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秦皇纪 >

第353章

秦皇纪-第353章

小说: 秦皇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乐毅要秦国求稳的说法,太有见地了,打在秦国的要害上。

  多施仁义,少行杀戮:这是因为秦国要进行的是统一战争,而不是争霸之战。争霸之战,杀就杀了,烧就烧了,抢就抢了,反正是一锤子的买卖,你奈我何?

  统一战争,那就是打下来的土地城池是秦国的,破灭之国的口众是秦国的子民,当以仁义为先,结其心。若是过多的杀戮,就会积累仇恨,不便于接下来的治理。更别说,这会损耗华夏的有生力量。

  乐毅不愧是名动千古的大才,一句话把范睢、王翦的说法全包括进去了,还给秦国指明了策略,那就是求稳。

  “好!采!”秦昭王他们大声喝采,个个一脸的赞叹。

  “先生好谋划,让嬴稷如同醍醐灌顶,幡然醒悟。”秦昭王又是一脸的惭愧,道:“不瞒先生,嬴稷对于一统之事太过心急,太过急躁了,幸得丞相与异人阻止,要不然的话,几铸大错也。”

  听了乐毅的话,秦昭王方才知道他急于扫灭山东之地一事太过于急躁了。

  秦昭王能够正视自己的过错,这是他的可贵之处,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能雄视天下数十载,令山东之地谈秦色变。

  “先生能入秦,秦之幸也!”秦昭王满脸的喜色,道:“先生可否屈就客卿?”

  客卿,相当于现代的“顾问”,没有实际的职权,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给一国之君出谋划策。

  在山东之地,客卿一职是虚衔,是国君邀买人心的,做个摆设而已,没实际的用处。而秦国的客卿,却是举足轻重,商鞅、张仪、范睢都曾做过客卿,最终这三人都成了丞相。

  秦昭王让乐毅做客卿,因为乐毅年岁太大的缘故,不会再拜他为相,不过,对他的重视已经很明显了。

  “若秦王不嫌乐毅年老,乐毅愿做秦之客卿。”乐毅当然知道秦国客卿的重要性,秦昭王也很真诚,欣然领命。

  “呵呵!”秦昭王发出一阵畅笑声,道:“还请先生为寡人出谋划策。”

  若乐毅能为秦国谋划,那是再好不过了,秦昭王这是真的欢喜。

  “秦王但有所命,乐毅定不推辞。”乐毅忙道。

  “这次请先生来秦,不仅仅是要请先生为寡人出谋划策,还在于有一件极为重要之事请先生来办。”秦昭王大为是欣慰。

  “何事?”秦昭王一代风云雄杰,他口中的大事,必是天大之事,乐毅眉头一挑,一脸的凝重。

  “办学馆。”秦昭王给出答案。

  “办学馆?”乐毅一愣。

  办学馆,多大的事?用得着整得如此隆重,还以为是天大的事呢。

  “先生误也,秦要办的学馆,与周公所办的太学,孔子所办的学馆截然不同。”秦昭王知道乐毅误解了,解释一句,冲秦异人道:“异人,这事是你首倡,你给先生说说。”

  “诺。”秦异人领命,为乐毅讲解,道:“周公修明堂,建太学,诗书所美,把他吹得跟花儿似的。不过,周公那点太学,这才屁大一点,他培养的人才几多?大秦要建的学馆是……”

  接下来,秦异人为乐毅一通讲解。

  “……”秦异人讲完,乐毅的嘴巴张得老大,半天说不出话来。

  不是乐毅的理解力有问题,相反他理解得很是透彻。正是因为他理解了秦异人的用意,这才震惊不已。

  “古往今来,虽有周公修明堂、建太学,虽有孔子育人三千,可是,与秦国这手笔比起来就是小巫见大巫了。”过了好一阵,乐毅这才抚着额头,感慨不已,道:“若是此事办成,何愁无人才?何愁百业百工不兴?”

  在春秋战国时代,读书是一种特权,只有极少数人能享有这种特权。周公修明堂,建太学,培养读书人,那是为了周朝的统治,所培养的人并不多。

  后来,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办学,“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流芳千古,就在于孔子打破了读书是特权这种束缚,在于他能收颜回这样的贫苦之人读书。

  秦国要办的学馆,比起周公,比起孔子要大得多,而且,更加帖合实际,要以实务为准。若是真的办成的话,秦国就会拥有大批大批的人才,百工百业都会兴旺起来。

  这种事情,不要说去做,就是想想也是让人震惊无已之事,即使以乐毅的才情心智,也是好一通震憾。

  “好!这是乐毅的荣幸!”乐毅欣然领命。

  “呵呵!此事付托于先生,嬴稷放心之至!”以乐毅的才干,他当然不会象孔子去教那些华而不实的迂腐之学,一定会教人实际才干。可以想象得到,这学馆培养出来的人才,都会有不错的才华,会实务。

  “秦王,乐毅以为,学馆建成后,当向天下招收聪慧之人入学。”乐毅立时献计。

  “是极!是极!”秦昭王重重点头,道:“这事就仿抡材大典而行,前来秦国求学,未被录用之人,大秦给以舟车之资。”

  “甚好!甚好!”秦异人在邯郸办抡材大典就是凡来邯郸参与之人,都可以领到舟车之资,这极大的鼓舞了读书人的热情,这是抡材大典能成功的重要原因。

  可以想象得到,一旦实施,前来秦国求学的人一定会络绎不绝。

  “凡录用之人,就当吏员处置,不仅免费给他们食宿,还要给他们薪俸。”秦昭王接下来的话让乐毅更加振奋。

  “秦王好大的手笔!”乐毅振奋不已,又是感慨。

  既可以求学,还可以领到薪俸,养家糊口,使得家人不会挨饿,不会受冻,这会极大的促进学子的热情。同时,也必然会招来真正的人才。

  “这事极为重要,我这就去处置。”乐毅是雷厉风行之人,一经决定,就要操持。

  “先生且慢,还有一事得拜托先生。”秦异人却是拦住了乐毅,道:“先生是知道的,自周室衰弱以来,天下大乱,户籍紊乱,不知口众之数,不知地理山川,不知山河之险,这不利于治理。我是想请先生牵头,由荀子和公孙龙子襄助,率领一批博学多才之士,整理天下户籍山川地理。”

  这是治理的基本资料,若是没有这第一手资料,秦国即使统一天下,也无法进行治理。即使治理,也不会切合实际。

  “王太孙深谋远虑,乐毅佩服。”乐毅深知此事的重要性,欣然同意。

  秦异人能在统一大战之前就着手整理这些资料,这是深谋远虑,高瞻远瞩,无论如何赞誉都不为过。

  “好!好!好!”秦昭王更是捋着白须,欣慰之极。

  就这样,乐毅当即操持办学馆和整理图籍之事。

  XXXXXX秦异人的王太孙府,秦异人正在埋头公干,神情专注。

  “禀王太孙,有水工揭榜了。”就在这时,孟昭快步进来,冲秦异人禀报。

  “哦。”秦异人大是振奋,猛的站起,笑道:“看来求贤诏挺有用的嘛,这么快就有水工揭榜了,好,好!”

  水工这事关系到一统大业,秦异人早就在盼望能有水工揭榜了。

  “王太孙,不是一个,是两个呢。”孟昭忙禀报。

  “两个?好!越多越好。他们叫什么名字?”秦异人忙问道。

  “一个叫李冰……”孟昭不知这个名字对秦异人的冲击有多大。

  “李冰?”秦异人一个趔趄,这可是大名鼎鼎的水工啊。

  “……一个叫郑国。”孟昭颇有些惊讶的看着差点没站稳的秦异人。

  “郑国?”秦异人在心里大叫一声“我的妈呀”,竟然把舌头咬了。

  李冰、郑国,这是两个绝世水工,竟然全到了,秦异人能不震惊吗?

  第二十三章韩非哭韩

  李冰和郑国,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水工,一提起二人的名字,谁个不知,哪个不晓?

  李冰父子修都江堰,使得原本灾患频生的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四川人民从中受益。而且,这种受益,不是十年数十年数百年,而是两千多年了。

  就是用现代眼光来看,都江堰仍是了不得起的水利工程,让人赞叹。

  郑国,也是一个了不得的水工,他主持修建的“郑国渠”是一个集排水和灌溉于一体的系体工程,使得关中之地旱涝保收,从而,秦国的实力急剧提升,一举超过了长平大战前的巅峰时期。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底气,秦始皇这才敢出兵扫灭六国,一统华夏。

  重要的是,郑国风骨凛然,品德高尚,让人佩服。

  他本是韩国的间谍,韩桓惠王要他入秦消耗秦国的国力人力物力财力,让秦国无法东进。为了逼迫郑国就范,韩桓惠王用他的家人做人质,要是他敢不做,就要杀他的家人。

  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郑国依然没有做对不起秦国的事情,他只是做了一个水工该做的事情,这是何等的难得。

  众所周知,秦始皇有容人之量,明知道郑国是韩国的间谍,还引来发了“逐客”风波,可以说郑国罪大恶极,就是杀他一百回也不为过。然而,让人意外的是,秦始皇不仅没有杀郑国,反而还重用郑国,让他接着修渠。渠成之后,秦始皇还把这渠命名为“郑国渠”,由此可见秦始皇对郑国的重视了。

  修完郑国渠后,郑国并没有离开秦国,而是留在了秦国,为秦始皇主管水利之事。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兴修了一大批利国利民的水利工程,这都是出自郑国的谋划。

  秦始皇之所以如此做,就是因为郑国品德高尚,让人钦佩,没有做对不起秦国的事。要不然的话,郑国就是有一百颗脑袋也被秦始皇砍了。

  就是这样的两个绝世水工,齐齐来秦国,还揭榜了,这事对秦异人的冲击相当之大。

  “娘嘞,战国时代不愧是牛人多如狗,神人满地走的时代,这神人牛人太多了。先是遇到李牧、廉颇、蔺相如、白起、范睢、王翦、吕不韦、清夫人,如今又遇到李冰和郑国了。”秦异人在心里大是感慨:“就连水工都是如此大名鼎鼎,战国时代真不愧是英雄辈出的时代!”

  感慨一完,秦异人忙道:“叫他们进来!哦,请,是请!快快有请!”

  秦异人的态度与往昔不大相同,在往昔里,凡百官前来见秦异人,秦异人都说叫他们进来,今日秦异人用的是“请”字,而且,还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是请。

  孟昭看在眼里,大是不解,秦异人催促道:“快去。”

  “诺。”孟昭这才领命,快步而去。

  “恭喜王太孙!贺喜王太孙!”黄石公站起身,冲秦异人见礼。

  “哦。”秦异人颇有些诧异,有些不解的问道:“喜从何来?”

  “王太孙,你可不知,李冰是一个了不得的水工。”黄石公不知道秦异人是穿越者,李冰之名是如雷贯耳,还以为秦异人不知李冰其人,为秦异人介绍道:“李冰本楚人,天生善治水,奔走于楚国各地,想要为楚国治水,楚国却是不用。我原本以为,求贤诏要是不能招到能用的水工,就去请他入秦,没成想,他自个儿就来了。”

  “这个李冰,我也有所耳闻,的确是了得。”尉缭微微颔首。

  “惜乎哉!楚之大才入秦也!”李斯却是慨然一叹,道:“楚非无才,实不能用才耳!”

  李斯是楚人,深知楚国的弊端。楚国的朝政为世家大族把持,布衣才子无出头之日,为求一用武之地,不得不入秦,李斯本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放眼天下,能用人,能人尽其才者,唯有秦也!”李斯的感慨深得黄石公和尉缭的赞赏,大声附和。

  “你们知道李冰,那你们可知郑国?”秦异人见黄石公他们知道李冰,有心要考考他们,是不是知道郑国。

  郑国不过是一布衣水工,名声不显,要不是因为“疲秦计”,都不会在历史上留下大名。黄石公和尉缭对郑国就不知道了。

  “我知。”韩非道:“郑国是……韩国水工,善治……水。一心要为韩……治水,韩王却是不……能用。”

  韩非是韩国公子,对韩国之事很是清楚,郑国是一个了不得的水工。

  “哦。原来是韩国人。”黄石公和尉缭恍然。

  “嗯。”秦异人轻嗯一声,眼里掠过一抹讶异。

  不仅秦异人惊讶,就是黄石公、尉缭和李斯谁个不如是?

  不为别的,是因为韩非有了怪异举动。

  只见韩非三两下把头发抓得乱糟糟的,披头散发,一脸的悲戚。

  战国时代要结发,要束发,披头散发被认为是极不文明的行径,与现代当街裸奔差不多。韩非竟然披头散发,这着实让人想不到,要不惊讶都不成。

  “韩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