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 >

第261章

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第261章

小说: 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头猪可以给几个人吃?算每人一天吃半斤肉,一头猪可以提供大概一百斤肉。也就是说,一头猪可以让两百个人左右吃。

  一只三千人得队伍,每天这样吃,一天十五只。一个月要四百五十只。然后这样一个月,猪要吃多少粮食?如果运送得算干粮,风干过得哪种,一头猪,一天要吃十斤左右。四百五十头猪,一个月得吃掉多少粮食?

  光猪吃了,人还要吃呢。唐军标准伙食,一天两升米,两升小米,一个月六斗。三千人得队伍,一个月就要一千八百石。这还没算上运输得民夫,民夫也是要吃粮食得。

  这帐,李忱根本算不下去了,真要每天晚上一顿红烧肉,唐军大概连自家门口作战,后勤都是个问题,后勤官大概都要抹脖子了。

  你说,平常吃好一点。战时吃得差一点?你真不怕军队哗变?平常吃好得吃习惯了,打仗要卖力气,要死人的时候,你反而给他比较差得伙食?你信不信,人家第一个打得,就是你。

  这种事情,在唐朝已经发生过一次了。闹的皇帝连长安都待不下去,不得不出奔。

  所以,什么每天红烧肉,别指望了,为了不把他们胃口养叼,到时候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只能在平日偶尔供他们一顿,或者对那些有杰出表现得给予奖赏时,提供红烧肉。

  当然,李忱也不是没良心得。要提升军人地位,扭转唐代目前露出,重文轻武的不好苗头,提高伙食是一个很好得方式。又要提高伙食,同时还要兼顾战时,供应能跟的上,最后得选择就是咸鱼干了。

  李忱尽量在最大范围内,尽量给他们吃好吃得。咸鱼干,这可以补充盐分,还有蛋白质。这是李忱在扬州,让魏玄建立得渔船队,辛勤的成果。

  现在李忱开始推广远洋渔业。为的就是蛋白质得补充,海鱼,个头大,营养丰富,配上盐,制成咸鱼干,便宜又方便。推广养猪?不是不可以,不过,哪有捕鱼快?大海已经准备了那么多丰盛的东西,就等你去拿了。养牲口,不能说舍本逐末,但是就是没捕鱼方便。

  不过,大唐了不起就是近海渔业,最多的是河鱼和湖里的鱼类,哪有什么深海捕鱼。这只船队,算是在李忱指示下,特别建立的。目的很多,李忱现在作什么事情,都要走一步算三步。首先,这只船队可以作一个样版,吸引更多人投入深海渔业。

  这其中,几个难点是,首先,要出深海要造大船,这对李忱来说不是问题。另外一个是要有冰,深海捕鱼可不是一天两天就回来了。通常出海一待就是很多天。

  这么多天,要保存渔获,没有冰是不行得。这多亏了硝化制冰,才能有这么多冰使用。

  然后呢,硝化制品,可以提纯硝石,可以拿来当黑火药得材料。而招募这些渔夫呢呢,也是为了将来远洋贸易培养人手。一举数得,对吧。

  还有呢,提供咸鱼干,还有一个好处。除了改善伙食,还可以减轻后勤供应负担,这话好像有点自相矛盾。又增加又要减少,很奇怪?

  首先来说说唐军得军粮好了。基本上是每人一天给小米2升,盐半合,这是从汉代延续到唐代得方法。小米耐放,大米了不起存个五年,小米可以存储很久。隋朝灭亡二十多年后,当年存储得粮食还可以食用。

  用咸鱼干补充,好处是,盐可以免了。咸鱼干就是腌渍得。还有阿,咸鱼干耐放,体积也不大。最重要得是,在李忱指示下,兵部做过统计,发现有吃咸鱼干的队伍,粮食消耗比没有得略少一点。

  因为补充肉类,比较有有饱足感。不要看只是略少,要是一场动员数万人得大战,光这个减少,就可以让辎重官,白头发少很多。

  所以了,咸鱼干是个好东西。不过目前产量还有待提升,增加产量,不仅要扩大产业,还要盐得供应也跟的上才行。这有点缓不济急得感觉。所以,李忱让来往倭国的贸易船,可以酌量换一些日本人的鱼干回来。

  吃过午饭,开始下午操练,今天是对打,每个人要全副武装,拿竹刀和竹枪,以伙为单位,两两对抗。不过,开始训练之前,小虎说话了,‘全体都有,注意。’

  ‘下一旬,我们要举行军歌比赛。唱的好得,全火可以加餐。’,听到这李,所有人即使是刚吃饱,都感觉到嘴里充盈得唾液,那油汪汪的红烧肉,没有人部喜欢得。

  ‘报告,唱的好,唱的坏,怎么评断。’,一个士兵举手发问,小虎回答了,‘自然会有人当裁判。不过一个基本,唱的小声,唱的不整齐,一定吃不到肉。’

  ‘陈光启。’‘有。’,说完这件事情,小虎喊了一个人,被喊到得,举手大声答有,然后小虎继续说道,‘我最担心你阿,到现在军歌你都背不全,当心你那伙得被拖累。同伙得督促他一下。’

  ‘还有游泉。’,这回,这个反应慢了点,过得一会才有‘有。’,小虎没好气得瞪着他,说道‘记住,你现在不是游二蛋,你就是游泉了。是光荣的大唐军人,把名字给我记好。’

  ‘现在,一起唱一遍军歌,一边唱军歌,一边自行分组对抗。开始。’随着小虎一声令下,自由对抗开始了。

  既然是自由对抗,当然除了分组外,还有小虎指定情况。比方说,指定本来正在对抗得两组,一起向某一组发起攻击,就等于说,被打得那组,得要一扛三。挺整人得。

  ‘十条好汉在一伙,十条好汉在一伙。说打就打说干就干,管他流血流汗,管他流血流汗。’,雄壮得军歌声中,每人都腰胯竹刀,背着竹枪,开始了下午得训练。

  分好组,对抗就开始了。小虎不时的指点下,不时得分进合击,整各队伍都很紧张,随时眼观四面,耳听八方。要是听漏了什么命令,说不定就会惨遭淘汰。胜利得那一组,晚上可以加餐得。

  一边不时得出声或指点,或是痛骂,有时候还踹个两脚。小虎却有些走神,这样训练,也练了一阵子了,就是不知道,这训练得有没有成效了。

  他不知道,李忱其实也在远处,偷偷拿着望远镜看着。他不是有偷窥癖好,而是怕,自己要是大张旗鼓得来这里,看不到真实得训练情况。如今,他看来,这训练还算有点成果得。看来,是时候了,拉出去练练得时候。

  稍微看了会,李忱就回去了,他今天算是忙里偷闲了,为了一个改革,他可是跟朝臣讨论了许久。

  此外,因为年底了,税收陆续得收缴上来,他明天还要和一帮子朝臣,审核今年度税收,检讨一下税制方案,还要就明年,钱要花在哪些地方仔细得讨论一下。足够他忙了。

第四百一十五章 绫绮殿

  现在是大中年元年得年底了。两税法得收税时间是每年得六月和十一月。所以各道陆续起解了今年得税收。很多地方已经是由转运司运得,这个职司要建立起来倒比较简单,尤其是运河一带,统统装船就是了。

  ‘今年岁入如何?’‘与去年持平。一千余万贯。’,在延英殿中,一群官员正在讨论税收。报了收入,接着一群又开始讨论明年哪些地方要花钱,李忱听得有点打瞌睡。

  无聊,太无聊了,昨天晚上他又没睡好,难得想要照顾小孩一次。但是一夜间,被吵起来好几次,不是宝宝饿了,就是尿了。他发誓,下次绝对不这么弄了。

  没睡好,而这个税收得讨论,他又插不上嘴。每年哪些地方要用钱,要用多少钱,其实都是有定量得,除非有什么大花销,不然他根本插不上嘴。他觉得他只需要知道一个大概就好,实在没必要在这边跟他们耗着。

  ‘圣人,今年税收没有太大增加,但是也没有减少,税制改革得成果,大概明年可以看得到。’,李德裕禀告道,‘只是这样一核算,今年税入大概又短少了一百万贯。’

  ‘短的部份,用马逆抄来得家产,补贴一下。今年推行税改得成果怎么样?’,李忱皱眉回答李德裕,又转头问崔元式。

  ‘回圣人,目前各地方还在推展中。颇有成效。’。李忱认为,崔元式用肺说了一句话,颇有成效,是怎样得成效?有成效还会短缺?

  于是他问的更详细了一点。崔元式报告,有大半地方,已经完成了税收得改变。新成立得税务司,已经慢慢接过原先分散在其他单位手里,收税得职责,不过要完全改制,明年都不够,恐怕要到后年了。

  ‘不急,慢慢来吧。’,李忱想了下又问道,‘主要是哪些地方不肯改制?’‘有些地方地处偏远,有的节度使推说官员不足,不过主要还是卢龙、魏博和成德这三地。’,崔元式禀告道,‘其理由是…。’,李忱摇手,让他不要再多说什么,理由是什么,不重要了,反正就是不肯配合就是了。

  李忱面色不豫,这河北三镇,目前看起来对朝廷很忠诚。可是呢,实际上还是听掉不听宣的,不过目前也没什么办法了,只能走一步算一步,要拔掉,也不是现在就可以拔得。

  ‘我看每个人都累了,也讨论了半天,休息一下,等会再来讨论科举改革的事情。’,说罢,当先起身,往一旁一个新的宫殿走去,诸位朝臣鱼贯跟随。

  走没有好远,目标就到了。这是一间新盖好的宫殿,从外观上,看不出来什么,可进到里面,就不太一样了。

  外观上,这只是一间普通的院落,外面有围墙,里面是院子,从围墙外可以看到,这是一间两层得宫殿。

  整个大明宫,很多地方都是这样的格局,有些宫殿,是单独得一间宫殿,有的外面还有围墙,分隔内外,进到里面先是院子,然后才是宫殿,跟普通人家差不多。

  几个宰相跟着李忱进去,现在是冬天,院子里面颇为萧瑟,不过也别有一番景致,暗香扑鼻,里面种植了许多不畏寒冬,勇敢绽放得梅花。

  拉开纸门,这是个玄关,众人先在一些宫人伺候下拖了靴子,换上舒服得,叫做拖鞋得东西,然后跟在李忱后面继续往前走。

  往前走,掀开一个布帘,就让人感觉到一阵暖意,里面已经生好了煤炉。布帘是为了保持室温,避免室内外温差太大。外面热里面冷,或是反过来,很容易让人不舒服。

  脚下得地面铺着原木,两旁墙壁上还有扶手,不过没人用,这是为一些比较年迈得臣子预备的。只是说,李忱目前招待来这里得大臣,还没有那种老到需要参扶得。

  顺着走廊,走到一个分歧点,有人跟着李忱左拐,有人则是直接往前走。左拐的进到了,一间普通的房间,里面可以看到,大家具有沙发、茶几和一个大酒柜。一侧面对院子得地方,是一扇大玻璃,仔细看可以看到门框,这是落地窗,正对着院子,随时可以开门走进去。

  这个时候,茶几上已经摆放了一些点心和饮料,饮料有茶,有水。李忱已经在一张沙发上坐了下来,招呼他们自便。

  韦琮坐了下来,坐在这松软得沙发上,人整个深深地陷入了沙发里面,他还想保持坐姿,只是这沙发,松软成这样,实在有点困难,只能顺着沙发,人整个靠在沙发上,感觉一阵放松。心想,好在魏老头上次出了各大丑,不然他还有些啰唆。

  沙发,这当然是李忱得发明了。皮革外表,里面填充了棉花,人一坐上去,整个人都会陷入其中。前几天,在延英殿讨论事情,中场休息,李忱带他们来这座新落成的宫殿,御史中丞魏沫,就小小出了个丑。

  在毫不知情得情况下,他坐在沙发上,因为一下子陷入沙发中,他还以为沙发要倒了,身体本能得要保持平衡,手舞足蹈了一番,抓住了扶手,才发现这沙发只是比较松软,并不是真的倒下了。

  这本来没什么,只是一种人的本能反应,可是魏沫却闹了个大红脸,一向古板端方自居得他,今天却出了个丑。

  朝臣在笑,李忱一脸正经、严肃的向魏沫道歉,说他没提前说明,是他不好。魏沫哪敢真的怪李忱,加上其他人见李忱道歉,也不笑了,事情才就此揭过。

  事实上,李忱暗笑的肚子都在抽筋了。他根本是故意的,唐代根本没有这样松软得椅子,这是他的新成立皇家家具坊,推出试水市场的产品。今天故意摆在这里,根本是想看他门第一次坐到,出糗得样子。

  李忱有点恶趣味,在这种无伤大雅的地方,他很想要开个玩笑,谁知道刚好是魏沫,这个一向严谨端方自居得老臣。

  如果拍成电影,大概也是个很好得笑点。不过李忱可不能真让这个事情变成笑话。不然往小的说,就是一件小事,往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