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 >

第12章

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第12章

小说: 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佛家不是说不准吃肉吗?』,难不成这个小沙弥偷吃,也不招呼一下。『三禁肉可以。』,『什麽叫三禁肉?』『你没有杀死牠,没有看到牠死,也不是因你而死,就是三禁肉。』了凡解释道。

  『市场卖得肉,我没看到牠死,也不是我杀得,可是,如果我去买他,算的上因我而死…。』李忱想了下,如果他去镇上买肉,算不算三禁肉,结论是,属於第三条。

  『我说,了凡,你懂得可真不少,该不会有偷吃过吧。』李忱揶揄道,『胡说,十三郎可别乱说阿。』,了凡脸涨得通红,李忱肯定他偷吃过。

  『这些都是住持说得。住持说,以前佛教刚来东土得时候,僧人是可以吃肉得。到了梁朝,因为当时圣人虔心向佛,还出家为僧。那时候才开使不吃肉食,住持还跟我们说了,为何不能吃肉得原因,顺便就提到了三禁肉。』了凡滔滔不绝,原来这些都是住持说过得,倒也让李忱大开眼界。

  再後世,有很多素肉可吃,素鸡、素鸦、素肉什麽,他还想说,不是慈悲为怀,禁止吃肉吗?结果还弄的跟鸡鸭鱼差不多的样子,这样还修什麽佛,原来佛家也是可以吃肉得。

  『其实呢,这样的话,我想到两个办法,可以吃肉喔。』李忱偷偷跟了凡这样说,看了凡两眼放光得样子,就知道他铁定偷吃过,才会那麽怀念。不过,说起来,这麽小的孩子,了凡不过十一岁,还在长身体得时候,根本不该吃素得。

  『你听过守株待兔没有?』见了凡茫然得摇头,李忱说道,『以前阿,有只兔子,不小心撞到一颗树,结果撞死了。一个农夫回家得时候,把那只兔子捡走了。』『有死兔子可以捡阿。如果是自己撞死得话,之前有没看见,那就算三禁肉了。』了凡听得口水都快流出来了,『怎麽我都没遇上过自己撞死得兔子,十三郎,你说的是哪棵树阿?』

  『哈,你就跟那农夫一样呆,那农夫捡到兔子,从此田也不种了。每天都去树下等兔子,这就叫守株待兔,哪有那麽好,天天都有兔子可以捡得。』了凡听得有点不好意思,摸摸自己得光头说道,『那第二个方法呢?』

  『可以等到那些牲口,自己病死或老死阿。只要牠们自己死了,也算三禁肉吧。』,李忱本来以为,所谓的三禁肉,被他破解了,以後就算没有死兔子可以捡,也有死牛、死马什麽得可以吃了,谁知,了凡摇头呢,『老死、病死得也不能吃。』

  『阿,这样阿。那…。』想吃个肉这麽难阿,老死病死得还不行。不过,确实是如此阿,病死得不健康,老死得…民间好像可以吧,不过人家也不会等到死後才杀,通常其提前就杀掉了。那也还是杀,要等到自然老死,恐怕不容易喔。

  『那我们去偷块肉,这样怎麽都不算我们得罪孽了吧。』,李忱微笑,『偷!?这怎麽可以阿。』,了凡惊讶道,『怎麽不可以啦,如果去买就符合第三项。为你而死,可是偷的话,屠夫怎麽也不会为了被人偷才杀生吧。』,李忱打迷糊帐,『可是,这样…。』了凡也真的迷糊了。

  『十三郎,佛家也是忌偷盗的。阿弥陀佛』,在了凡迷糊得时候,一个人插嘴了。原来就是前些天见过得悟明。

  『况且,屠夫杀生,是为了广大想吃肉得百姓。不管偷还是买,都是其中一位。』『是阿是阿,就是这个道理。还是师兄厉害。』听到悟明的话,了凡大喜,刚刚李忱一番话,把他弄得晕头转向,觉得这个说法不对,可是却不知如何反驳。

  『悟明大师。』,『李檀越。』,双方很客气得打招呼。『敝寺粗茶淡饭,不知檀越,可用得习惯。』『甚好,甚好。下走之前为人所累,居无定所。蒙住持收留,不胜感激。』。对於悟明,李忱没有别的想法,只想敬而远之。

  最初他遇见到自己那种意味深长得表情,李忱左思右想,百思不得其解。因为双方事前都不认识,所以结怨得机会应该不多。

  而且他不认为自己糟糕到哪种,一见面就招人恨,然後立刻就有人想上来打脸得程度。再没有答案得情况下,李忱只想跟对方保持距离。

  只是,现在看到人家自己凑上来,对自己算是蛮和气得,李忱也不会跟人家反脸,双方开始谈天。

  『不知檀越可有家人牵挂,如果方便,可以接来敝寺。敝寺虽然不大,但是几口人还可以容纳得下。』,问我家人做什麽?

  『有劳悟明大师挂心了。下走家人生活尚可,不需下走担忧。』,斋堂也不是说话得地方,悟明说了几句便告辞了。了凡吃饱了,就先走了,李忱去找了厨子,要了几块饼,准备中午吃。就回到账房,开始进行自己得工作。

  接下来得几天,李忱过着平静安稳得生活。帐房得工作,说忙碌很忙碌,说清闲,也很清闲。

  这几天,他主要工作就是登记秋收後,入库得田租。他事先准备了好几本帐本,把这些入库物资,主要分成粮食、布疋、和钱,及杂项收入。先把秋收得理清了,再慢慢把之前賸余物资登记进去。

  『总算,告一段落了。哎哟,真是累死人了。』,忙碌了十多天,总算把秋收入库。吃过早饭,斋堂负责伙食得僧人来找他,他开了库房,清点一下,取出未来几天得预定要实用得粮食後,锁上库房,他就无事可做了。

  『去看看,那些个僧人,平常怎麽过活好了。』,说他无事可作,也不尽然,其实他还有一堆过往账本要整理。他要把那些流水帐,转换成现在他用的帐册。

  可是,连日来为了秋收入库的事情,他忙了很久。再加上之前他刚交接,为了清点库房库存,他也是忙了几天。所以决定休息一下。

  『钥匙,还是带着好了。』,摸了摸腰间得钥匙,他觉定还是随身带着好了。这是一把很沈重得铁钥匙。

  他这个帐房,责任蛮重大得。他身上这把钥匙,是库房钥匙,住持那边也有一把。但是一般要开库房都要找他,因为他要纪录。像斋堂,每隔几天,都会来找他。从库房提一定量得粮食。所以他必须把钥匙保管好,不然丢了话,要是库房给人搬空,他会有**烦的。

  他循声到了讲堂,这是一间普通得通透房间,地上摆满圃团。一群大小僧人,正在「布萨」

  只见中央一个中年比丘,手拿一个大板子,正在宣讲一些佛门规矩。他讲一遍,种僧人复诵一遍,然後他大声喝问,『有犯否。』,他一个一个点名,问那些僧人,是否有犯他刚刚说得戒律,僧人答,否。当然不会答是了,答是,不就说自己有犯吗。

  这项活动进行了半天。那个严肃得比丘,把清规戒律说完,就换上了住持,那位慧寂大师。大和尚开始讲经,一讲半天。

  李忱昏昏欲睡,她是没事好做,好奇这些僧人平常都在干什麽。听着听着,他就睡着了,直到了凡把他摇醒。

  『十三郎,十三郎。醒醒。』,『唔,我睡着了?!』,李忱擦了下嘴角得口水。『念完经了?没是的话,我们去附近山里转转。』,『不行阿,十三郎。我现在得回房间,要把刚刚师父说得,再复习一遍。』

  『天天复习,你不累阿。』『不会阿?位什麽会。我想要早点把几部经文读熟,然後也可以去云游。』

  『真无聊…和尚得生活也不好过,会闷死得。』,李忱决定,先回帐房,吃点东西以後,把自己得帐簿整理完。

  和尚生活真的很无趣,早晚一次得课诵。大小僧人聚集在大雄宝殿,然後敲着木鱼,念着催眠曲。然後是每天坐禅,自我进修,复习那些经文。

  布萨是一个月两次,内容就是那样,复诵清规戒律,并且注意自己是否有犯过。这样的活动,一个月两次。

  最後是普请,这是一种集体劳作活动。一般来说,是挂牌告诉寺内僧人,那一天要集体进行劳动。这是针对一些高级得比丘,一些稍微低级一点得,基本上每天都要做事。

  这些就是李忱住在长寿寺,所看到得僧人活动。真的很无趣,『还是当我的帐房好了。当僧人,真的无聊死了。』

  只是,当李忱回到帐房,一打开们,里面却有两个人在等着他。

  

第十七章 寺庙的功能之二

  『数目对,好。老丈,这是您得借据,请收好。』,李忱先跟旁边得一个孔武有力得比丘,确认所点收得数目无误後,微笑得递出一张借据,『祝令郎早生贵子,老丈早点抱上大胖孙子。』

  接下来,是一个年轻人,这个年轻人先跟慧禅师说了会话,才走了过来,过来得时候,还扛了一袋谷物,他先把谷物交给比丘过磅,比丘秤过重,跟李忱抱了一个数字。

  『陈四郎,这是你得借据,令堂有你这麽一个孝顺得儿子,一定会长命百岁,福寿绵延。』,陈四郎接过借据,收在怀中,也笑着离开了。

  李忱抹了抹头上不存在得汗,天气已经慢慢凉爽起来,只是今天事多,让他有点累。

  『十三郎,今天的事情已经结束了。辛苦你了。』慧明禅师走了过来,『以後,这件事情也是交给你了。』

  『禅师阿,我都不知道,原来寺庙也可以放贷得。』『放贷?喔,其实很多间庙宇都有质举得。』,质举。举者,举贷以取倍称之利也。质者,以物质钱,计月而取其利也。

  质举就是唐代得借贷。举,就是高利贷,质就是抵押借款。当然,唐代也有借贷一说,不过借贷多指的是物,要归还那种。比方说,官府借牛给百姓耕田,用完要还得,那就是借。而如果钱,要抵押借钱那种,则是称质举。

  李忱一时没能不知道这些,在原来李忱得身体记忆里面,就没有这样的观念,好歹他是堂堂一皇子,还是光王,根本没有质举得必要,或者说,原主人大概笨到连质举都不晓得。

  『这也是住持慈悲。见许多善信,因为一时急需,不得不向一些邸店举质,最後被逼得卖田偿债,甚至连妻小都保不住。』慧明叹了口气,『住持慈悲,便在山门质与善信,另其渡过难关。』

  李忱对此不予置评,因为他也不知道,其它那些放高利贷得,是不是真的如慧明所说,吃人不吐骨,不逼的人家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不罢休。不过,照他对长寿寺得了解,长寿寺得利息,应该不算高,才20%。放在古代,这种利息真的是很低了。

  眼看今天没什麽事情了,李忱带着几个孔武有力得僧人,把那一堆人家搬来还债得钱、布疋、谷物入库。清点好数目,摆好位置,锁门。李忱揉着下巴,回到自己得帐房。

  库房离帐房并不远,不长的路上,李忱又吐槽一下,大唐得不便性,或者说长寿寺太过於慈悲为怀。借出去得都是钱,结果收回来得一大堆谷物、布疋之类得。人家搬过来,搬得要死。他们要入库,也麻烦得紧。

  连缴钱也麻烦,钱很重阿。数万钱,也不过就是几十贯,那份重量可不轻,搬的人也是搬得要死要活。想知道重量?自己去收集几万个零钱,看你搬得动吗?

  回到了帐房,只见李忱拿出一叠厚厚的东西,封面写得是债务。这就是帐本了,他连夜登记了一本新的帐本,如果大家想知道什麽样子的话,李忱可以形容一下。样子像佛经。

  佛经长什麽样子?佛经不就是书吗?错了,样子可是跟现在得书本大大不同,也跟大家想像得古代线装书大大不同。

  线装书得出现,大概要等到宋朝了。唐代种从手书,过度到印刷。大部分得书籍,都是用手写得,印刷书籍极少部份,其中绝大部分还是佛经。一般读书人,买新书不容易,通常还得用手抄。

  所以,唐朝书籍得形式,可以从李忱手里拿起得一个旧帐本看出来,就像个卷轴。样子就是中间一根棍子,然後一卷纸把它包裹了。尖端会呈现三角形。

  如果还不知道,你可以想像,日本忍者得那种秘笈,口里咬着施展忍术得样子,那就是唐代得书籍了。继承了竹简得使用方式,用卷得。

  所以,如果你在电视剧里面,看到一个书房,里面都是线装书,那绝对不是讲唐朝得,如果是唐朝,那应该是异时空的唐朝了。八成早就有穿越者,把印书术提前在大唐普及了。

  新式得书籍,就是佛经得样式,印刷术得使用,给了佛经新的风貌。想知道麽样子的话,从李忱手里一个新得帐本,可以知道。

  只见李忱拿出一个卷轴,把他摊了开来,专心得加减运算。旁边有个沙盘,这不是唐人得习惯,这是李忱准备得,没有计算机得年代,他又不太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