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秦皇纪 >

第259章

秦皇纪-第259章

小说: 秦皇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异人再一瞧,只见九原城里到处都是兵营,一座接一座,不知几多。

  秦异人打马,直奔郡守府。刚到郡守府,就见赢腾和一个官员前来迎接,这个官员就是秦国九原郡的郡守,叫李崇。

  李崇身材高大,极是精悍,走起路来,噔噔作响,一瞧便知此人了得。

  秦国实行的是国、郡、县、乡、亭、村六级行政制度。郡仅次于国府,每郡郡守事关重大,秦国一而再,再而三的挑选,是优中选优,是以,每一个郡守都极为了得。

  尤其是九原这种边境重镇,其郡守更是要百里挑一,更是了得。

  “见过公子。”赢腾和李崇冲秦异人见礼。

  “免了。”秦异人一挥手,飞身下马,把马缰递给孟昭。

  “公子,请。”李崇侧身相请。

  秦异人大步一迈,朝着郡守府行去,进入府里,只见这郡守府很是宽大。不过,其陈设却是很简陋,除了短案矮几,就是一些普通的茶具。这点,所有的秦国官府都差不多,上自丞相府,下至一般府衙,都是如此。

  李崇请秦异人坐下,然后亲手奉上茶水,坐到秦异人对面。

  赢腾、李斯、韩非他们坐在秦异人身旁,围成一个圆形,便于说话商议大事。

  “赢腾,弟兄们都到了?”秦异人端起茶水,呷了一口问道。

  “禀公子,都到了。”赢腾大声道:“遵照公子的吩咐,弟兄们隐蔽入城。一进城里,我就传公子命令,要弟兄们在营地里呆着,不得抛头露面。”

  如此做是为了保密。要知道,边关之地,胡人为了贸易,来往频繁,一个不好就会泄露消息。若是秦军大举北上的消息泄露,匈奴很可不能会南下,那么,秦国的努力就白费了。

  “很好。”秦异人点点头,冲李崇,道:“李大人久在北地,可否说说匈奴的情形?”

  秦异人虽是此次秦军北征的主帅,可是,他初来乍到,对北方的情形不熟,着实需要李崇介结情况。

  “公子,匈奴这次是来势汹汹,与以往任何一次皆不同。”李崇眉头一挑,一脸的凝重,道:“匈奴一改往昔习俗,不在五月初五祭祖,而是提前到春季,由此可见匈奴单于之决心有多大了。”

  按照匈奴习俗,五月初五在龙城祭祖是铁定了的,不管有多大的事儿,都得遵守。这次,匈奴单于却是一改千百年来的习俗,不在五月初五祭祖,而是在春季进行。他这是想要早日南下,攻占河套之地,这野心真的不小。

  “嗯。”秦异人微微点头。

  “河套之地,一直是匈奴做梦都想得到的草场,这消息传开后,匈奴从四面八方赶来,齐聚龙城。”李崇的眉头拧得很紧,成一个川字,道:“据我得到的消息,到眼下为止,齐聚龙城的匈奴已近百万之众。”

  “百万之众?”秦异人尽管胆识不错,乍闻这个数字,也是一阵心惊。

  “这么多?”赢腾、李斯和韩非也是震惊无已。

  百万,那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

  “这只是眼下赶到龙城的匈奴,再过一些时间,会有更多的匈奴赶到龙城,聚在龙城的匈奴会远远超过这数目。”李崇的脸色有些难看。

  匈奴单于原本是想率领五十万之众南下,只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河套之地的吸引力太强了,匈奴闻讯而来,聚集在龙城的匈奴竟然近百万之众。

  “不过,公子也不必太过担心。”李崇眉头一挑,道:“匈奴虽是百万之众,真正能战者,远远没有这个数目,以我之预计,控弦之士不会低于五十万。”

  “控弦之士就有五十万之众?”秦异人好一通惊讶。

  匈奴是游牧民族,全民皆兵,兵也是民,民也是兵,妇孺老弱都可为兵。不过,仍是有区别,控弦之士就是真正的军队,而不是那些老弱。

  比如,在冒顿时期,匈奴控弦之士达四十万,这应该是冒顿直属的本部精锐,而不是匈奴全部的军队。

  匈奴是全民皆兵,在冒顿之时,有接近三百万人口,除去老弱,能战者肯定超过了四十万。不过,这些军队会分散在各处,由各个部落统领。真正由单于统领的不会这么多,是以,冒顿直属的控弦之士达四十万,比较合理。

  聚集在龙城的匈奴超过百万,除掉老弱,能战者就有五十万,这很惊人了。

  匈奴打仗与中原截然不同,控弦之士在前,后面就是大队小队的牧民、老弱,赶着牛羊,随之而来。

  是以,匈奴每次南下作战,其实就是一次大迁移。

  “还有,休屠、浑邪、楼烦、楼兰、林胡这些异族也在蠢蠢欲动,欲与匈奴狼狈为奸。”李崇的声音有些低沉,却是蕴含愤怒,道:“这次匈奴南下,比起上次更加可怕,可怕得多!”

  有史可查的,匈奴第一次大举南下,就是在赵武灵时期。那时节,匈奴单于率领三十万控弦之士南下,想要占据河套之地,却是给赵武灵王击败。

  那一战,匈奴损失惨重,不仅控弦之士死伤无数,随之而来的牧民老弱也是死伤不少。

  赵国虽然取得了胜利,可是,当时匈奴南下带来的压力却是极大,令华夏震动。在当时,秦昭王想要攻赵,得到匈奴大举南下的消息后,担心赵国抵挡不住,果断的下令终止了攻赵的军事行动。

  并且,他还命令秦国九原郡尽一切努力支援赵国,赵国要钱给钱,要粮给粮,要军械给军械,一句话,要什么给什么。若是赵国不敌,秦军立时增援。

  赵武灵王婉拒了秦昭王的好意,独力对抗匈奴,并且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不过,这事也说明了当时匈奴对华夏造成的震动有多大。

  这次,匈奴光是控弦之士就有五十万之众,这压力不小。即使秦军善战,也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由不得李崇不忧心忡忡。

  更别说,还有休屠、浑邪、楼兰、楼烦、林胡这些异族响应匈奴,秦军要面对的异族军队就不是五十万了。

  “休屠、浑邪、楼烦、楼兰、林胡这些异族,有兵几多?”秦异人问道。

  “这些异族虽然没有匈奴那么善战,却也不容小视,大约有二十万之众。”李崇微一沉吟道。

  “二十万?这不就是七十万了?”秦异人感到压力倍增。

  七十万是个庞大的数字,庞大到让人震憾。虽说这些异族的战力不如秦军,却是人数太多了,是秦军的两倍多,就是以秦军的善战,也是压力不小。

  更别说,匈奴善于骑射,来去如风,机动力极强,这对秦军的压力就更大了。

  “看来,武安君的预言是错的。”秦异人眉头拧得很紧。

  白起断言,这一仗是有胜无败,那是因为建立在匈奴五十万之众的基础上。眼下,匈奴出动的兵力远远超过这数目,再有休屠、浑邪、楼兰、楼烦、林胡这些异族相帮,秦军的压力就更大了。

  “匈奴远在大漠中,要想打探消息可不容易。先前的消息,有些不确。”李崇摇摇头,有些无奈。

  并非他不想尽力打探消息,而是深入大漠打探消息太难了。

  “这事不怨你。”秦异人知道他尽力了,道:“没什么了不得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匈奴大举南犯,也未必就是坏事。”

  “没错。”李斯重重点头,大为赞成这话,道:“若是大秦打败匈奴,那么,匈奴的损失就会更大,更难恢复元气。”

  秦国这次之所以北征,就在于,要想击败匈奴,为秦国扫灭六国争取时间。匈奴败得越惨,秦国争取到的时间就越多,这反倒是好事。

  当然,问题就要看秦军有没有那么大的胃口,把匈奴干掉了。

  “我这就去赵九原,见见李牧。”秦异人决定联合赵国,联合李牧,共同对敌。

  第五章又见李牧

  “李牧?”李崇一听这话,脸上浮现一抹冷笑,不以为然道:“见他作甚?就凭他那点儿老弱残兵,能有什么用?”

  此时的李牧还不为人知,其杰出的军事才干还未展露,李崇要不轻视他都不成。

  更别说,李牧手中只有两万老弱残兵,还真的济不得事。

  “要是你知道李牧是不世出的军事奇才,你会如何想呢?”秦异人把李崇这些轻视样儿看在眼里,颇有些无语。

  再杰出的军事天才,也需要舞台,需要战功来证明。若此时秦异人告诉李崇,李牧是了不得的军事天才,他肯定不会信。

  秦异人也没有为他解释的意思,道:“不管有没有用,看看总是好的。”

  “公子,你真要去?”李崇有心阻拦。

  “是呀。”秦异人重重点头,明白他的心思,道:“就算此行无获,也坏不到哪去,不就走一趟吗?”

  李崇想想也是这理。秦异人就是走一趟路,有收获固然是好,没有收获也不打紧。

  当下,秦异人带上李斯、韩非、孟昭、马盖、范通、鲁句践,还有行护卫,离开秦九原,直奔赵九原。

  赵九原在秦九原东面,两座城池相距不过百余里。离开秦九原,秦异人打马疾赶,直奔东方而去。

  正行间,只见前面出现一条巨大的身影,如同巨龙一般,蜿蜒远去,不知终于何处。

  “长城!”秦异人猛的想到了中华民族的象征,长城。

  “哇!是长城!是长城!”李斯、韩非、孟昭他们也发现了,大是激动,睁大眼睛,打量着前面的长城。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被称为“龙的脊梁”。一提起长城,人们就会想到秦始皇修长城,以为长城是秦始皇修的。

  这种说法不确,很不准确。

  准确的说,长城并非秦始皇所修,而是秦始皇修建改建长城。

  自古以来,北方边患对中原构成巨大的威胁,春秋战国时代也不例外,北方的游牧民族时不时就要进攻中原,这让中原大伤脑筋。为了防止北方匈奴这些游牧民族南下,秦、赵、燕三国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修长城。

  为此,三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历时百余年的经营,终于修成了长达五六千里的长城。三国凭借长城,抵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效果还不错。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决定把三国长城进行改造改建,使之更加适应战争的需要。为此,蒙恬率领三十万秦军进行了这一伟大的工程,历经多年,终于改造改建完成。再修了一些长城,把三国长城相连,这就是“万里长城”。

  自此以后,万里长城就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是龙的脊梁。

  后世诬蔑秦始皇,说秦始皇不恤民力,发百万民夫修长城。可以想象一下,在战国时代,在现代的内蒙古这一带集中百万民夫,这是何等大的压力?

  要知道,在战国时代,这一代属于不毛苦寒之地,经济极不发达,粮草需要从内地运输,这是何等大的压力?

  可以不给民夫工钱,总得要给他们吃吧?百万民夫,一天就要吃空一座山,长年累月下来,这是何等巨大的压力?

  再者,在当时,北方的交通极不方便,运粮就更加困难了。比如,从当时很富饶的齐地,也就是现在的山东半岛运粮到现在的北京一带,运一百石粮能有一石到达就不错了。这一石,还是从民夫的牙缝里抠出来的。

  如此不发达的交通,运送一百万民夫的口粮,只能是个梦。

  正是因为北方经济极不发达,为了解决北方军队的粮草问题,秦始皇下令修直道。秦朝从山东半岛通往北方的直道是修成了,从关中通往北方的直道到秦朝灭亡都没有修成,到了汉朝接着修,方才修成。

  仅凭一条直道,也没有这么大的运输能力。

  “走,去瞧瞧。”秦异人大是振奋,长城可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不能错失了,非要见识不可。

  对这提议,不会有人有异议,众人也是振奋,想要看个究竟。

  一行人打马前行,很快就来到了长城上,放眼一望,只见长城蜿蜒远去,如同腾飞的巨龙,气势磅礴。

  “了得,了得!”李斯他们是赞叹不已,眼睛发直。

  “真是没有想到,人之力其伟若斯!”韩非更是感慨。

  “不见长城,不知人力伟哉!”秦异人对韩非的感慨大为赞同。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不到长城不知我们祖先的伟大。在战国时代,就能修成数千里长城,这是何等的让人震憾!

  现代人,不论来自哪国,只要到了长城,得知长城的历史,无不是惊叹不已。

  “嗯。”秦异人把长城好一通打量,不住摇头,暗自想道:“比起后世的长城有些粗糙,还不适合作战。比起后世的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