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 >

第275章

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第275章

小说: 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的身体真的不行了,长年军伍生涯,带给了他荣誉,也让他落下了很多病根。如果不是李德裕推荐,李忱强力召请,他根本不想出任。

  ‘这是不难。’,李忱信心满满的说道,‘我跟李相商议过了,只需三千人,和一个月得粮草,便可收回维州。’

  这话听得在场众人,除了李忱和李德裕外,面面相觑。三千人?皇帝的意思是要把新征召得左神策军派出去了?三千人能顶什么用?虽然这三千人,装备精良,也剿过贼,成果斐然。可是,实际上战场,可不比剿贼阿,更何况这要攻城,还是出了名难攻不落的坚城。

  在场众人,要说不惊讶的,除了李忱和李德裕外,大概就是小虎和李诚义了。连他旁边的高骈都很惊讶,他悄悄捅了捅李诚义。

  ‘圣人显然是要派我们出战,一个月阿,你们可有把握。’,他可是一点把握都没有,觉得这根本不可能,名臣韦西川都办不到了,他手底下的精兵良将都收复不了,他们凭什么?可看到身旁同伴自信得神色,忍不住问道。

  ‘等着看就是了。’,李诚义神色不变,看着前方,嘴唇偷偷动了动,露出一副高深莫测的表情。  

第四百三十四章 有轨马车 党争

  烈日炎炎,照耀着大地,偶尔一阵淘气得清风,可以为人们带来清凉。而在这烈日下,一群赤果着上身的年轻人,正刻苦得操练着。一位看起来儒雅得中中年男子,跟他们一样,在这大太阳底下一起习武,矫捷得身手完全不符合他的年纪,不逊于一般年轻人,这个时候,远处一骑驰来。

  来人来到这群人附近,提缰等马速略缓,就翻身下马,从俐落的身手可以看出,这个年轻人八成从小就生长在马背上,李忱精心培训得左神策军,招募了不少骑兵。可是,哪怕这些人也有骑马得基础,也经过刻苦训练,可绝没有这年轻人俐落。

  ‘父亲。’,下马得年轻人,走到带头得那个中年人前面,喊了声。不仅从称呼,从眉目来看,也可以看出两人是血亲。

  ‘深而。’,中年人向儿子点点头,回头宣布道,‘休息时间,所有人都去给我好好休息,多喝水。’,说完,带着儿子走向附近一处遮阴的地方,问道,‘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很成功,父亲,李家、吴家,这几各大姓都答应跟我们一起行动了。’,被称为深儿得年轻人,兴奋的回答父亲。中年人也听得直点头,‘好,那个蠢物得残暴,连他们自己人都不支持。现在有了这几家帮助,我们大事可期。我常跟你说,得道者多住,失道者寡助,就是这个道理。’‘嗯,我们一定可以为那些死难的人报仇的。’

  ‘现在就等一个机会了。’,中年人目光深远且锐利,‘可父亲,没机会怎么办呢?’,年轻人问道,‘没机会?不,机会早就来了,不过我们还不完备,有机会也要我们自身得完备阿。孙子兵法不是说了,以自身之无隙待敌之有隙。’,年轻人恍然大悟,似懂非懂得点了点头。

  而在遥远的地方,也有一只队伍,在阳光下前进着,‘原来是公共马车阿,不过这样何必弄什么轨道呢?’,高骈好奇得看着这种奇怪的马车。

  这只队伍,不是靠着自己双脚前进得,他们全部坐在了大马车上,悠哉得前行,颇有盛唐时期,唐军得风采,现在是没有了,可盛唐时期,唐军得有充裕得马匹,可以支持运载大量的士兵,如今,他们也享受到了这等待遇。

  ‘这可不是普通的公共马车,没知识真可怕?’,一旁的李诚义摇头,换来高骈得怒目而视,‘你是要跟我叫晾衣下吗?’‘我才不跟野蛮人一般见识。’

  ‘好了,你们少说两句。’,小虎当和事佬,出来调解,‘有人看着呢,不要给我神策军丢脸。’‘哼。’,两人不说话,哼了一声,各自转过头去。

  高骈加入后,很快就和小虎及李诚义两人熟悉起来。因为草创得神策左军,没什么高级得军官,基本上十来个军官,都是李忱当初为了打入神策军的派入得。高骈算唯一得外来者。

  虽然是外来者,可是他是将门世家出身,凭着家学渊源,很快就溶入了这只有着严苛军纪,和艰辛训练得军队。也因为没什么高阶军官,他们又都是年轻人,当高骈溶入了军队中,也打入了小虎他们的圈子。

  对于这只保有旧称得新军,高骈挺喜欢的,他觉得,这样才是一只军队。军中每个人都是同袍,平常训练的时候严苛,战场上军纪严谨。当不训练得时候,军队里面还有各种活动,让士兵可以放松。

  让他们觉得,这是我们的家,这里不是军营,只是一个有严格规范得大家族。本来应该很严苛的连坐法,也变成了维系感情得纽带,一荣具荣,一损具损。让同一队的每个人,感情都很深厚。

  当然,感情深厚,也不是不能闹别扭。偶尔他仗着家学渊源,秀优越感,小虎还无所谓,李诚义就会用很多天文地里知识,反讽回来。还说他只是一个没头脑只会动手得野蛮人。

  当然了,这只是小小地争端而已,通常中间调解得都是小虎,两人也就顺坡下驴,没人真的想大吵大闹什么的。

  ‘这种有轨马车,本来都是用在矿山得。’,见两人都不说话了,小虎自顾字得解释道,‘四轮马车提高了载运量,可是如果地面不平整,或者下雨,很容易受到影响。铺了轨道以后,就可以载运更重的货物了。’

  ‘那铺。’,高骈听到小虎解释,回头道,手一指旁边得地上,‘扑这种水泥路,不就好了吗?这东西多方便阿,马车再重,也不会把他压坏了吧。’

  ‘这我就不知道了。’,小虎耸耸肩,‘不过矿山铺了这种东西,效果很显著。’

  小虎他们神策左军三千人,如今全军开拔,出了长安。他们终于了解,当初水泥路为什么要铺这么宽,还有回长安途中,看到的那种奇怪的横、直木组合的东西是什么。全是为了他们现在搭得东西,在轨道上行驶得四轮马车。

  四轮有轨马车,这是李忱为了载运货物方便,特别铺设得。最初很遭倒反对,因为没有人觉得,有这个必要,花大钱铺设这种奇怪的东西。李忱不想跟他们解释那么多,直接说,内库出钱,工部执行。工部尚书只好捏着鼻子,认命去做了。

  为什么要铺有轨马车呢?直接四轮马车配上水泥路不就好了。理由很简单有轨马车得载运能力可比水泥路强多了。它的设计上,载重量就比水泥路面大。况且,冬季得长安一带,河水可是会结冰得。有轨马车,只要除雪,照样可以走。

  其次,这才是最重要得,李忱在位火车作准备。他目前已经让研究院开始进行蒸汽机得研究,多久会完成?不知道,反正趁早准备,绝对没错。

  本来在历史上,有轨马车就是出现在火车之前。英国人为了国内运输方便,开凿了很多运河。在运河不能到的地方,就是有轨马车。用来运送重物,比方说矿石什么,非常方便。

  最初得火车,也是行驶在有轨马车得路线上运行。不然,你觉得还要特别铺设一条专门线路,给火车试运行吗?

  小虎他们出了长安,抢先在很多人面前享受了大唐,有轨马车首次载人得殊荣,虽然他们一点没感觉到,然后就在眉县下了车,要从这里上褒斜道。而在他们出发的时候,李忱正在紫辰殿发脾气。

  最近,攻击科举制度得风潮,越演越烈,很多人都抓住那个寻短的士子不放,认为以前得科举可没逼死过人,新科举太过严苛,有的建议说略为放松,有人直接上奏章,说要改回以前得制度。

  这其中,李德裕受到的攻击最多。很多人,都直接攻击他这个主考,认为让一个没有得过功名的荫官担任主考,根本是种耻辱。揪出以前李德裕的事迹,停办曲江宴,认为他根本是想把科举给毁了。

  后者不算,前面这条已经算是人身攻击了吧。可李德裕本身没什么反应,照样做他的事情。倒是那些荫官出身得官员,开始反击了,讽刺那些明知科考有弊端得,还坚持原样的人,根本是舞弊最大得获益者,还说,就算是科举出身得官员,也不见得就有学问了。

  双方是越吵越凶,最后,闹得双方得支持者,都办了报纸。反对科举改革本来他们找上了顺天日报,想要把他们的观点印在报上。因为顺天日报也报导了这件事情。

  不过顺天日报得立场偏中立,或者说根本倾向于改革,也不看背后老板是谁。那些反对者的言论,太过激进的根本没被理睬。顺天日报只专注报导,科举改革的必要性,又探讨寻短者,为何寻短,甚至还开始讨论起其他寻短人的背景,说生命可贵,寻短前,要好好想想亲人、好友。

  眼见顺天日报,根本想大事化小,反对科举者可不答应。既然顺天日报不理睬,他们干脆自己办报。顺天日报要钱,他们办得还不用,很快,短期间内大量派送出几万忿。冲击了顺天日报得销售。

  赞成科举改革的,一看这样不好,你办报,我就不会办了吗?他们也办了一份,专门赞成科举改革。

  你说,他们不会花太多钱吗?其实还好。因为李忱的关系,现在长安附近出现大量的造纸坊,虽然一些是皇家办得,可是更多的是觉得有利可图得商人办得。

  因为李忱首先开始大量印书,印的都不是佛经什么,除了四书五经,还有很多他写的故事,当然还要加上报纸。量大,压低了价格,更进一步刺激了销量。于是,有样学样,大量的造纸坊和印刷坊出现了。让办报得花费,降低很多。他们才办得起报纸。

  本来李忱还在看好戏得,对于其他报只的出现,李忱是乐见其成。可是,本来觉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李忱,就面临头痛的事。

  ‘我说,这些人会不会太闲了。’,李忱望着这一大堆奏章,全部都是反对和改革科举得,已经堆了有人高了,还好大一堆。这些都是被李忱留中的。

  面对这波反对声浪,李忱有了决定。

第四百三十五章 税收?

  对于有人反对科考得事情,李忱本来抱着看好戏得态度。上奏章又怎么样?我就是不管。没当过皇帝,可是他对这种套路挺熟悉的,历史不是一个皇帝这么做过。

  而对于反对和赞成改革的两派,居然各自办了报纸,李忱也是乐见其成,甚至他还觉得,这反应是不是太慢了一点。这报纸都办了那么久了,全大唐几乎都开遍了。

  差不多每个州,不管是贫脊还是还是富裕,基本上都有报社。富裕一点的地方,连县城都有了。可以说,顺天日报在大唐的影响力,已经无远弗介。可是,到了现在,才有了跟风者,还是因为别的因素,这让李忱很摇头。不过,算了,有办就好。

  可是,问题是,现在双方吵出了火气,攻奸越来越没底限,揭发对方狗皮倒灶得破事也罢了,到了后来,不管什么都赶拿出来攻击。像讽刺对方不举啦,故意捏造对方得秽迹,种种举动不胜繁数。这让李忱很火大。

  不仅是报纸上,连朝堂上,都越演越烈,李忱冷眼旁观,发现似乎又有党争复起的迹象。这让李忱很生气。

  ‘你们说这些人是不是太闲了。李忱把一叠叠得奏章,撕了下来,然后折成了纸飞机,把他扔出去,看得他怀里得二儿子拍手直笑。

  ‘成天吃饱了撑着,就为了党争吗?这些奏章越来越没底限了,什么都敢乱说。’,没底限?你议事还带着儿子才没底限吧。有些大臣心中吐槽着。

  小虎他们,已经开拔前往蜀地了。他们刚回到京师得时候,李忱开了个作战会议。会议中,拟定了一系列计划,用于收复维州。

  其中牵涉到的诸多细节问题,李忱就没在参与了,让李德裕牵头,带着兵部和两位老将,拟定个办法。再他们离京前,办法拟好了。小虎他们也就开拔上录了。

  接着休息了两天,李忱招集了一干臣子,又要开会。每个人都认为,李忱是为了如今得乱局,要拿出一个办法。与会得几个宰相,来之前都已经在心里拟好腹稿,皇帝问自己该怎么办,自己要怎么回答。

  可谁想到,到了绫绮殿,会是这样一副光景。李忱带着二儿子在玩。看到这景色,每个人都楞了,不知道该怎么批评。

  今天是幸好,御史中丞魏沫,要值班没有来。兵部侍郎魏扶,完全没有先祖得风采,今天要是唐太宗这样,魏征不喷得他满脸口水才怪。可魏扶权当没看到。

  用他的话来说,‘我是兵部侍郎,不是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