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 >

第244章

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第244章

小说: 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迹存在,可以当证据。

  ‘水斛?’,李忱看的有些疑惑,水要怎么销铜?用水把铜给化了?等等,这个销,应该不是熔化得意思,水斛销铜,销,销售,换句话说…

  水斛,他记得这是用来装水得容器,配上前面的同月距马河水。意思是说,他们运铜用水运吧。销,应该是运送之意,销出去,送出去…

  ‘机械在哪里?’,我是要机械,你不用机械,光用水运,效率能高到哪去?顶多比较省。

  ‘不是水运吗?机械要怎么铸钱?’,那个监事茫然道,‘法克勒。’,李忱有点生气,骂出了一句西洋来的国骂,好在这时候没人听得懂,不然恐怕会诚惶诚恐的请罪了。

  不过,即便如此,李忱的态度可称不上高兴,两人还是向李忱告罪。‘臣,马上去商讨,该如何用水力来运铜。请皇上息怒。’

  ,李忱更生气了,不过还好,这次是心里骂出来,我根本不是为那个生气好吗?算了…,李忱恢复了心情,继续问道,‘这一个工匠,一天可以铸多少钱?’

  ‘在天下八监中,这一监的水平是最高的,一个工人,一日可铸三百五十钱。’,监事很得意的说道。

  ‘多少?’‘三百五十。’‘钱?’‘钱。’李忱又问了一次,确定是一日三百五十钱。看这间是骄傲得样子,这三百五十钱应该是很多了。

  只是,他以为李忱是为工匠得熟练而吃惊,殊不知,李忱是吃惊没错,同样也是为这数量,但是不是为效率高而惊讶,而是为了效率低得惊人而惊讶。

  一个工匠,一天才能铸三百五十钱,还是高效率得。李忱不知道要说什么了。效能这么低,简直低的可怕。一个工匠,一天才三百五十钱,还不道一贯。

  他看过一个小视频,演示纪念币是怎么造得。只见那个工匠,拿一个长柄,压在一个圆形金属片上面,锤子一敲,成了。这样就一个钱。整个过程,大概没几秒钟。

  一日三百五十钱,一个算十秒好了,给西洋工匠来作,也就是三千五百秒…还不到一小时。这效率…,听说,人家一天工作下来可以敲出六万个。也就是说,你十几天得工作量,人家一天就弄完了。

  ‘罢了,先告诉你,朕打算用机械铸钱,会用到水车,到时候把铸钱监移到外面得渭水河畔。你准备一下,随时准备搬迁。’,这东西还是自己来做吧,不过这让谁来研究呢?对啦,找高达吧。

  他想到,扬州透过罗隐认识的几个人。现在扬州得基业,魏玄帮他管理着,郑佩佩帮忙打理戏园的部份,魏玄全权主持整个运作,包括海贸,茶叶,还有研究。

  在他支持下,扬州那边聚集了很多人才。因为物以类聚,高达他们都认识不少这方面的人,因为李忱的大力支持,他们呼朋引伴的,越剧越多,如今大概有十多种研究再展开。

  人员也达到数十人之多。李忱都不知道,整个大唐居然有这么多奇怪的人杰。

  他们一边研究,作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作李忱提前透露得知识相关得研究,还帮忙教学。每年花费要数十万贯。

  李忱为什么要拼死搞钱,因为扬州那边每年可以收入近百万,可是花钱更凶。更何况,扬州那边他还有很多计划要推展,比方说,要派人到日本,跟他们得大名交涉,双方共同合作开发矿山。日本得矿山,量大质优,不愧是火山国家,不好好利用起来太可惜了。所以,扬州没办法提供他太多金额,一年十万就差不多了。

  ,李忱暗自决定,边走边这般想道。

  ‘圣人,要这样实行,可能很有困难。’‘困难?’,听到李忱要移铸钱监,少府监开口了。

  ‘是的,目前渭水河畔,满满都水车了。’,少府监得回答,勾起李忱的回忆,上次行猎,到了渭水河畔,真的满满都是水车,他几乎都可以听到河水的呜咽,泣诉。

  草,怎么没想到这回事,在****贽在时候,没让他去拆,结果现在换我去当这个恶人。

  哼,拆就拆了,不过就是水车,就算搭建得都是些皇亲国戚,也没什么了不起得。

  不过,身为皇帝,也不是随心所欲,想拆就拆得,李忱脑筋一动,想到了一个办法,水利法,定个法条,禁止这样做。

  不准像这样把水车摆得满满的,水车设立要申请,还要纳税。对,纳税,反正都是有钱人,要用就给我纳税。

  如果有人要说这是恶法,李忱可以驳斥他,这天下山泽之利,皆属天子所有,这可是自古以来得规定。

  对,这条法令非定不可。今天不光是铸钱,他以后还有很多要用到水利机械的地方,在蒸汽机没研究出来以前,水利就是最方便得机械了。风力?不稳定,而且风大的地方,也不见得就适合利用风力了。

  水力方便、稳定,将来注定会被他大用,所以这水利法非规定不可。不然渭河得情况,总有一天会在天底下其他地方重演。

  ‘这件事情我知道了,我会处理的,你们准备好搬迁就好。’,李忱沉声说道,‘那,再请问圣人,天底下其他七监都要搬吗?’,少府监又问了一个问题。

  原来,唐代为了铸钱节省一点,会在产铜区,直接设立钱监,负责铸钱。所以除了长安这一监外,天底下还有分布各处得七监。

  ‘嗯…,先不要。’,李忱考虑了下说道,‘其他七监,统计一下,如果机械铸钱可行,我打算集中一处,大量生产,其他地方,只要把矿物初步冶炼过,送来长安便可。’

  接着,李忱又前往军器监。军器监已经在外面等了。一边迎接,他心里还一边嘀咕,这皇帝怎么,除掉马逆以后,还爱往军器监跑阿,不务正业。

  李忱不知道他所想,知道的话一定会给他一脚。他今天来的目的,主要也是要看看,能不能提升大唐军械产量,或者降低成本。

  之前得参观,他不仅仅只看了大唐的军械,也对改进大唐军械生产,有一点得想法了。之前只是忌惮****贽,所以不敢提出来。现在,在等待李德裕进京的时候,正好是把这些事情处理一下得机会。

  ‘朕想让你们打造几套甲胄试试看。’,李忱对几个领头得匠人说道。‘不知圣人要打怎样得甲胄?’,原来是几套甲胄,听到这要求,几个匠人松了一口气。

  难道圣人迷上甲胄了?也不知到圣人到底要怎样得甲胄,要很华丽?还是很特别?或者说要比较轻盈,方便活动得。

  正当他们想像李忱要打造的甲胄应该要怎么样,万一皇帝提出要他们设计,他们该怎么做的时候,听到了李忱的要求,每个人都瞠目结舌。李忱的要求,其实在样式上,很简单。

  中国人得甲胄,在李忱印象里面,都是类似山文甲这样一片片的。从汉朝时期,到唐朝,都是这样。发展到极致的是宋代得步人甲,非常沉重,防御力也是不错。

  好像到了明朝,这种情况才逐渐改变。因为火药武器得大量运用,出现了所谓的棉甲。

  邻国得日本,初期也是如此,早期得甲胄,受到唐朝影响,也是一片片得。不过到了后期,也不知道是不是受到西方人影响,开始出现西方那种整片式铠甲。一直到幕末,都是这种样子的铠甲。

  而西洋人得铠甲,种类繁多,不过为人所熟悉的,大概就是锁子甲和骑士铠甲了。骑士铠甲就是那种一整片得铠甲。

  李忱一直很好奇,日本人说起来,也是频繁得发生战乱。后来日本人改用了西式铠甲,中国人始终都是这种札甲,那么到底是哪种铠甲比较优秀呢?

  李忱很好奇,便想要工匠打造出来,实际比较看看,看哪种铠甲比较优秀。铠甲没什么,让那些工匠瞠目结舌得原因在于,打造得方式。

第三百九十二章 甲胄的测试

  中国古代的铠甲得演变,在汉代以前,还是用鳞甲。到唐代开始,是用札甲,一直延续到好像是清代吧。不过自明代以后,这种铠甲就有些大改变,用棉布包裹铁甲。这是为了防御子弹,传统的铁甲,对子弹得防御不怎么好。

  札甲,和鳞甲很像。差别在于,鳞甲是用绳子或皮带一块一块系住。而札甲,则是让甲片本身互相咬合。

  有看过汉代铠甲得话,就会发现,汉代以前,包括汉代。甲胄都是一块一块,正方形的小金属块组成。小金属块之间,会用绳子系住,以互相串连。

  到了唐代,著名的就是山文甲了。札甲得代表,山文甲,样子是类似三菱的标志得铁片,一片片彼此互相咬合,当组成铠甲以后,看起来每个纹路像个山字。

  大家都知道,日本人得大化革新,不断向中国,正确来说,是大唐学习。输入了非常多的技术,甚至,不用他们学,都有人带过去。比方说鉴真,这个和尚带过日本得可不只佛法,还有很多匠人,大唐的技术就这样被传播到日本。

  日本人得铠甲,最初也是札甲,显然深受唐人影响。可是到了桃山时期,风格就变了。那时候铠甲,就变成胸前一整块。

  桃山时期,就是赫赫有名得战国时代,织田信长,就算不熟悉日本史得,大概都知道他。那个时候,日本人与葡萄牙人、荷兰人什么,有商业上的来往。大概是受到他们得影响,风格才会改变。

  李忱再来军器监,就是很好奇,这两种铠甲,到底性能如何。这是其中一个目的,第二个目的,他要打造一套比较特殊得铠甲。

  对于李忱的第一个目的,几个工匠很容易的满足他的好奇心。也实地操作给他看。很快,场地就布置好了,因为军器监偶尔也会自行测试,东西都是现成得。一下就准备好了。

  ‘圣人请看,这是撞击。’,军器监在李忱身旁,为他介绍。工匠们立了一个架子,很高。然后把一块大木,前面有包铁的大木,用绳索系在架子上,把大木悬空吊起。

  在把一个明光铠,穿在一个假人身上,把假人放在架子前方不远。然后后方有人拉动悬空得大木,把它往后扯,再放开,大木摆当,就撞到了铠甲上。

  之后又实验一次,拿了一套明光铠,不过这回把明光铠,胸前得护心镜拿掉,立在另外一个假人身上,大木拉到同样角度,放开。

  然后工匠把铠甲都卸下,抬到李忱面前,给李忱过目。可以发现,同样都是明光铠,可是有护心镜的,比起没有护心镜的,假人伤势比较轻微。

  接着,同样得换成了弓弩得测试,用大唐制式弩箭,再度进行测试,这回是要测试防御弓矢得效果。测试结果,与刚刚相反。

  这回是把弩箭分别对准只有护心镜得假人,和去掉护心镜的得明光铠。很明显发现了,同样得距离下,明光铠被射透了,而山文甲,则是挡住了弓矢得穿刺。接着,又进行了砍劈的测试。这一回,有护心镜的明光铠,完胜没有得。

  ‘对茅一类得武器,效果怎么样?’,本来至此,就测试完毕了。可李忱突然想到,不知道这种明光铠,对防御茅类武器,效果不知如何。长茅类的武器,虽然与弓矢相同,都是穿刺伤,但是茅类武器,是可以持续施加动能得。

  弓矢固然威力惊人,可是,一旦射出,动能就固定那些了,射到人身上,也没办法设法增加箭矢动能。而茅类武器,人握在手上,是可以持续施加伤害得。

  只是,军器尖的常规测试,没有准备常茅,那不是大唐军队的制式武器。不过,也不是没有变通办法。李忱亲自下场测试,用人手握住长剑,

  果然,假如力量够大,还是可以穿透的,不管是护心镜,或是山文甲,都挡不住。只有当两者一起的时候,效果最好。

  测试完毕,对于结果,李忱有些了然,这札甲对于穿刺类的防御比较好。对撞击和砍劈,面对钝器和刀具,效果就不怎么样了。

  护心甲这种一块铁甲类型得,刚好相反,对穿刺防御不太好,而面对钝器及刀具得伤害,效果就很好。

  明光铠,算是两者兼具吧。山文甲在后,假如被箭矢射透明光铠,那么山文甲可以抵档。而面对刀具及钝器,护心镜效果又比较好,可以起到很好得防御作用。

  耶!这样看来,大唐的明光铠,不是很类似西方那种,锁子甲配合板甲得模式吗?

  李忱对西方铠甲得演变,没什么研究,就是泛泛知道而已。不过他记得,西方铠甲曾经有个时期,是外面套板甲,里面是锁子甲。那些骑士脱下铠甲,下面又是一套锁子甲,这他印象很深。直到后来,大概是铠甲工艺进步,慢慢就没人这样穿了。

  札甲的防御力和全板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