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 >

第197章

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第197章

小说: 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了弓以外,另外就是弩了。李忱看得眼花,这种类也太多了点。有什么角弓弩、臂张弩、木单弩;大木单弩、竹竿弩;大竹竿弩、绞车弩和伏远弩。

  每种都有不同的射程和功效,大大补充了唐军得远程火力。设成最远得伏远弩可以达到三百步,四百五十米。等敌军再靠近一点,就是臂张弩威,骑设成可达二百三十步。

  伏远弩长什么样?还是先说说臂张弩吧,也可以叫踏张弩。要靠脚踩来拉伸弓弦。这点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宋代有明的神臂弩,也是要这么拉弦。不过神臂弩不负其名声,射程比唐代的同类更远些。

  那射程比臂张弩更远的伏远弩靠什么射呢?伏远弩已经有点类似床子弩了,也是要靠机器得力量来绞动上弦。其下方有L型支架,还带两个轮子。弓臂后方,有两个小得绞轮,专供上弦用。

  还是那句老话,你蒙古人有种来骑射看看。三百步远就先辈伏远弩射击,靠近一点又有臂张弩,再靠近一点,弓箭就威了。步弓射程可比角弓长。等你到了角弓能挥得距离,早就不知道挨了多少波箭雨了。

  其实同样得场景,换到宋朝,其结果也差不多。宋朝得远程火力也很强大,差别在于,宋朝不像唐朝,唐朝每个士兵都能射,而宋代有专门弓箭手、弩手。

  如果你说,那为什么不能打败金人、蒙古人呢?最后还被亡了国。其实这是因为,没有马得缘故,其实宋人完全不怕蒙古人,反而怕蒙古人那些汉军。因为没有马,所以人家想打就打,想退就退,宋人往往胜利只是小胜。

  宋朝对外战争,那种万人以上得会战,胜率达到7o%。然并卵,没有马,人家小挫即退,整军再来。可是宋军,一代输了,连跑都跑不赢人家。

  会这样牢骚,是因为,这么多弓弩,看得李忱头昏眼花之余,也大叹自己的路不好走还有这么多种弩,运输和生产得压力,可想而知会很大。内线作战还好,将来开疆拓土,这问题就严重了。不过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这近身武器打造得也不少了,为什么不专令一个作坊打造呢?跟弩坊署分开。’,‘回陛下,这陌刀得打造,署内造得少,开元设镇后,地方都能打造了,总的来说,还是弓弩打造的最多。’,军器少监是个老实头,如果换了其他人,大概会趁机说,应当如此,这样他手下就多几个人可管了。可他还是老实得把情况说出来。

  看完武器,接着,李忱开始参观弩坊署,规模还真是不小,认真来算,官吏人数不比其他监差。出迎的人不多,大概是因为人都在这里忙碌着,他通知的又突然。

  里面倒是井然有序的打造些兵器,弩坊令介绍着弩坊署,‘有监作两人,府两人,史五人,典事两人。现在是汰换得时节,难免会忙碌一些,请陛下见谅。’

  走马观花了一会,看时候不早了,李忱只能打到回宫。甲坊署,只能明日在来了。8



第三百二十四章 三位太后 弩坊署

  第二天李忱打算继续未完成得,参观甲坊署。起床后,正着衣之时,李忱看到原本今日要陪同他一起参观得晁氏,脸色不豫,便说道,‘不喜欢去就别去了,你有孕在身,却是要多休息。’

  虽然还是皇宫大内,但是军器监的位置,已经算是外朝中得外朝了。地方也不算干净,昨天陪他去的小红,就不太喜欢,李忱以为晁氏也是,加上在他辛勤耕耘下,如今晁氏怀上二胎,李忱便劝阻道。

  ‘不,大家,不是这样。’,晁氏起床,自有宫女为他更衣,李忱已经穿好了。他喜欢他的祖宗,太宗皇帝。一个原因是他的丰功伟业,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这位老祖宗,随姓、方便,连衣着都这样。

  当初大唐初立,在典章制度上,还遵行前隋。反映在穿衣上,便是比较隆重,比较繁琐。偏偏这位祖宗最讨厌这个,所以穿衣上,他都随便穿,帽子也是随便戴。

  后来的子子孙孙都要感谢他,谁喜欢没事穿那么繁琐得衣物,尤其是李忱。所以他虽然比晁氏早一点起床,却三下两下就穿好衣服。然后贼笑嘻嘻得说,‘来,爱妃,更衣了。’换来晁氏一个白眼。

  其实,李忱也坏了些规矩,比方说他与妃子不该同床共枕,妃子侍寝过后,便该回到自己寝殿,他却不管,不能大被同棉就算了,还要他孤枕而眠,多无趣阿。

  ‘大家,是不是该向太后请安了?’,犹豫了会,晁氏才这样说道,‘太后?’,李忱奇怪道,‘我经常像太后请安阿,两三天一次。怎么,是娘想见我了?怎么不直接让人告诉我,要你来转达呢?’

  ‘不是皇太后,是积庆太后和…’。晁氏顿了下说道,‘和太皇太后。’,‘积庆太后?太皇太后?’,李忱想了下,‘你是说…。’

  这个太后不同于皇后,只有儿子当了皇帝,才能被封为太后。在大家印象中,一个朝代就一个太后吧。可是李忱不是,他要尊敬得太后,足足有三个。一个是他得生母,郑太后。一个是文宗皇帝的生母,称为积庆太后。

  ‘积庆太后…还比较没关系。主要是太皇太后。’,晁氏犹豫道,‘妾身听说,许多大臣皆对皇上不满意,认为陛下没有尽到应尽的孝道。’

  积庆皇太后,说是太后,认真算起辈份,其实两人应该算平辈。她是文宗得生母,穆宗的侍女。而他李忱,跟穆宗是平辈的兄弟,去不去请安,关系到还不大。

  主要是唐朝这继承制度太乱,要是换成明朝,这下真的又有得吵了。所以说,不去像积庆太后请安,关系还比较不大。大可说,她跟他身份差距不大,不去还有理由。

  可是这太皇太后呢…不去问题就比较大了。她的身份是,宪宗皇帝的皇后。所以不管侍从那个方面,他都有理由去请安。

  ‘太皇太后…你知道得,娘她…。’,听到晁氏这劝说,李忱为难道。他知道晁氏是为他好,韬光养晦没关系,人傻点也可以,但是好歹要做各样子,表现一下孝心。这不影响他低调为皇的计划。

  中国历朝历代,都是以孝治天下,所以皇帝必须要表现出一些孝行。不过,唐朝的皇帝,再这方面得表现,大概是中国几个大一统朝代中,最差的。

  差不差没关系,做做样子,形象也可以更好。可是,去看望太皇太后,恐怕会深深得罪了他的生母,郑太后。这才是晁氏欲言又止得原因。

  因为这两人关系真的很不好,据说早年郑氏老是被太皇太后欺负。现在她咸鱼翻身,儿子也当上了皇帝,还是现任得,当然想要报仇了。有一码算一码。

  不过,郑氏倒没有什么过份得言语和行为,只是打定主意,老死不相往来。还有就是在儿子面前,不断念叨当年她是如何被那郭皇后欺负。念得李忱很烦,每次她开始念叨,他就开始神游物外。

  喔,对了,李忱还记得,郑氏假传他的命令过,让****贽断了她宫中得一切供应。也不知到那****贽做的怎么样了。

  ‘大家有时间还是先去探望积庆太后吧。’,晁氏也之到李忱为难,不过贤慧的她不得不提醒李忱,现在见到李忱为难得样子,她便调解道,‘积庆太后自从先皇驾崩后,身子骨一日差似一日,大家去探望一下积庆太后,可以顺带探望一下太皇太后,娘那里也可以交待。’

  这倒是个好办法,藉口探望病重得积庆太后,顺便看望一下郭太皇太后。可以堵朝臣得嘴,也不会让母亲生气。顺带一题,这位郭太皇太后,她的爹可是大大有名,便是那郭子仪了。

  换好衣服,吃过早餐的李忱,悠然得穿过日华门,在群臣的目光中,悠哉得前往军器监。这一幕看得那些朝臣直摇头,这皇帝,摆明了是万事不管了。你是个傻子没关系,好歹你上朝,管点事阿。结果现在这般万事不管,越发凉透了不少朝臣的心。

  但是,更多得人根本就不管,反正我高官得当,厚禄得拿,管你谁做主。巴结好前方这个老太监,继续升官发财,才是正途阿。

  李忱又来到甲坊署,甲坊令也在门口等了。行过礼,因为甲坊令早就收到侍卫通知,所以已经准备好了很多样式得甲胄,弓李忱参观。

  甲坊署得组成,和弩坊一样,不特别介绍,李忱在这里看到了记载在唐六典中的十三种甲胄。

  ‘陛下,我大唐共有十三种铠甲,依制造材料,可以分成几类。其中明光、光要、锁子、山文、乌陲、细鳞甲、步甲、马甲,这几种是铁甲。’,首先甲坊令展示了几款铁甲。

  ‘赫,好威风。’,李忱看着展示出来得明光铠,示意左右给他穿上,穿上以后显得威风凛凛。胸前有两块大块的甲胄,肩膀部份雕有兽头。配上头盔,一顶模仿狮头制程得狮头头盔,李忱走了几步,满身甲叶花啦啦得响,李忱都感觉自己好像成了威风得大将军。

  ‘这是步甲。’,甲坊令展示了另外一套甲胄,李忱看了这套甲胄,觉得蛮熟得。‘这是山文甲?’,‘回陛下,这就是山文甲。’‘哗,这工…打造一套挺费时得吧。’‘确实,每套甲胄都是心血结晶阿。’

  甲坊令说,文山甲其实是一种工艺的称呼,这种步甲,是甲坊打造最多的甲胄,在大唐超过一半得士兵着甲,着这种看起来颇为威风得甲胄。

  李忱想起来,在哪看过这种甲胄,原来是庙里面。一些神将会穿这种甲胄,那时候还以为是将军甲,原来是普通的士兵甲阿。这真是下血本了…

  只见这套甲胄,全身上下都是一片片,类似字得铁片镶成,最外围是一圈皮革,中间是铁片,前后有系带相连。会被称为山文甲,是因为这些

  字型铁片,有突出得部份,用以防箭,这部份看起来像个山字。

  这种铠甲,防御严密又不失轻便。身体前方是一大片的甲,后面非常宽阔。

  李忱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后甲会有两片类似翅膀得东西,套上甲后,那两片翅膀状的甲叶,刚好就可以包裹住大腿,形成防护。

  中央肚子得部份,有腰带可系,然后一块护胸镜,就挡在肚子前面。肩膀也有防护,加上头盔,就形成了一套步兵甲。

  头盔得样式挺漂亮得,头上有个红樱,明黄色得头盔,配上红樱,倒也显得神气。‘骑兵用的马甲得样式也差不多如此。’,甲坊令解释道,‘不过就是膝裙略短。’

  马甲,不是网路上那种马甲,也不是给马穿得甲胄,马用的甲胄称为具装,重骑兵也被称为具装骑兵。马甲,是给马上骑士穿得,才叫马甲。

  接着又展示了一套漆黑得甲胄,看起来并不显眼,甲坊令说道,‘这是乌锤甲。’‘有何特别之处?’,这甲胄,一片片串成得,与宛如一片片细鳞串盛得细鳞甲不同,是方形得铁片,看起来不甚起眼。

  ‘陛下不要小看这乌锤甲,因为工艺较繁琐,故而少做了。’,甲坊令解释道,‘这每一片铁叶,都是经过千锤百炼而成,故而命名为乌陲甲。’,接着甲坊令展示了另外几种甲胄。

  ‘陛下,这是皮甲,这几件依序是皂娟、布背、白布、以及木甲。’‘这种布和娟做的也可以拿来当甲胄吗?’,李忱指着这几个看起来好看,光鲜亮丽的甲,‘陛下,这几种是仪甲,不是战场上用的。’

  ‘这是木甲,我大唐水军兵士,都爱着这种,这样落水的时候,才不至于因为铠甲承重而淹死。’

  看完了唐代甲胄演示,接着李忱又在甲坊署转了一圈,看工匠如何劳作。当要离开得时候,甲坊令神神秘秘的,拿出一套甲胄。

  ‘这是地方上新上贡得甲胄,知道陛下喜欢,特别献上给陛下。’,甲坊令献上了一套很漂亮得甲胄,‘这甲胄,甲坊正在努力仿制,还请陛下过目。’

  李忱好奇心大起,点点头,带着战利品,那套明光铠,和这个礼物回宫去了。

第三百二十五章 杀机

  

  落日余晖,照耀在太极宫得宫墙上,李忱带着一干从人,骑着马,漫步穿越。越过永安门,就进入了内宫区。李忱停下了马,看着被夕阳照耀,显得端方万千,气势非凡得太极宫。

  李忱停下,所有人也跟着停下,不知道陛下正在看什么,所幸李忱没有停留太久,又继续前行。

  其实他也没想什么,落日难免让人触景生情,他现在又在太极宫中。看到了夕阳下太极宫,难免想到大唐现状。这座太极宫,已经是过去了,虽然还有日常照顾,可是久没有人用,很多地方还是显得破败…

  那整个大唐呢?他那个废除藩镇得愿望,能够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