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 >

第367章

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第367章

小说: 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罪臣定当回禀大王,戮力拥护大唐安东督护。’,他深吸一口气,反正谁当安东督护,都跟她没关系了,‘还请圣人宽宏大量,赦放渤海战俘及我渤海王世子归家。’

  ‘圣人,此次渤海兴兵,与契丹人不同,渤海国只是想问圣人讨个说法,我王受小人蒙蔽,以为大唐遣人刺杀先王,我王只是一时激愤,还请圣人原谅我渤海,小国寡民,给我渤海一个赎罪机会。’

  一旁的副使,金世勋也赶紧向李忱求情,把罪过都推给死钓得马元武。而那个罪魁祸首得首级,早就经过处理,已经送进了宫里,李忱也看到了。

  ‘滑天下之大稽,我大唐行事光明正大,岂会派遣刺客,行此苟且之事。分明是大虔晃心怀不轨,嫁祸我大唐。’,一旁的周墀,当先怒斥金世勋得辩驳。

  ‘此等奸人,是如何见到渤海王?’,令狐绹也出声了,‘我大唐若是派遣使节,定当有相应仪仗,,怎么就如此草率派遣一个阉人,甚至还是大唐通缉之犯人,渤海王若是对我大唐忠心,应当第一时间将此人谴唐,岂有面见,并遭到刺杀之事。’

  ‘不说此事非是我大唐主使,渤海国若是受了冤屈,应当派遣使节像我大唐申诉,岂有擅自动兵之理。分明是藉机以下犯上,侵扰我大唐,视我大唐天威如无物。’,崔铉说话了,几个宰相你一言,我一语的,把本来就不占理得金世勋,驳得面红耳赤,只能连声说,原谅大虔晃基于兄弟之情,一时气愤,也是情有可原,请大唐宽宏大量,放渤海小国一马,渤海国定当永世不忘大唐恩德。

  ‘就这样要朕轻轻放过入侵我大唐,杀害我大唐将士,并且掳掠大唐百姓的罪魁祸首?’,李忱说话了,听得金世勋和大昌辉都满头大汗,现在才一月过半,龙首原又是处于高原上,气温更凉,这样都能逼的两人满头大汗,可见得其内心之紧张。

  ‘不过呢。’,李忱话锋一转,突然让两人有绝处逢生得感觉。‘念在渤海国素来与恭顺,也与我大唐亲善,朕不是不可以给渤海一个机会。’

  ‘请圣人开恩。’,金世勋和大昌辉一起躬身,李忱这么说,显然是要开条件了,只要能挽救渤海国,一切都好说。即便大昌辉对他那个叔叔在厌恶,但是这牵涉了渤海祖祖辈辈留下得基业,由不得他不紧张。

  ‘很简单,放人,朕办不到,若是任何人侵唐,都能这样被大唐放过,我大唐岂不是任人欺凌。’,不放人?两人都心下叫苦,不放人,渤海完蛋定了,难道大唐准备出兵,攻打山奚和契丹,宣示一下大唐得权威?

  这不是没可能,大唐天威,已经很久没有加诸在这些地方了,自从安史之后,安东督护府撤销,平卢节度使内迁,这一带早就以渤海国为首,原先安东督护府故地,昔日大唐的威风,早就成了记忆。这也是他们敢于挑衅大唐的部份原因。

  最近这么些年,也就是奚部被大唐修理了。回鹘是垮了,不过也是他们自己作死。并且,这两部都是太靠近大唐,才会被打击。实际上,大唐已经很久没有出塞太远了。

  所以,他们才会想仗着多势众,挑战衰弱已久得大唐权威,如果只有一部两部,一族两族,或许还不敢,可一旦有人串连,挑头,野心就不可遏制得冒出。

  如今大唐国力大振,显然当今天子有意开边,要彰显一下大唐天威。出兵,是一个很好得办法,如果是这样。。。。两人互视一眼,显然想到相同地方去了。

  大唐要出兵,又要惩罚渤海,那么渤海自当准备粮草,以供大军使用。这负担对渤海来说,绝不轻松,惩罚效果也达到了。若是真能成事,即便大唐不放归这些战俘,渤海也安稳了。

  ‘圣人,莫非有意扬威漠北,即便我渤海国小力微,也会为圣人摇旗呐喊,尽我渤海所能,为大唐供应粮草。’,金世勋自以为了解了李忱的想法,当先说道,‘不过,既然大唐要留下那些将士赎罪,可否释放我渤海世子。若是圣人宽宏,我博海上下感激不尽。’

  ‘圣人,我渤海千家万户,妻子盼丈夫,老父母盼望着儿子,子女等着父亲。之前渤海战殁无算,已经让许多家庭破碎,只盼圣人怜惜我渤海,体谅我渤海是为小人蒙蔽,造成两方尖的摩擦与误会。’

  虽然觉得,大唐弱是要用兵漠北,那么即使不放归那些战俘,对渤海来说损伤虽大,不过还可以接受。但是两人还是想争取一下。金世勋想说至少让大唐释放渤海太子。而大昌辉则是把焦点对准那些将士,大明俊什么,死在大唐最好。

  听说大唐把那些战俘,都派去修路,修水渠了。也不知道大明俊那小身板,能不能受得住,大唐不放他,说不定因为他早就累死了。大昌辉恶意得想到。

  ‘渤海百姓可怜?我大唐百姓就不可怜?’,战争,总是会造成家庭破碎,天人永隔,不过,这战争有不是他发起得,他何必可怜他们?

  ‘渤海国主肆意妄为,幽州许多百姓,遭遇可是比渤海人凄惨无数倍,我大唐百姓就不可怜了?’李忱话语平淡,但是可以体会到内中蕴藏得愤怒,你渤海百姓受得罪,都是渤海王造得孽。

  ‘不过,百姓是无辜得,放人不可能,朕会替渤海百姓作主。朕决定让渤海国主退位,渤海百姓受得苦,全是大虔晃一人所为,既然如此,朕替渤海百作主,渤海王退位。’

  听到这消息,金世勋虎躯一震,几乎站立不住,喔,更正,身躯一震,他太过干瘦了,想来黄大师都不会用虎躯来形容。

  大昌辉暗爽,你大虔晃也有今天,当初若不是你得野心,我渤海也不会落到这个遭遇。然后,一阵狂喜涌上心头,渤海国王族人丁不众,大虔晃退位,那这渤海王位。

  ‘渤海王之位,便让前王之子,大昌辉继任。’,果然,这王位落到他头上了,这简直是最理想得状况,不能说朝思暮想,可是他午夜梦回,也是做过这般想像,想不到他没有主动提出,倒是大唐皇帝帮他提出了。

  ‘臣愧不敢当,臣才德不具,不敢领渤海王位。’,大昌辉马上提出了拒绝,马上,根本不给金世勋反应时间,要把大虔晃退位做成事实。至于推让什么,那是一定要得,好歹让过大唐教育不是,一下子就答应下来,太难看了。

  ‘圣人,请圣人收回成命。我渤海王并无失德之处,大唐若是干预我渤海王位废立,恐国人会心生不满,还请圣人明察。’,金世勋反应过来,急忙替大虔晃说话,不过换来只有李忱冷冷的目光,并无失德之处?

  金世勋也是脸红,刚刚还把渤海国说得那么凄惨,现在又说大虔晃并无失德之处,这话他也就是情急之下,脱口而出,说完了,连他自己都不好意思。

  ‘圣人,我王乃是先王临终前指定,我渤海上下,无不心悦诚服,大唐若是执意干预我渤海王位继承,我渤海国上下,渤海百万百姓,哪怕鱼死网破,也不愿意接受。’

  ‘喔,原来渤海国百姓还有抵抗之力,那好,我大唐军威久不及当地,当地部族皆忘了我大唐之军威,渤海国反抗,正好,让诸部百姓,见识一下我大唐天军无敌。’

  ‘朕把契丹拆成两部,契丹都接受了,渤海小国寡民,还跟朕哭求,还敢违抗朕得旨意?没关系,贵使如今便可回去了,把朕得意思告诉大虔晃,大唐自会提兵十万,执行朕得意志。’

  对于今世勋得顽抗,李忱完全不已为意。军队就是他的意志延伸,所以他说出了一句名言,‘大炮射程范围,皆是我大唐意志延伸。’这话说得很明白,让人一听就懂。

  李忱把那句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改了一下,不过与俾斯麦那番演说,不谋而合。都是要用军队,来保证大唐,来保证他这个皇帝的意志,可以执行。

  金世勋面如死灰,大昌辉暗爽,不过还是推辞了,李忱的任命,搞得李忱很腻歪,要就要,不要就不要,何必多浪费他口水,不过他没发火,再说了一句,大昌辉才免强同意了。

  摆出一副他是为渤海国百姓着想,为大唐皇帝分忧得姿态,也不看他得嘴角都快裂到耳朵了。

  不过,他要是没这样的表现,李忱还不会选他。会选他,就是因为根据锦衣的观察,这个人比较软弱,好控制,大概大虔晃也就是这样,才把他派来,不怕他搞怪,一切都有副使在负责,只是推出一个明面上得,地位足够的人来领头。

  只是,大虔晃,也没想到,会直接被李忱一掳到底,会勒令他进京,到长安来谢罪,还会被圈禁。而那个被派来当摆设得大昌辉,反而入了李忱法眼。毕竟之前,大唐会出兵替属国复国,但是没有干涉属国王位继承得前例。

  不过,大昌辉也没有高兴太久,李忱接着说了,‘朕会派兵,前往渤海国,保证大昌辉得继位安稳,不过,鉴于目前渤海局势不稳,派出去得兵,就暂住渤海,待局势稳定,再行彻回。’

  大昌辉一口老血几乎要喷出来,派兵帮助他,那是可以理解,现在驻军世怎么回事,‘至于大唐驻军得费用,自然由渤海承担了。粮抹供应由渤海负责,其他军械,我大唐自会负责,不过所需费用,便由渤海负担。’

  ‘不知大唐欲派遣多少兵马常驻?’,大昌辉一口老血忍住了,大唐派兵也好,至少大唐军队是可靠得,不然国内还不知道多少忠于他叔叔得兵马,他可不想睡梦中被人摘了脑袋。

  ‘少则两万,多则四万吧,渤海五京各驻兵三千,上京多三千。’,这样就一万八千了,此外还有两千轻骑兵,会不断巡弋。

  大昌辉要昏迷了,这样两万人常驻渤海,他这日子要怎么过。这两万人得花费,可比四万渤海军维持还要花钱阿。

  ‘圣人,可否酌情减少一些,我渤海国力衰微,地小民贫,怕是负担不起。’,大昌辉小心翼翼得问道。

  ‘负担得起得,负担不起,渤海不也是有很多特产吗,实在没钱,可以用特产抵充。’,李德裕笑呵呵的说道。

  看着大昌辉,和风中陵乱的金世勋,几个宰相都觉得挺直得同情。其实当初刚听到李忱得作法,他们也是凌乱得,不过,不是当事人,受到得打击没有他们这么严重。

第五百三十九章 大吼 大案


  李忱要派遣两万至四万人,常驻渤海,每一京都要派遣兵马三千左右。军费还要渤海负担,这简直就是渤海国得太上皇了。他要往东,渤海人就不敢往西,不然就是大军压境。

  甚至可以说,兵不血刃,五京兵马,只要驻守一个城门,渤海国得防御就等于零。直接对大唐敞开。甚至,不用大唐出兵,光这几万人,就足够收拾渤海国了。

  还有这个维持的军费,像是一座大山,压在渤海人头上。大唐即便只驻扎两万人,可是这花消恐怕比维持渤海原先四万人还要惊人。这段期间,大唐也对这些使节展示了一下大唐的军威。

  大唐那火器威力强大,每个人都想设法从大唐买上一些,哪怕不是大唐对手,也可以欺负一下周边势力。不过大唐一点都没有出口得迹象,反而卖了不少昂贵得甲胄和武器给他们。

  这些铠甲,都是精铁打造,武器也是锋锐异常,但是价格,也是与品质一起上涨。李忱决对保证品质,但是这价格,也是杠杠得。军火交易,最是暴利不过,大唐铁矿生产,年年增加。平炉炼钢法又是产量惊人,打造武器装备什么,有水力和蒸汽机,打造起来品质优良,又保证了速度。

  至于卖武器,会不会让这些游牧民族,实力增涨,最后引火烧身,反而对大唐产生威胁。李忱会说,纯粹想太多,那种甲胄,根本挡不住大唐的火枪。随着火器得运用,铠甲的作用会越来越薄弱,还会妨碍行动。

  笨重得铠甲,不仅挡不住火枪得射及,还会因为重量,以及装备得部位,造成行动不便。铠甲一定会被淘汰得,若不是面对得都是些冷兵器得敌人,为了安抚那些士兵,让他们有安全感,李忱都想要淘汰铠甲了。所以,把铠甲和刀剑,卖给那些游牧民族,李忱是一点都不担心。

  而渤海虽然买不到那到那种威力强大得轰天雷,但是光看这些武器的费用,就知道轰天雷绝对不便宜。现在大唐驻渤海军得花费,都要渤海人负担,可想而知,这费用绝对比维持渤海人的军队,还要高昂许多。

  更别提,大唐军队,非常奢侈得各各有马,步军每人一匹。轻骑兵,每人双马,重骑兵,一人三马。光马匹的养育,就足以让渤海吃不消。

  渤海也产马,不过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