已经是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过去了。
放映机转动的声音已经停下,幕布上的图像也已尽数消失,只剩下放映机的灯光,把它映得雪白。
李谦坐在舒适的座位上,不知道在思考着什么问题,许久都没有起身。
足足过了一根烟的功夫,他才站起身来,先是走到窗前“嗤啦”一声扯开厚厚的遮光窗帘,让外面的阳光照得一室洞明,然后才回身取了拷贝、收好,又关了播放设备的电源,这才打开房门慢悠悠的下楼。
对于艺术行当来说,好的东西,犹如灯塔,犹如坐标,可以供人一遍又一遍的揣摩和借鉴,并由此延展、最终发展处独属于自己的艺术脑洞。但不好的东西,比如说NG的镜头,比如说录废了的小样,却并不是全然没有价值了。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李谦在录音室里帮廖辽做出对《女人花》降半个K的调整,把此前已经接近完成的那个版本,给作废了,并随后重新录制了新版本。
那么毫无疑问,对于唱片工业来说,只有调整后的版本,才是最终会流向市场、并最终被所有人听到的版本,而此前已经接近完成录制的那个版本,就是被废掉的版本,听过那个版本的人,可能加在一起都不超过十个人。更有甚者,或许在未来,这些已经被废弃掉的版本,会在某一天被悄无声息的销毁了,永远都不会再有更多的人可以听到了。
而周晔有幸,正好赶上了、并亲身经历了那一次调整,而且,他还亲耳聆听到了调整前后的版本。如果只是听到了前一个版本,或者只是听到了后一个版本,或许对他来说,只是又一次的感慨:廖辽姐真强!如此而已。但是,在前后二三十分钟的时间内先后听到这两个版本,在对比之下,却足以带给他强烈的震撼。
于是,他似乎恍惚有所得。
这就是所谓“废品”,也或者说,是对比,能够给艺术行业的从业者所带来的借鉴作用。
尤其是对于李谦来说,一遍遍的看这样的“废品合集”,再结合着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